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兵力看起来就算按照十九世纪后期的标准也很单薄,可是经过之前的战斗包括田见秀在内的所有远征旅官兵们的信心都开始强了起来。
此时太阳王朝的主力大军兵力虽然不小,但终究不是乌合之众。没有因为夜袭中遭受的犀利打击而自动陷入营啸或崩溃的境地。可是经此一战,还是清醒的认识到夏地精锐武装的强大。就算油井据点的敌军兵力是如此的单薄,也让对手认识到了这样的对手也绝不是百倍足有的简单兵力优势就可以轻易对付的。
首战遭遇到的教训也立刻就在太阳王朝增援大军的内部带来了两种声音,一种是主张与来犯的退守妥协。原因也很简单:对面仅仅看起来不过千人上下的兵力不可能全部出动的一次反击就轻而易举的击溃了四个战术集团,带了数千人的伤亡损失。那么如果登陆的几千敌众展开全员进攻,看似拥有绝对优势兵力的近二十万大军实际上连取胜把握的能力都没有。
当然还有一种声音:那就是即便与对手妥协和谈判,也必须取得一定战果,至少是解决这深入内陆的油井据点附近的一千左右孤立之敌才有可能。
至于其他?几乎没有多少将领还认为仅仅凭借几十倍的兵力优势就能轻易对付这种变态的对手了。最多战线出本地作战的情况下可以对敌军分路扫荡中的一路威慑打击的能力,迫使来犯的强敌不会在草原上横行无忌也就是极限了。
就这样,最终的决断和结论也就自然而然的得来出来:必须在强敌似乎还没有意识到合股,或者增加油井据点的兵力之前竭尽全力的展开一次攻击以求有所胜绩。以前所想象的通过围困来解决对手的办法似乎根本不可行了。
这样的决定在终究也没有遇到太大的阻力。之前虽然也有过进攻失利的教训,可那毕竟是针对几千人规模的登陆阵地。以上百倍兵力优势在临近凌晨的情况下展开全力以赴的突袭,就似乎没有什么失利的理由了。
这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进攻虽然因为提前而变得仓促,不过负责指挥的人相比上一次也还做出了算是襄阳的安排。把精锐尽可能的集中起来并做为预备队和督战队,当对手火力消耗接近极限或存在漏洞的情况下在展开决定性的打击。为了避免士气上的动摇和对对手的畏惧,一些在之前中遭到重创的队伍还被调离开来以免影响到其他部队决心。
(本章完)
第369章 防守()
对于此时负责油井据点的远征旅官兵来说其实也有两种选择:第一是在敌军发动攻击之前主动进攻,至少是掌握主动权。第二是依托阵地防御给予进攻之敌坚决而迅猛的打击,反击只是为了控制节奏与收尾。
在近代,曾经所有刚刚接触步兵指挥专业的人都极为注重步兵战术的机动权和主动权,即便在《六韬》的年代也曾经这样提过。集中优势兵力看似可以获得平方律的优势以压倒对手的防御优势。在那个压制火力更多靠黑火药散弹或榴散弹并不靠谱的年代往往却是是如此。从普法战争到中国革命战争,还有中国人特有的“羽扇纶巾”“出奇制胜”的主角式情怀都倾向于机动战。这种倾向甚至还在现代给军事建设带来很大影响。比如对五公里越野或十公里越野的重视、轻武器的过度轻型化等等。
但张伟却见过部队内部对这种军事主张和各特战部队旧有的重运动轻力量的反思,实际上对于训练有素而且具备一定意志的部队来说,防守才是一种比较强的作战形态。至少在火力战和技术兵种战还没有取得绝对主导性作用的时候是如此。携带量、负重与力量素质、有效控制火力的能力才是步兵部队发挥战斗力的根本。
在近代革命战争年代,起义的一方根本就没有靠谱的子弹获得来源,如果不寻求积极主动的作战谋求缴获,不最大限度的利用内战中对手的政治弱点和指挥弱点,那么就必然面临着生存的危机。可是这种积极主动的作战在面临意志比较坚决的对手的时候,就是巨大的效率牺牲和战力牺牲。只有在对手机动能力低下而且会轻易崩溃的情况下才能取得积极效果。这样的例子,实际上举不胜举,不论是成功的一江山、碾庄;还是失利的三战四平、关家垴、砥平里都往往如此。以步兵对骑兵在人烟并不算密集的地方打机动战?从西北马家到四水六岗卫教军,近现代的中国也找不出让人能够信任的战例经验。
因此,面对这种情况张伟教导出来的远征旅作战营群没有像之前那样主动袭击来试探对手,而是选择依托墙垒工事迎击对手的进攻。
经过不少战事的经历还有之前对太阳王朝大军试探性攻击所确立的信心,即便是大军压境并且看到那无边无沿密集军阵的浩大声势,还有那渐渐落下的夜幕,油井据点的官兵们也只有极少数人感觉到一丝紧张,大部分人并不以为意。
或许是因为增援的时候过于仓促乃至长期以来习惯于骑兵机动作战的缘故,规模近二十万的对手并没携带多少攻坚装备,对于那不过齐胸高度的壕沟也并没有怎样在意:对于骑兵来说,不要说骑射,就是标枪似乎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的威胁了。而只要压制住对手胸墙附近的防御,至少是靠骑射和骑矛把对手压制到几十米以外,在黑夜中越过那些障碍根本就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之前对滩头阵地的进攻也让太阳王朝的不少将领感觉到:以比较缓慢的步兵队形在白天进攻这样的对手简直是一场噩梦,也只有在也夜间展开的骑兵冲击才能最大限度的削弱对手额优势。
多年以来的作战经验也让增援过来的太阳王朝主力大军不再外行,在展开大规模进攻之前还是展开了不少袭扰和试探性的进攻,把进攻的时间选择在凌晨也有白天的时候避免溃兵有可能的趁夜溃逃。
整个油井据点连绵六七里左右的外围主防线看起来是那样的漫长而单薄,这也给了大队骑兵在夜间进攻充分的空间。为了避免在对手的火力遭遇到过于的伤亡。整个进攻作战准备了多达七八个波次,百余排的队伍。在兵力上看似是平均的,而在兵力质量和督战队的准备上还是选择了多个佯攻方向和至少两个预备的主攻方向。
超过十万规模的骑兵在连绵数里,纵深十余里的范围内展开大规模行动的时候,即便不需要听翁,大部分油井据点内的官兵们也在夜间感觉到了不小的震动。
当然,因为白天充分的轮值休息,因此在夜间的时候官兵们的状态并没有因为对手几次试探性的进攻还有扰敌一类的行为受到多大影响。
大概在入夜后午时左右的时间,点点火把虽然看起来并不算有多密集,但分布范围全似乎极广,从各个方向逼近过来,让很多人都意识到敌军的大规模进攻很有可能展开了。
如果是少数训练有素的精锐,那或许可以做到最大限度的抹黑进攻,可是在夜间组织这么大规模的攻势,则根本不可能靠几件方向性的照明就够了。
因此当敌军还没有逼近到百步左右的极限威胁范围内的时候,在进攻之地的火把光芒下确认了大规模目标的远征旅官兵们就展开了精确而有序的开火。
张伟曾经也有过误读,以为排队枪毙时代的射击是有秩序的,而事实上在滑膛枪时代也不可能在大多数交战场合下作到有秩序的齐射,后膛枪时代就更是如此了。只是基本的射击纪律还是存在的。当火力有效展开的时候,如同夜幕中骤然降下的雨幕让枪铳声在各个方向上施展开了。
猛烈的打击主要集中在那有限的光亮照明的地方,刚刚完成集结并逐步逼近的大股骑兵的影像瞬间就沉寂于黑暗当中。
还是有接连不断的不少箭羽从天而降,但似乎并不似官兵们想象的那么密集。原因也很简单:骑兵的兵力密度天然就比步兵低,而在第一线就更是如此。在尽量避免密集火力损失的情况下,前线的投射攻击力量也就不可能很强了。接连不断过万支箭仅仅在真正冲击之前的箭雨压制下造成了两名的油井据点附近的守军负伤而已。只不过似乎并不算密集的开火并没有遏制蠢蠢欲动的大军。
(本章完)
第370章 底牌()
枪声虽然在连绵数里的整个战线上显得密集,而是具体在各个个方向还是给了进攻的对手以不少的幻想:对面响起来的枪铳声射速不低,可似乎兵力却太单薄了,完全抵消了射速方面的优点。并不比己方在过去的一些作战和演练中那种一般的密集的火绳枪部队展开的火力强多少。在射击的准确性上虽然不算有多差,但或许是受夜幕的影响也并不算有多好,很多马匹都在火力下负伤,然而主要的伤亡还是集中在哪些举着火把的人。似乎只要没有照明,对面的火力就会大打折扣。
在逼近到距离外围防线三十步左右的距离中,连绵不断的火力打击造成了进攻之地几千人规模的伤亡乃至大量马匹在倒在了进攻的路上,更多的马匹受到这种威慑似乎都不太积极起来。不过因为前后各排留了足够的空间,后面不断轮换上来的“新锐”使得骑兵进攻依然在井然有序的向前推进。
这时候太阳王朝的大军也发现了骑兵部队面对步兵时的一个有利之处:不论是枪支还是曾经见过的弓箭,慌忙之中几十米到百米外的发射似乎很容易把弹丸射的过低,最多造成马匹损失不小,而对真正的人员杀伤并不算大。
因此虽然在接连不断的作战中遭遇到了不小的伤亡,整个大军依然有序的在三十步左右的距离上通过侧射和交叉放箭的方法压制胸墙或壕沟内的对手。
猛烈的爆炸声再一次在各个方向上接连不断响了起来,那是压缩黑火药手榴弹的爆炸带来的火光。可是这一次面对兵力似乎并不是很密集,规模也很庞大的敌军骑兵集团,手榴弹夹杂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