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估计是在进行地道或壕沟的准备吧,估计是他们是打算多花一些时间把壕沟挖掘到城下进行爆破了。”
这个时候虽然还没有沃邦攻城法,但挖沟爆破的方法在战争比较多,经验积累也比较多的地方却并不算少见的了。
叶尔羌将领也感觉是如此,但还是觉得在连绵数里的方向上这样大张旗鼓有些做作了。
“开炮试试他们的目的!”叶尔羌城一名守将下令道。
首先的炮火不是由攻城一放展开,倒是开始由守城一方展开了。不过或许是张伟所在队伍的那些技术骨干很多教条都是针对同等水平的火器部队的,对壕沟和掩蔽乃至兵力的有效疏散都十分重视。这时代的轻炮在二百步左右的距离上也终究没有造成什么威胁。
(本章完)
第317章 中亚大军()
当城内的敌人还是试探着用臼炮还有短火器进行抛射前来攻击距离城头大概三百米左右目标的时候,多少还是有了一些效果。不过伤亡的二十多人都是掩蔽意识不够强的吐鲁番人。
“要不要把爆破攻击的距离再后撤一下?我想一里左右的爆破距离应该也是有把握的”一名技术方面的骨干向张伟询问道。
“不用,就在距离敌前沿三百米左右的距离展开吧。攻击范围则可以延伸到敌军城头百步以内左右的距离。如果我是城中的守将,很显然会把一部分部队做为预备队部署在时刻可以支持城头的距离上的。”张伟解释道。
其实,更重要的原因是:崽卖爷田心不痛。如果让张伟等人的队伍出上万斤火药,那是说什么也不可能出的起的。至少根本不值得在这么一个次要目标面前浪费那么多火药。可是这些火药都是别人出的,还都是些质量不怎么样,夏地新军不可能去用的货色那则另当别论。
就这样,冒着城头的试探和反击,在黄昏来临前三百个抛射坑基本布置完毕。每个抛射坑基本上都部署了五十斤大概二十五公斤左右的火药来发射那超过一吨重左右的大概千把块儿碎石。其实按照七十年代的民兵教材标准,用三角坑发射这个规模的碎石大概五公斤左右的黑火药就足够了。可是张伟还有那些比较有经验的测试人员都知道这个时代的黑火药同真正意义上的机制黑火药根本就是两类东西,更别说要求更远的抛射散布范围也要在火药上多加浪费一些了。
这一万五千斤火药基本上相当于整个吐鲁番大军携带火药的大部分了,基本上是用几年时间才积累起来的。如果不是见识过张伟所率领队伍的强大战斗力,恐怕也不会言听计从。很多人下意识的都对这种莫名其妙的攻城行动没什么信心。
夜色来临前夕的时候,攻城的号角声还是响了起来,不过东吐鲁番人第一次就采取弓箭或火铳掩护下的云梯攻城倒也让守军有些意外:自从火药武器兴起以来,这种古老的攻城方式在战争频繁的河中一带就很少见到了。
不过见到进攻的大军在强有力的督战之下似乎进攻的决心很大,仅仅可能的佯攻就不少于十处,前线的守军也不敢怠慢,纷纷在城头上以火铳或炸雷一类物资进行还击,很快就依靠充足的兵力乃至严密的防守给攻城的吐鲁番人造成千余人左右的伤亡击退了对手的进攻。
而恰恰就在这个时候,一连串如同惊雷一般的震天动地的响声此起彼伏。至少三百多个抛射坑内的一万五千斤火药将几十万块累计四五百吨左右的碎石抛向了天空,向守军所在的区域覆盖而去。
爆破攻击的时间点当然也是张伟深思熟虑过的:这种速度并不快的石块攻击如果是在白天,那效果显然会大打折扣。因为人是会主动躲避的,就算是面对密集飞过来的大面积集群,主动的躲避行为也会大幅度的降低杀伤率。
如果选择在夜间爆破攻击也会有很大问题,因为做为经历过不少战事的叶尔羌人,不会不知道防守反击的重要性。进入夜间进行攻击牵制好让对手把更多的兵力部署在前沿,就很有可能就要冒对手防守反击带来的变数。因此当夜幕刚刚来临的那一刻就成为了爆破攻击的最佳时间点。
几十万石块针对四五里战线、纵深一二百米的几十万平米区域内的人员目标杀伤概率其实并不是百分之百,甚至达不到百分之六七十。人体正面立姿面积不过零点六平米左右,散布的时候因为重复命中也会有打折。何况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在这个时刻毫无遮蔽的立姿应敌。这样,这个区域内被砸死或重伤的人就仅仅只有三千左右,还有不到两千人主要是被飞溅和翻滚的石头制造出的一些轻伤,达不到一举全歼的目的。
不过即便是这种程度的打击,也让部署在防区内的一万五千左右叶尔羌守军再也没有什么守城的士气了。整个城头顿时间就在哀嚎与血泊之中陷入了混乱。
恰恰就在这个时候,大规模的云梯攻城真的展开了。在正常的情况下,以同等兵力用这种落后的手段进行攻击同自杀没有什么两样,可是在这种情况下却有了成功的机会与可能。
虽然城头上一些勇敢一些的守军反应过来并进行了一些象征性的抵抗,也在局部阻挡了一些吐鲁番人的登城,可在整个城头避免不了大面积失守的大势了。
进攻上城头的吐鲁番人在夺取城头的过程中也多少进行了一些恶战,但终究还是在天色渐渐亮起来的情况下控制了整个叶尔羌的城头。
按照张伟手下新军的标准来说,整个攻坚过程算不上怎样突出和特别顺利,可是给吐鲁番人带来的震撼却是巨大的。平心而论,如果换成守军是自己并且提前知道了对手的这种攻击准备,那么除了提前出城决战似乎也没有什么好的方法来阻止对方攻破防御了。
同很多夺取了城头就是胜利的中原城市不同,这在修建的时候就从军事目的出发的叶尔羌城就算是控制了城头也终究要面对残酷的巷战。
可是这对于此时的吐鲁番人来说却已经不是大问题。
有足够的人力,在附近就不缺乏重新准备石块的条件,缴获了不少守城大军所用的火药,就完全可以有条件再来一次“石雨攻击”了。
熟悉了很多问题之后,再次展开的攻击准备所花的时间就少了不少,大概仅仅用了一昼夜左右的时间从碎石到火药的分组备制就重新完成了。这主要是针对城内面积目标的轰击准备大大降低了对精度的要求,同时不少没有进一步破裂的石头也是可以收集起来重复利用的。这就节省了很多用于动员部队砸石头的时间,还有很多城垛上的破碎物可以做为抛射的弹药。
(本章完)
第318章 动用“神器”()
熟悉了很多问题之后,再次展开的攻击准备所花的时间就少了不少,大概仅仅用了一昼夜左右的时间从碎石到火药的分组备制就重新完成了。这主要是针对城内面积目标的轰击准备大大降低了对精度的要求,同时不少没有进一步破裂的石头也是可以收集起来重复利用的。
或许是相比上一次有所准备的缘故,也或许是城内规模不小的建筑物给很多守军提供了更好的防御力,在第二波攻击当中上万残敌大概仅仅在漫天的石雨中遭受了不过一成左右比例的伤亡损失。并没有被瞬间大的崩溃,还是在接下来的突袭中同围攻的吐鲁番大军进行了一次较量,并最终确保了方圆一平方里左右的核心控制区。
当然即便如此,守军的士气也似乎大不如前了。只不过因为东吐鲁番本来相比叶尔羌就没有足够的军事优势,兵力也不算太多才没有取得更多进展。
在大致观察了战场之后,张伟当然也对第二次爆破袭击并不满意。很显然:针对大面积的城区内对手并不适合使用这种方式。于是就让爆破队花费了一天左右的时间教授吐鲁番人如何用火药包和石块对建筑物进行近距离的爆破攻击。如何在比较黑暗的环境下进行隐蔽的爆破、如何寻找建筑物和守军的死角等。
城内的不少土石房屋虽然可以做为防守的凭据,却终究并非专门为军事目的而存在的棱堡或者天守阁一类的建筑,很快就有多座建筑相距在夜袭爆破中被轰炸塌。守军的反击和争夺当然也给进攻的一方带来了不少麻烦。可是到了这个时候,双方士气和兵力的变化也终究翻越过了一个临界点,吐鲁番人开始逐渐的利用这种方法抵消了防守优势,在攻击中越来越熟练起来。
毕竟,就算是平均素质再有问题的人群,总还是能挑选出一千或几千比较善于学习和靠谱的人的。
见到叶尔羌地区的战局大致确定,张伟也就决定不再陪吐鲁番人一起耗下去了。五天左右的时间已经是张伟可以容忍的在这个距离上的极限了。
之后的行程和准备张伟也早已打算好了:除非中亚或中东一带的敌人主动找麻烦,否则自己并不会主动的去挑衅什么。把弹药浪费在这些做为生产力利用对象都缺乏的人身上并没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就这样,队伍在几乎没有付出一枚压缩黑火药手榴弹、也没有付出一枚枪弹和一个人伤亡的情况下就在几天的时间内辅助吐鲁番势力攻下了叶尔羌城,一统叶尔羌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
至于这个统一的叶尔羌会不会带来什么威胁?在现在的形式下显然是可以忽略的。这些势力最终都将是“瓮中枯骨”而已。
就这样,万人左右的队伍在获取了不少给养和辎重队的支持之后继续展开了西征。吸取唐代一些军队的交战经验,大概有两千左右的吐鲁番人也跟随队伍一起西征了。
毕竟这些人在之前的攻坚中已经积累了不少爆破攻击经验,如果到了其他地方还要这么复制总会浪费不少时间。而且达成第一次那种震慑效果的机会似乎并不能确保?因此,张伟最终还是决定不做“孤家寡人”。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