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原始之再造文明-第1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能够满足未来不少年的发展需求了。更别说如果工业层次进步到那种水平,有能力开拓更广范围内的资源几乎是件必然的事。

    (本章完)

第277章 秒杀与无视() 
确定了大致矿区所在未知的张伟还是花费了不少的功夫做了比较特征明显的标记,之后还是打算看看其他九支队伍的情况,并让这些人试探着带来一些矿品去夏地做研究。

    毕竟:如果要进化到焦炭炼钢的地步,那么矿品的酸碱性不同所需要的炉具防火内衬也就有所不同。对应的刚刚建设出来的转炉在冶炼这些矿物的时候是否合适恐怕都需要测试。

    张伟自己就算有一个孩子的负担,其实还是可以携带至少上吨的此类矿品。但如果更多的话那终究是多有不便。上百个人的物品携带能力依托工具和船只不论如何来说都要比自己一个人强的多的。

    在指引给众人正确位置的情况下,仅仅不过三四吨规模的采矿并没有花费多少时间。专用的金属工具开眼并且利用数枚压缩黑火药手榴弹做为爆炸装置做为爆破手段,就至少炸出了数立方米,至少几十吨规模的铁矿。从这些铁矿里人工选矿还是多少花费了不少功夫,但也不过一天左右的时间,整个船队就开始满载而归了。

    归来的路途之中实际上是逆流而上,不过因为九只小船都基本上安装了人力螺旋桨装置,船体的规模还不怎么大,因此在行进中并没有遇到多少麻烦。对于专门挑选出来的那些体力并不算差的探矿队队员来说,只要大概四五个人维持踩桨,船只就能在这并不算湍急的河流中逆流而上了。

    一般来说,这个时代的远古人很少会招惹上百个成年男子组成的队伍,甚至对付十几个成年男子也会面临巨大的风险。

    不过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在船队顺着河流返回的时候,为首的一支小队还是遭遇到了上百名手持石矛还有投石索的人群在远处的阻拦。这种规模的人群还都是成年男子为主,那就说明根本不是单一氏族的行为,而是多股氏族的集体行动了,就像神武元年张伟为了征服这个部落所遭遇的那样。

    见到这么多有敌意的人群,第一小队的队长毫不客气的下令依托船头展开火力。针对那些基本没有什么像样防护的人,猛烈的箭散弹在二百米左右的投石索有效威胁范围之外就能对集中在一起的人群构成不小的杀伤了。七轮开火发射出的一百四十支箭头在这么远的距离上依然有超过五分之一命中了目标,当场就打到二十多人。

    如果是正常的经济争斗,在体现出这样优势的情况下,两成左右的伤亡应该能够瞬间击溃那些人才对。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样的打击虽然让那些企图在远处阻拦的人都低下了身子,却并没有多少人逃跑,还有数个身影似乎是不时的露出手或脑袋,似乎打算做攻击状的样子。

    逆流而上的小船以最快的速度逼近那群人至少需要一分钟以上的时间,不过第一小队的队长仅仅是下令再次填装弹药,在弹药填装完成之后却没有迅速下令开火。而是准备在近处试探下黑火药手榴弹的威力和效果。

    这个时代的投掷兵器实际上已经可以让有一定熟练度的人把石头扔到百米以外的距离上,不过在攻击特定目标的时候,为了打出有足够威胁的攻击,就算是群体作战也往往不过超过五十米左右的距离。

    如果仅仅是普通新兵投掷寻常手榴弹,恐怕还真会在这样的中近距离作战中面临不少局限。

    可是这些探矿队员大多是挑选出来的人员,黑火药块手榴弹上也有专门用于及远投掷的绳索,肃然不能起到正规投石索一般的效果,却也能够相对轻松的把黑火药手榴弹投到五十米左右的距离上。

    在这个距离上,即便没有触发引信,手榴弹在落下之后也往往不会有多少时间给对手以反掷的机会了。

    小河两岸逃散到掩蔽物之下的八九十人按照古代队形的一般交战规则来说还算是比较分散的,战线分布估算最多不过五十米、单侧二三十米左右的距离。或许是这个时代本就不需要什么密集队形交战的缘故。

    可是即便如此,在第一轮十名队员接连不断投过来的十枚压缩黑火药手榴弹爆炸压制之下,几乎瞬间就被烟雾所淹没了。

    为了避免可能的意外,第一小队的队长并没有派人上岸去查看攻击效果,不过那炼成一片的惨叫声还有几乎再也没有什么人追来甚至露头的情况看,这一次上百人的远古壮年仅仅在一个半回合的较量中就遭到了歼灭性的打击。虽然人数相差八九倍,但却早已不是一个时代了。

    跟随第一小队的张伟当然凭借战力值感知明白这一百零三名青壮组成的队伍大概有三十多人战死,战力值消失,还有至少四十人受到不同程度的杀伤削弱,应该还有零星轻伤或没有负伤的人。不过在这种级别的火力威胁面前不能做出应有的反应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如果是十多年前,或许张伟还会试图尝试联络这片矿山附近的部落。可是现在,张伟却觉得没有这个必要了。这些人就算集结几十个氏族的成年人联合上千人,实际上也不可能对夏地在这里的采矿安全构成什么威胁了。即便不组建专门的护矿队,开山的火药实际上也是必需品。

    现代矿山炸药几十吨就足够几十万吨矿石的开采,虽然夏地的需求量暂时比这个小的多,但黑火药也逊色的多。就算这种临高水准的压缩黑火药手榴弹不太可能做到量产,寻常掷弹兵级别的黑火药爆炸装置做为投掷武器,对于这个时代的效能优势也是显然的。

    张伟没有独自一人率先返回夏地,而是跟随者第一小队的船只一起行动,连年的忙碌之下也欣赏一下似乎很久不曾见过的远古时代美景。伴随着人们的说笑声还有人力螺旋桨在水中的划动声,十几艘逆流而上的小船满载而归也并没有花费两昼夜的时间。

    不过张伟却明白,接下来的建设和发展中,可就未必会像以前一样安全和惬意了。

    (本章完)

第278章 放大的炮眼() 
打算只争朝夕的张伟在权衡之后没有打算先积累火药工艺甚至是试制更先进的矿山炸药再去开矿。因为之前面对太阳王朝进攻时的备战再加上多年来因为自己的事情夏地原有政权的一些备战,库存的传统黑火药还是有不少。大概十余万斤总计五六十吨的规模,这些传统工艺黑火药如果同临高带来的那些黑火药兵器,或者精干兵工最新试制出来的那些近代工艺黑火药相比,效能至少相差三倍。如果同一些矿山炸药的样品相比,那威力至少相差十倍。

    可是这样算来,就算是效能只相当于近现代矿山炸药十分之一,再加上打眼工艺和技术也比较落后再打个几折,那算起来也只少能一次炸万立方米小几万左右的矿石。完全可以供近万吨铁或者几千吨钢的冶炼需求了。

    几千吨钢或者一万吨铁说起来是个很不起眼的数字,可是如果完全用来组织兵工、至少一次可以把所有夏地的七八万可动员兵源潜力全副武装起来的前提下还彻底实现农具钢化外加满足现有一些设备的用铁需求。以现有的条件就算“勇攀科技高峰”没有几年的时间也根本搞不定。

    就这样,做为一次重要行动的“采矿远征”很快就动员组织起来。

    在神武一族还根本没有控制夏地的时候,为了应对沿河威胁就本已经有不少船只,太阳王朝控制夏地时期出于打渔和维持给养的原因也没有破坏那些船只。因此二百艘安装有人力螺旋桨装置的小船很快就携带着库存的黑火药还有大概五六百公斤左右新试制出来的现代工艺黑火药出发了。此时夏地还根本没有像样的三酸两碱工业,硝铵炸药仅仅是实验室级别的几十公斤的规模,仅仅用于测试和评估效果而已。

    这么多的小船与其说是为了运送开山用的炸药,不如说是准备往返运输选矿人手和可能的矿石。

    似乎是上一次瞬间歼灭性打击百余名矿区附近的远古青壮、并且还有不少幸存者逃回去所形成的威慑力。这一次二百艘船乃至三千人规模的采矿大军在出动的时候几乎再也没有遇到人影。就连一些远古时代比较愚钝而不知畏人的猛兽们如今似乎也都变得聪明了。见到了这种阵势往往一里以内的远观都有些不敢了。

    跟随张伟来的当然也有明末位面从事过矿山开采的一些搞爆破的工匠,在大顺政权中,这些人才并不算少。经过了一年多时间以来简单的文化培训。采矿作业的理解也比张伟要深的多。

    一名这方面的工匠在张伟准备直接亲手凿孔的时候看了看计划图纸,并对张伟说道:“我不知道这异界的炮眼为什么只有不到一寸粗细、深只有一人左右的距离,分布排列间距有一米左右。我只是觉得:圣主决定把炮眼扩大为三四寸大概一人胳膊左右的粗细,深度和排列密度却不变有些保守了。这铁山不同于寻常的石头山,我看排列的密度至少缩小到两尺为好。而且一次同时引爆这么多炮眼有把握么?我建议还是分批次进行引爆、一次只一同引爆不超过九个眼比较好。如果把炮眼的直径扩大到五寸左右,挖掘上也要相对容易些了。。。”

    张伟虽然不知道这个匠人的意见十分正确,但宁可浪费也不能炸出的矿石不够细的思路总是没错的。

    这样的炮眼让张伟多少也要花费些功夫才能利用准备好的铁器在那专门挑选出来的铁矿含量似乎比较多的地方开凿起来。其他人当然也不是没有办法:往往先用火炮在十几米左右的距离上发射初速上百米每秒的铁杵在岩石上炸出一个孔来,然后再以人力慢慢的进行加工,多少也能起到一些帮助性的作用而不是全由张伟负担。

    这样经过连续三昼夜的忙碌,终于比原定计划提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