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战也不指望一人定乾坤,可此举至少说明张伟战前就将整个大军看扁了。
“我现在已经没事了,如果大军要撤军的话,就让我担任队伍的后卫警戒吧!”张伟郑重的说道。
这种话如果在以前更会惹得不少怀疑,不过此时李自成当然是相信那么多人见证张伟在城头上的浴血和战果:“如果伤还没有全好,就不要勉强。。。”
“放心吧!满军前锋的火器并不算太多,如果在追击战中,对我没有什么威胁的。”张伟回答道。
“以前兄弟所用的铠甲似乎已经在战斗中残破不全了。我再赠予一件吧,只是张兄弟上次所求的二三十斤的陌刀,似乎还差点儿。。。”此时的李自成似乎想起了什么。
张伟知道那种真正合格的包铁棉甲在农民军中是多么稀缺罕见的东西,回答道:“请放心!我有办法从满军游骑那里的获得自己所需要的装备的。。。”
就这样,农民军在夜间准备拔营的时候,全身似乎焕然一新的张伟却准备着投入到新一轮的刷怪之中了。
(本章完)
第159章 从量变到质变()
虽然没有在山海关外的大战中再次遇到那个黑暗中令人恐怖的身影,经历过不少恶战的多尔衮、多铎也决定不再冒险,而是选择在山海关前修整等待后续大部队到达后再进一步兵临北京城。
这一次入关之议本来也没有打算决定取得整个中原的全胜,能够像当年的五代后期的辽国一样越过燕山并在汉人的边疆立住脚跟就已经算的上是天大的好处了。最不济:全占整个辽西走廊乃至长城一带的关隘要地、进一步整合蒙古,仿汉初或者宋朝那样牵制一下北方的强势政权让汉人处于分裂之中,也是一笔极为划算的买卖。如果仅仅从经济上说:经过多次劫掠还有对朝鲜的压服,即便在小冰河时代、整个辽东农耕区加上部分蒙古乃至朝鲜的供应,已经完全可以维持一个拥有十万满蒙汉三族八旗的少数民族政权基本经济所需了。读过不少书的满州上层中的一些人可是牢记过当年的金国进驻中原后所遭遇到的教训。
当然,不冒进追击归不冒进追击,当夜幕降临的时候还是有不少夜不收与侦骑在临近三十里以内的地方互动。十骑为一队、整整一个骑兵牛录的一二百骑也往往在想去不算太远的范围内展开行动。任何散兵游勇甚至上千的伏兵想要一举消灭百多名满洲精兵都似乎是件不可能的事。就算集结足够的精锐和力量勉强可以做到,那些骑术突出的侦骑按照以往的经验相当数量的游骑也可以突围也可以突围。
就在临近傍晚,一路满洲游骑准备回营的时候,一个飞奔的身影似乎从远处逼近过来。
上百名满洲骑兵迅速做出了张弓搭箭的准备。作战经验的满洲精骑见到来的是当个强手,不愁箭支不够,在一百二十步左右的抛射距离上就展开了一轮轮抛射放箭。
接连不断覆盖过来的箭雨这让张伟选择即便在这么远的位置上也不得不时刻躲避和注意着袭来的箭支。正常的情况下,再高的高手也根本无暇展开还击。与此同时,因为城头上的教训,并不敢大意的满军迅速有人吹响了号角,其他方向上的骑队也迅速的逼近过来。可是这一切的应对和判断,仅仅是基于认知常理范围之内的高手罢了。此时的张伟仅仅利用简单的三四两重量的马尾铅弹,在手中甩出的速度就已经超越了这时代最强的强弩。在百步左右距离上也几乎让人避无可避。
不断移动的情况下随手而出的铅弹投石索在这么远的距离上对于并不算密集的骑兵不能说弹无虚发,也是命中率过半。仅仅不过两三分钟的时间,出手的百余枚三四两重量的带尾铅弹就打到了数十骑,彻底击溃了一个骑兵百人队。
仅仅击溃百多名骑兵当然不是张伟的目的,这些骑兵、特别是骑兵头领身上的衣甲才是目的。
在明军或农民军那里,除非是主将元帅,否则就是一般军官或者寻常家丁也很少有质量过硬份量也足的包铁棉甲。可在此时可以从二十多年来累积歼灭的数十万明军中挑选铠甲,自己还有不差兵工能力的满军。普通披甲兵的铠甲或许在张伟的眼里还不太合格,可是骑兵中的百人队精兵头目行营护军的铠甲就是抵御绝大多数满兵自己射出的箭也足够了。尤其是在往往很主意配套的情况下一人双甲的情况下。
在掠夺了两套看起来还算合身的满洲铠甲之后,张伟对其他兵器乃至过去曾经视如珍宝的满州优良弓箭之类就没有多少兴趣了。实战证明:虽然对于一般人来说是武艺的层次越高、弓箭的优势就相对越大;可是当实力达到一定层次之后,白兵肉搏的效率就会更高,局面反转过来。更重要的是如果同这些满军对射,自己同一时刻遭遇的敌人和攻击就更多,更不安全。远不如利用速度优势和近战优势肉搏血战清理敌人的效率高。因此通过投射手段缴获几套铠甲可以披身之后,张伟对于其他兵器也就不在有那么大的兴趣了。
夜幕完全降临下来的时候,整个山海关风声鹤唳起来。尤其是逃回来的不少残兵又传来了令人恐怖的消息的时候,不过直到这个时候、城头上的多尔衮等人还没有意识到自己面对的对手究竟有多么强大。为了防备高手夜袭,城头之上到处点燃了火把。有的还专门准备了不少准备爆破攻击的“****”乃至布置在暗堡之处的地雷、火炮。等待着那个似乎不知天高地厚的神秘人自投罗网。
可是这些人不知道的却是,吃过几次亏的张伟虽然大胆,却也不像以前那样粗心大意了。观察力全开的情况下,张伟知道凡是有不正常战力值的地方,什么几百上千甚至过百战斗力还不带变动的地方,准是有什么陷阱在等着自己,因此一般尽量回避这些地方。有不识抬举逼近过来的“人弹”,张伟才会跳到黑夜中的高处冒险以手投铅弹的办法解决掉这种威胁。
大多数情况下:利用身法速度乃至综合战力的优势贴近到极近的距离上针对那些运气起来的城头守军大开杀戒。如果遇到敌人的反应与准备实在太好、及时逃散或散开的情况,就迅速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展开刷怪。
见上一次李闯军队似乎对首级并不十分重视,只要战功能够有见证即可,因此也没有去数自己到底清理了多少人。只是按照上一次的经验整整清理到自己感觉到有薄弱部位或者后脑头部不小心在混战中遭到重击为止就可以了。
可知道张伟在黑暗中不厌其烦的血战到接近天明的时候,几乎整个山海关城头上都没有多少人,似乎敌军已经彻底放弃了这天下第一关的时候也没有遇到这种意外。
直到此时,张伟才决定拖着那不知道第几次缴获到的早已从腰刀变成麻花棍的单手兵器飞身撤离了山海关城头、向着顺军撤退的方向回营而去。
张伟却并不知道,这一次自己虽然没有付出多大代价,却整整有包括三千名满军和吴军在内万余名主力官兵在黑暗中被清洗。自己一个人的这次行动就早有了让几万主力大军不寒而栗的实力。一个肉身披甲的人元境高手动摇不了大军,而一个初入纳米境界的武者却完全不同了。
(本章完)
第160章 直言不讳()
张伟浴血归来的时候,李自成刘宗敏等人的大军还在回师的途中,没有抵达北京城。见到张伟全身上下又被敌人的鲜血所染红,手中的兵器乃至铠甲本身都似乎在激烈的战斗中破损不堪,也不由为之感动。虽说是旧言有“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但是这样堪比薛项级别的高手不求官不求财也不求封地,甘心作为一名先锋、做敢战士的活、几次出生入死却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
“经过这一翻血战,我想敌人的大队人马应该不会轻易追过来了。”夜营大休息的时候梳洗完毕,张伟见到李自成刘宗敏等人的时候说道。此时的张伟当然不知道自己那一夜战斗带来的影响和后果是什么。
李自成也是个喜欢直来直去的人,沉默了许久后终于郑重的对张伟说道:“以张兄弟的本事,若说当一名统领上万大军或几万大军的将帅,暂时恐怕还会让不少利过不少功劳的人说闲话。但是统领几千人马、数百心腹的老管队将才应该完全不是问题。这样吧:到了京城之后,我安排几百可靠的卫兵和十车银两给你。从京城到保定府乃至民风还算好的沧州一带,你可以利用这些银两随意招兵,我估计能拉起多至一万、少则数千的像样队伍。这些队伍的管辖权完全由你负责。征兵完成后、人事权也全归你。天下大定之后,张兄弟也可以封侯。封地:运河沿线意外的地方都可以任选。只要不超过一省之地大小即可,你看如何。。。”
应该说:李自成的这些话给出了具体的步骤与合理的范畴,并不像是画饼。张伟也曾经有过是不是在这明末位面开辟块自己根据地的想法。不过这种想法仅仅是一闪而过。自己的根本并不在明末位面,而在夏城那里。至少:主神并没有给予自己转移任务的打算。如果自己贪图这上亿封建时代文明人口的世界而不会真正的“第二故乡”,甚至让那还没有遭到严重削弱的太阳王朝吞掉了自己十多年来多培养出来的亲人与心腹,十有八九会受到不小的惩罚,甚至遭到无情淘汰都不是没有可能。
想到这里张伟就坦然回答道:“圣上的大度,张某领教了。。。”
“千万不要这样说。。。这话我听着不好受。前不久。。。”李自成有些惭愧的说道。
张伟知道可能是李自成有些误会了,就直言不讳的笑着道:“前不久的事情,换位思考,我大概也会做出类似的反应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如果我是一个平凡帝王将相,身边有这样一位超乎寻常的高手也会觉得不安。封侯和让我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