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参观之行能够接触到聂鹏的导师,那么常年居中协调,掌握资源的陈忠,完全可以牵线几个国家级项目做个顺水人情,向聂鹏打一张感情牌。
可是这布局还没开始,就撞见了正主,并且局势似乎有朝着相反方向发展的意思。
“聂先生您好,给您添麻烦了。”陈忠姿态摆的很低,一边安排身旁的随从去买水。
杜明礼当场就懵了,眼前这位是啊思利康的高层秘书啊,在他面前别说自己了,就是副校长也不见得能让他拿出这态度来。这学生是什么身份?
顿时心思如电的琢磨起来,一边摆着一副故作轻松的姿态对陈忠说:“陈总,这事怎么能让您安排,我这学生就是惫懒,天天就知道泡实验室,多让他活动活动,没事的。”
陈忠也是一惊,难道说身边这位哔哔了半天的人就是聂鹏的导师?那这家伙也应该是有些真才实学的啊,可这一路说的东西怎么这么不着调。
正疑惑着,李云峰从转角处走过来,哼了一声。
“你的学生?你叫得出他名字么?”早就看杜明礼不顺眼的李云峰一直跟在两人身后,只是顾着搀扶副校长的他没有注意到这边的情况,此刻看到站在陈忠面前的聂鹏,以及杜明礼那嘴脸,实在是忍不下去了。
“李主任!”聂鹏那拧成一团的眉头舒展开,脸上也带了些喜色。
在杜明礼铁青的面色下,李云峰走过去,挂着笑的呵斥道:“一大早又跑实验室里糟蹋什么来了?”那神情完全就像是对待自己的孩子。
其实这也是李云峰有意为之,他不清楚聂鹏怎么会和陈忠与杜明礼搭上话,甚至都没有细想就走过来,做出一副庇护的姿态。
留着副校长在身后,看着两名系主任,守着客人和学生互怼,想着是时候给副院长的位置下个定论了。
和李云峰交谈了两句,聂鹏同几人告别后就离开了,参观团自然也不会因为这个小插曲而停滞下来,只不过队伍的配属上有了些微的变化:
陪在陈忠旁边的杜明礼换成了李云峰,搀扶副校长的人也换做了其他人,杜明礼却被调去了收尾行列。
而之前陈忠商务化的交谈此刻也变得有深度,时不时被李云峰的话语引得眼前一亮,接着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这一幕都落在了副校长的眼中。
。。。。。。
离开的聂鹏并未直接去公司,而是回到家,去找了一块泡沫塑料,没花多少功夫就将其加工成了培养槽内部大小的样子,找来盒子装好。
接着打电话给陈盼盼,告诉她自己目前可以调配的中间体数量,并且已经准备好了同啊思利康的第二次接触。十足自信的语气令陈盼盼不禁侧目。
其实自信也是有原因的,聂鹏经过再三考虑,觉得可以向啊思利康有偿提供太空培育环境,并且价格低廉。
这是他在昨天的谈判桌上学到的,既然啊思利康可以用溢价收购来吸引火力,再布置股权置换的手段来埋伏他,那么他也可以学着包装一枚糖衣炮弹打过去,等你上了我的船,那就要按照我说的做了。
你既然要试探,那么就一次**给你个重磅炸弹,看看你兜不兜得住。
这边刚挂断电话,李云峰的电话又打了进来,询问今天上午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陈忠会认识他。
聂鹏在电话里解释了一番,关于变异体的事情没有说,而是说同瑞士研究中心有点私下往来,一来二去就认识了陈忠。
李云峰自然是不信的,只不过没有什么危险,也就随着聂鹏去胡闹了,他自己目前的事情还有不少需要处理,比如陈忠今天抛来的几个国家级项目的合作院校名额,以及副校长会后的嘱咐,都令他闻到了不同寻常的气息。
联想到今天杜明礼吃瘪的样子,以及陈忠前后态度的转变,李云峰忽然想起自己每逢新生开学时必说的那句话:
在这个社会里,我们必须不停地奔跑,才能保持在原地。
(本章完)
第21章 迂回(三)()
91年的一个夜晚,米国一名谈判大师在家中接到一个电话,对方称自己在科威特石油公司的兄弟被伊拉克大独裁者萨达姆扣为人质,他想聘请他为谈判顾问,说花多少钱都愿意赎回他的兄弟。这位谈判大师告诉对方,他不用花一分钱赎金就能救回他的兄弟。
他联系了一名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著名记者,问其是否愿意陪他去巴格达一趟,与萨达姆展开谈判,如果他愿意,就把独家采访权给他。时逢美伊激战正酣,真是天逢良机,记者非常乐意,但CBS总编却不同意记者冒险上战场。
于是这位谈判大师又拿出第二套方案:在伊拉克临国约旦采访萨达姆。结果,萨达姆喋喋不休的对着电视说了两个小时之后释放了人质,而这正是那段时期萨达姆所放出的唯一的人质。
这便是谈判的魅力,当你准确的把握了对方的诉求时,那你将会以最小的成本博取最大的胜利。
聂鹏此刻的感觉就是如此,当啊思利康的团队步入会议室的时候,他只是邀请陈忠一同去了门外私聊了5分钟,回来时便已经是满面笑容。
随着他一同进来的陈忠,也是面色轻松的走回座位上,对着随他而来的谈判负责人低语了两句。随后的谈判顺利的简直就像市场上批发大白菜,每当谈判停滞,陈忠几乎都会站在端行的角度上分析。甚至可以说,是他在帮着端行要价。
这样一来,作为啊思利康的谈判代表就拿不准他的注意了,趁着中间休息的机会,私下里向他打探谈判的方向。
“在略有盈余的基础上,务必谈下来。”陈忠笑眯眯的说了这么一句。
这已经是极大的暗示了,直到他转身走回会议室,谈判代表都没有从迷惑中明白过来,甚至都在怀疑是不是有人假扮了陈忠。于是报价就在两方的争夺中,逐渐的向着聂鹏的心理价位靠拢。
最终在双方的协定下,停留在了70万欧元/克的报价上,并且在陈忠的默认下,啊思利康签署了即刻回款的协议。这就意味着,一旦啊思利康确认收到合格品,那么必须在自然周内完成回款,否则端行有权收回产品,或单方面终结协议。
这在大额交易行为中,已经可以算得上标准化合约了,能够促成这样的合约,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交易平台,那么只能说双方是紧密相连的价值链上下游,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协议落笔,双方起立握手的时候,聂鹏,陈团,陈盼盼,狄佳颖都有种如梦似幻的错觉。而真正令几人感到窒息的,却是陈忠问起聂鹏什么时候可以购买第一批成品的时候,陈鹏的答复。
“只要资金能到位,随时都可以啊。“说着,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只保温杯,拧开之后夹出一只浸在干冰中的小玻璃瓶,摆在桌子上。
“这里是200毫克中间体,你们可以带回去检测。”
聂鹏话音刚落,众人的眼睛就跟着那个咖色的玻璃瓶,生怕眨动一下就消失掉。就这么一瓶,一百万。而聂鹏刚才掏出的保温杯里,显然还有不止一瓶。
此时此刻,陈团已经找不到合适的形容词了,看着桌上的小瓶子,又看看聂鹏,像是看到去建材市场交易河沙的老板和客商:
“老板,细沙怎么卖?”
“一方四十,这是样品,拿去验验,能用的话送货上门”
。。。。。。谁家敢这么交易550万一克的中间体?想起那只几天前还在聂鹏的办工桌上,被他用来泡茶的保温杯,此时被他装了上千万的东西,陈团就觉得这些年自己的金钱观都喂了狗了。
而一旁作为谈判主力的狄佳颖此时也目瞪口呆,好家伙,这人就这么把百十万的东西给人了?想我辛辛苦苦在香港干了5年,挣的钱刚够从他手里买1克中间体的,为什么感觉自己好失败。
。。。。。。。。。。。。
当啊思利康的队伍踏入机场的时候,四人终于是松了口气。回程的路上,陈团向表姐和狄佳颖说起报酬的事情,两人却回绝了,陈盼盼的回绝理由是借着这次机会涨了不少见识,就当是踏入商界的纪念吧,于是只要了陈团1块钱当做日后的谈资。
而狄佳颖却提出了另类的要求:这次的援助她分文不取,但是接下来她要留在端行打工,直至收到啊思利康确认疗效的消息。
受不住陈盼盼眼神的逼视,狄佳颖终于是交代了她的目的:她认为啊思利康这一次会在萨宁综合症上有所突破,而常年和金融打交道的她明白,此时正是投机的最佳时机,想要等第一手的消息确立后,做一笔短线。
这让车内的几人都来了兴趣,纷纷打探起具体的投资计划来,狄佳颖也不遮掩,从头至尾的将她的投资方案讲给众人,不一会的功夫就引得几人心驰神往。聂鹏甚至都在想,如果不是急需一笔资金来扩展月球基地,那他放在手里的钱也未尝不可参与到其中。
接着又想到,就目前的挖掘进度来看,手上留足100万暂时是够了,剩下的钱完全可以委托狄佳颖去操作。说起基地,可是有日子没有动工了,想起那天凿了一晚山洞后的酸爽,聂鹏甚至还有些期待。
回到家中,将手机设置了来电录音后,聂鹏扛起凿岩机和汽油桶,又一次去月球征战了,经过这两天的培育,剩余的四只培养槽都已经结束了工作,变异体也被他一一制成了中间体存放在了干冰柜中。
整整83克中间体。如果按照现价来算,这就是5800万欧元,可是聂鹏知道,一旦萨宁综合症能够成功治愈,实验对象转为阿兹海默症患者时,这些中间体就不值钱了,到那个时候,他留给陈忠的泡沫块才是真正的摇钱树。
(本章完)
第22章 疯狂购物()
当聂鹏终于将山洞里的空间开凿出想要的形状时,已经是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