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好,算我错了,我说对不起总可以了吧!”尤利娅也被徐卫的表演骗过了,赶紧赔礼说道。
“知道错了就行,念你初犯,我就不追究了!”徐卫表现出一副非常大气的样子,随后说道:“我刚才说的事情,你考虑的怎么样了?”
“什么事情?哦,你说的这个事情。我要再考虑一下,另外这样的大事还要让我父亲来决定。”尤利娅虽然在感情上被徐卫打动了,但这件事确实正如她说的那样,在波斯这样一个以男人为尊的地方。婚姻这样的大事她一个女孩子是自己做不了主的。
“你父亲那里你不用担心,相信用不了多久他就会被国内的那些立宪派重新打倒,到时候他或许再次流亡俄国。或许被立宪派捉住,不过这都不是重点。只要我一份书信,相信不管是捉到他的立宪派。还是收留他的俄国沙皇,都会乖乖的给我送回来的。”徐卫非常自信的说道。
徐卫能够有这样的自信自然是实力所在,自从他将自喻为远东第一强国的日本打败之后,他手中的那支部队就开始为各国列强所正视。
当然相比于数以百万计的俄**队,他的这支只有十多万人的部队确实还差点火候,但是这禁不住人家有钱,这一点是财政早已经捉襟见肘的俄国政府所不能够相提并论的。
就拿当年的日俄战争来说,俄国拥有着绝对不输于日本的军事实力,也拥有着与日本军队等同的军队,甚至好多俄国的军事指挥官要比只会拿士兵生命做猪突进攻的日本战神乃木希典要高明的多,但俄国最终还是败了。
俄国的失败并不仅仅是他们的远东舰队被日本海军在对马海峡全歼而造成军队所有的补给全部依靠还没有完全建成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其实最主要的还是要归结于当年遍布俄国的那场起义。
当时的那场发生于俄罗斯帝国境内的起义是一场范围广泛、以**为目的、又或没有目标的社会动乱事件,诸如恐。怖攻击、罢工、农民抗争、暴。动等,导致尼古拉二世政府于次年制定了等同于宪法的基本法、成立国家杜马立法议会与施行多党制。
这场革命没有组织,没有目标,也没有单一原因,主要归咎于几十年的国家动乱和对罗曼诺夫王朝的不满,俄国国内改革不利以及少数民族要求解放也是起因,各地方的革命虽然最后妥协或被镇压,俄国国内也加快改革的步调,但依然造成了很大的财政损失,也让俄国加快了结束日俄战争的步伐。
相对于俄国的财政紧缺,徐卫却是有着用不完的资金,他的那些吞金工厂和公司每天都在为他制造着数以百万记的财富,这些财富虽然与俄国的财政收入相差不大,但却不会像一个国家一样用于支付民生建设,也没有俄国政府那些蛀虫的贪墨,自然可以让徐卫随意支配。
单单就以这场与波斯政府军的战争为例,其直接的当事人有两个,一个徐卫本人,另一个是号称世界第一强国的大英帝国,按照平常来说,就算徐卫再富有也比不过一年有近二十亿英镑财政收入的英国,但是就是一个这样富有的国家却拿不出出师波斯的军费。
其实,这场战争的军费支出确实不少,就徐卫的这八万多军队而言,不算运输过程中的支出,单单是枪支、弹药以及伤亡士兵的抚恤就已经花费了徐卫近一百万英镑的军费,其中百分之八十是用来支付各种口径火炮打出的炮弹,这也应了那一句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的民谣。
强大的大英政府确实拿不出这些军费,并不是说他们没有,而是整个英国用钱的地方委实太多,再加上英国正在与崛起的德国开始军备竞赛,英国的财政部早已经独木难支,自然没有多余的经费去支付那场未知的战争。
徐卫就不同了,他那数以亿计的财富完全属于他个人的资金,他可以任意挥霍而不用担心会受到约束,也正因为有钱,他可以非常任性的拿出价值三分之二艘无畏级战列舰的资金用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现在的俄国确实不愿意与徐卫正面对抗,这在他们默认了徐卫对朝鲜的拥有权上可以看出,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徐卫在军事上确实有这个实力,另一方面则是徐卫在世界经济上拥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在这种欧战在即的时刻,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愿意得罪这样一个可能会改变战争结果的人。
“你为什么肯定我的父亲一定会战败,或许这次我的父亲能够总结前几次的经验,战胜国内的立宪派也说不定!”尤利娅看到徐卫这样贬低自己的父亲,半是生气,半是不服气的说道。
“报告!”就在这时,一名警卫连士兵突然在门后喊道。
“进来!”徐卫对门外的警卫连士兵说道。
“报告少爷,英国驻德黑兰公使来电,英国公使称立宪派在今天上午九点的时候对德黑兰发动了进攻,攻势甚猛,加之城内隐藏的立宪派人员四处破坏,阿里国王的军队节节败退,截止到目前已经丢失了外城的所有城门,阿里国王招募的军队全部退回到宫城,预计支撑不到天黑。”警卫连士兵回报道。
“你看,我说的对吧,你的父亲指定打不过德黑兰的立宪派,这叫大势所趋!”徐卫一副我就是真理的对尤利娅说完,然后又对通报的警卫连士兵说道:“给德黑兰的英国公使回电,让他尽快会见进攻德黑兰的指挥官,一定要保证阿里国王的安全,必要的话可以给我送到阿巴丹来。”
“是,少爷!”警卫连士兵敬礼后快速去电报局传递徐卫的命令。(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三章 国家()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自徐卫被迫应维新政府之约屯兵于敦贺防线进行最后的总决战已经历时一个半月有余,在这一个半月之内徐卫的日籍军队有原来的四个师的规模扩军到八个师,如果不是考虑到日籍军队太多不好控制,这个数字或许会更多。
当然,日籍的军队数量增加到八个师二十余万人并不是表示执政政府招募的日籍士兵只有这二十余万人。
为了达到消减日本青年男性的数量以及迷惑欧洲军官参观团的目的,徐卫在这场南北战争决战中并没有使用其倾注了大量心血的装甲坦克部队,而是使用一战初期的人海战术,以减税和高昂的抚恤制度驱赶着日籍士兵冒着枪林弹雨冲过架桥坦克架设的桥梁。
在徐卫看来,只要是能够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此时的日本国内在维新政府压榨下其经济已经濒临崩溃,百姓虽不能说是流离失所,但绝对算得上是食不果腹,于是面对徐卫推行的军属免税政策和高昂的伤残抚恤,日本青年从军者犹如云来。
自前线日籍军队的数量达到八个师以来,徐卫便命令维新政府陆军部不再设立新的日籍师,不过日籍士兵的招募并没有停止,仍然有不少的日本青年辞别家人踏进新兵训练营,而这些新兵的主要任务则是补充前线损失的士兵。
此时的敦贺前线早已经成了一个大型的绞肉机,在执政政府日籍军队疯狂的进攻和维新政府军队坚强的抵抗下,双方战线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士兵战死,其中有近半都是进攻的日籍军队,同时不连自重弹药花费,单单是抚恤就为徐卫带来近五十万英镑的损失。
受到美国的经济复苏和欧洲列强军备竞赛的利好因素。徐卫在欧美的企业获得了大量的订单,其中以钢铁业、医药业、造船业、汽车制造业最为兴盛,仅仅是零九年一年就为他带来了近两亿英镑的利润。当然其中绝大部分都被他再次投放到已经开始复苏的美国各行业,不过就算剩余的利润也足够徐卫浪费的。
徐卫虽然想要利用这场战争消耗日本青年的数量。但前提是他需要赢得这场战争,同时也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暴露自己真是的目的,所以在决战开始的第三天他从各战线和后方军火库调拨了用一万两千门各种口径的大炮对近十公里的战线进行了八个半小时的集中轰击,发射了一百万发炮弹,然后用四个日籍师的兵力发动进攻。
执政政府军队开始炮火准备,为隐蔽主突方向,执政政府军队炮兵在宽十公里的正面战场上同时实施炮击,硬质飞艇航空兵再次对维新政府军队阵地实施轰炸。以强大而凝欸固汽欸油欸弹摧毁部分防御阵地,并杀伤大量有生力量。
炮火结束后,执政政府军队步兵发起冲击,其先头部队用迫击炮和手榴弹扫清战壕,打的维新政府军队节节败退,一度丢失沿河横向战壕。
维新政府军队总司令木越安纲任命第五师团师团长大谷喜久藏中将为河边横向战壕前线指挥官,并调集四个师团的预备役和新兵部队,决心在沿河地区与执政政府军队发动决战,企图御敌与沿河前线之外。
执政政府军队在第一次总攻的时候就占领了沿河横向战壕很大一部分阵地,其中还涌现了一批像渡边幸野这样的战斗英雄。在战争中其英勇事迹依然传到了营部、团部、旅部,一直到达师部,第七师师长亲自下令嘉奖了他。并且将他越级升任该连连长。
第五师团师团长大谷喜久藏中将就任前线总指挥之后第一件事便是企图夺回被第七师占领的那段横向战壕,不过在日籍军队源源不断的支援下,经四天激战,损失惨重,未果。
受制于战线的狭窄,维新政府军队纵然空有绝对优势的兵力也无法大规模增员前线,随后木越安纲便撤换了一部预备役和新兵的师团,将常备师团第十师团补充到前线,以增加前线军队的战斗力。
维新政府大批有战斗经验的援军及时投入战斗。加强了战壕内的横向防御,对战役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一周之后执政政府军队弹药消耗很大,后勤补给不足。且战略预备队新的日籍师未及时赶到,攻击力锐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