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新澳港军队每一次的进攻中,波斯军队至少有一半的损失是在新澳港军队进攻时和新澳港军队撤退时,这两个时间是波斯军队进入和撤出战壕的时候。也是防御力最低的时候,这也是徐卫对波斯军阵地连续进攻的原因所在。
新澳港军队炮火的强大不仅表现在对波斯军炮兵的完虐以及对波斯军步兵的无差别打击,更多的时候表现在装备的迫击炮对波斯军重机枪的打击速度和打击准确度,此时的战争对波斯军来说一如还没有发生的一战,重机枪射手成了减员最厉害的兵种,在新澳港军队迫击炮的打击下波斯军的重机枪的持续射击不超过半分钟。
负责狙击波斯军两翼的新兵师内自然也有数名参谋人员。他们是作战计划最主要的制定者,这是徐卫参照用两次世界大战震惊世界的德意志军队军内的总参谋部设定的,目的是培养自己军队的参谋人员。
总参谋部制度是一种有别于古典军事活动的近现代组织形式,有人说总参谋部也许是19世纪最伟大的军事创造,而普鲁士/德国总参谋部是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具有现代意义和形式的总参谋部,对世界军事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实现了从早期战争的统帅决策型模式向近代战争的军官团决策型模式的转变,这是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军事变革。
由于军队内军官普遍出自野路子,徐卫早已经意识到等到以后各部队独立作战的时候,军队的决策绝对不能完全由这些没受过正规的军事化教育的中高级军官来制定,这并不是徐卫看不起自己的这些军官,盖因所有的战神都是从交学费开始的。
总所周知,在后世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党内出现了很多作战水平很高的泥腿子指挥官,但是很少人知道这些军官大多收拾从长征时期甚至更早就开始带兵了,在他们手下牺牲的士兵比他们统领的士兵要多得多,这也是他们口中的交学费。一直有着兵员补充困难的徐卫是交不起这种学费的,他希望以最具现代化的总参谋部来代替各人军官的决策。
在西尔达尔连续收到左右翼送来的战报时,徐卫也收到了跟随两个新兵师一起出征的参谋人员以及军事主官联合给徐卫送来的战报,经过这些参谋人员在初次与波斯军左右两翼接触后得出两个新兵师能够守住波斯军五天左右的进攻。
徐卫的参谋人员虽然与波斯军两翼军官做出的推论不相同。但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在短时间内两翼的军队都不能支援中路主力部队,于是徐卫爱上了这种敌军伤亡更大的持续进攻。
波斯军的主动进攻打断了徐卫组织的最后一次进攻,当第一波一个旅五千人的波斯步兵踏着波斯炮兵猛烈的炮火和阵地不断射击的重机枪走出战壕后,徐卫不得不中断自己的进攻计划。让士兵返回自己的战壕阻敌。
波斯军此时的炮火完全延续了第一天与徐卫的炮兵对战的情景,所有的大炮都利用了最快的射击速度,炮弹自然也一改之前的节省,好像不要钱似的倾泻在新澳港阵地上,完全是一种不过日子的打法。
波斯军的这次进攻一直持续到夜幕降临,四个波次两万人不断向新澳港阵地发动进攻,每当最前的波次进攻受阻的时候后面的另一个波次就会逼了上来,掩护前面战友的撤退,同时他们在继续前面战友没有完成的事业,继续向新澳港军的阵地发动进攻。
当今世界军事界虽然还没有形成重机枪、堑壕、铁丝网这种如同绞肉机的模式。但并不是没有使用过铁丝网,自然也知道对付铁丝网的办法,于是波斯军在进攻的时候最前的士兵腰间都别着扳手,目的就是要将对方那最后一层铁丝网剪断。
这一场攻防战是继双方作战以来新澳港军队伤亡最厉害的一场战争,也是波斯军除了那场失败的夜袭之外伤亡最厉害的一仗,据战后统计新澳港在这次攻防战中阵亡了六百多名士兵,还有一千伤势多或轻或重的伤员,而进攻的波斯军至少阵亡了一千五百人到两千人之间,而受伤的人至少是这个数字的两倍。
在火力完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波斯军队能够取得这样的战果也是相当不错的。完全打出了波斯军的士气,不过这成功一战的后遗症就是波斯军队的火炮有一半因为转移不及被新澳港军队的炮弹摧毁,而胜于的炮弹平分到仅存的火炮则不足十发炮弹。
波斯政府军的这次突然进攻完全迷惑了徐卫和他的参谋团,对于波斯军队的这一次进攻大家一致认为是波斯军的一次反击。而且还是非常有效的反击,也是出于防守失利的一种策略。
夜幕降临之后,新澳港军队阵地上是一片忙碌的救治伤员的景象,军内的医务人员经过上次的朝鲜对日战争训练出了一批非常有些的战场紧急护理人员,再加上充足的药品供给,只要不是太大的问题。一般的伤员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理,对普通的士兵来说这种效果比打了一场胜仗还要管用,毕竟这才是保命的东西。
由于新澳港炮兵主要的进攻方向是波斯军的进攻士兵,新澳港炮兵在敌我双方两条战壕之间打出的炮弹比进攻的波斯士兵少不了多少,在这种密度的炮击下只有不断运动的士兵才有生存的可能,而对于那些因伤而无法行动的士兵,等待他们的只有无尽的炮火,故而这次退回自己阵地的士兵基本上没有伤势太大的,甚至很少有伤到腿脚的,这也正好省去了强制处理伤员的行为,有效的维护了来之不易的士气。
撤军是一门非常高深的学问,为了防止对方发现自己的撤退,人数较多的军队不能一次性全部撤离,不仅要分批次悄悄撤退,还要做一些迷惑对方的掩护。
在波斯军所有的军队中,军事素养最差的自然要数波斯诸侯的联军,想要让这些没有经过纪律化训练的士兵悄无声息的撤出阵地自然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这让波斯军总司令西尔达尔一时间一筹莫展。
波斯诸侯联军不过是来抢果子的酱油党,在胜利在即的时候或许还会真的卖命一场,但对于这场注定要撤军的战争自然都想先撤退,于是就这个问题他们曾在开战之前与主力三个师的政府军师长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下面人员的争论正好提醒了正一筹莫展的西尔达尔,他看着与自己手下的师长们争得面红耳赤的波斯诸侯们说出了让他们先撤离的决定,并且不顾手下师长的阻拦让这些诸侯立即去准备撤退的事宜,争取在反动战争之前就准备好所有的东西,然后接着进攻后吸引对方的注意力,让这些诸侯的军队立即撤离。
西尔达尔此时想的非常简单,这些诸侯已经没有了一战的勇气,纵然强行将他们留在军中只会坏事,不如让他们率先离开也不用拖累自己主力军队撤退的步伐,而且西尔达尔已经打定主意在自己撤退时绝不再与这些猪一样的队友走相同的路线,以防让他们那拖拉的行军拖延自己行军的速度。
纵然是让这些诸侯的军队提前离开,西尔达尔相信只要这次撤退不被新澳港军队发现,以自己军队的行军速度能够很快从另一条路上走到对方的前面,至于后面新澳港军队的追兵,就让这些自以为占了便宜的蠢货去承担吧。
在波斯诸侯们欢天喜地的离开大帐后,西尔达尔向自己的师长们讲述了自己的计划,然后才发动了这次非常成功的反击作战。
波斯政府军的撤退完全没有惊动新澳港军队,在第二天徐卫再次组织进攻的时候才发现对面的军营已经空了,最前面战壕内晃动了一夜的巡逻士兵竟然是一群被堵在战壕并且堵住嘴的山羊,这些山羊的背上则是穿着军装的草人,一场现代版得金蝉脱壳就在徐卫的眼皮底下华丽上演。(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五章 登基()
等到晚上的时候,德黑兰的英国公使再次发来了电报,他称阿里国王最后据守的王宫业已被贡献,而阿里国王本人也因为逃脱不及被立宪派的军队捉住,被自己的父亲赶下王位的艾哈迈德。沙也在当天晚上重新登上了王位。
不管是从感情上出发,还是从利益上出发,波斯长公主尤利娅最终接受了徐卫的表白,不过前提是徐卫必须从攻入德黑兰的立宪派手中要回已经成为俘虏的前波斯国王穆罕默德。阿里。沙,并且取得他的认同。
事情进行到现在,徐卫在波斯的战争算得上是告一段落,这一场战争虽然让徐卫损失了上百万英镑的财富,却让他凭借武力获得了洛雷斯坦省的土地,与此同时也向波斯其他地方的诸侯以及波斯政府展示了自己的肌肉,让那些对胡齐斯坦省内的石油有企图的人偃旗息鼓。
与波斯的风平浪静不同,此时的满清王朝却因为一场由徐卫主导的橡胶股灾而变得风雨飘零。
在前段时间的橡胶股灾中,蔡乃煌为了自己私人的利益将上海源丰润和义善源这两家最大的钱庄相继倒闭,而在此之前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筹集的一百九十万两白银的庚子赔款都存放在这两家钱庄,此时也随着钱庄的倒闭而化为乌有。
从清政府对橡胶股灾的善后处理的措施可以看到,清政府的管理体制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其统治者的思想仍然停留在刚刚入关建立起大清王朝的时候,腐朽不堪。
此次股灾的爆发令清政府入不敷出的财政状况雪上加霜,进一步动摇了其统治地位,于是清政府想通过外交手段寻求西方列强的帮助,可弱国无外交,那群白眼狼又怎么会放过这一能进一步控制那帮只懂得躲在紫禁城里享福的满清贵族,进一步瓜分中国从而榨取更多利益的机会呢?
所以为了向那不可能填饱肚子的西方列强借款,清政府内部已经有人提议以中枢的名义将商办铁路收归国有,将路权作为抵押。然后从列强的银行借款。
这样造成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