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诸侯也没有这个实力进攻胡齐斯坦省,于是他也没有命令守军开枪。而是站在城门楼向下喊话。
“我们是圣王麾下第一师第二旅部队,奉圣王的命令接管伊泽城!”在第二旅旅长的授意下,一名会说波斯语的士兵走到城门下向上喊道。
“我们没有收到接管城防的消息,你们可有公文?”守城军官闻言,问道。
“这个自然有,你们放下一个篮子,我将文书放在篮子里让你们拉上去。”城下士兵回答道。
就在城墙上的守军到处找绳子和篮子的时候,伊泽市的市长卡扎姆维奇来到了西城门。守城的军官赶紧走上去报告道:“报告市长,城外有支军队说是奉圣王的命令接收城防的。让我们开城门。”
“圣王的部队?”卡扎姆维奇通过城门楼向下看了一眼,果然都是汉人的军队,随后他问道:“圣王的部队来这里干什么?”
“这个职部不太清楚,不过他们说他们有圣王发布的公文。”守城军官回答道。
“公文呢?”卡扎姆维奇皱着眉头问道。
“公文……”守城军官说着扭身看到被放进公文的篮子拉了上来,赶紧说道:“公文就在那个篮子中。”
卡扎姆维奇能够从波斯王国对巴布教的绞杀中幸存下来自然有着他独有的对危险的感知,这种感觉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他的身上。但在他看到这份文书的时候突然有了一股后背发凉的感觉,这绝对是危险的信号。
“你赶紧去电报局向阿瓦士给老师发一封电报,问一问老师那里是什么意思!”卡扎姆维奇扭身对身后的一名护卫说道。
“是!”这名护卫是卡扎姆维奇离开北方跟着伊本来胡齐斯坦省传教的时候就跟着卡扎姆维奇的,自然是卡扎姆维奇的心腹,听到卡扎姆维奇的吩咐后立即走下了城楼。
“市长。那我怎么办?给他们开不开城门?”守城军官显然也意识到卡扎姆维奇对城外军队的敌意,于是小心翼翼的问道。
“开什么开,不开!如果城下的人再聒噪,就对他们说没有找到我,你们不敢私自打开城门!”卡扎姆维奇有点烦躁的训斥道。
“职部明白!”守城军官自然不敢违抗最高长官的命令,赶紧回到道。
城下的第二旅已经得到了徐卫的授意,知道徐卫已经将所有的事情都准备好了,伊泽城的城门肯定会自己打开的,所以第二旅的旅长在得到守城军官的答复后并没有催促,而是很耐心的在城外等待。
自第二旅离开阿瓦士之后,徐卫的军事总部就从城外的军营搬到了城内的电报局,然后让军队的电报人员接管了所有的电报机,而他对外的宣称则是美其名曰便于调节。
徐卫的这个说法也并不全是借口,在这几天内他连续向朝鲜、新澳港、阿巴丹发了好几封电报,电报的内容自然是催促运粮的速度。
“少爷,伊泽城的电报发来了!”军队的电报员在接管电报局时得到的命令就是严密注意伊泽城方向的电报,所以在收到伊泽城电报的时候,负责接收的电报员倒是有点小兴奋。
随着电报机噼噼啪啪的声音,一组组的字码出现在了电报员的笔记本上,在电报员写完最后一组字码的时候赶紧将整个笔记本交给了旁边的翻译人员。
伊泽城发来的电报是一组明码,军队的这位翻译人员不用密码本就直接将电报的内容翻译了过来,这在速度上快乐不少。
伊泽城内的电报其实也非常的简单,就是卡扎姆维奇向伊本询问徐卫的野战部队出现在伊泽城外的原因。
电报翻译的虽然快,不过徐卫并没有立即向伊泽城回复,毕竟回复太快就显得不太科学,容易让人生疑。
差不多过了半个小时,这个时间正好是从电报局到伊本的住处走个来回的时间,徐卫于是对电报员说道:“给伊泽城发回电,就说伊泽城外的军队是圣王准备进攻恰哈马哈勒…巴赫蒂亚里省,以报复巴赫蒂亚尔部落酋长西尔达尔对胡齐斯坦省的进攻。”
徐卫的这个借口其实也不是信口开河,在波斯巴赫蒂亚尔人约有六十万人口,是游牧和半游牧部落,他们以恰哈马哈勒…巴赫蒂亚里省为其主要聚居区。
在恰哈马哈勒…巴赫蒂亚里省的巴赫蒂亚尔人分为两个基本分支,巴赫蒂亚里省北部的哈夫特兰部落大多是游牧民,南部的查哈尔兰部落基本上是定居农民,而巴赫蒂亚尔部落酋长西尔达尔完成了这两个部落的统一,可以说西尔达尔的根基之地就在恰哈马哈勒…巴赫蒂亚里省。
这种半真半假的事情往往是最容易让人相信的,卡扎姆维奇在接到阿瓦士电报的时候并没有怀疑电报的真实性,随后对守城的那名军官说道:“开城门,让他们进来。”
卡扎姆维奇是伊本最忠实的信徒,自然也知道徐卫与伊本之间的斗争,在卡扎姆维奇的认知里徐卫是通过伊本才有了现在的整个胡齐斯坦省,而徐卫对伊本的诸多限制更像是一种过河拆桥,所以出于恨屋及乌,卡扎姆维奇对城外军队的感官也欠逢,随后卡扎姆维奇也没有去见城外的军队统帅,直接走下城楼回家吃饭。(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四章 北洋()
护卫队的举动惊动了正在安排飞艇机组人员休息的负责人徐明和营管带罗志勇,在租赁土地的时候徐明是随徐麟一起拜访过崇明县县令的,两人也算的上认识,于是误会很快就解除了,而通过崇明县县令的转达,崇明岛上的居民也知道了这些可以在天上飞的巨龙其实是一种叫做飞艇的飞行器。∷∷,
正所谓八卦之心人皆有之,这个世上也只有八卦才能够快过光速,于是乎一夜之间崇明岛出现会飞巨舰的消息传遍了整个上海道,无数人纷纷赶赴崇明岛观看这种神迹,从而使得本来无人问津的崇明岛也变得繁华了起来。
崇明岛上的这处停泊点虽然已经用铁丝网全部围了起来,并且还有一营的护卫队员日夜看守,但这并不能阻碍中国人民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每天都有从各地赶来的人围着铁丝网指指点点,甚至还有记者从铁丝网外拍了飞艇的照片发表在报纸上。
报纸的刊载无疑增加了飞艇的知名度,渐渐地开始有官员和富商向此处的负责人提出登艇参观的要求,甚至还有上海的富商大亨要求让飞艇起飞一下看看。
在艇停靠在崇明岛之后,徐卫只是指示徐明保护好飞艇的安全,并没有告诉他怎么应对这些事情,无奈之下徐明只好发电报到新澳港,询问徐卫应该怎么处理。
电报发到新澳港的时候,徐卫正在军工厂内查看剩余四十艘飞艇建造的进度,在详细的阅读完徐明的电报后他突然想到了一个既能够迷惑所有人,又能够挣钱的方法。
于是,在飞艇停靠在崇明岛的五天,徐明通过报纸向外界发布了一则广告,广告的内容则是崇明岛内的飞艇将开始在近海飞行,飞艇内的座位将会对外出售,暂时售价为每位一千中元,飞行的规律是早晨九点钟起飞。下午三点降落,在飞艇上可以为顾客提供一份午餐,至于有特殊要求的顾客可以选择包艇,包艇的价格为两万中元。
这则广告一经发出就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也使得来往崇明岛的人更多了,但所有的人都对这种可以飞在空中的东西抱有极大地恐惧,在广告发出两天内竟然没有一个客人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在第三天的时候,崇明岛出现了一群从上海来的洋人,为首的是上海公共租界总董史密斯。与史密斯同行的则是租界的董事、洋商、记者,这些人都是见过或者听说过齐柏林飞艇的人,他们这次之所以来崇明岛就是要亲身体验一下这些更加先进的飞艇。
用飞艇招揽顾客只是徐卫的临时起意,所以飞艇内的设施还是非常简陋的,只有用木板隔出来的一间厨房和餐厅,其余的地方还是非常空旷的。
当这些洋人登上一艘飞艇后,这艘飞艇就在万众瞩目下缓缓起飞,随后飞艇移动到人群的上空遮住了他们头顶的阳光,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围观的人群开始对这个庞然大物有了恐惧的心理。
慢慢的,飞艇越飞越高。在下面围观人群的眼中也变得越来越小,最后飞进云层消失在众人的眼中。
在当天下午三点左右的时候,起飞的飞艇平安降落在崇明岛的停艇坪,第二天参与飞行的记者刊登了从高空中拍下的照片,将山河的壮丽与大海的波涛跃然于照片之上,成了人们竞相观看的画面。
也就是那时起,崇明岛上的飞艇业务突飞猛进,能够承载二十名机组人员和一百名顾客的飞艇每次起飞都是爆满的状态,那些身份不够高的人想要登艇参观需要提前三天的预约,也让飞艇成为了当时最时尚的一种娱乐工具。
六月的时候。同盟会又准备了一场新的起义,这次起义与在同盟会发动的各次起义有很大的不同,因为这次起义的地点不在革命基础良好的南方诸省,而在东北三省。
组织这次起义的是同盟会的组要领导人之一宋教仁。宋教仁与孙中山不同,他重视经营东北,在上个月的时候,宋教仁离开上海,偕日人古川清等人到达安东,以中国同盟会孙文、黄兴的名义致函绿林武装“马贼”首领李逢春等人。分析东北的优越战略地位,认为在南方起兵,欲为割据之事则易,欲致清政府之死命则难,建议双方联合南北交攻,共图大举,李逢春阅信后,约宋教仁面谈,表示赞成同盟会宗旨。
这次李逢春之所以同意与宋教仁合作,主要是因为宋教仁在东北组织的辽东支部中有三位在东北手握重兵的军官,他们分别是任延吉边务督办兼陆军协都统的吴禄贞、第二十镇署理统制张绍增、新军三十二标统带蓝天蔚。
另外还有一点,同盟会这次的起义得到了日本黑龙会的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