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后,木越安纲率领第五师团在黑台沟会战的时候解除俄军对立见尚文的第八师团的包围,击退俄军的反攻,在日俄战争结束后被封为男爵。
战争发生后,木越安纲被任命为第三军司令官,率领第二师团和第五师团以及四个师团的预备役部队共计十二万人,在长滨城阻挡执政政府军队的进攻。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里怎么会有士兵死亡?”木越安纲重复了一遍自己之前的问题。
“报告司令官,职部奉命搜集支那人投下的书信,但是这一分队的士兵不仅不将书信上缴,还开枪打死我们一名宪兵,最后害怕受到惩罚便用刺刀自杀了。”宪兵的长官首先站出来解释道。
“是这样的吗?”木越安纲将目光转向那名军曹,询问道。
在木越安纲的注视下,军曹早已经没有刚才斥责军队高层的意气风发,期期艾艾的解释道:“报告司令官,这件事……其实……”
“我问你事情是不是这样,你只需回答是与不是便可!”木越安纲的态度明显是在偏袒宪兵。
“报告司令官,是!”木越安纲的气场太大,军曹纵有千般解释也说不出来。
“那就可以了,宪兵,将这些违抗军令的士兵抓起来,交由军法处审讯问罪!”木越安纲听到答复后,对宪兵吩咐道。
“司令官阁下,我们是为帝国立过功的功臣,你不能这样对我们!”军曹没想到木越安纲这么快就下了决断,在被宪兵拖走的时候高声辩解道。
“等一下!”木越安纲闻言叫住了正要将这分队士兵拖走的宪兵,然后走到军曹的身边,在军曹一脸希冀的目光下迅速拔出自己的手枪,随后拉开枪栓在军曹的脑袋上连开两枪,说道:“帝国需要的不是功臣,而是听话的军队!”
木越安纲虽然以霹雳手段镇住了已经躁动的第二师团,但毕竟治标不治本,依然无法阻止士兵们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在当天夜里就有十几名第二师团的士兵越过警戒线,向对面的执政政府军队投降。(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三章 南北统一()
心理战与战争的历史一样古老,自从人类发生战争,就出现了心理战,《孙子兵法》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就是心理战。
历史上曾有一些军事家论证过精神因素和心理现象与军事的关系,也注意在作战中运用心理因素等问题,并且随着心理学学科的诞生,为心理战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支柱。
在后世历史中,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实践催生了心理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心理战得到了长足发展,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西方一些国家相继成立了心理战学校和心理战中心,心理战又有了新的发展,而中国心理战有据可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黄帝与蚩尤进行的涿鹿之战。
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孙子兵法》蕴藏着丰富的心理战思想,孙子曰:“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意思说,即使百战百胜,也不是最好的用兵策略;不交战而使敌人屈服,这才是最好的用兵策略。《孙子兵法》又说“攻心为上,攻城次之”,“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等。
战争总是残酷的,而心理战却是人道的、不流血的、又是最经济的战争,所以心理战自古以来就受到重视。
与一般意义上的战争比较,心理战在于瓦解敌方的军心、民心,使敌方的心理发生变化,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心理战不受空间的限制,也没有固定的战场和对象的限制,对敌方的统帅和士兵都可以起作用。
心理战在古代就成为军事理论和兵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孙子兵法》就有许多关于心理战的理论阐述,结合古今中外的心理战,心理战可以定义为运用心理学的原理。以人的心理为目标,通过宣传等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刺激和影响,使其朝预定的方向变化发展,从而达到瓦解对手的特殊战争样式。
简而言之,心理战是征服人心的战争。
古代心战一词最早出现于文献《襄阳记》:“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语出诸葛亮,而我国古代许多军事家将心理战运用得惟妙惟肖,演绎出很多精彩的故事和成语,例如围魏救赵、四面楚歌等等。
在近代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军舰开到广东虎门,对清军阵地放炮,扬威耀武,林则徐下令炮台还击。可是清军大炮的射程有限,根本打不着英国军舰。
林则徐苦思冥想,想出一个好主意,他下令士兵到民间搜集尿壶,士兵不知其意,搜集了许多臭烘烘的尿壶,随后林则徐又下令士兵捕捉黄蜂,士兵遵计而行。最后林则徐让士兵将捕捉来的黄蜂装到尿壶里,然后用蜡将壶口封上。
一切准备停当后。林则徐命士兵将装有黄蜂的尿壶放到英国军舰停泊的海面上,英国士兵看见成千上万的东西在海面上漂浮,距军舰愈来愈近,于是瞄准那些奇怪的东西开枪,结果千千万万的黄蜂飞出来,把英国士兵叮得哭爹叫娘。
过了一天。林则徐命士兵将炸药装入尿壶,再放到海面上,英国士兵看到海面上又飘来奇怪的东西,吃了上次的亏,没有一个人朝尿壶开枪。结果装满炸药的尿壶碰上军舰就爆炸,不过因为炸药威力小,不能将军舰炸沉,但也将英国军舰炸得遍体鳞伤。
林则徐采用的是误导法和障眼法,这也是心理战的一种,英国士兵第一次朝奇怪的东西开枪,结果引来成千上万的黄蜂,所以林则徐料定英国士兵第二次看到奇怪的东西绝对不会开枪,结果装有炸药的东西能够轻而易举地靠上英国军舰,对军舰加以破坏,这一招虽不能炸沉英国军舰,但对英国士兵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足以使英国士兵从此不敢轻举妄动。
当然,中国古代心理战的战例很多,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成功还是失败,取决于运用心理战术的统军将领对敌方的了解程度和战术的选择,运用心理战,知己以外,更要知彼,知彼愈是透彻,就愈能稳操胜券,做到百战不殆。
我军在解放战争时期也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战,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淮海战役中刘伯承一封招降信降敌一个师的战例。
当年国民党的精锐部队黄维兵团被我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团团围困于淮海战场的双堆集附近地区,为了尽快瓦解和消灭敌人,我军在实施军事打击的同时,也对敌发起了强大的心理攻势。
在我军包围中,国民党第八十五军二十三师师部及两个团被困在双堆集以南小王庄地区,八十五军原系蒋之嫡系汤恩伯、王仲廉旧部,该军一一零师师长廖运周率部起义后,引起该军残部极大的震动,二十三师在我军连续打击下,伤亡惨重,弹尽粮绝,官兵们饥寒交迫,全师上下人心混乱,思想动摇,处于一触即溃的地步。
突然有一天,敌二十三师师长黄子华突然收到刘伯承司令员写来的一封信。
信中刘伯承言:贵军现已粮弹两缺,内部混乱,四面受围,身临绝境。希望增援乎?则黄维兵团已被我追奔逐北于蚌埠以南,南京方面正忙于搬家,朝不保夕。希望突围乎?则我军早已布下天罗地网,连日事实证明无望。继续抵抗乎?则不过徒作无益牺牲,必与黄百韬兵团遭同一命运耳。当此千钧一发之际,本军特提出如下忠告,希望你们立即命令部下,停止抵抗,切实保护武器弹药资材,实行有组织的缴械投降。若能如此,我军当可保证汝等及全体官兵生命安全。国民党反动派大势已去,贵军覆没命运亦铸定,汝等又何必为蒋介石一人效忠,与人民为敌到底?语云识时务者为俊杰,望三思之。时机危迫。幸早作抉择。
黄子华接到这封信的同一天,也接到好友原一一零师师长廖运周的亲笔信,劝他顺应天意民心,早日弃暗投明,黄子华瞻前顾后,思忖再三。觉得国民党大势已去,只有投降才是唯一的出路,当天即拍电报给在武汉的家属,叫他们整装返回湖南老家,同时召集心腹共商投降事宜。
第二天早晨,黄子华召集全师营以上军官开会,会上黄向大家宣称:“我不想做大家的罪人,你们各有妻子儿女,如果再打下去。眼看将有许多孤儿寡妇向我要人,所以我决定向共方投降。过去后可受宽待,以后去留听便,愿回家的绝不刁难!”讲罢痛哭不已。
黄的投降主张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拥护,当日上午,黄子华即率残部五千余人向我军缴械投降,该师的投降,为我军全歼黄维兵团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对被围的国民党军队产生了重大的心理压力。
徐卫的这场心理战打的非常的漂亮,家书对于这些离家士兵有着非常大的杀伤力。更重要的是这些还是从敌境送来的家书,家书中虽然没写,但他们已经能够预料到执政政府是如何为难自己的家人的。
从夜幕开始降临的时候便开始不断有士兵私自脱离防区,偷偷向对面维新政府战线投降。
“报告司令官,巡逻的宪兵捉到了两个叛变的士兵!”第二师团的异动很快就惊动了防区司令官木越安纲,这也让木越安纲意识到他的霹雳手段并没有起到想要的震慑作用。于是他在后半夜便加强了宪兵巡视的力度,很快便捉到了两个逃跑失败的倒霉蛋。
“报告司令官,我们没有叛变,我妈来信说上个月我们村子遭了火灾,我们家的房子和粮食全被烧没了。我们只是想将上个月领到的军饷送给家里,好让家里的父母兄弟有个温饱。”被抓到的两个士兵中有一个挣脱了宪兵的束缚,扑倒在木越安纲的身边一边磕头,一边请求,如果不是他的两个胳膊被绑在身后,估计这时候应该抱住木越安纲的大腿痛哭了。
“混账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