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第2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没有把这件事当成大事处理。

    这些人的思想或许没有什么问题,就算在后世民主思想深入人心的年代百姓的力量相对于政府来说依然微不足道。纵然他占据整个国家的基础,但是有时候百姓的力量却是摧枯拉朽的强大,这主要在于是不是有人在借百姓之怒之势。

    自徐卫主政胡齐斯坦省以来,胡齐斯坦省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省内的百姓虽然不能做到锦衣玉食,但是基本的温饱问题还是能够解决的,甚至勤奋一点的人还能够用省下来的粮食兑换成伊斯兰银行发行的货币,然后用这些货币购买一些必要的生活物资。

    胡齐斯坦省内百姓的生活状况对邻近省份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诱。惑,就像当年国内的百姓期盼给他们分地的红军一样,这些邻省的百姓也日夜期盼着巴布教的势力扩展到他们居住的地方。让他们也过上有地可分又不用交税的幸福生活。

    在徐卫占领整个胡齐斯坦省的这段时间内,波斯国内的立宪革命也初步落下尾声,新成立的政府已经能够令行全国,于是徐卫为了求稳并没有再继续刺激新成立的立宪政府,当然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在于波斯国内的石油有百分之七十五的储量在胡齐斯坦省内。

    徐卫的求稳策略令邻近省份的百姓大失所望,随后便有大批的邻省百姓组团到胡齐斯坦省生活,不过却遭到当地居民的排斥,而毛拉们害怕引起民愤也没有给这些人分配土地,于是这些人就成了胡齐斯坦省最不安定因素。

    在统治胡齐斯坦省的时候,徐卫的思想就是采用愚民教育,将波斯的百姓固定在他们的土地上,做到老子所提倡的老死不相往来的境界,自然不会让这些不安定的因素继续再自己统治的区域游荡,于是他便让伊斯兰银行拿出一笔款子购买成粮食分发给这些邻省的百姓,然后将这些百姓礼送处境。

    人的本性向来都是趋利避害的,有了这次发放粮食礼送处境的前例,自然引起了更多人来胡齐斯坦省的欲。望,随后徐卫便派从胡齐斯坦省内的民兵中抽调了一支两千人的队伍驻扎在邻省通往胡齐斯坦省的各个路口,并且拉上铁丝网禁止百姓随便出入境。

    波斯国内的情况就是这样,只要派兵堵住来往的路口,连绵不绝的大山就成了一道难以跨越的屏障,虽然每隔一段时间仍然会有零星的人穿过大山进入胡齐斯坦省,然后再胡齐斯坦省领到遣返的粮食,但更多的是永远的留在了大山深处。面对如此险恶的境地,任然有很多活不下去的波斯百姓愿意拼搏这一回,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波斯政府准备对胡齐斯坦省动手为止。

    徐卫在从英国政府的口中获知波斯政府的动向后便让人放开了边境处的哨卡,然后以胡齐斯坦省官方的名义将要穿过边境的百姓集合在一起。随后给他们提供一批粮食作为活动经费再带领巴布教的毛拉进入临近省份,向当地的百姓宣传巴布教的教义。

    邻省的诸侯早已经被胡齐斯坦省内的巴布教搞得人心惶惶,为了遏制这种教义的传播,恐吓治下的百姓,他们用最残酷的手段杀害了很大一批自发加入巴布教的教民。在如此的铁血统治下才将刚刚露头的巴布教扼杀于摇篮之中。

    正所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以巴布教的教义对百姓的诱惑自然不是残暴的镇压所能够销声匿迹的,百姓们虽然在名义上依然将原来的信仰挂在心中,但内心更加倾向巴布教,也更加期盼胡齐斯坦省内的巴布教能够传播到自己所在的地方。

    徐卫开放巴布教的传播在临近的省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在胡齐斯坦省的巴布教毛拉的引导下百姓们纷纷加入巴布教,同时又因为诸侯将最精锐的兵力都在讨伐胡齐斯坦省的政府军那里,没有足够的力量遏制愈演愈烈的巴布教传播,致使巴布教的传播在各地如病毒一般肆虐。

    洛雷斯坦省作为政府军通往胡齐斯坦省的必经之路,徐卫自然做了重点照顾。派遣了大量的毛拉带着更丰富的粮食进入这片地区,这些毛拉没有军队的支持自然不敢提出强行收回地主和各诸侯们的土地,但每一个加入巴布教的教民都能够领取一份粮食。

    波斯国内的诸侯有自己的军队,下面的地主们自然也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在以前的时候这些武装力量是镇压巴布教传播的主力,不过现在大战在即,这些地主的绝大部分武装力量都被当地的诸侯征收上去,留下的武力也仅够为这些地主看家护院,不足于镇压愈演愈烈的巴布教,这让巴布教的传播达到肆无忌惮的地步。

    在徐卫的军队乘坐火车到达安迪梅什克市的时候。靠近胡齐斯坦省的地区绝大部分的农村百姓都成为了巴布教的教民,这些人在胡齐斯坦省派出的毛拉的领导下不仅大量破坏当地的道路设施,还从这些教民中选取一些青壮组建了无数支民兵部队,这些部队以七八个人为一个小队专门借助对地形的熟悉偷袭那些落单的政府军士兵。同时还负责为徐卫的军队提供政府军的情报。

    面对当地百姓的偷袭,政府和诸侯们的联合部队对当地展开了更加残酷的报复,军队只要抓到破坏道路或者杀害军队士兵的百姓通常都会讲他所在地整个村子的百姓全部屠杀,这种做派更是引起了百姓极大的愤慨。

    徐卫现在的状况与当年后金面对大明围剿的萨尔浒之战颇有相似之处,当年明朝兵力方面有宣府、大同、山西三镇精骑约三万,延绥镇、宁夏镇、甘肃镇、固原镇四处兵力两万五千人。四川、广东、山东、陕西、北直隶、南直隶联军两万人,浙江善战浙军步兵四千,永顺、保靖、石州各处土司兵、河东西土兵七千人,盟友海西女真叶赫部军一万人,朝鲜军一万三千人,总计十一万多人,这种情况和现在的波斯政府军差不多,都是是一个大杂烩。

    当年大明的军队除了宣大一带的三万精骑和抗倭用的四千浙兵,其余的军队都是紧靠家丁支撑起来的豆腐军队,属于只要将那支稍微强悍的家丁部队击溃就会取得胜利的军队,而此时的波斯军队除了英国训练的那部分军队和在立宪革命成功之后还没有解散的革命费达依部队,其余的也只能算是杂牌军。

    而现在的徐卫与当年的努尔哈赤也有很多相同的处境,于是徐卫决定效仿当年努尔哈赤采用不管几处来,我只击中攻一处而大破明军的策略,率先主动出击,趁着波斯政府军还没有合围的空档,将波斯政府军的三路大军一一击溃。

    波斯政府军总司令西尔达尔也是一个知兵之人,他知道军队分成三路有力量分散的风险,所以他在军队行军的时候规定三路军队相距最远的距离不得超过二十公里,这在山路之中通常是一天的路程,可以让部队在收到袭击的时候能够及时得到支援。

    在无线电台还没有实现短波远距离通信的情况下,军队之间的联系通常都是通过快马传播,而波斯境内多是牧民,自然不缺的就是战马,于是西尔达尔在军队出征的时候特地组建了一支能够在山地间穿行的骑兵,骑兵的坐骑自然要选取一些适于走山路的矮小战马。

    波斯政府军之所以将军队分成三路,自然是想要加快军队的行军速度,而在攻击胡齐斯坦省的时候为了保持最大的战斗力肯定会将军队汇集在一起,所以徐卫想要乘波斯军队分散的时候主动出击自然在波斯政府军进入胡齐斯坦省之前才有机会。

    连番的奔波让新澳港的军队疲惫不堪,尤其是徐卫为了防止影响第一师的士气,重蹈当年郑成功进攻南京的覆辙,在军队进入波斯后没能让第一师的士兵到阿巴丹看望自己的妻子,这让第一师的士兵多少有点意见,于是为了能够让军队发挥出最强的战斗力,徐卫不仅让士兵在安迪梅什克休息三天,还宣布在战争结束后士兵们有半个月的假期,当然这主要是对家属在波斯的第一师士兵来说的。(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八章 依万思特() 
安迪梅什克的市长叫依万思特,为巴布教最早的元老,同伊本一样都是将巴布教从北方带到胡齐斯坦省的先知,在传教的过程中虽然以伊本为主,但他并不是伊本的学生,这也是徐卫在最早的十几个北方来的巴布教先知中选取他为安迪梅什克市市长的原因。:

    依万思特虽然是一个宗教领袖,但他治理地方的能力还是不错的,在徐卫从雷诺兹和林志祥传递来的消息中知道他治理地方的能力至少要比志大才疏的伊本强多了,整个胡齐斯坦省的北部边境地区被他治理的仅仅有条。

    “参拜圣王陛下!”在徐卫刚从火车上跳下来还没有站稳,依万思特就带领安迪梅什克市内几十名中高级毛拉匍匐在了徐卫的面前。

    “都起来吧,我让你们准备的事情准备的怎么样了?别跪着了,边走边说吧!”这一世的徐卫在语言方面有极大的天赋,他在去年经略波斯期间就在极短的时间内学会了波斯语和阿拉伯语,虽然算不上精通,但正常的交流还是没问题的。

    依万思特闻言赶紧从地上爬起来,跟在徐卫身后一边走一边说道:“回圣王,我已经按照圣王的吩咐打开了边境的哨卡,三天内已经收拢了一万多名从洛雷斯坦省过来的百姓,经过挑选选出了两千多名精壮的青年,然后在咱们寺内毛拉的带领下陆续秘密潜入了洛雷斯坦省,洛雷斯坦省靠近咱们这里的边境百姓绝大多数已经被发动了起来。”

    “不错,你这次做的很好,你这段时间将安迪梅什克市的庶务向哈米纳赦交接一下,着重关注洛雷斯坦省内的信息,这次战争之后你便要去洛雷斯坦省做那里的大毛拉。”徐卫非常满意依万思现在的工作,点了点头说道。

    “啊?洛雷斯坦省的大毛拉?臣谢圣王恩典!”在巴布教传播之初,徐卫便将教内的毛拉依次划分为大毛拉、高阶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