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有什么,孙先生作为咱们同盟会的领袖当然有资格接受别人的资助了,至于账目的问题,那些钱本来就是华侨们支援先生革命用的,哪里用得到记这么清楚。”陈其美不以为然的说道。

    “英士兄这话兄弟就不敢苟同,孙先生虽然是同盟会的总理,但也要受到全体会员的监督,不能因自己的喜好而肆意妄为,否则就和满清的独裁者有什么区别!”宋教仁盯着陈其美郑重其事的说道。

    陈其美向来精于察言观色,当看到宋教仁准备给自己辩论一番时赶紧转移观点,说道:“钝初兄真是字字玑珠,让兄弟茅塞顿开,等下次同先生发电报的时候我一定会劝说先生的。”

    这时,汽车停在了公共租界的一栋别墅旁边。站在汽车踏脚板的人赶紧跳下来为陈其美和宋教仁打开车门。

    “卖报!卖报!英日海战真实消息大揭秘!”在两人准备进入别墅的时候,突然从身后传来一阵报童卖报的声音。

    “咦?”宋教仁踏进别墅的脚步在听到报童的话后又缩了回来,然后转身对正要经过的报童喊道:“卖报的小孩,给我一份报纸。”

    “好的先生。给您的报纸。”报童抽出一份报纸递给宋教仁。

    “多少钱?”宋教仁接过报纸问道。

    “一分钱,先生。”

    “一分钱?”刚要掏钱的宋教仁闻言一愣。

    陈其美看到愣住的宋教仁,赶紧从自己的兜里掏出一叠纸币,抽出一张一角的纸币递给报童道:“给你,不用找了。”

    “谢谢先生!”那报童结果钱币后兴奋的道了一声谢就跑了。

    这时。宋教仁被陈其美手中的纸币吸引住了,于是指着他手中的纸币问道:“英士兄,你这是用的哪国的货币?”

    “你说这个?”陈其美晃了晃手中的纸币,然后从中抽出一张一百元的纸币递给宋教仁说道:“这是徐氏银行发行的纸币,现在已经通兑到半个中国了。”

    “徐氏银行?”宋教仁仔细的看了一遍陈其美递过来的纸币,这种纸币正面是孔子的全身照,背面则是绵延的长城,做工倒是非常精致,于是指着这张纸币对陈其美问道:“这是洋人发行的,还是咱们自己人发行的?”

    “钝初兄。咱们先进去,我慢慢地给你说。”陈其美指了指周围不断看向这里的目光,对宋教仁说道。

    “是兄弟唐突了,咱们进去说。”

    在别墅的大厅内各自坐下后,陈其美接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说道:“钝初兄刚才问我这是洋人发行的纸币,还是咱们自己发行的纸币,其实我也搞不明白,你说它是中国的银行,但它的注册地却在英国,如果说他是洋人的银行。但它的老板却是中国人。”

    “徐氏银行……徐氏汽车公司……”宋教仁自言自语了一番后突然对陈其美问道:“这不会是咱们刚才谈的徐卫的银行吧?”

    “还真就是他的银行,”陈其美肯定了宋教仁的猜想,然后接着说道:“这间徐氏银行是从去年五月份在上海挂牌的,当时的生意还是非常的惨淡的。不过自从去年八月之后,徐卫在长沙的工厂开始大规模的向国外出口各种工业品,为他的工厂运送成品的货轮几乎占据了长江一半的货运量,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上海出现了许多以‘徐氏’打头的店铺,那些店铺不仅物美价廉,而且种类最全。只是只收徐氏银行发行的纸币,于是这些本来没人用的纸币成了上海乃至南中国流通最广的货币了。”

    “那个徐卫岂不是已经富可敌国了?”宋教仁听闻陈其美的解释,惊讶的说道。

    “富可敌国?你说他富可敌国那是在侮辱他,据上海海关的洋人讲,从八月份到现在不过十个月的时间,他出口到国外的货物就价值三千万英镑,折合成白银有两亿多,这几乎是大清全国赋税的三倍,他可比国家有钱多了。”陈其美有点夸张的说道。

    “他从发迹到现在不过两年的时间,竟然赚了这么多的钱,那他岂不成了陶朱公转世了。”宋教仁再次被震惊了。

    “可不是,听说他在国外的生意比在国内的大多了,就连各国的洋人都要巴结他。”陈其美的话有点酸溜溜的。

    “可惜了,上次孙先生也不知道和他怎么谈的,竟然没有说动他,如果能说动他加入咱们革命的阵营,那咱么推翻满清的**统治就指日可待了。”宋教仁拿起刚买的报纸不无遗憾的说道。

    “这人比人气死人,咱们就不要谈他了,免得徒增烦恼,钝初兄品尝一下我新买的咖啡,很有提神作用的。”这时女佣将煮好的咖啡端了上来,陈其美端起杯子对宋教仁说道。

    宋教仁一手拿着报纸,一手端起咖啡杯,轻轻地茗了一口,不过还没咽进肚子就一口喷了出来。

    “怎么?我的咖啡煮的不正宗吗,何以让钝初兄如此?”向来把面子看的很重的陈其美对宋教仁的举动非常的不满。

    “英士兄误会了,我是被这篇报道吓住了,以至于如此失礼,真是对不起!”宋教仁也感觉到了陈其美的不高兴,立即解释道。

    “我来看看究竟是哪篇报道竟然让向来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钝初兄竟然如此失态。”陈其美端着咖啡走到宋教仁的沙发前坐下,不过语气显然是怀疑的成分居多。

    “就是这一篇,”宋教仁将把自己震惊到的新闻指给陈其美。

    “是这篇《欺骗了整个世界的英日海战!》吗?”陈其美接过报纸后向宋教仁询问了一遍后开始快速的看了一遍,不过他很快就被报纸上刊登的内容震惊了。

    这篇文章先是文不对题的详细介绍了海战发生地点新澳港的情况,然后又介绍了英国方面舰队的组成成分,尤其是舰队的组成,这些属于机密性的东西都被英国的海军士兵泄露给了新澳港的日本妓。女,以至于现在整个新澳港都对军港内的军舰数量、名称以及性能了如指掌。

    随后文章又重点描述了担任主力作战的新澳港舰队的归属问题和人员配置,将舰队的拥有者徐卫和舰队内五千多名华人海军士兵着重报道,在这一点上写这篇文章的编辑算是真正的抓到了这时候中国人的关注点。

    文章的最后讲述了华人海军的英勇杀敌的场景,其中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正可谓是听者伤心闻者流泪,动人的场面就像文章的作者亲自参与了这场海战似得。

    正所谓谣言止于智者,作为这个时代的精英分子,陈其美和宋教仁当然不会相信文章中那可歌可泣的动人场面,不过他们却相信了两点,第一是这场海唱主角的是华人海军士兵,第二是新澳港舰队的拥有者是徐卫。

    “钝初兄,你怎么看?”看完文章的陈其美对宋教仁问道。

    “我这次回国本来是想到东北三省发展革命势力,不过现在我却想到那个澳大利亚的新澳港去一趟,亲自见识一下闻名已久的徐卫。”宋教仁正色的说道。(未完待续。)h118

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式武器的检验() 
裸奔求推荐、收藏、订阅!!!!!

    现在的徐卫还不知道中国的宪政专家已经有了拜访他的打算,而他正和实验室的一群科学家们在军工厂东五十里处的一片荒地上实验新式武器。..

    为了这次的武器检测,徐卫命令第二师的士兵在方圆二十里范围内布防,禁止任何人进入武器测试区。

    此时这片场地爆炸声不绝于耳,用麻袋垒成的防暴工事中单片横飞,随后一群人就围在爆破的工事周围观看效果。

    新澳港军工厂设计的手榴弹并不是被中国人民用了几十年的德式木柄手榴弹,而是英式香瓜型手榴弹,这种手榴弹与德式木柄手榴弹相比威力更大,不过因为缺少手柄使得投掷距离比较短。

    在选择手榴弹方面徐卫的感情上还是倾向于中**队用了几十年的木柄手榴弹,这种手榴弹拥有制作简单、价格低廉、携行安全、利于投掷等诸多优点,不过无奈新澳港缺乏木材,很难维持像手榴弹这种需要量非常大的供给保障。

    这次试验的手榴弹是军工厂最近刚设计出来的一种新的手榴弹,它与现阶段简陋的手榴弹不同,它的外部构造是一种锯齿形,这种构造利于在爆炸后产生更多的弹片,而它内部则是使用tnt和钢珠混合做填充物,能够增加更大的威力。

    徐卫在新澳港设立的军工厂有一千二百多名科研人员,其中属于教授级别的有一百多人,这些人都是徐卫实验室聘请的各种学科的科学家,其中有二十多名是留学欧洲的华人,而剩余的全部是从新澳港速成学堂毕业的十六到十八岁的优秀学生。

    这次手榴弹研究的带头人是英国籍的爆炸专家弗莱德。李斯特,他指着被炸的满是单片的防御工事对徐卫说道:“老板,我们设计的这种新型的手榴弹爆炸的有效半径是六到九米,由于我们在手榴弹的外壳上刻有数条纵横凹槽,理想的条件下能够产生五十枚弹片,同时为了增加手榴弹的威力。我们还在弹体内混合了二十多枚钢珠。”

    “不错,我对这次的设计非常的满意。”李斯特设计的这款手榴弹几乎可以赶上二战时期的样式了,不由得徐卫不满意,随后他对站在他另一边的军工厂科研室主任、英国著名的武器专家萨利姆。谢尔顿说道:“谢尔顿博士。这次参与设计这款手榴弹的人员这个月的奖金发双倍,至于这次科研的带头人李斯特博士除了双倍的奖金外,额外再奖励五百英镑。”

    在徐卫实验室担任工程师的李斯特虽然拥有不菲的工资,但一次性奖励五百英镑还是一笔很大的款项,于是高兴地对徐卫说道:“谢谢老板。”

    “这是你应得的。”徐卫随后又对谢尔顿问道:“谢尔顿博士,接下来是哪一项武器的实验。”

    “是装甲车的实验,不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