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没有人起身,所有人的沉浸在剧情中。傻傻地望着银幕。
啪啪啪
在短暂的寂静后,有人带头鼓掌,随后鼓掌的人越来越多,掌声越来越响。观众用掌声宣泄着内心澎湃的激情,热烈的掌声宛如惊涛骇浪一样在影厅内回荡,几乎要把整个电影院掀翻一样。
所有的观众都非常激动,神情十分亢奋。电影没有华丽的视觉效果,也没有恢宏壮观的大场面,有的只是激昂的音乐,以及为了梦想的不懈努力。整部电影带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国内的记者想起当初电影开机的时候张然说过《爆裂鼓手》是鸡血片,那时候很多人都不是特别理解这个概念。现在他们全都理解了,这片简直太提神了,那种自虐式的努力让人热血沸腾。最后的结局又不落俗套,激昂的音乐让人燃爆了。
此时,众多的记者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如果这叫烂片,那什么叫好片?这要是恶评如潮的话,那什么样的片子会好评如潮?
整个现场只有两个人高兴不起来。张知亮和余明海。张知亮一直觉得张然的故事缺乏深度,缺乏对人物内心深度发掘,现在他依然这么认为,但这片子真的太精彩,太好看,就连他都感觉浑身血液在沸腾。这让张知亮切切实实的感觉到了压力,他低声道:“余总,不能让这部电影上映!”
余明海知道张然的电影质量肯定不错,比较都入围东京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了,但他做梦都没想到电影会这么好看。
《爆裂鼓手》从可看程度来说,比张知亮的片子高出太多了。两部内容相似的电影同在年底上映,《带血的音符》死定了。
余明海看了张然一眼,眼中寒光闪过:“放心吧,这部电影三观不正,老师想毁了学生,还对学生动手,光这一条就可以判他们的死刑!”
山田洋次并不喜欢《爆裂鼓手》的故事,对他来说故事太过戏剧化,不过电影的节奏、灯光、镜头运用都非常出色,让他想起了黑泽明的一些影片。他觉得如果张然早出生几年,如果是日本人,或许黑泽明就不会写信给北野武,把日本电影托付给北野武,而是托付给张然了。可惜他是中国人!
现在日本电影市场非常糟糕,好莱坞电影占了整个市场票房的七成,能拍艺术片的导演不少,但能拍好商业片的导演太少了。中国电影的情况似乎也很糟糕,但有了这样的年轻人,中国电影是有希望的!
山田洋次找到张然,鼓励道:“电影拍得很好,如果黑泽明导演在,他一定会喜欢你的电影,加油!”说完,山田洋次又跟冯远怔他们握手,对他们的表演给予了充分肯定。
冯远怔他们都非常高兴,山田洋次是日本的电影大师中为数不多的还活着的了,自己的表演能得到他的肯定,那是无上的荣誉。
现场的观众都没有走,掌声在持续不断的响着。山田洋次没有多说,拍了拍张然的肩膀,示意他们上台,观众们还在等着他们。
在观众的呼喊鼓掌声中,张然和一众主演走上舞台,向大家鞠躬表示谢意。而观众们见到张然他们鞠躬,就更加卖力的鼓掌,喊声叫声此起彼伏。
雷鸣般的掌声足足持续了十多分钟,张然他们前后鞠了三次躬。掌声才徐徐落下帷幕。观众们用这种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表达了他们对这部电影的支持。
张然接过工作人员特意准备的话筒,环顾着影厅后排的观众,微笑着道:“在这里特别感谢大家对《爆裂鼓手》的支持。这些天我们这部电影受到了许多质疑的声音,说有评委批评我们这部电影,我并没有把这些话放在心上,因为我的电影不是为评委拍的,而是为观众的拍的。观众的反应才是我真正看重的!你们的掌声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谢谢大家!”
张然脸上的笑容宛如午后的阳光一般灿烂,露出享受的表情,这就是自己拍摄电影的最大价值所在,只要观众喜欢,对导演来说就是最大的幸福。
在之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几乎所有问题都朝着张然一个人集中而去,即使是周杰轮也几乎被记者们忽略了。
张然没有被现场的气氛冲昏头脑,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一个字都不说。不过他还是分享了很多电影拍摄过程的中的趣事。逗得现场的记者哈哈大笑。
记者们挖到了不少自己想要的八卦,就没有在纠缠张然,毕竞这是首映式,是电影宣传的舞台,所以记者们也开始把目光投向了几位主演。
有记者问道:“杰轮,这是你第一次演电影,但演得出乎意料的好,你是怎么做到的?”
周杰轮听到记者对自己的表演评价如此之高,非常开心,不过他没有把功劳都揽过来。真诚地道:“在拍开机之前,冯远怔老师教了我半个月表演基本功。但是电影拍到中途,就是周旭跟陈为中途的时候,还是出了问题。我演不出那种强烈的情绪,张然导演为了让我演出那种情绪,专门进行了特训。为了激发我的情绪,他故意激怒我,让我揍他!结果他被揍得鼻青脸肿的!我能演到这种程度,完全是他们两位的功劳!”
虽然周杰轮是用开玩笑的口气说的。但现场的记者,不管是国内的,港台的,其他地区的,都听得出来,这不是在开玩笑。为了让演员演出最真实的效果,有些导演在会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法,比如黑泽明拍《蜘蛛巢城》的战争戏为了营造出真实感,竟然找专业弓箭手用真箭射主演三船敏郎。
周杰轮并没有详细描述整个过程,甚至有开玩笑的意味,但大家都为整部电影的出色表演找到了注脚。一个导演为了表演的真实,弃导演的尊严而不顾,甘愿被演员揍得鼻青脸肿,有了这样的导演,电影的表演怎么可能不好!
如果说半年之前,胡君获得影帝,他在接受采访时对张然大加感谢,大家以为胡君那是谦虚。但现在冯远怔同样的张然的指导大加感谢,周杰轮这个完全不懂表演的新人能有如此出色的表演,没有人在怀疑他的话了。
媒体采访了足足一个小时才结束,随着媒体的离开,张然他们都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观众很喜欢我们的电影,这回记者肯定不会乱写了!”张婧初并没有因为在发布会上受冷落而不满,反而显得特别开心。
周杰轮揉了太阳穴,赞同的点了点头,今天场面这么热烈,媒体记者不可能在说瞎话了。冯远怔脸上挂着微笑,虽然没有出声,但张婧初的看法也是赞同的。
张然也希望媒体好好报道,不过他的心里总是有一丝阴影,余明海的那句话,像一根刺,扎在他的心里,让他没办法彻底高兴起来。
张然他们走出电影院的时候,外面好几十个观众等待着。他们看到张然他们出来,就围了过来,把他们围在中间,先是不住的鼓掌,紧接着就将签名本递到了众人的面前。
等给影迷们签完后,回到宾馆已经十点过了。观众的反应让张然很高兴,《爆裂鼓手》在欧美地区是卖不出什么价钱,主要靠东亚和东南亚了,现在观众反应热烈,就意味着日本的版权应该能够顺利的卖出。
电影节对电影来说确实是最为重要的宣传舞台,第二天国内国外众多的媒体都报道了《爆裂鼓手》首映,众多媒体对电影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未完待续。)
第194章 热议()
与张然预计的一样,有媒体认为电影很励志,有媒体认为电影非常黑暗,结局是个悲剧,不过几乎所有的媒体对电影本身都是赞口不绝。『≤,
《每日新闻》是日本有名的报纸,在电影圈相当有影响力,著名的每日映画大奖就是由《每日新闻》主办的,而《每日新闻》对《爆裂鼓手》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爆裂鼓手》的迷人之处在于塑造了两个全无感情,却都善于包装自己的人物,以致使影片看起来像一部热血励志剧。其实,只要稍加分析,就能理解导演的用心。陈为举出爵士乐大师查理…帕克的成长例子,说查理在淘汰赛功亏一篑,他的老师朝他头上扔了钵。第二天,查理继续苦练,终成大师。以此说明自己教育方法的正当性,但事实并非如此,查理的老师只是将钵扔在地上,以作提示;查理也并不是第二天就埋头苦练,而是开始系统的学习音乐。
很多人都知道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事实上,如果没有爱迪生的天赋,再多的汗水也注定平庸一生。只是,成功的前景着实诱人,许多以为走在成功路上的人们,实质上与扑火的飞蛾无异。电影以极端的方式揭露热血追梦后的冷酷真相,它为观众设置了一个问题,周旭的成功,符合人性,或者人道吗?这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的!”
相较于《每日新闻》针对电影本身的点评,《朝日新闻》为张然唱起了赞歌:“这部电影超出意料的精彩,编剧计划好了就不按你想的出牌,但又让所有非正常走向都合理且更牛,这种智慧使得剧本产生很大突破。落实到影像,剪辑、摄影与音乐配合得不错,剧本中需要两位主演完成的内外转变,都完成得很好,观者酣畅淋漓。张然只有二十五岁,这是他的第二部电影。他的未来值得我们期待!”
不只日本的报纸,美国的《纽约时报》、香江的《东方日报》、英国的《太阳报》,几乎所有的报纸都在为电影做出评论之后都为张然大唱赞歌。
《洛杉矶时报》对演员的表演进行了剖析,其中对于冯远怔的表演给出了超高的评价。认为这是一次教科书般的表演。
英国的专业电影杂志《银幕》,在评论冯远怔的表演时指出:“我们无法知道冯远怔在陈为身上有没有寄托着自己在演员行当里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辛酸和感悟,但是我们可以确信的是,在陈为每一次疯狂地苛求周旭,残忍地将他一次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