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旗人大多信奉藏传佛教,但是佛法一道,并不分家。察尔珠听说是少林寺来的高僧,便与他请教了些问题。
曾乐言是个天才儿童,脑子非常好使,基本就是当代的一休禅师。
他这些天来,和尚也不是白当的。为了忽悠已经遁入佛门的顺治老皇帝,他做足了功课。已经将各类佛法经文通读了一遍,重点段落全都能背诵出来。他对于佛法有了自己的参悟,又受到了方丈师父的点播,修为自然不是寻常和尚能比。
所以察尔珠问得几个浅显的问题,在曾乐言看来,都是有公案的。他回答得非常轻松,而且暗带机锋。把察尔珠唬得一愣一愣的,当时就脱口而出:“不愧是大师啊!高,实在是高!”
于是察尔珠对曾乐言的身份毫不怀疑,还在营中到处宣扬曾乐言的禅师身份。于是有不少将军都来向曾乐言寻求指引,弄得他好像是一个算命先生一样。
但是星象、预测、风水等学问,一向都是道家的研究方向。佛门讲究的是六道轮回,因果福报的东西。曾乐言根本就不会算命。面对络绎不绝的问卜之人,曾乐言又不好直说:“为什么不直接去死……”
他只能说些模棱两可的话。不过他的这些话,却被当作了禅机,让人回去不得不仔细琢磨,更增添了他的神秘感。
偶有一两个顺着他的“禅机”一顿瞎寻思,却蒙到了正确的结果的人,还帮着他大肆宣扬。结果引来了更多的人,让曾乐言不胜其烦。
不过这也坐实了他的身份。没有人再怀疑他少林寺高僧的身份了。
接下来的几天,高先达一家与骁骑营的众将军们仍然是以饮宴为主。不过因为三斤的威猛,以至于大家都不太敢过来跟高先达敬酒了。甚至他们之间互相敬酒,也变得斯文了许多。
刚有人上了兴头,端起一杯酒想干,或者想要换成大碗的,来点豪放的。结果那边三斤一个眼神扫过来,这人立刻就坐下了,让下人直接给换成了二钱的小盅,一点一点地呡着喝了……
这样一来,酒宴就变得颇为无趣。将军们将兴头都转移到了练兵之上,倒让军中的士气大增。
终于到了日子,迎接队伍正式出发。
一共是两千人的队伍,骑兵、步兵各一千人,由卓力格图和周培公分别带领。费扬古和莫日根分别作为副手协管重骑兵和弓箭手。
此外还有多隆帮高先达精选的四十名御前侍卫。都是身家清白,武功优秀之辈。他们的武功在御前侍卫中都算中上之数,互相之间的配合也相当的默契,与高先达也比较熟悉。
领队的人分别叫做张康年,年岁比较大,当差时间也长,已经成为了一等侍卫,在侍卫当中也算颇有地位。官职正三品,与高先达升官之前的副总管相当。只不过没有实权罢了。但是这次作为出行的小队长,也是颇有些荣耀的。
御前侍卫出远门打秋风,自然也要带上一两个自己惯用的手下人。
此外军中还有配套的下人、马夫、炊事班等配置,整支队伍便也弄了小三千人,浩浩荡荡的,声势也不小。
朝廷从京师向下,整个大直隶的范围内都有驻军。而高先达又是朝廷的一品大员,是地方官巴结的重点对象。所以一行人无论是到军队里面暂住,还是到地方衙门去打秋风,都受到了热情的接待。
巡抚及以下的官员,见了高先达全都口称下官,毕恭毕敬。
高先达平日里在天子脚下,虽然也是位极人臣,但是毕竟京官很多,品级都高,这些人想要跟高先达拉关系,也没有很好的机会。就算是想走高先达的门路,也得借着高先达纳妾这样的借口递礼单。平时只能以口头恭维为主,生怕有什么实际行动被同僚看到,再被言官弹劾。
但是到了地方就不一样了,巡抚、知府便是一州一府的土皇帝,而在各个兵站中,总兵便是难得的大官。甚至在一些小地方,连些正五品的守备也能只手遮天。
连高先达手下最低等的三等御前侍卫都比他们的官大。但是三等侍卫在宫中就只能算是跑腿的小兵,而守备在地方则是土皇帝。
这些人见了高先达等人,自然是想尽一切办法奉承,挖空了心思供奉。想保住位子的人,自然都表示了下心意。而有投机想法的人,更是递上了厚厚的礼单。
吃的用的,都是些当地的特产,连京城里都少见的货色。而更多的则是真金白银。
高先达感觉这些日子比起在紫禁城里过得还要逍遥。深刻感受到了封疆大吏们的权力,以及自己身份所能带来的好处。
高先达现在算是明白,为什么吴应熊从云南上京,要慢腾腾的了。如果不是有公务在身,连高先达都不想出发了。
时间还来的及,所以大家的行军速度并不快。高先达又尽量将速度一压再压,一路上从京师沿着南直隶向下,慢悠悠地经过了天津和山西,终于来到了河南境内。(未完待续。)
第149章:王屋山下有愚公()
高先达一行人,这一日,来到了一座大山的附近。
“那边就是少室山吗?”高先达的地理一般,全都是靠向导来带领的,“还是著名的南岳嵩山?”
曾乐言之前便来过河南这边,还亲自上了少林寺,所以对这一带的地理环境非常熟悉。
他便告诉高先达道:“河南这便山多,嵩山并不是一座山,而是一片山脉,少室山只是其中一座峰。但是我们刚入河南,自然离那两座名山还有段距离。我若是没猜错的话,这座山应该是王屋山。”
“王屋山?”高先达没听说过。
王钰道:“王屋山应该还是比较著名的吧,最早在《愚公移山》的故事中便有记载。说从前有一个老头,名叫愚公,家门外被两座大山堵住了。他便想将山挖开,同村有个老头叫智叟,说这么挖下去,什么时候能将山挖开啊?于是愚公就跟他解释说:‘我死了之后,有儿子;儿子死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高先达道:“看来这老头才是个人生赢家,家里穷成这样了,竟然还能讨到老婆……”
王钰接着说道:“后来他便一直挖,感动了天帝,派了些天神下界,帮他……生孩子!”
“哈哈!”三斤在一旁笑道,“这天神也太损了。”
“所以生孩子才是王道是吧。”高先达也被逗乐了。
“好吧,其实是派了天神来帮他把两座大山搬走了。王屋山就是这两座大山的其中一座,另外一座是太行山,在山西、山东交界。这两省便是以太行山命名的,我们若是向东走,倒是能看见。”王钰解释道。
难得少镖头心情很好。
高先达看了看天色,道:“天色不早了,今天便安排在这山脚下扎营吧。明天早晨还可以上山转转,看看上面有没有愚公当年生孩子的踪迹。”
其他人也跟着笑了。
若是行在路上,没有兵站、驿站,或者离地方衙门比较远的时候,高先达总是让大家选择早些扎营休息,能够确保安全。
但是出门在外,这些人都已经玩嗨了。平时晚上睡觉时间都比较晚。既然没有城内的娱乐项目,他们扎完营之后,便开始了军中最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赌钱。
高先达是见过洛圣都里面大赌场的人物,对军营中的简易赌法并不感兴趣。而且他也不缺钱,并不想从这些可怜的将军们身上再搜刮些油水了。
不过很可惜,三斤和方怡最近却都迷上了赌钱。
最先迷上赌钱的是方怡。
她一直以来,都受的是沐王府反清复明的教育。除了《沐家拳》之外,她也没学过什么其他的武功,也没受过什么高等的教育。
她的娱乐活动极其匮乏。
之前无事的时候,还能一边想着刘一舟师兄,一边打条围巾之类的小礼物。
现在一拿起针线,也能想起师兄来。但是心头就会凭空产生一股抑郁的情绪。以至于后来根本就不想看见针线活了。
她吃喝玩乐都不怎么会,除了练武功,根本就没什么娱乐活动了。直到有一次,她跟着赌钱的将军们玩了两手。
她的身上没什么钱,但是那些人知道她是高先达的侍女,其实也和侍妾地位差不多。所以也都暗中帮扶她,让她赚些钱,得个好心情。
谁知道,方怡赢了两把之后,便开始一发不可收拾了。
而且方怡这人,似乎运气很好。正应了那句“情场失意,赌场得意”的话。不管方怡的“情场”到底是怎么计算的,反正她的赌运很好。
那些将军们即使不让着她,竟然也被方怡大杀四方,通吃到底。
于是方怡便彻底迷上了这门能赚钱的“手艺”……
而三斤的遭遇则也跟方怡有关。
她最开始只是感觉方怡没事总往赌局子里面跑,想跟着点她,防止有意图破坏安定和谐的不法分子,给方怡传递什么负面的信号。
若不是因为方怡,三斤日常的娱乐活动,除了喝酒,便是修理枪械,以及练习打靶。
晚上开枪会影响别人休息,所以就只剩下喝酒和看着方怡了。
但是三斤发现,只要有她在的时候,这些将军们就不怎么喝酒了。她走到哪里,都好像一个移动的禁酒令。
三斤对这个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开始了研究工作。她发现这些中下级军官们,若是不喝酒的情况下,便只能去赌钱了。
而方怡最近也沉迷了进来,所以她也加入了进来。
而且三斤的智力很高,眼神又准。凭着计算概率和观察摇骰子的人的手势。三斤很容易便能算出来目标可能出来的点子。
她这招倒也不是百发百中。但是能在五五开的几率中,多赢上几把,整体的赢面就大多了。
所以每天晚上一算账,方怡和三斤都能赚个钵满盆满。好像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