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粮草我已经给你们预备了一年的,已经运到笔架山,择日起,粮草随军出行,不给皇太极可乘之机。
众位将士,决定大明王朝的命运的权力,在你们的手里,大明亡,你们就是大明的千古罪人。大明兴,你们就是大明永远的功臣。
众位将士,你们愿不愿意随朕一起去杀皇太极一个落花流水?”
众位将士,本已麻木的心被唐龙的一番话,激励的有些沸腾起来,屋内一股战意慢慢的升起。
好战的曹变蛟,首先单膝跪地,语气激昂的说道,“皇上,您尽管下命令了,我曹变蛟,绝不退缩。”
在场的八位总兵,可以说是大明最后的精锐部队,八支军队常年在边关同强敌搏杀,在这种环境下,还活着的兵,肯定是强兵,将,肯定是强将。
吴三桂虽然投降了满清,但那是什么情况?京城都被人家占了,难道还能让他自立为王吗?
历史记载松锦之战,王朴最先逃跑,唐龙不相信,只要王朴没在自己眼前逃跑,唐龙就不会相信,哪个人愿意做卖国贼?
祖大寿,唐龙更不会相信他要投降满清,如果他想投降,早就投降了,有很多的机会都等着呢?
八位总兵纷纷跪下,向唐龙表示了杀清军的决心。
唐龙转头朝洪承畴说道,“请洪大人招集兵马,选出8万人,然后混编,交由在场的八位总兵,每人领1万人,3日后向锦州进发,途中将笔架山的粮草带上。”
洪承畴连忙跪下领命。
历史上记载,清军在3月份以后才会进犯锦州,但唐龙也不能不防,因为皇太极不是原来的皇太极了,现在是跟自己一样的穿越者,指挥着清朝的铁骑,也不一定会按照历史上记载来行军。
“洪大人,我还有一些事情要去办,十天后,我会在松山跟你们会合,这次行军,中速前进就可以了,粮草藏在中军,组成环形之阵,一定要切记。”唐龙实在不放心,又再次嘱咐了一遍。
满清的进攻应该能抵挡一阵了,还是要先回京城看一看,做一些利民的事情,获取一些民心,只有百姓相信朝廷,才会支持大明。
记挂着京城外的那些难民,唐龙决定不等选兵便离开宁远,回京城去。
“皇上此次回京城,让曹变蛟领2万人护送您回去吧。”洪承畴有些不放心皇上,来的时候是一个人,能够平安到达这里,算是万幸的了,如果回去的时候,再有什么差池,恐怕宁远刚聚集起来的一点战意,立刻就会烟消云散。
唐龙微笑着摆手说道,“我自己走还便利一些,如果这么多人跟着我,我恐怕得一个月才能赶回京城,还哪里能够十天就回来。”
“皇上十天后就回来吗?”洪承畴面露惊诧之色。
唐龙不怕宁远城的人,知道自己会武功,反而希望他们知道自己的武功很高,这样也能够给他们一个极大的信心。
“好了,不多说了,洪大人快去准备军备吧,我这就走了。”
说完唐龙飞身冲向天空,这次他有意卖弄自己的轻身功夫,更是运足功力,猛的跳起。
唐龙的内力实在是太深厚了,这一跃竟然跃起了100多丈高,人在空中借力使力,开始向前飘出去,直到宁远城消失在身后,再也看不见了影子,才将身形落了下来,继续朝着京城飞奔而去。
唐龙之后,却给宁远城留下了一片震惊,众将都陷入了目瞪口呆之中,半晌后,曹变蛟才喃喃的说道,“莫非皇上是神仙,是来拯救大明的。”
一语提醒了众人,能飞入空中的除了神仙还有谁呢?
第236章 准备募捐()
洪承畴跟众将再次朝着唐龙离去的方向拜倒,目送唐龙神仙般的凌空离去,心中的惊骇也是无法言表。
洪承畴更是老泪纵横,这些年搞得他心力交瘁,在西北打李自成的时候,在外人眼里,只看见自己打得轻松无比,却不知自己花费了多大的心力,闯贼如燎原之火,扑灭了这头,那头又燃起大火,当真是让他头痛无比,打的是艰难异常。
如今见到皇上竟是神仙一流的人物,洪承畴感到自己这些年的心血没有白费,他不是傻子,他能看明白大明的现状,千疮百孔都不能形容现在的大明王朝,应该是大厦将倾才能准确的形容。
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尽人事,因为皇帝对他的信任,就算是为此身死,他也不介意。
如今皇上如此强势,清军又有何惧之。大明中兴有望啊!
一边跪伏的吴三桂,眼中精芒一闪而过,心中暗道,“看来大明王朝还有救。”
曹变蛟却早已大声嚷嚷起来,“叔叔你看到了吗?皇上是神仙呀,他一定会为你报仇的。”说完这个大汉,竟然像娘们一样的哭起来。
马科却暗自心惊,“看来以后要老老实实的,战场上不能说跑就跑了。”
不说宁远城众将的心思百态,单说唐龙,子时,再次赶回京城,见时候还早,便来到了乾清宫,睡了一小觉。
卯石刚过,就有小太监来敲门,“皇上时辰已到,请皇上更衣。”
唐龙正在由宫女服侍着穿龙袍的时候,一身太监服饰的凌风跑了过来,看见一身龙袍的唐龙,目光登时直了,喃喃自语道,“帅,太帅了。”
唐龙不理凌风的胡言乱语,开口问道,“昨天的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昨天,老奴上朝,本想领大臣们去城外,却有许多的大臣纷纷告假,只有为数不多的大臣跟老奴去了城外,见到城外的惨状,老奴已经令人开始施粥,其余的事情想等皇上回来再做决断。”
唐龙沉吟了一下,开口说道,“朕今天就见一下朕的这些大臣们。”
太和殿。
大殿内文武百官分两边站立,正在恭候着皇上的到来。
唐龙由王承恩的带领下,缓步走进了殿中,来到御案前坐了下来。
小太监正要上前喊话,却被唐龙摆摆手制止,朝殿下的大臣缓缓说道,“朕昨日身体不适,不便上朝,今日朕宣布几件大事,希望众位大人能够替朕排忧。
第一件事,众位爱卿都知道现在我大明内忧外患,已经是危机四伏,到处都需要钱,需要粮,李尚书现在国库还有多少银子呀?”
李待问:字葵儒,号献衷,广东南海佛山镇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初任连城县令,后来升位礼部主事,吏部文选郎中,佥都御史,应天巡抚,最后任户部尚书。为人忠孝宽厚,做事尽心尽力,最后累得得了痨病,告病辞职了28次,才得到崇祯的批准,而且就在回家的途中,还给重新写了一封奏章,内容是,请求减免练饷,并明确的指出,练饷是对老百姓额外负担,对国家没有什么好处,却肥了宦官。可惜崇祯没有采纳。
他回到家乡后不到一年就病逝了。
李待问出列后,先是咳嗽了几声,才缓缓说道,“皇上,现在国库尚有11万两银子,陕西跟苏州的灾情,尚未有银子去赈灾,微臣万死,请皇上责罚。”说到最后,已经语带哽咽之声。
“李大人何必自责,国库空虚,岂是你造成的,朕知道,银子收上来的少,花出去的却多,如今国库能剩下是11万两银子,朕的心中也甚是欣慰呀,这都是李爱卿的功劳啊。”
在场的大臣们,不由得心生疑惑,皇上,今天这是怎么了,按照以往的性格,早已经爆发了,今天却因为国库的事情夸了李尚书,这变化当真有些让大臣们摸得着头脑。
内阁首辅东阁大学士周延儒出列,朝唐龙施了一礼,缓声说道,“皇上,国库空虚,老臣认为是军饷所需太大所至,为今之计,是要查出哪里的军饷,所付不实,若有查出者,应当立即停止发放,并严加追查到底,才能让国库再度充盈。”
周延儒:字玉绳,号挹斋,宜兴人,很有才情,20岁就连续中了会元和状元,为人聪慧激烈,可惜却是东林党人的走狗,又缺乏雄才大略,对兵事也不是很懂,所以致使农民起义军越做越大,后因谎报军情,被崇祯赐死。
唐龙却大笑着说道,“没有银子进项,却只管向外支出,纵然是金山银山,也架不住开销。
如今内有李自成等贼寇做乱,外有皇太极犯边,西北又接连出现灾情,苏州等地又发大水,而国库现在只有11万的银子。
众位爱卿,你们看这是一个11万两银子该怎么花呀?”
众大臣闻言,皆面面相觑,不明白皇上这是什么意思?
唐龙等了一会儿,见众大臣没有人来回答自己的问题,便自顾自说道,“11万两银子放到哪里都不够,拿去赈灾,又能救几处灾民,发军饷,这是11万两银子,又能给多少士兵发放。
众位卿家,现在朝廷用银子的地方太多了,哪位卿家能为朕解忧啊?”
李待问只是趴在地上连连叩头,“微臣不能替皇上分忧,当真是无用,请皇上免了我的官职,责罚我这无用之人吧。”
唐龙见状,示意凌风上前把他扶起来。
凌风来到李待问的身前,弯腰将他扶起,在他耳边轻声说道,“李大人快快请起,皇上是不会怪罪你的。”
唐龙见已经无人说话,便开口说道,“朕昨日思量了许久,再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募捐。
国家如此危难时刻,当需大家同心合力,共渡难关,有道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相信,如果人人有这等觉悟,那天下将不会有灾情了。”
“皇上,千万不可如此呀,朝廷如果向个人募捐,那朝廷的威严何在,在我朝历代哪有皇上向个人募捐的,这与理不符啊。”礼部右侍郎张四知上前阻止道。
第237章 廷议()
张四知:字贻白,号岩叟,山东兖州府沂州费县人,小时脸上曾经得过皮肤病,所以相貌十分丑陋,天启二年进士,为人极度自私,任祭洒时贪污,后升任为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