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革兴大宋-第2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皇帝举荐人才是作为宰相义不容辞的责任,晏殊也不矫情,想了想便说道:“回皇上,臣有一人,名庞籍,大中祥符八年进士,曾在多地司理参军和司兵参军,处事足智多谋,得心应手。深得赞誉。现在负责编修兵法,是一位熟悉兵事之能人,不知皇上以为如何?”

    “这货不就是庞太师么?”想到这个“恶迹斑斑”名人。不知道玩了乌龙的赵祯使劲摇了摇头:“朕以为此人才能和德行还不勘担任并不尚书一职,晏相再想想还有啥人没?”

    晏殊有琢磨了一会说道:“皇上,您看夏竦如何?此人德才兼备,功绩卓著,天禧年间出知襄州,遇灾荒,劝令大户出粮。救活百姓十万余人;前些年,他再知洪州时。勒令近两千家巫师还农,并毁其淫祠,教化百姓,功不可没。”

    赵祯:“这么说起来。这人确实有些才能,为人也还正派,可他是否对兵事方面并无所建树呀!这么滴,现在正值多事之秋,兵事繁忙,朕就擢升他为兵部侍郎,协助处理兵事。晏相,你再想想,看看还有没有谁更适合干尚书?”

    晏殊有闭目养神想了一会。眼睛一亮:“皇上,老臣这还有一个人选!”

    赵祯:“谁?”

    晏殊:“李迪!”

    “他?”赵祯诧异:“这人德行朕是见过的,才能也不错。可是军事方面他在行么?”

    晏殊:“此人是景德二年状元,曾在将作监任职,还做过海州监税,后来又被召回京师负责纠察刑狱案件,当时,濠州盗贼横行。他出知濠州,经过明察暗访。很快肃清匪患。其后,他又在各地任职,都颇有建树,而且对于边疆之事了然于胸。老臣认为由他出任兵部尚书一职,并无不妥,请皇上三思!”

    赵祯略微想了想一下,点头道:“就依晏相所言,即可下旨擢升其为兵部尚书,火速上任,主持兵部事宜!”

    晏殊:“臣遵旨!”

    过了小一会,赵祯抬头见晏殊并没有离去,便问道:“晏相,你还有啥事么?”

    晏殊:“皇上,老臣确实有些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赵祯:“说吧!啥事?”

    晏殊委婉地说道:“皇上,您看杨贵妃后谢淑妃两位娘娘现已经贵位皇妃,是不是该收回她们原来的职位,好在宫中陪您呐?”

    “她们不是干得好好的么!干嘛要收回她们的职位,再说了朕这么大了,一天忙得脚不沾地,哪用得着她们来陪,该干嘛干嘛不好么!”赵祯装傻充愣道。

    面对不大听话的皇帝,晏殊不得不再次轻言细语地说道:“皇上,您看这是否有不妥吧!这跟咱大宋的祖制不合啊!您此前不也说了么,咱们遵守规矩,可您身为皇帝咋能够不带头遵守规矩呢!这样传出去影响不好呀!”

    我嚓!这老头居然将自己的军,智商渐长嘛!

    赵祯心中默默地感叹了一句,似乎无言以对,晏殊正待得意,赵祯眼珠子一转,猥琐地看着晏殊,阴笑道:“晏相,你确定要朕收回她们的职位?”

    晏殊对他这个样子很熟悉,每次被坑的时候都能瞧见这副模样,现在都习惯性地警戒起来了,左右看了看,没发现什么异常,这才缓缓地点了点头。

    “那好!朕这就去给样贵妃讲,说是晏相不让她当将军了,要把她关在宫里面。到时候,她去您家揭瓦点个火啥的,您可别怪朕啊!”赵祯爽快地说道,完了,抬腿欲走。

    晏殊脑袋里面又浮现出三个字——被坑了!

    杨金花那姑娘的脾气他可是领教过的,这个以前的晚辈没少折腾他,一来人家是个女孩子,二来又是晚辈,晏殊没法跟她计较,每次都只有吃哑巴亏。唉,这个世上总有那么些奇葩是上天派来整人的呀!

    晏殊揉了揉自己那变得不自然的笑脸,赶忙叫住赵祯:“皇上,您就当老臣今天啥也没说!老臣这就去办事啦!您保重啊!”

    “我得意的笑!又得意的笑!笑看风尘人不老……”

    赵祯看着晏殊狼狈逃去的背影,快乐地哼起了小曲。

    不久之后,赵祯变本加厉,不仅没有撤掉杨金花和谢欣然的官职,还度完蜜月就把她两扔回到了自己岗位,除了放假时回来小聚,其他一切照旧。如果不是赵振还小,需要人照顾。赵祯还打算把春兰也打发到京城的一家慈幼局去教孩子呢!

    不过,赵祯已经计划好了,等赵振在大一点。就让他上慈幼局,顺便让春兰也到皇宫外面见见世面。免得一堆女人常年呆在一起容易生是非,这跟自己的设想很不相符!

    赵祯的得意时光没过多久,眼看没几个月就要过年了,北边地界也用不了多久就要下雪了,辽国那萧家婆娘终于按耐不住了。为了能够刷声望值,也为了刚经历灾荒的辽国能够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她调集了二十万部队,兵分三路。直逼大宋,欲再次上演几十年前的澶渊之盟。

    辽国此次南侵,萧耨斤让他的亲信南院大王萧孝先和北院大王萧浞卜各领五万军队为侧翼,分别攻击瓦桥关和淤口关。她自己则率领十万中军,直扑中路益津关,准备同时攻打宋朝三关。而她的另一个亲信萧匹敌,则被她留在上京替她看住那个小傀儡皇帝,免得他在后面搞三搞四。

    益津关、瓦桥关和淤口关,合称“三关”,乃宋辽边境线上最有名的三个关隘,也是大宋防守辽国的最前沿。益津关居中,在其西南七十里的地方有瓦桥关。在其东五十里的地方有淤口关。三关呈三角形,互为犄角,是大宋精心设计的一个防御组合工事。在此三关常有重兵把手。

    由于此前的裁军行为,三关驻守人数大大下降,也让萧耨斤以为有机可乘。在她看来,当年辽圣宗南侵之时也没用多少军队,更何况今日宋**力大减,自己这二十万军队完全可以直捣宋国龙庭。让他不乖乖听老娘的话,吓死那宋国皇帝小儿!

    二十万军队。说起来就一个数字,但要仔细算一下,那可不得了!就拿行军来说,如果平均一个士兵占一米,那就是二十万米。即便可以多人并排行军,想必以辽国的道路水平,四个人并排也差不多到极限了,这样算来也有五万米,差不多就是一百里。一百里呀!想想都吓人,更何况她的军队还有一半是骑兵,那占的空间就更大了。所以,这行军的过程肯定不可能全部扎堆,那都是一个个将军带着自己的小弟往既定目标汇合。

    萧耨斤坐在自己专座上面,看着周围一望无际的人头在颤动,心中那股豪迈之气也不比男儿差,大有横扫**之势。

    当然了,她不知道她口中那个不听话的娃,早已给她准备了丰厚的大餐,就等着她入席了,要不然怎么说,女人头发长见识短呢!

    赵祯收到辽国密碟传来的情报后,只给折惟正发了一道简短的命令。在天花湮灭之前,他不想大动干戈,万一有所不测,那他这十几年的心血可能就毁了,这个险他不能冒,也没有必要去冒。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折惟正此刻心中就冒出这句话。

    他站在沙盘前面,左手拿着皇上转辗而来的情报,右手拿着军情局的情报,反复掂量对比之后,又从旁边参谋人员手中接过了派出去的特战队实地侦查的情报,三者一对比,辽国的大体情况他基本上就了解得差不多了。

    之后,参谋人员按照情报的内容,分别在沙盘对应的位置插上带有各种标识的小旗子,并随着情报变动而变动。

    麒麟卫副指挥使狄青,自然是跟谁折惟正一起的,他没有去看情报,而是盯着不停变动沙盘看得津津有味。不过,没过多久,他便离开了沙盘,来到折惟正身旁坐下,陪他一同喝茶。

    “汉臣,此战你有何想法?”折惟正见狄青走了过来,便出言问道。

    狄青出身贫寒,但从小就胸怀大志,后来因代兄受过,被刺字后发配从军,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虽然因为赵祯的到来,他少走了许多弯路,并且在赵祯有意识的培养下,他的军事才能已经提前显现,但他心里面还是多少有点自卑,哪怕是跟折惟正在一起共事多年,每次都还是很谦虚。

    狄青犹豫了一下,才小声说道:“大人,下官觉得圣上的这个打仗的方式,太直白了,让战争少了许多艺术!”

    折惟正点了点头:“我也有此感觉!以前咱们打仗,还得精心算计,推测敌人动向。哪像现在,连敌人有多少,装备情况,在什么地方,都在沙盘上显而易见。我想只要是有点基本常识的人,都能指挥打仗了,我们这些当将军的估计以后也就剩下冲锋陷阵了呀!”

    如果赵祯听到他这么说,肯定会告诉他,以后连冲锋都用不着将军了,那是人家小兵的事情!

    “谁说不是呢!还是圣上英明,没想到圣上那么早就开始准备这些东西,似乎早已预料到了今天的事情呐!”狄青叹道:“敢问大人,圣上对此战可有什么指示?可否准许我等攻打辽国?”

第5章 三关战役1() 
折惟正摇摇头:“圣上命令我等严防死守,绝不能让辽国在咱们这耀武扬威,同时也借这个机会检验一下咱们训练的这两批野战军的实战能力。”

    狄青:“按这么说的话,防守那是肯定没有问题,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辽国兵分三路,左右两路应该是打头阵的,走在最前面。左路由一个叫萧孝先的人统领,意图攻击我瓦桥关;右路是一个叫萧浞卜的家伙,意图攻击我淤口关。这两路军队都是五万,且各有两万骑兵,三万步兵,攻城武器若干。以他们目前的行军速度来看,应该是右路的萧浞卜所部先与我方接触,您看下官是不是先去淤口关督战呢?”

    就在这个时候,第一次当监军的张尧佐也兴冲冲地赶路过来。

    “下官折惟正(狄青),见过张大人!”折惟正跟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