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终极战争-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楚天疆看到,大部分房间里都有两到三名穿着白大褂的科研人员。

大厅四周,有两条可供电瓶车通过的螺旋型车道,分别为下行与上行车道。在两条车道的底部末端各立了一块站牌,看上去像是公交车的站台。大厅里面没有行车道,人员只能在站台上下车。

电瓶车来到大厅底部,绕了四分之一圈,再次进入隧道。

这是一条上行隧道,电瓶车行驶了大约五分钟,进入了第二个中央大厅。

这座大厅的尺寸与前一座相差不大,只是光源分散在穹顶四周,而且分成了三层,每层都用墙板隔成了数十个面积很大的房间,三层之间还有四部货运电梯,此外螺旋型车道也分成了上行与下行四条。

在这里工作的,大多是一些穿蓝色制服的技术工人。

显然,这里是生产中心。

再次进入隧道后不久,电瓶车经过了一个三岔路口,并且驶向右边。

“那边通往什么地方?”

“核原料提炼车间。”

“这边呢?”

“运载火箭发射中心。”

“那开始经过的是……”

“超级核弹头生产车间与运载火箭生产组装车间。”

这时候,楚天疆才发现,第三条隧道比前两条大得多,而且是圆形的,直径在十五米左右。车道由钢板拼接而成,四周还用钢板加固,每隔十米有一根双股环形加强筋,且上面安装了吊索。

“运送运载火箭最大的部件时,将拆掉车道,用滑轮运送过去。”

“这么说,运载火箭很大?”

张小刚笑了笑,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因为电瓶车即将驶出隧道,前方就是运载火箭发射中心。

当电瓶车停下,看到屹立在前方的运载火箭时,楚天疆只恨自己长得太矮了。

即便是身高两米多的巨人,在庞大的运载火箭面前,也像人脚边的蚂蚁一样渺小,也许连蚂蚁都不如。

“我们现在在运载火箭底部,运载火箭发射时,隧道里五道厚两米的防火门将关闭,然后这些通往地面的减压门将全部打开。”张小刚朝四周指了一下,沿着直径五十米的发射井底部,有数十个减压门。“即便如此,你也不希望在火箭发射的时候留在这里。放心,你不会被烧死。在你被烧死之前,巨大的压力会把你压成肉饼,然后高温才会把你变成一块焦黑的煤饼。”

楚天疆根本没有注意听张小刚的话,他的注意力集中在那枚巨大的火箭上。

火箭的第一级,与发射井大约有五米的间隙,这也意味着拥有四十米的直径。六根捆绑助推器与芯级的直径一样,均为十三米多。只是助推器非常庞大,抬头望去,根本看不到顶部。

按照楚天疆的理解,上面至少还有第二级。

如果要把连同轨道火箭在内的载荷加速到第二宇宙速度,那么在最上面,肯定还有第三级。

这东西,到底有多长?

大概是猜到了楚天疆的想法,张小刚朝陪同的科研人员点了点头,让他打开了发射井里的照明系统。

照明系统安装在发射井的内壁上,呈环型,每圈二十盏氙气大灯,相邻两圈之间的间隔为二十米。当最顶部的照明系统开启,即便以楚天疆的眼力,也仅能勉强分辨出挨着的两盏氙气大灯。

“有多高?”楚天疆非常惊讶。

“应该是有多深。”张小刚掏出香烟,只是没等他反应过来,就被旁边的科研人员夺走了,随后打火机也被收缴。“我们现在的位置,里地面大约是五百五十米。算上埋藏在下面的减压区,总深度接近六百米。”

“修建发射井,应该费了很大的功夫吧?”

“不算大,先辈替我们打下了基础,我们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摘下了大树顶端的那颗果实。”

“这……”

“半个世纪前,这座基地就存在了。当时的口号是‘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全国军民,除了日常工作生活,成天想的就是打大仗、打狠仗。这座基地,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典型代表。最初的时候,准备用来存粮屯兵,跟来自北方的强敌死战到底。随着我国研制出两弹一星,这里被改造成了集研制、生产与储备于一体的核武器与导弹武器基地。在上个世纪七零年代末,这里曾有上万名军人、科学家与工人。后来为了经济发展,国防投入日渐减少,基地的人员规模开始缩小。在我国签署全面禁核公约之前,曾打算在这里进行最后一次地下核试验。所幸的是,当年的海湾战争,刮起了高技术狂潮,随后红色帝国解体,爆发核战争的可能性大幅度降低,核武器的质量取代了当量,也就取消了这次地下核试验,把基地较为完整的保存了下来。”

“运载火箭有多大?”

张小刚笑了笑,把给楚天疆介绍情况的机会留给了科研人员。

“算上还没有组装的载荷舱,总高度为二百二十米,差不多是美国在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中使用的‘土星5号’运载火箭的两倍。因为大量采用轻质合金、超空泡固体材料与特种复合材料,火箭在加注燃料之后的总质量为八千七百吨,第三级之后的有效载荷为二百五十吨。”

“这么说,这枚火箭相当于一艘052D型驱逐舰了?”

科研人员笑了笑,说道:“准确的说,还要稍微大一点。052D型驱逐舰的满载排水量只有八千二百吨。”

“乖乖,要把这么大个家伙发射出去……”

“第一级捆绑了六具助推火箭,采用了与芯级相同的氢氧火箭发动机,单台推力为一万五千千牛,总推力为十万零五千千牛。第二级捆绑了三具同型号火箭发动机,总推力为四万七千五百千牛。第三级只有一台同型号火箭发动机,推力为一万七千千牛。在第三级脱落之后,载荷将达到第二宇宙速度。”

“等等……”楚天疆想到了什么。“这么大的火箭,发射井又只有这么小,总不可能在地面上组装好,再放入发射井吧?”

科研人员笑着说道:“与其他运载火箭不同,‘神箭’是从上往下组装。”

楚天疆明白了过来,他还真没想到这个办法。

“现在,我们有三枚‘神箭’随时可以发射,第四枚正在做最后的系统调试,预计半个月内就能做好发射准备。”

“还有三枚?”

科研人员点了点头,说道:“这就是第四枚,另外三枚在前面。为了便于组装,我们从最远的发射井开始。”

这也确实是个非常巧妙的办法。

“好了,我们去看看‘疯狂伊万’吧。”

“核弹头?”

张小刚点了点头,率先上了车。

电瓶车原地调头,沿着隧道返回了第二个中央大厅。随后,众人乘坐货运电梯,到了最底层。

经过三处由武装警卫把守,需要出示身份卡的关卡之后,众人才来到核弹头仓库。

“这边的三枚核弹头都已完成全部测试,第四枚在减压间内,正在做最后组装,也许要二十天才能完成。”

“不能加快速度?”张小刚问了一句。

“这已经是最快的速度了。为了万无一失,每项工作都得准确无误。出了故障,谁都承担不起责任。”

第三十章后羿射日(下)

楚天疆注意到,被张小刚称为“疯狂伊万”的核弹头并不大。

三枚核弹头的外形像放大了十多倍的橄榄球,呈不规则的椭圆球体,只是用金属制成的表面非常光滑。除了中间有一圈看上去像是接口的细缝之外,再也找不出任何一丝缝隙或者开口。

“这只是钛合金外壳,核弹头在里面。”

“这么小?”

“你觉得应该有多大?”张小刚笑了笑,说道,“早在十年前,美国就能制造出重量不超过八十公斤的百万吨级核弹头了。只是‘疯狂伊万’的爆炸原理与氢弹不同,不然还能做得更小一些。”

“有什么不同?”

张小刚没有班门弄斧,把解说机会留给了科研人员。

“理论上,氢弹的爆炸当量能够做到无限大。宇宙中,所有恒星都是氢弹,燃烧方式与氢弹的爆炸原理完全一样,都是通过核聚变把物质转化为能量。只是,在现实中根本不可能把氢弹的爆炸当量做到无限大,因为我们没有可以产生恒星内部高温与高压的手段,无法提供进行持续核聚变的物理环境。普通氢弹,实际上是利用原子弹做引信,用原子弹爆炸时产生的高温高压引发核聚变。即便如此,也无法让氢元素进行聚变反应,所以大部分氢弹所用的聚变原料是重氢与超重氢,即氘与氚。这两种氢的同位素在常态下是气体,为了提高聚变原料的密度,普通氢弹里装填的一般是锂化氘与锂化氚。原子弹爆炸后,核心温度与压力会急剧降低,实现聚变的物理环境只能维持几十毫秒,因此在氢弹爆炸时,只有极少一部分聚重氢与超重氢得到利用。”

“这有什么关系呢?”

“更大的爆炸当量,意味着需要更多的重氢与超重氢进行聚变反应,也就需要当量更大的原子弹,使实现聚变的物理环境维持得更久。问题是,原子弹的当量不可能无限大,即便是加强型原子弹,当量也在二十万吨以内。”

“也就是说,限制了氢弹的当量。”

科研人员点了点头,说道:“用传统方法,氢弹的当量最多能做到一亿吨,有史以来当量最大的核试验只有五千万吨。”

“那你们是怎么做出这种两亿吨级的核弹头的呢?”

“使用密度更高的聚变材料,使处于点火区,也就是温度与压力具备进行聚变反应的区域内的聚变原料增加,从而达到在不延长点火时间的情况下,把爆炸威力提高到两亿吨级的目的。”

“这……”

“这是一个非常巧妙的办法,而且是罗晋勇想出来的。”张小刚替科研人员做了后面的解说。“使用的是金属态的氘与氚。通过这个办法,不但能提高爆炸当量,还能把聚变原料的利用率提高到百分之五十左右,从而大幅度降低了核弹头的质量,使其能够用我们现有的手段达到极高的速度。”

“这家伙有多重?”

“算上外壳,不到一百公斤。”

“这么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