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洗洗睡吧-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下连四眼也傻眼了。
  李小白心里骂道:你拿不拿工资有什么关系,左口袋出右口袋进,我们可全指望这点钱过日子呢。
  贾主编没忘了安抚他俩,说:“这是我们的行规,将来万一你们另谋高就,人走了还能拿到以前编过的那几期工资,谁让杂志编辑是有个提前量的呢。”
  李小白和四眼仔细想想也没错,只是晚一点拿工资,跟码字赚稿费一样,谁能指望今天投出去明天就能拿到钱呢。
  不过李小白还有一点疑惑,就是文摘,那也得给被选的作者开稿费吧。
  对此,贾主编的解释是,到时找个不起眼的地方发个声明,让被选摘的作者主动与杂志联系,便于他们支付稿酬。
  贾主编一锤定音:“这个二手稿么,千字三十差不多了。”
  李小白仍觉得有哪里不对劲,又说不出来。
  四眼倒觉得贾主编这一招很高明,杂志卖了,原作者不一定就能看到,没看到那就不用花钱了,就算真有个别人看到了来联系的,还要验明正身,最后大不了再给个千字三十,也花不了几个钱,这也试试在百度搜索“
¤╭⌒╮ ╭⌒╮欢迎光临       
 ╱◥██◣ ╭╭ ⌒         
︱田︱田田| ╰……  
     ╬╬╬╬╬╬╬╬╬╬╬╬╬╬╬版 权 归 原 作 者
                   

”很符合贾主编说的“要把所有的钱都用到刀刃上去”。
  编辑部是没有空调的,降温全靠天花板上那只转起来吱吱作响的吊扇,李小白和四眼只有晚上回到公寓才能享受空调的冷风。
  第70节:洗洗睡吧(70)
  四眼一边享受空调的冷气,一边开导李小白:“只有精明人才能做生意人,我们跟着贾主编这样的精明人,也要学得精明一点。”
  李小白似有所悟过来伸手就把空调给关了,四眼瞪着眼刚要说话,李小白说:“我们跟着贾主编这样的精明人,也要学得精明一点。电费很贵,我们这个月还领不到工资呢。”
  四眼无奈,说:“别伤这脑筋了,洗洗睡吧。”
  说着脱了衣服想去卫生间冲凉。
  李小白不甘心地补上一句:“水费不要钱啊?”
  李小白和四眼在网上到处扒文章。
  贾主编观念很先进,编辑部实行无纸化办公,彻底到办公桌上看不到半张纸头,连厕所里也找不到一张手纸。
  李小白和四眼找来的文章,按栏目归类后,两人对调初审,再把所有通过初审的稿子一股脑儿发给贾主编终审,如此这般,选稿审稿全部电脑作业。
  李小白每天在状态老化的显示器上看得头昏脑涨,视力直线下降,犹豫着要不要去配副眼镜,不过那样自己也成了四只眼睛,和四眼就没区别了。
  贾主编常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所以偶尔也会犯些低级错误,比如把USB接口篡改成UBS接口,有一回他叫李小白拿只“乌”盘到他电脑上拷几个文档,李小白摸不着头脑,半天没弄明白主编指的就是U盘。
  其实选稿比约稿省了不少麻烦,编辑和校对也非常简单,四眼很享受这种安静的劳动,李小白却嫌不够热闹,自己积累的作者“资源”完全没有派上用场,对那些文友夸下的海口也没了着落,最多偷偷让朋友们把以前发过的东西打个包发过来挑挑,若有能派上用场的,好歹多赚一笔小钱。
  所以,李小白特别怀念自己大三时在老家县城报社实习的那些日子。
  李小白在报社做的是实习记者,报社不给补贴,拿的是稿费。
  刚到报社时,他还比较幼齿,每天起早摸黑,四处跑新闻,哪里着火,哪里食物中毒,哪里有人跳河,哪里有民工讨不到工资,总之,哪里有事就往哪里奔,做得辛苦不说,见报率特别低。
  第71节:洗洗睡吧(71)
  李小白跟的责编姓刘,李小白称他刘高人,因为刘高人不但人高,而且是报社的资深编辑、前辈高人。
  李小白很羡慕坐在办公室里不用风吹日晒的刘高人,刘高人说报社的编辑没什么好,记者才吃香,他是因为肝不好,才从记者转成了编辑。
  刘高人偶尔心情好,给李小白指点迷津。
  刘高人说,写新闻其实很简单,有政治的敏锐性就行了。这里头还要分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初级阶段的新闻,应景就可以了。
  比如每年3月份就有诸多的热点,5日要学习雷锋好榜样,8日要关怀妇女,12日上上下下植树忙,到了15日就要关心消费者权益了。如此类推,一年365天,就有一大堆的年节可以报道,今年用了明年还能翻出来再用,就跟写个人工作总结差不多。
  新闻写到高级阶段,就要配合当前时期的热点,巧妙地把日常的所有小事都戴上高帽。
  比如按惯例搞送医下乡活动,本来没什么稀奇,但要是按上喜迎北京奥运会的主题,那就不是一次简单的下乡行动了,不算日常工作的范畴,而是为了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专门下的乡,意义非凡,功盖千秋啊。
  李小白茅塞顿开,再写出来的新闻就频频见报,毫不费劲了,有时候甚至足不出户,也能写出有模有样的现场报道,工作轻闲了很多,就有时间泡在刘高人的办公室打屁唠嗑。
  做记者的快乐远不止于此。
  李小白最喜欢的是那种被行内称之为“肉骨头”的有偿新闻,其实这个比喻的意思不太好听,说的是需要宣传的单位得扔根肉骨头出来,记者才为你叫几声宣传宣传。李小白并不介意,有骨头啃总比喝西北风强。
  李小白后来听说其实他们报社的正式记者底薪也只有六百,全靠自己跑新闻拿稿费,所以他们啃起肉骨头来也不遗余力。但凡有单位搞仪式搞活动主动邀请媒体时,大家都是争先恐后的。
  有时,主编一天接到好几个邀请电话,记者忙不过来,实习记者也能跟着沾光。说是采访,其实资料都是现成的,主办单位会给来采访的记者每人一只信封,说是统发稿,其实里面还装着几百块现金,这便是喂客的“肉骨头”。
  第72节:洗洗睡吧(72)
  主客心照不宣,这是媒体行业的游戏规则,不算潜规则。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记者有时候也挺费力的。李小白就有过这种体验,有时参加了新闻发布会什么的,听了半天实在没啥可写,但啃了人家的肉骨头,不叫几声也不好,只好发条导语式的新闻,跟小学生造句差不多。记者有时跑新闻回来,互相打声招呼,就问:“今天你造完句了吗?”
  李小白很羡慕电视台的人。
  电视台排场大,一条小新闻要出动记者、摄像、驾驶员,有时还跟上栏目编辑。许多领导是摄像机不到不开始活动的,一见摄像机就激动得挺直腰板,不用穿内增高的鞋子也会凭空长高几公分。国人的电视情结是没话说的,不过一般老百姓只能挨人家结婚拍录像时拼命露个脸。大概是上镜比上报来得直观,报纸太抽象,就算配个照片也只是模糊不清的一个脑袋,还是平面的。上镜就大不一样,可以升华到立体和具体的形象,让人觉得光芒四射。虽然暴光多了也有麻烦事,比如在本地娱乐有让小姐们认出来的危险,但领导们不怕麻烦,宁愿到邻县去拉动GDP。
  按人头算骨头,电视台明显占了便宜,却大多不卖力,回去新闻一播,不过在简讯中镜头一晃,几秒钟的样子。
  刘高人混媒体这行的时间长,感叹道:“见鬼的是,我们这里电台记者也牛X起来了!”
  李小白很不理解,问:“电台记者怎么会吃香呢,电台的新闻谁听啊?”
  刘高人说:“这你就有所不知了。以前电台的记者的确吃不到肉骨头,电台的新闻节目人家也不重视,但后来有人发现不少领导坐车上班途中,有听电台早新闻的习惯,所以就重金抛出肉骨头,请来电台的记者,力争让本单位的正面报道上电台早新闻,这样就好让领导上班时听见了。”
  李小白恍然大悟。
  第73节:洗洗睡吧(73)
  十一
  李小白在报社实习的那半年,是他有生以来最风光的半年,也是吃得膘肥体壮的半年,几乎天天都有饭局,这里来请那里来请,有时吃不过来还得赶场子。
  李小白的酒量就是那时候练出来的。
  从滴酒不沾到后来的“一两二两漱漱口,三两四两不算酒,五两六两扶墙走,七两八两还在吼”,进步神速。
  他上酒桌拼的是酒胆和体格,端起酒杯敢说:“感情铁不铁?铁!那就不怕胃出血!感情深不深?深!那就不怕打吊针!”
  这样的酒风很让领导欣喜,有意当作人才来培养,有一回酒席上,社长打着酒嗝亲口对他说:“年轻人,酒瓶就是水平,你……你将来毕业了,就……就到我们报社来!”
  有了社长的鼓励,李小白喝得更欢了,也下了决心毕业回报社工作。
  刘高人很少上酒桌,就算上了酒桌也只吃饭不喝酒,大家起哄,他就说:“我吃自己的饭,让你们吐去。”
  李小白特别羡慕刘高人的超脱,觉得刘高人果然是高人。
  谁知有一回,刘高人有些羡慕地看着李小白说:“我年轻的时候,也有你这样的体格,可惜后来这肝喝坏了,动过手术,再不能喝,医生说我除非不要命了,唉。”
  李小白这才明白,世间的高人也有可能是被逼出来的,英雄大概也是如此,所以有句话叫“时势造英雄”。
  李小白一心要在毕业后混进报社,做正式工,所以干得分外起劲,言必称“我们报社如何如何”,直到刘高人被辞。
  刘高人的版面差错率是最低的,不像别版的编辑,有时会三心二意,把副总经理硬生生地“拔”成副总理。但差错率低不代表就没有差错。
  有一回,刘高人的肝病又犯了,所以在看校样时有些疏忽,没发现打字员漏打了一个字,要是漏个“的”字“了”字也就罢了,偏偏漏的是“副县长”前面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