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器时代-第4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不容易敷衍走了两位大佬,刘子光不禁陷入了沉思,肃清官场让他很有成就感,但由此引发的后患也是极其严重的,朝廷中枢都已经在崩溃的边缘,作为朝中掌握实权的大臣,他必须对这种局面负责。确切的说,他是被自己召唤出来的魔鬼吓坏了,没想到朝廷贪污的现象如此普遍,平均每三个当官的拉出来一个斩首都不会有杀错的。要不是靠着江南丰厚的财税资源,这样腐败的朝廷早就支撑不住的。这不由得让他想起后世的一句名言,不反腐就要亡国,反腐就要亡党。

想了许久,刘子光还是妥协了,他没有力量将大明的官场进行全面换血,只能抓大放小,先处理一批有代表性的大蛀虫,其他小脚色就放一放好了。

登陆一起看中文网,支持正版铁器时代,历史军事频道,更多精彩等着您。

此时审讯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光供词就弄了一大箱子,这天下午,刘子光带着这箱子供词进宫面圣,想在次日早朝前先和皇上通通气,来到御书房的时候,正看见朱由校和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年亲人相谈甚欢,此人三绺胡须,仙风道骨,很是潇洒,见刘子光来了,朱由校道:“刘爱卿,来见见朕的新老师黄先生。”

皇帝新请了一位老师这件事刘子光是知道的,朱由校小时候的教育水平比较差,都是跟着太监宫女学些市井间的粗俗东西,书读得甚少,治国方略之类的学问更是根本没学过,所以正式登基之后陆续请了好些老师学文化,对此刘子光是很支持的,不过以前几个都是传统的老夫子,远不如黄宗羲来的年轻和有名。

“黄先生,久仰久仰,您的大名如雷贯耳啊。”刘子光很客气地主动向黄宗羲拱手施礼,可是黄宗羲只是看了他一看,微微点点头,然后继续向朱由校讲着什么,似乎刘子光在他面前只是空气而已。

已经有很久没有人敢这样轻视过刘子光了,不过他并没有生气,他知道天下的读书人都有些看不起自己,一方面是因为自己是武人出身,连毛笔字都写不好,也不会填词赋诗,就连行个酒令都不会,更重要的是自己这样一个文盲居然作了春闱的副主考,还开设了劳什子的工科考试,弄得一些工匠都能当上堂堂进士,真是有辱斯文!虽然自己东征西讨,反腐倡廉,兴办教育,大办工业,为老百姓谋了不少福利,甚至在民间有不少百姓供奉自己的牌位,但在广大读书人眼里,刘子光依然是个文盲武夫而已。

黄宗羲的名字刘子光听说过,是和顾炎武齐名的大学者,学者嘛,高傲一点很正常,刘子光不在乎,等合适的机会施展他笼络人心的人格魅力,向折服顾炎武那样将黄宗羲也给折服了不就 OK了么,所以虽然黄宗羲很不礼貌,他依然笑吟吟的对黄先生躬身稽首很是客气,然后又对朱由校道:“皇上,这是大理寺和南厂审讯的口供,请您御览之后微臣还有话说。”

朱由校一直对反腐的事情很上心,可是今天却似乎提不起兴致,说:“刘爱卿,箱子暂且放在这里,朕上完课之后自会御览。”

听朱由校的意思,似乎对这件事兴趣不大,刘子光只好讪讪道:“那微臣就先告退了。”然后恭恭敬敬的退了出去,刚出御书房的门,就听朱由校兴致勃勃地说:“黄先生,咱们接着讲。”

*****************************************************************

今日是奥运开幕日,真是中华民族千年不遇的盛事,万国来朝,番邦大酋长都来恭贺,这面子大的实在没话说。值此盛典,我只吟诵一首江城子:……但愿坟前有屏幕,看奥运,共欢呼……

讨伐 9…33 皇上的睿智

更新时间:2008…8…10 22:26:28 本章字数:3019

当天傍晚,一道圣旨下到南厂,要求他们次日早朝将所有被双规的犯官押到奉天殿外听判,孙纲接旨以后通报了刘子光,刘子光心道:看来那一箱子口供还是起作用的,恐怕明天皇帝要发雷霆之怒,大开杀戒了,到时候肯定百官不敢劝说,自己正好挺身而出,劝皇上杀一儆百,抓大放小,将一众小贪官放一马就好,这样一来,朝廷的正常运作还能维持,这些人以后也会对镇武侯感恩戴德,敬畏有加。

次日早朝,奉天殿外的广场上跪满了犯官,除了南厂押来的高级别贪官以外,还有大理寺拘押的大量中低级官员,全部是被摘了乌纱剥了袍服,脸上青一块白一块的,发髻散乱,萎靡不振。

如今能在大殿上站着的官员已经不多了,原本有资格站在奉天殿上的几位高官此时都跪在了殿外,钱谦益站在文官班首,英俊的眉毛紧锁着,其他一众文官也一脸的严肃,刘子光站在对面武官的队列里,仅次于魏国公的位置,倒是满脸的踌躇满志,就等皇帝登殿之后发挥口才了。

文武官员到齐,朱由校一身龙袍金冠的登殿了,此时他身旁的伴驾太监已经换成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娃娃,说话办事虽然也有板有眼,但在众人的眼中还是不如昔日的小魏公公来的那么利落,再想到这么权势滔天的魏公公都被刘子光整的失宠整日面壁思过,众人看向镇武侯的目光便又多了一分畏惧。

皇上登上御座,小太监扯着嗓子喊道:“有事早奏,无事退朝啊。”话音刚落,刘子光和徐九经同时出班奏道:“陛下,江堤舞弊一案已经基本查明,共涉及七个衙门四百九十名官员,其中贪污受贿十万两以上的十五人,一万两以上十万两以下的七十八人,其余人等涉案金额均在一千两到一万两之间,供词已经签字画押,就等陛下圣裁了。”

朱由校微微点头,道:“两位爱卿辛苦了,回头朕自有封赏,来人啊。”伴驾太监听到后一甩拂尘,冲着殿外喊道:“抬进来。”然后就看到四个御林军抬进来一口大箱子,正是昨日刘子光带进宫的供词箱子。

“朕很痛心,大明朝出了这么多的贪官,昨天刘爱卿将供词送进宫之后,朕随便看了一部分,触目惊心啊,朕不敢相信这是大明的官员能做的事情,江堤工程款是天下百姓为灾民捐献的银子,里面还有朕的内帑,本希望这笔钱能好好的用在江堤加固和新建上,为沿江几省的百姓谋上百年的安全,可是这样的银子她们也能伸手!当真以为朕不敢杀人吗?”

说到这里,朱由校还狠狠地拍了一下御座的扶手,一脸的怒色,群臣赶紧相劝:“陛下息怒,龙体要紧。”刘子光当然也跟着一块儿劝,他心想马上就该我发言了,充好人劝皇上把那些贪污比较少的官员从轻发落。

可是朱由校没给他这个机会,他接着说:“朕想了很多,慢慢的气也就消了,大明官场如此黑暗,朕也有责任,朕亲政不过两年,一直忙于南征北伐,收山东定台湾,平湖广克江西,改土归流,对于官员们的廉政工作抓得不够,现在的大明官场和昔日阉党当政时期毫无不同,行贿受贿如同家常便饭,似乎不行贿就办不成事情,这个习惯养下来,自然什么银子都要伸手,大官大贪,小官小贪,就连官员府门口看门的都要收了门包才肯替客人通传,这就是大明的现状啊。朕的子民如此唯利是图,朕这个当皇帝的要负一定责任。”

此言一出,群臣震惊,都以为皇上要大开杀戒砍一批脑袋,没想到人家居然摇头晃脑的学习贤明圣君下了个罪己诏。皇上都说自己要负责了,下面这些大员自然也不能一推六二五,于是个个下跪道:“臣等也有责任。”

刘子光看着君臣们热火朝天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点郁闷了,按照他对朱由校的了解,知道这位年轻的小舅子说不出这样高明的话来,他背后一定有人指点,哼,且看他下一步如何进行。

看到现场气氛被调动起来了,朱由校又说:“经过彻夜深思,朕还想明白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那就是我朝官员俸禄过低,现在实行的还是洪武旧制,正一品大员的月俸不过八十七石,四五六品的官员月俸从二十四石到十石,七八品的官员更少,五七石而已,现在粮食连年丰收,粮价又贱,折合成银子更少,有时候堂堂有品级的官员还不如衙门里不在册拿现银月钱的差役的收入多,京官还好些,有些冰炭银子什么的,外地官员,尤其不发达地区的官员收入实在太少,以至于达到不贪污就难以养家糊口的地步,所以说,官员俸禄太少,也是造成贪污的一个重要原因。朕决定,以后用现银发放俸禄,具体数额由有司研究,不能太少,要能养的起一大家人才行,现如今咱们大明朝的国库还是充盈的,花钱养清官能养的起,这个高薪养廉的对策,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大殿上顿时一片山呼万岁之声,皇上如此圣明,真是出乎众人的想象,几个老臣激动地胡子都翘起来了,不住口地赞着陛下的贤德,说来也是,这大明朝的官员们工资水平确实不高,不靠外快根本养不活那么多老婆小妾、丫环佣人的,贪污成风是必然的事情,别说是修江堤的银子了,就是发往前线的军粮军饷,还不是一样的按例漂没个一到两成。

涨工资是个很令人高兴的消息,但是更出乎意料,更令人惊喜的还在后面,朱由校矜持的笑着,等群臣们的情绪平静了一点,又道:“朕素来不喜杀戮,这次江堤舞弊案子牵扯甚广,六部中居然有将近五百名官员贪污受贿,朕虽震怒,但并不准备大开杀戒,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朕决定……”

朱由校一挥手,四个御林军将装着供词的大箱子抬出了奉天殿,箱子打开,雪花般的供词笔录倒出来,在大殿前堆成了一座小山,御林军用火把将这堆纸点燃,火焰烧得老高,不到片刻就都化成了灰烬,灰黑色的纸屑如同邪恶的蝴蝶漫天飞舞,犯官们一律以头抢地,痛哭流涕山呼万岁。

朱由校将南厂和大理寺辛辛苦苦整理出来的供词一把火给烧了,说明他已经赦免了贪官们的罪行,这如何不让贪官们心生感激,如何不让朝堂上的大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