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璁挑眉道:“副帅这是要威胁督帅啊!”
张安皮笑肉不笑地道:“威胁又能怎么样,那小子能做出这等糊涂的决定,就不兴我这老头子给他上点眼药。”
他抓住了张儒迫切的想要打赢这一仗的心理,以这次大战来威胁那个现在已经到了敌军腹地的年轻督帅。
马璁双手一摊:“副帅见谅,末将现在也无法联系上督帅,几日前他倒是在鸦角山,但是现在应该已经不在那里了。至于督帅去了什么地方,连鸦角山的新任守将石磊的不清楚,就更不要末将这个一直在大同府寸步不曾离开的总兵亲卫队长了。”
张安摆手示意不想听他解释:“不管你用什么办法,把我的意思传达给督帅就行了。”
马璁无奈道:“好吧!我尽量!”
张儒在什么地方,如果说大同府有人知道,那么这个人必定是马璁无疑。他之所以什么都不肯跟张安说,是心里对张安有防备。
他可不想督帅在战场上杀得不亦乐乎的时候,敌人没让督帅趴下,反倒是自己人突然冒出来在心窝子上来了一刀子。
回到自己的住所之后,马璁十分谨慎的打开了卧房的机关,进入机关之后,通过一条长达两里的地下通道,他成功到了大同府城外。
这里,有王周的人在等待。
他在一张纸条上写了几句话之后,将纸条塞进竹筒中,看着两个飙云骑的人用蜡将竹筒封好之后绑在一只苍鹰脚上,目送那苍鹰飞走之后,这才放心的重新钻进地道回到自己的住所。
不得不说,王周一手打造的飙云骑人数虽然不多,但是办事能力还是非常不错的。
这一年之中,谢仑那财神爷弄来的银子,有七成是被王周这不厚道的小子给拿走了。当然,这也跟张儒对情报系统的重视不无关系。
张安在马璁告辞离开之后就派人盯着马璁,那些人在王周的宅子外面盯着,可盯了一天,愣是没有发现王周有什么不对劲。
回去禀报之后,张安的眉头都快拧成了结。
他现在是真的有些担心张儒。
一个九边总督,对大明来说可能算不得什么,可是这次是九边总督联合三镇总兵共同对抗兵部命令之后做出的出战决定。士兵们之所以情绪高涨,就是看在那位年轻的九边总督身份不俗的份上。
如今,九边总督不在大同。
张安自己虽是戎马疆场的老将,要号令宣府的士兵自然不是问题,可没有张儒压制,要号令大同的士兵,只怕难度不小。
就更不要说跟大同总兵杨荣关系本就不是很好的蓟镇总兵李铭的人了,他们跑到大同来,要是能听从杨荣的号令才怪。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不用鞑靼进攻,只怕大明边军的内部就要闹出矛盾。
光是抬出张儒的名号显然是不够的,只有他坐镇大同,张安才能够对几镇兵马下达命令,而这些命令的名义,都是需要以九边总督的名义下达的。
苍鹰的速度要快过骑兵的速度,张儒派出送信的人还没到大同,王周送来的密信已经随着苍鹰到达了战场。
此时,张儒率领三千骑兵成功绕到了还在土城没动的鞑靼大军后面,这一处被劫掠一空的村寨,暂时成了明军的落脚点。
纸条上字不多,只有几个:张安急,速回大同。
“姜伟,你怎么看?”张儒将纸条递给姜伟,问道。
姜伟看了看,讪笑道:“将军,咱是大老粗,还真不知该怎么办。”
说着,他看向了范统。
范统这二货连信件都懒得看,直接摆手道:“老姜,你脑袋被马踢了,老子比你还粗,怎么可能知道。”
姜伟叹了口气道:“要是杨廷和那小子在就好了,他在的话,肯定能给将军出主意。”
张儒将纸条烧掉,笑道:“没事,不用管张安,把我们该做的事情做好就行,相信过不了多久,你老家伙就不会惦记着让我回去了。”
第126章 :此计可行
大军在小村寨整整得了三天,三天都是按兵不动。
而三天后,那一骑快马终于进了大同府,成功将张儒写下的信件交到了张安手中。
一目十行的看完信件,张安根本不理会跪在地上风尘仆仆的锦衣卫缇骑,迈开大步就朝白虎节堂走去。
肃穆的白虎节堂内,所有宣府镇、大同镇的高级将领全部汇聚于此,这是张安到大同七天以来首次以督帅的名义召见他们。
早就知道张儒不在大同府的杨荣显然跟手下的将军们说了些什么,众人坐定之后,张安还没说话,那个长得十分阴柔说话也十分阴柔的大同副总兵就发难了:“张将军,你不是说督帅有令吗,现在督帅人呢?”
张安看了一眼杨荣,抿着嘴唇没说话。
大同副总兵对张安的态度很是不忿,不依不饶道:“没有督帅的命令,张将军贸然召见我等,莫非是当军令是儿戏不成!”
这话说得有些重了,莫说本来这次战争是大同府的事,张安这个宣府总兵根本不需要掺和。就算是兵部的命令,张安作为镇字头的将军,也有足够的权限着急麾下将领开会。
杨荣站起来,反手给了自己的副总兵一个响亮的耳光:“闭嘴!”
自己和张安之间的矛盾,只有自己和张安知道,但是不代表手下人不知道。可在这种紧要关头,他是断然不敢跟张安作对的。
自己有几斤几两他还是掂量得清楚的,能够让张儒特地从宣府请过来的张安又有什么样的本事,他杨荣最明白不过。
不是那位九边总督对他不信任,也不是他杨荣的官职镇不住这西北的几十万边军,而是他的能力,不足以应付这么大的战争场面。
自以为聪明的副总兵强出头之后反而被主子来了一巴掌,这脸打得啪啪作响。
张安不动声色的颔首,看来杨荣还是能够顾全大局的,本来他是打算将张儒的信件拿出来传看的,但是那大同副总兵的举动,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
谁都不敢保证边军都是一心一意的,大明建国这么多年,虽然少有叛国投敌的将领,但是和敌军暗通曲款的将领却不在少数。这副总兵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被杨荣下了面子,谁知道他会不会因为一时的不忿而做傻事。
等到大家再没有人说话之后,一直沉默不语的张安才缓缓开口:“督帅不在大同,我想在座的诸位十分清楚。督帅临走之前,将大同这边的所有军务全权委托于我,这一点在座的诸位可能不是很清楚。
不过现在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鞑靼铁骑已经到了土城一带。
前些日子,先锋军更是将鸦角山守军屠戮一空,要不是督帅率领三千铁骑救援及时,只怕我等现在已经不能坐在这里好好聊天了。
大同十六堡,平时基本上驻军不会超过一千。如今从大同各卫调兵增员堡寨,人数最多的鸦角山堡寨已经有三千人了。
但是鞑靼大军有三十万,哪怕是把大同镇所有的兵力全部投进去,也不够提防那些野心勃勃的鞑子的。”
说了半天都不进入正题,杨荣有些不耐烦地道:“将军还是说正事吧,这些在座的诸位都清楚。”
张安点头道:“好,那本将就不废话了,从今日起,大同所有防线由大同镇边军和宣府边军共同防御,所有堡寨,增兵五百到一千人。各堡寨的统帅,选择有能者居之,任何不停将令之人,不管是宣府的兵还是大同的人,主将一律有先斩后奏之权。”
杨荣皱眉道:“这样怕是有些不妥吧!若是有人公报私仇,只怕”
张安大手一挥:“这一点杨将军不用担心,督帅早有安排,所有堡寨,都会有锦衣卫北镇抚司的兄弟协同指挥。他们对军事一窍不通,不会影响主帅的决定,但是只要发现有人公报私仇,他们就会上报本将,届时,本将不会管什么香火情意,一律杀无赦!”
接下来,该是诸将表态的时候了。
张安也不含糊,直接看向杨荣。
只要这个跟自己有嫌隙的大同总兵站出来表示愿意听令,其他人不足为据。他自己的手下,难道还怕他们会不听自己的?
杨荣犹豫着,不知道该不该答应。
他害怕张安趁着这个机会对自己的人下手,同时心里又觉得张安不会做这种不顾大局的事。两相矛盾之下,他竟然顿住了。
“杨将军不同意本将的想法?”张安沉声道。
杨荣一怔,站起来道:“敢问将军,这是不是督帅的命令,如果是,杨荣唯命是从。”
张安用力的点了点头:“这就是督帅的命令。”
杨荣深深看了张安一眼,将椅子往后一推,单膝跪地:“末将遵命!”
有他珠玉在前,手下那些将军们自然不敢再托大,怎么说张安也是级别比杨荣要高一级的镇字头将军。
下面的军务自然有杨荣手下的人去安排,张安只需要将方针定好就行了。
会议基本上已经结束了,可张安却只让杨荣麾下的人离开,单独留下了杨荣和自己的手下。这做派,那些大同镇的将军们虽然没有明说出来,但心里却不免起了疙瘩。
莫非就你张安手下的将军是将军,我大同镇的将军就连个小卒子都不如了?
其他人离开之后,张安将张儒的书信递给杨荣:“你自己看看吧!回去之后安抚一下手下那些骁勇之将,别让他们起了别的心思。至于他们要恨我,那是他们的事,有种有一天爬到老子头上对老子颐指气使,不然就让他们乖乖闭上嘴巴!”
杨荣的眼睛完全盯在了信纸上,张安的冷嘲热讽他压根就没听进去。
饶是经过了不少风雨的边关老将,在看到张儒在信上提出的详细而又大胆的建议之后,还是免不了一阵心悸。
好半天,他才回过神来,抬头看向张安:“将军同意督帅的决定?”
张安本想在揶揄他几句,但看到他认真的神情之后,打消了临时涌现出来的想法,叹了口气道:“督帅现在人在外面,他的决定,谁又能真正反驳。”
杨荣失声道:“那可是掉脑袋的大事,真要是身陷囹圄,就算是大同镇和宣府镇加上蓟镇的几十万人马全部出关,只怕也难救出督帅啊!”
张安坐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