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个人花了一整天,终于在晚上七点多的时候,发现了好几个有意思的记载。
洪开元在一堆资料中发现,李福少年时经常出入感业寺,而感业寺当时是武曌出家为尼的地方。
资料中说,李治当年与武曌能在感业寺重逢也和李福有关,也正是他说服了当时的王皇后进谏,让武曌进宫。
“尼玛,想不到李福这短命鬼还玩这个道道!”洪开元口里骂着,把他的发现给大家都看了。
“我这里还有,李福年纪不大但与朝廷重臣许敬宗、崔义玄、袁公瑜关系非常要好!”温菁捧着一本资料也走了过来。
“这里面也有猫腻?”卫东不解。
“岂止是有猫腻!”温菁笑道:“当年武曌立后,都是这三个人的功劳!不然有长孙无忌等人在,武曌永远就是个昭仪!”
“我这里也是。”我长叹了一声,把自己看到的地方只给众人看:“当年长孙无忌等人被削职免官贬出京城,竟然也和李福有关!”
“握草,还真看不出来,这小子是在扮猪吃老虎啊!”洪开元瞪大了眼睛。
“这个看似平庸无能,却过得幸福安逸的短命鬼可不是一般的简单!”我深吸了一口气,继续道:“这事咱们还得继续查!”
第466章 小杨妃()
为了找到更多的资料,四个人一直查到晚上十点多众人都没说要吃晚饭。
就在大家正忙着翻找的时候,我烟瘾上来了,跑到门口过了一把瘾才回来。经过资料堆积如山的桌旁是,我发现在那些线装书的最底下压着一本已经有些破旧的书,看样子保存得不是很好。
那书是蓝面白底的封面,还有几个字露在外面:杨贵妃传。
我心里一动,心说这里怎么会有杨玉环的资料?像她这种历史名人的资料应该不会出现在这种市级的档案室啊,而且还没注意保管。心里想着要提醒一下管理员,毕竟这种资料应该是比较珍贵的。
于是就将它抽了出来,翻开扉页一看,我就自嘲的笑了:这哪里是什么杨玉环的资料,分明就是李世民的一个妃子嘛!再说了,历代皇宫里的妃子多了去了,姓杨的也不就只有杨玉环!
正想着,不经意就看到了上面的一列字:赵王福,贵妃之所生也!
赵王福?难道说的是李福。就这一列字就立刻引起了我的兴趣,连忙就向后看了下去。
原来,这个杨贵妃正是李福的母亲,李世民的另一个妃子,据记载,李世民有个两个姓杨的妃子,其中一个就是隋炀帝杨广的女儿,史称大杨妃。另一个则是杨玄奘的女儿,被称为小杨妃。
据我所知,大杨妃是一位传奇女性,她的第一传奇是,以一个亡国公主的身份嫁给了新朝的皇帝,而她另一个传奇则是,她给李世民生了最传奇的一个儿子吴王李恪,李恪之所以被称为传奇,是因为他在各方面像极了李世民,不但英武果决,而且还是个文武全才,只可惜最后冤死在长孙无忌手下。
而小杨妃确实就是李福的生母。
她生前并不是贵妃,而是淑妃,也一直未得李世民宠爱,在众妃之中也是籍籍无名,自从生下李福后,才稍稍有些知名度了。而她死后被追封为贵妃,也正是缘于此。
书中的内容记载了这个小杨妃的一些生平,看记载的内容应该是她的家人在她死后给补上去的。其中并没有太多引人注目的地方。
但其中的一小段记录却引起了我的注意。
古文繁琐,拗口,这里就不引述了,只将内容说个大概。
上面说的是关于李福小时候的一件事。
李福十岁的时候,在小杨妃居住的宫苑内发生了一件差点上达天听的大事。
说是李福忽然在宫里莫名其妙地失踪了,宫女太监们找了好几天都没找到。
虽然这对母子并没有获得很尊崇的地位,小杨妃也一直属于姥姥不亲姥爷不爱的那种,但李福却是李世民的亲生儿子,一个堂堂正正的皇子,他一旦出了什么事可就比较大条了。
在当时的年代,小杨妃可以出事,但李福却是绝对不能出事的。
见一直找不到李福,小杨妃一来担心儿子,二来也怕李福真的出了意外的话,圣上知道后会龙颜大怒,所以她立刻就封锁了消息,命宫女太监们四处寻找。
那些个宫女太监们也深知这事关系到自个的脑袋,都谨小慎微地把住了口风,同时在宫里宫外四处寻找。
后来却在一个荷花池里发现了一具面目全非的男孩尸体,宫里一众人等被吓了个魂飞魄散,尤其是他的母亲杨贵妃,差点立刻就想投井自尽。
众人正惊恐万分六神无主的时候,李福却从一处假山后出现了,安然无恙,并无什么不妥。追问之下,他才说自己偷偷溜出宫玩了几天。
因为这事仅限于杨贵妃所住的宫苑内,为了避免惹祸上身,他们处理了那具无名男孩的尸体,就当作这事没有发生过一样,也没有任何人继续深究。
其实事情也正如他们的所料,一切如常,什么也没有发生。唯一不同的是,李福回来后,仿佛长大了不少,这里的长大不是指身体,而是指心智。他之后的言行和成年人已经没有什么两样。
大概少年老成的案例在很多时候都是存在的,所以当时也没人在意这个问题,除了他的母亲杨贵妃。
第467章 姬家后裔()
除了我现的这一部分,温菁他们三个都没再有别的现。
等我将自己的现和他们一说,立刻就引来了三个人的热议。
“握草,看来这个李福的问题不是一般的简单。”洪开元先话。“就从刚才的记录就能看出其中有很多值得怀疑的地方。”
“是啊,要说李福像谁不好,为何偏偏会像隐太子李建成?而且好像还很夸张。”温菁接口道。
“长得像一个人也不是没可能,我是怀疑这小子失踪后,出现得太巧了!”洪开元靠在了椅背上,“我觉得面出来的那个李福可能就是个西贝货,而池塘里的那个才是真的!”
“我也这么认为。”卫东皱着眉头,继续道:“这事确实太蹊跷了。”
“还有啊,李福失踪几天回来后,不但成熟了不少,而且太获得了太宗的赏识,这事同样不可解释!”温菁放下手里的书,也坐了下来。
“人是需要学习才能逐渐成长起来的,那种小说里才能出现的情节是不可能出现的。”洪开元一改逗比的形象,开始一本正经起来。“所以,我可以肯定,后来的这个李福绝对是假的!”
“哎,呆瓜,你怎么不说话呀?”见我一直没出声,温菁有些奇怪。
“你们不觉得肚子很饿吗?”我嘿嘿一笑,而实际情况是,我的烟瘾又犯了。
“握草,不说还好,老子这五脏庙真的该祭祭了!”洪开元立时就嚷了起来。
见状,卫东连忙让风家人帮忙将资料归位,领着我们几个人去找吃饭的地方。
某酒店,一个雅间内。
“祁老弟,我知道你有自己的看法,趁着菜还没上来,不如先跟大伙儿说道说道。”卫东先帮我倒了一杯茶。
“你们的想法跟我刚看到时是完全一致的,但你们想过没有,如果后来的李福是假的,他想干什么?”我道。
“其实,我也在想这个问题,不过没想通。”洪开元很恶心地掏了一下鼻孔,还顺手将鼻屎给弹了出去。
“死胖子,你还打算让我们吃饭不?”温菁踹了他一脚。
“我有个推测,因为没有证据,所以只能勉强算是个假设吧。”端起杯子抿了一小口查之后,我开始将整个事情进行了一次假设。
这个假设若是放在以前,如果我说出来肯定会被口水给淹死,但现在绝对不会了。
李建成,这个当年皇位的继承人在玄武门兵变之前,其太子之位其实是稳如泰山的。他之所以失败完全是小看了自己的兄弟。
多年之后,有人冒充李福出现在李世民的面前,而且还和隐太子越长越像,这应该是早有预谋的。
在当时,李治其实是李世民唯一的选择了,吴王是前朝公主所生,是不可能被立为太子的,所以,李治的太子之位已经是雷打不动的了。
而当时的李福才十来岁,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是不可能被作为候选人的。
这也就是说,冒充李福之人,其目的并非是为了觊觎太子之位,应该是为了另一个不为人知的目的。
而且,在我看来,此人既然能冒充李福,那么冒充一下皇帝也不过是小儿科。
所以,他的目的很可能是为了吓唬李世民,从而惊动某些人,再从中现一些什么他自己需要的东西。
从我们之前的现来看,他大力扶持武曌,恐怕也是为了这一目的。
然而,遗憾的是,我们恐怕永远都没有机会查明这其中的原因了。一千多年前的东西,不可能凭一些文字就能解释得清的。
“既然他这么帮衬武曌,要不要查查武曌的相关记录?”听完了我的假设,温菁立刻就道。
“武则天一代天骄,后人虽然褒贬不一,但总体上她的功还是大于过的,关于她的资料就太多了,瀚如烟海,怎么查?”卫东皱眉道:“再说了,就算是查了,其中的真假也是难以分辨。而且,古人记事,简洁得很,有时就只有一个字,咱们能保证一个字不漏?”
“如果真的这么做了,我估计咱们风家的东西早到了别人的手上!”
“或许,假李福只是想通过她引出别的人来。”洪开元忽然道。
“我也是这么想的。”我笑道:“自古以来,就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恶俗,是不是和这个有关?”
“你的意思是,那个假李福其实是为了武曌的亲戚朋友家族成员?”温菁问道。
“这个简单,马上就可以查个大概。”洪开元掏出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