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办公室里的led灯很亮,白底的文件封上,那七个字却红得有些刺眼,像是有人蘸着鲜血写上去的,显得诡异而惊悚。
半小时之前,我们四个人第一次进来的时候,茶几上本来什么也没有的。
现在是晚上十一点,除了我们四人,整个二楼的办公室并没有其他人。
看到这个文件封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调看监控。
监控的电脑就在我的办公室外的大办公室里,所以我立刻将六个摄像头的记录都看了一遍。
结果让所有人都很意外,在我们离开我办公室的那几分钟里,没有任何人来过,更没有任何人进过我的办公室。
我的办公室只有一扇门,而其中一个摄像头恰巧对着门口的过道!
今天,是我从神农架回来的第三天。
今天,也是洪开元从新加坡回来第一天。
很久不见,洪开元说嘴里快淡出鸟来了,嚷嚷着要去吃重庆的麻辣火锅。几个人从六点半一直吃到十点多。
麻辣火锅吃得太多通常都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得需要喝很多的冰镇饮料,而饮料如果喝得太多通常就只有一个结果。
悲催的是,那个火锅店居然没有洗手间,更为悲催的是,这个地段也没有公共厕所。
幸运的是,火锅店离我的公司很近。
人有三急,所以,打开办公室的门之后,四个人都做了同一选择!
洗手间在二楼的尽头,从我的办公室过去大约需要一分钟,去洗手间一个来回顶多也就五分钟的样子。
很明显,这个大号的文件封就是在我们一起去洗手间的这短短地五分钟里被人放在这里的。
我并没有急于去动那个文件封,而是看了一眼窗户。窗户半开着。
“还是拆开来看看吧!”洪开元终于没能沉住气。“再这么下去,老子会疯的。”
“到底有多少块伏羲之爻啊?!”温菁道,“先是董家的,然后是姬家的,接着又是熊家的,现在又冒出来一块,这是要闹哪样?”
“我来拆!”顾新忽然一把就抓过了文件封。
文件封里倒出来三件东西:一个被对折的很薄的卷宗袋、一张a4纸大小的照片和一张sd卡。
处理问题时,人们总喜欢先从最简单直观的事物着手,我也不例外。
所以我首先拿起了那张照片。
照片应该是重新扫描后打印出来的,因为它的第一背景明显是一张桌子的桌面虽然只能看到它很小的一圈轮廓。
照片中的照片是一张彩色程度不是很足的那种,很像六七十年代早期照相机照的。从颜色和图案明暗度来判断,它应该被保存得很好。也许是年代确实有些久远,它还是有些发黄了。
照片里的内容很像是一幅岩画,背景好像是黄褐色的石壁,画面里是一个形状奇特的块状物,占据了差不多四分之三的幅面,很像是一块石头,全都由白色的线条组成。
块状物的当中又有一圈白色的虚线,虚线所圈的面积约占整个块状物的十分之一强。在那个虚线框的正中央是个红色的圆点,因为比例的原因,看不明白那个圆点是个什么意思。
除此之外,在整个块状物里还有五个白色的图案,也由虚线组成,看形状是个人形,很小。它们从块状物的左侧边缘线开始,一直到中间的那个虚线圈。
画面的左下角还有有六个图案,也都是人形,同样是白色的线条,和块状物中的比例一致,也是很小。不过,这些人形图案却都是由实线组成。
四个人都传阅了一遍,没有一个人看出其中的意思。
“是不是快到中秋节了,有人搞有奖猜谜?”洪开元把照片往茶几上一扔,靠在沙发上,翘起了二郎腿。“真他妈新鲜,老子只见过中秋猜灯谜的,打哑谜还是头一次见到。”
没人搭理他。
“这里面装的又是什么?”温菁拿过了那个对折着的卷宗袋,用手捏了一下,“好像也是纸制品。”
卷宗袋里是四张照片,不过,它是用64开的纸张打印的,也难怪这个卷宗袋是对折的。
温菁拿起其中的一张递给了我,又将其余三张每人发了一张。
我手上的这张,右上角的空白处有一个圈起来的阿拉伯数字‘1’。照片既不是风景,也不是人物,拍的竟然是一个写满了文字符号的笔记本的其中一页!
笔记的第一行就写着:1963年5月日晴
下面就是密密麻麻的文字。
想来这笔记的主人是个急性子,貌似文化程度也不高,字写得非常的潦草不说,错字别字一大堆。
只看了一眼,我就没什么耐心了。
“这好像是本个人日记!”温菁皱着眉对我道。
“我日,这他妈谁写的这是?!”洪开元咒骂道,“鸡都比他有学问,爪子随便抓几下都比这个强!”
“你他妈倒是抓两个给老子看看!!”我瞪了他一眼。
“还别以为胖爷我不行,你瞧好了!”
说着,洪开元便站了起来,学着鸡的样子,左脚往外一划,右也往外一划,接着左脚向下一划,右脚再往下一划。
“看见没,这就是鸡最常写的字‘介’!怎么样,老子没说错吧!”
“这字写得好不好和有没有学问有个毛线关系啊。”我白了他一眼,“你倒是跟老子说说,医院那些处方单和病例上写的都他妈是个什么鬼?”
“但我们自己都能看懂啊!”洪开元翻了个白眼,“这叫传统,懂吗?”
“滚!”
“哥,我怎么觉得这是一个战士写的日记?!”顾新忽然道。
第430章 诡异的植物()
“战士的日记?!”本来还在发牢骚的洪开元立时来了精神,“你怎么看出来的?”
“因为我这张照片里面提到了连长和指导员。”顾新边说边将那些文字指给我们看。
我也凑过去看了一眼,发现在顾新所指的‘连长’和‘指导员’这两个词,它们的前面有‘我们’,后面有‘命令’等词。而且,这两个词出现的频率还很高。
“我觉得咱们还是好好研究一下这几张照片。”温菁道,“人家费尽心思送过来,咱们连看都不看,未免也太不给人面子了。”说完,她居然笑了。
这几年,经过了这么多的事,温菁也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单纯幼稚的小丫头,她已经变了很多。耳濡目染之下,除了沾染了我们身上的一些逗比气息,她变得更加成熟和稳重了。
“送东西的这个人不但知道我们了解‘伏羲之爻’,而且还知道我们已经接触过三块!”
“嫂子,你怎么知道的?”
“三儿,你特么有点脑子成吗?”洪开元很是无语地看了顾新一眼,指着桌上的文件封道:“这上面不是写得很清楚了嘛,‘第四块伏羲之爻’,如果他不知道,怎么会加上‘第四块’?”
顾新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没再接话。
“这样吧,节省时间,咱们一人看一张。”温菁道。
我只得苦笑了一下,再词拿起了那张照片。
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因为建国才十来年,当时参军的年轻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所以,这名战士写成这种日记倒也不足为奇。
耐着性子,我开始努力辨识日记中的内容:
5月日晴
今天,我们已经到了沙漠的深处,除了偶尔能看到几棵枯死的胡杨,周围的一切都没有任何生气。
太阳已经下山,连长命令三班负责放哨,我们将骆驼围成了几个圈,那些科学家们在中间的驼圈中扎起了帐篷。
白天晒得浑身冒油,晚上却要盖被子了。
5月24日晴
今天行进了六十公里,听班长说我们离目的地已经不远了。
不过,这么长时间以来,我们并未发现有什么敌特分子,连指导员都开始纳闷了。
5月25日晴
我们终于到了。
这里竟然还有水源,我们也终于可以将肚子灌得满满的,再也不用顾忌。
四班好像发现了一些东西,但连长不准我们靠近。
5月26日晴
今天很开心,终于不用露宿了,因为我们找到了入口,那时一个适合休息的山洞。
奇怪的是,山洞里以前好像有人来过,地上有很多压缩饼干的袋子,还有军用水壶。
难道之前来的人也是部队里的?
5月27日不知道天气
这山洞好奇怪,走了一天,好像还没到头。
路上碰到了几具干尸,看它们身上的衣服,好像还是以前****的服装,好奇怪,但指导员不准我们多问。
不管了,反正就是个警卫的任务,完成了就可以回兰州了。
再有小半年,又可以见到秀姑了,想想就好开心。
5月28日不知道外面啥天气
今天,我们扎营的地方是一个好大的山洞,上面看不到顶,周围也不知道多宽。
今天由我们二班担任警卫。
正好,我可以绕着那块石头转一转,看看它到底有多大。
我终于看完了第一张照片。
从这个战士所描述的情况来看,他们是在护送一个科研队伍前往沙漠里进行某项工作。在哪个年代,有军队参与的科研工作其实并不少见,所以并不能以此来判断他们此行的任务是否重要。
这整页的日记中只有两件事我比较感兴趣。
一是他们在进入山洞后发现了一些国民党部队的遗骸。
二是这名战士当时在一个巨大的空间里看到了一块巨大的石头,他虽然说得很简单,但一个需要绕圈才能看清的石头应该不会太小。
至于其他的,例如他们此行的任务和目的,我也没看出个什么道道来。
放下照片的时候,我发现他们三个也都看完了。
“这照片上是编了号的,咱们按顺序来说。”我看了他们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