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章完)
第92章 玉虚宫:玄帝殿()
“这几道城墙,围出了三重城池——外乐城、内乐城、紫禁城……”萧洪说道。
“正是,三城重重套叠,这就是所谓的‘宫城三进’。”监院说,“除了三道城墙,如果再算上山门处的最外一道城墙,同时,再将连接东、西、北三座天门的山峦,也看作一道天然屏障,这样的玉虚宫布局,可以看成是‘五城围护’。三重宫城也好,五道城墙也罢,用的都是风水上的增补法,目的都是一个,就是为了‘纳气’和‘藏风’……”
听监院如此解说,对于这玉虚宫选址时坐南朝北的不足,并未回避,与先前那道童对方位之说不以为然的态度完全不同,也是印象深刻。
“风水布局,先天选址固然重要,建造时如何配合,却也不容忽视……”监院这样说着,又带着二人,缓缓步入紫禁城内。
这紫禁城的中心区域,为方整石海墁大院。大院两边,列有花坛,在大院东南角处,还建有一座参拜北斗七星的“礼斗台”,花坛与“礼斗台”均以石雕须弥座为底座。
紫禁城的两侧区域,为东西配殿。这两座配殿,以厢房、廊庑的形式,各向南北延连——向北侧,与十方堂的左右两翼相连;向南侧,则直接连接着玄帝大殿。
这样一来,十方堂在北,玄帝殿在南,加上两座配殿东西相对,相互之间又以厢房、廊庑相连,正好成为四边形的四边。
监院带着萧洪与曼儿二人驻足院中,望向南侧的玄帝殿。眼前这玄帝殿,是整个玉虚宫内,规模最大的一座宝殿,因此气势格外恢宏。
从这院中,若要进入玄帝殿,需要先走石阶,登上殿前的长方形月台。这月台,由上下两层台基构成,上层台基面积稍小,而底层台基则尤其宽大。在这底层台基的东西两侧,各建有一垂带踏跺,踏跺两边,装饰有垂带石,均雕以云纹、草纹。
三人行至台基之下,绕至台基西侧,沿着垂带踏跺的石阶,拾级而上。石阶走完,便是上一层台基。这一层台基,建有御路踏跺,方向正对北侧,也与大殿正门相对。所以,三人又要绕行几步,转到北侧。
那上层台基的御路踏跺,共有八级石阶。御路石居中,上雕龙、凤、仙鹤等各种图案;踏跺位于两侧,供朝拜者分列左右而行。在踏跺两边最外侧,亦砌有垂带石上,上方雕满了狮子、南瓜等图案,并以云纹、草纹装饰其间。
再往上,走完这御路踏跺的八级石阶,就来到了月台顶面,玄帝殿前。这月台的地面,为青白石整齐铺就,四周,环以荷叶净瓶式样的汉白玉栏杆,栏杆上,雕有“二十四气”云纹柱头,又带有龙头排水口。
这玉虚宫内的最大宫殿,玄帝殿,就坐落于此处月台之上。
玄帝大殿,面阔五间,重檐歇山顶。屋顶,铺黑色琉璃瓦;屋脊及檐边等处,滴水瓦件均以绿色琉璃作为剪边;外檐的梁枋与斗栱上,均绘有青绿二色精致彩画。这大殿的殿身,由多根巨大立柱支撑,另有隔扇、梁、仿构筑期间。大殿的墙体,外刷朱红色;其他结构,诸如榱桷、檐牙、栋柱、门隔、窗棂等等,亦是无不精美繁复。
由这大殿的殿门,向殿内望去,殿内供奉着玄帝的圣像。那座玄帝圣像,着袍衬铠,披发跣足,丰姿魁伟,庄严凝重。这玄帝圣像的左右两侧,又分别侍立着金童玉女的塑像。这金童玉女二位,捧册端宝,恭顺谦谨,娴雅俊逸。此外,还有执旗捧剑二将,分立两面三刀厢,亦是魁伟豪迈,勇猛威严。这几尊神像,均为铜铸鎏金式样,个个都是栩栩如生。
监院示意二人,这一路行至此处,天色已晚,也就不必进殿叩拜。
于是,萧洪与曼儿二人,又随这监院一道,经侧面绕过玄帝殿,步下月台,来到后院。
与先前“宫城三进”的气势相比,这一进院落,位于玄帝殿后方,规模并不算大。这院落正中,亦有一座大殿,坐南面北,是一座二层砖木结构、小青瓦屋顶的殿宇。这便是玉虚宫内的父母殿。父母殿两侧,又各一座配殿,与之相接。在西面配殿的旁边,还另有一间小殿,称为小观殿。而在东面的院墙上,则开有一扇小门,由此可以通向东边的另一院落。
监院为萧洪简单介绍了这座院落的布局,又特别解释道:“可以说,这整座玉虚宫,就是为了祭祀玄帝而建。刚才我们经过的玄帝大殿,自然也就是这座道宫中,最为宏伟的建筑。但是,你们眼前所见的这座父母殿,虽然规模不及玄帝殿,但位置却在玄帝殿高处,可以说,它的地位也是非常重要。当然,这当中,也是另有渊源……”
监院说着,就带着萧洪与曼儿向那东面院墙的小门走去,准备由这小门穿过,去往东边院落。
萧洪不由好奇,便又问道:“不知这渊源说的是什么?”
“哦?这你竟然不知?”监院有些奇怪地看了萧洪一眼,然后随口说道,“……自然是与那玄帝飞升成仙的传说有关了……”
几人穿过东面院墙的小门,原来,在墙这一侧,其实也是很大一处院落,并且建有一大片各式建筑。不过,这些建筑并非楼阁殿宇,而是道士们静修和普通生活起居的场所。这些作为道士居室的房舍,因常常作为修炼之用,故而又称“丹房”。
监院带着萧洪与曼儿穿行几处小院,在一处丹房前叩了叩房门,其内无人应声。监院于是说道:“何道长回到玉虚宫后,一直就在这里休养。近来他身体已经完全恢复,所以常去山后的‘老君洞’,去见方丈。现在既是屋中无人,恐怕是他尚未回来。”
萧洪心想,原来师父此刻也不在宫中,而是在山后的“老君洞”。
监院又说:“方丈已在‘老君洞’修行多日,你们要想见他,恐怕还得再等些时日。今天天色已晚,我让都厨为你们二人安排斋饭,另让堂主给你们安排好住处,你们就先住下,好好休息……”
(本章完)
第93章 玉虚宫:鲁道士()
曼儿所住的丹房另在一处独立院落,所以她与萧洪二人直到晚上用斋时才又碰见。
确如引路道童与监院所说,这玉虚宫内,如今很难见到几名道士。尤其是挂单道士,大多都已离去。但仍有少数几人,因为各种原因不愿走,多与萧洪住在同一院内。
至于晚上的斋饭,也是简单到了极点,仅能饱腹而已。因为那都厨身边,不过只留了两三名道童帮忙,其他人,都已经按照方丈的吩咐,各自散了。
到了用斋时,不仅饭菜粗糙,而且用斋的规矩也都一切从简。说什么“十方丛林”,一切以钟板为号,此刻全都省去。要不是都厨记得萧洪与曼儿新来,专令道童过来提醒,恐怕二人就只能饿着肚子过上一晚了。
萧洪与曼儿到了用斋的地方,那些常住的道士、道童,早就用过斋饭离去,只有五六个挂单的道士,此刻没了约束,聚在一起,边吃边聊。
萧洪与曼儿一露面,这几名道士就都止住了议论,转过头来望着二人。
等二人盛好斋饭,坐在一边,那些道士中,有一人略微提高了声音,对着萧洪与曼儿说道:“二位道友可是新来的?不妨坐近些,方便说话……”
萧洪抬头一看,这是一位穿着青色长袍的中年道士,身形瘦长。
二人应那道士所说,挪了个位置,并且回答了那人的疑问,说自己虽是新来,但是并非前来挂单,而是另有其他事情。
那中年道士犹豫问道:“二位……并非全真道士?”
萧洪听他说话语气,又见周围几人神色犹疑,与开始那引路道童问起“火居”情形相似,所以也就明白他们的用意,但是又不好解释,一时有些尴尬。
这时旁边另有一人开口说:“这也不奇怪。这玉虚宫本来就是正一、全真两大派别相接之地,遇到正一道士参访,也是正常。何况,听人说起,方丈本人虽是修习全真之法,却与正一道渊源颇深,所以,凡是正一道士来了,玉虚宫总是礼遇有加……”
萧洪又看看这人,是一位灰袍道士,身材矮小,面容枯瘦,鬓须斑白,看起来要比那青袍中年道士年长不少。
在众人中,此人不止年纪最长,位置坐在正中,说话时,周围其他人也都安静倾听,显然受这数名道士敬重。
这灰袍老者问道:“道长仙姓是?”萧洪刚答完,他又问,“那么,道长属于哪门哪派?”
听到萧洪回答“清微派”,他便说道:“清微派的分支可有不少,不知萧道长可否将贵派的派辈诗讲讲?”
萧洪被这问题问住。“派辈诗”?他都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他回头看了看曼儿,曼儿也是摇头。
那灰袍老道见他答不上来,便笑道:“恐怕萧道长只是自己修习清微道法,并未拜入清微门下吧?这倒没有关系。来到这玉虚宫挂单的道士,独自云游之人,也不在少数……”
这时那青袍中年道士也笑道:“正赶上玉虚宫有事,各位执事顾不过来,道长倒是可以代理号房一职……”
灰袍老道立刻笑着打断他说:“岂敢,岂敢……我问萧道长这些,又怎是为了盘查他的来历?”接着他看向萧洪道,“各派道友之间,相互交流,先要彼此有个了解才好……”
这时旁边又有人说:“鲁道长见多识广,通晓各宗道义,我等实在佩服……”
这被人称为“鲁道长”的灰袍老道,谦虚道:“哪里,哪里……只是四处游历,时间久了,这些事情,也算识得些皮毛……”
另一道士又接话道:“咱们几个,来得实在不巧,刚到几天,就碰见这样事情,幸好有鲁道长在,不然此行真是一无所获……”
这时那鲁道长又看了看萧洪与曼儿二人,说道:“这二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