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巢城-第1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半衰期,就是原子衰变一半所需要的时间。例如,一种原子的半衰期为一小时,那么,一小时后,未衰变的原子就只剩下原来的二分一;两小时后,变成四分一;三小时后,则是八分一。

    “这也就是说,对于放在密闭容器中的放射源,我们知道它的半衰期,却无法知道,它具体会在什么时候,发生衰变。

    “这样一来,根据量子理论,放射源实际上处于‘衰变’和‘没有衰变’两种状态相叠加的状态,而用来探测放射性粒子的探测器,也将因此处于‘开启’与‘未开启’两种状态相叠加的状态——

    “如果我们进一步推论,这也就意味着,对于外部观测者来说,如果不揭开密闭容器的盖子,就无法根据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确切地知道,那只猫到底是死还是活——容器内的猫也理应处于‘死猫’和‘活猫’两种状态相叠加的状态!

    “而猫怎么可能既死又活呢?!这只‘既死又活’、‘不死不活’、‘死活叠加’的猫,就是著名的‘薛定谔的猫’。”

    “对,对!”冯高兴地像个孩子一样,“‘薛定谔的猫’,这是一只神奇的猫……”

    斯格尔瞥了冯一眼,有些不以为然的说道:“我以前早就说过了,‘薛定谔的猫’,它可不是什么真实的存在……

    “其实,薛定谔提出这个思想实验的本意,是想把微观的放射源粒子,和宏观的猫,二者联系起来,将量子叠加态的现象,带到宏观世界——

    “结果,他就得到了一只‘既死又活’的猫。明白吗?‘既死又活’、‘不死不活’!从逻辑上说,这样的结论,显然是荒谬的!我们从未在宏观世界观察到‘量子叠加态’的现象,这种‘叠加态’的猫,根本就不存在。

    “所以,薛定谔借助这个思想实验,正是希望向人们指出,量子叠加态的理论,是错误的,或者是不完备的;又或者,借助这个思想实验,至少可以否定,在宏观世界存在量子叠加态……”

    “可是,我相信,宏观世界确实有量子叠加态存在……”冯有些激动地说道。

    斯格尔点点说:“这样的观点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量子物理学家先后通过各种方案,获得了近似宏观的量子叠加态——他们先是使4个离子或5个光子一同达到了与‘薛定谔猫’相似的叠加态,后来又使6个甚至8个铍离子作为整体也实现了这种状态……

    “这也反过来证明,量子力学对于微观粒子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尽管看似超乎常理,但是却被实验证明是正确的。

    “而薛定谔所指出的荒谬现象,其实也是真实存在的——如果,有更多粒子构成的系统,也能达到这样的状态,并且,能够将这样的状态,保持足够长的时间,那么,在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宏观世界,也将会有‘叠加态’存在……”

    (本章完)

第179章 莫利疗养院:标准解释() 
“你们听到了吧?”冯有些得意地说道,仿佛他听斯格尔讲解了这么多内容,就是等着他说出这么一句评论,“你们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我们这个宏观世界中,也有‘叠加态’存在……或许我们本身,也是以‘叠加态’的形式存在着……”

    “你做出这样的推论,我可不能认同……”斯格尔摇摇头说道,“不过……如果不是因为那场大灾难,导致量子物理的发展,停滞了将近一百年……也许,今天的我们,早就已经看到真实版的‘薛定谔的猫’……不是吗?!如果不是因为那场大灾难,至少,对于‘薛定谔的猫’,我们早就能够给出一个解释——到底是因为意识导致波函数坍塌?还是因为平行宇宙?……”

    “对,对……”冯又一次打断了斯格尔,“就是你说的这样,‘意识导致波函数坍塌’,这就是最终的解释……”

    “你没有把我的话听完整,”斯格尔向冯解释道,“我说了,除了这种解释方法之外,还存在着平行宇宙的可能性……再说,除了这两种解释,或许还有其他可能性……”

    但是冯显得很不耐烦:“我不管有什么其他解释,我们这个世界,是以‘叠加态’的形式存在的,而且意识可以导致波函数坍塌……这就是正确的解释,而且是唯一正确的解释……对于这个解释,我有足够的办法加以证明!”

    斯格尔刚要对此加以反驳,冯却突然大发脾气,他大声地说道:“你来这里做什么?你要帮助我弄清这些事情,不是吗?!不是来反对我!你现在应该做的,是要把‘意识导致波函数坍塌’的说法,向我们解释清楚……”

    对于冯这样粗鲁的态度,斯格尔先是愣了一下,接下来,却没有做出任何不满的表示。相反,他冲着冯点了点头,看他脸上的表情,就像是冯的奴仆一般顺从。

    “哦,那好,”斯格尔不紧不慢地说着,但是声音听起来干巴巴的,与之前说话的状态似乎不太一样,“那我就给你解释一下吧……”

    斯格尔说:“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得先回到‘薛定谔的猫’的思维实验。

    “在我们把密闭容器打开之前,我们并不知道,放射源有没有发生衰变,因此,从观察者的角度来看,不可能知道,猫到底是死还是活,猫的状态是不确定的。

    “但是,对于这种不确定,其实还可以针对两种情况分别做出两种假设。

    “一种情况是,在打开容器之前,猫是死是活,作为猫的一种属性,是已经确定地存在着的,而所谓的‘不确定’,只是因为我们对它是死是活的现实情况缺乏了解;

    “而另一种情况是,在容器被打开之前,这只猫是死是活,本身就没有确定的属性,这与我们是否了解情况没有关系;

    “当然,前一种情况,是符合我们日常生活直觉的,是一种常识性的理解。

    “这就好比,我把桌上的方糖,放进自己的口袋,让你们来猜。你们几个,虽然说不清方糖到底有几块,但是却不怀疑,这些方糖的种种属性,是早就已经确定了的。

    “但是,在量子理论中,这些常识性的印象,一概都不成立。

    “在我们打开密闭容器之前,容器里发生了什么?在量子理论解释下的猫的存在,实际上是‘猫死’和‘猫活’两种状态的叠加。也就是说,猫的生死,作为猫的一种属性,它是不确定的。这显然违反我们的生活常识。

    “薛定谔本人支持前一种假设的。他想通过‘薛定谔的猫’证明,量子理论数学遗漏了某种因素,因此没有抓住真正的现实,只有把这种消失的因素——也就是隐藏变量——增加进来,量子理论才能与直觉的现实相一致。

    “而与后一种假设相对应的解释,主要就是两种:一种是标准解释,也叫做哥本哈根解释,薛定谔也正是为反驳这个假设提出了自己的思维实验;另外一种就是多世界解释,也就是平行世界的解释。

    “那么,按照您的要求,对于平行世界的解释方法,我们就暂且不谈,而是着重说一说,什么是哥本哈根解释。

    “哥本哈根解释的支持者认为,量子理论本身,已经是个非常完整的理论,不需要任何‘隐藏变量’,也不需要附加其他任何条件。同时,他们认为,量子理论,不应受到生活直觉的牵制。

    “他们认为,在‘薛定谔的猫’这个实验中,放射源衰变粒子的状态,可以被‘波函数’所代表,而‘波函数’本身,就是由叠加状态构成的。

    “哥本哈根解释的支持者,在原有量子数学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新东西,通常称之为‘投影假设’。这个‘投影假设’,能够解释一般所说的‘波函数’的‘减少’,而这种‘波函数’的‘减少’,通常又称为‘波函数坍塌’。

    “按照‘投影假设’的说法,在测量之前,量子实体被‘波函数’描述成叠加状态,但是,在测量进行时,包含有两种状态的叠加状态,就会‘坍塌’成一种新的状态。于是,这就产生了一个新的‘波函数’,用来代表这种‘坍塌’后的新状态。

    “按照我们从日常生活中得到的直觉,‘波函数’的‘坍塌’,实在是件让人很难想象的事情,但是,它却与实验观察的结果,却是完全一致。

    “我们知道,像电子、光子这样的微观粒子,它们既不在这个地方,也不在那个地方,更不在任何地方;还有,它们既不这样自旋,也不那样自旋……

    “在哥本哈根解释支持者的眼里,量子实体本来没有确定的属性,直到针对某一属性的测量工作开始,这一属性才被确定下来。

    “换个通俗点儿的说法,在测量开始之前,这些属性,只是处于‘波函数’的叠加状态,那只是一个概率;而测量工作的出现,会使‘波函数’出现变化,‘坍塌’成为一个确定的状态,这就变成了人们能够观测到的某种属性……”

    (本章完)

第180章 莫利疗养院:测量() 
“你这个说法没问题吗?”年轻的虚拟角色问道,“测量就是测量,物质属性就是物质属性……要照你这个说法,倒像是说,是因为有测量工作,量子实体才有了确定的属性?”

    “基本就是这个意思……”斯格尔点头说道,“我知道,按照人们对于宏观世界的理解,这样的说法,似乎太不合理。但是,你始终应当牢记,这是微观粒子世界的规则……”

    “微观粒子世界?我确实没有理解,与宏观世界相比,那有什么本质差别……?”

    斯格尔说:“其实,你可以尝试一下,这样来理解问题……在量子实体的尺度上,任何所谓的‘测量’,都将对量子实体的属性,产生影响。

    “也就是说,即使有某个测量手段,它的影响效果只能作用于一个光子,那么,对于被测量的对象来说,仍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