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皇刘备-第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应,京师又如何乱得起来?只要北军还忠于皇帝,想让京师大乱,无疑便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师傅对我有恩,可是这些年为他鞍前马后,也做了不少事情了。还值得为师傅贡献出自己这条小命么?

    一边是恩情,一边是性命,唐周挣扎了月余,终于在心底,暗暗做出了自己的决定。

第八十七章 黄巾乱起() 
光和七年春,正月。马元义往来荆、扬,收数万众,约期会于邺。又与唐周一道,前往京师,以中常侍封谞、徐奉为内应,约以三月初五内外俱起,同举大事。

    月底,唐周扛不住精神压力,在洛阳向公府上书告之张角之谋。朝廷闻讯,震惊不已。不敢怠慢,立即上报于天子。天子闻讯勃然大怒,于是命司隶校尉捕马元义、封谞、徐奉三人,车裂于市。又封洛阳十二门,令钩盾令周斌将三府掾属,案验宫省直卫及百姓有事张角太平道者,诛杀数千余人,一时之间,太平道于京师骨干见诛殆尽,洛阳城满地血腥。又星夜传檄至冀州,传令逮捕张角及其亲族。

    春二月,张角等闻讯,知事已败露,来不及愤怒唐周的背叛,晨夜驰敕诸方,一时俱起。冀州钜鹿,张角等三兄弟立于高台之上,身着道袍,头裹黄巾,遍告教众,言大汉朝政败坏,皇帝昏暗,以致天下民不聊生,饿殍遍野。今有大贤良师张角,奉天行事,欲解黎民于倒悬,拯百姓于水火。分田地,均富贵,共建太平之天下!台下数万狂热的教众,皆着黄巾为标帜,大呼道:“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于是张角杀官以祠天,而后自任天公将军,张宝自称地公将军,张梁自称人公将军。所在燔烧官府,劫略聚邑。而部帅三十六方,同日反叛,安平、甘陵两地,黄巾贼抓了安平王刘续、甘陵王刘忠,俘虏官员无数,起兵响应。

    除了凉、并、交三处偏远荒凉之州外,青、徐、兖、豫、冀、扬、幽、荆天下八州同时响应。黄巾军攻没郡县,处死官吏,把府库搬空之后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而刚开始之时,因还能约束部众,分发钱粮予穷苦大众,于是百姓踊跃参军,一时之间,席卷天下。

    此时天下承平日久,何尝有此等大乱?地方官员又多买官鬻爵者,闻得黄巾乱起,杀官如杀狗,俱是心惊肉颤,一时软了手足。哪里还能想得到如何抵御防备,皆是收拾了细软弃官而去。地方守令逃亡,郡县之中群龙无首,又如何能抵黄巾之锋,一时之间,州郡失地无数,而黄巾气势水涨船高。天下为之震动。

    消息传到京师,皇帝跌坐,脸色惨白,喃喃道:“何至如此?”三月戊申,天子以河南尹何进为大将军,将兵屯都亭。天子此时只能选择依靠自己的大舅哥,何家满门富贵皆系于他一身,与大汉休戚与共。想来会与黄巾拼命。又置函谷、大谷、广成、伊阙、轘辕、旋门、小平津、孟津八关都尉。别的不说,先把京师给防护严实再说。又令司隶校尉统率京师,城门校尉严查严防,若有异动,立即锁拿。

    皇帝一番布置,觉得洛阳应该无恙之后,这才心下稍安。于是诏敕天下州郡,命郡守等修理城防,简练器械,以防黄巾。又召群臣以商方略。是时候听听大臣们的意见了,这个时候的天子,还是很冷静的,知道要虚心纳谏了。

    皇甫嵩,字义真,安定人氏。前度辽将军凉州三明之一的皇甫规之侄。父亲皇甫节,长年镇守雁门。这也是个世代将门,皇甫嵩少习文武,通诗、书,弓马娴熟。初举孝廉、茂才,当时的太尉陈蕃、大将军窦武连连征辟,却不到任。真是个聪明人,要是受陈、窦二人之辟,只怕早已成冢中枯骨了。后来皇帝登基,公车征为议郎,后迁北地太守。此时皇甫嵩亦在朝中,于是出列道:“陛下,如今蛾贼作乱,州郡失据,天下震动,宜开党禁,益出中藏钱、西园厩马,以班军士!”

    皇帝就有些小郁闷了,那些个党人,一天到晚叽叽歪歪,沽名钓誉,对朕和朝政横加指责,烦得要命。他们又不能上阵杀敌,把这些苍蝇放出来干什么?还有,国库里不是还有钱吗?为什么要动用朕的私房?

    皇帝一迟疑,身边的中常侍吕强就急了,我的陛下啊,这都到什么时候了,火烧眉毛了你还惦记这顾虑那的,再这么弄下去,黄巾可就得打进洛阳城了,到时大家都玩完,于是赶紧低声奏道:“陛下,老奴以为皇甫义真之言有理,党锢久积,其亲族皆有怨气,若此时不赦,与黄巾合谋,悔之无救”

    皇帝一听,都快吓傻了,黄巾贼都是些流民和普通百姓,这些泥腿子他不怕。可是若是党人这些社会精英也跟着搅和进去了,那就不是简单的事情了。党人一个个饱读诗书,无论他们能力怎么样,皇帝也不得不承认,这些家伙一个个都享有清名远誉。若真投了黄巾,这两股势力一合流,这天下,只怕危矣

    一念至此,皇帝吓出一身冷汗,他又不是傻子,怎敢放任祖宗基业在自己手中葬送?于是立马同意皇甫嵩之建议。

    壬子,天子下诏,大赦天下党人,还诸徒者。且黄巾贼若迷途知返,既往不咎。唯贼首张角等不赦。天子又心痛自己的私房,于是命公卿出马、弩以助军资,让公卿列个表,把将门子孙以及民间深通兵事战阵的人,公车征辟至洛阳见用。

    又依四府所议,拜卢植为北中郎将,率副将宗员,统北军五校军士出洛阳,进讨冀州张角部。拜皇甫嵩为左中郎将,拜朱俊为右中郎将,率三河骑士及河南精兵进讨颖川黄巾波才部。又以刘备文武兼资,拜其为东中郎将,急诏刘备让其自行征募大军,自益入荆,进讨荆州黄巾。

    说下中郎将,自秦至汉,本来只有五官中郎将,左、右中郎将这三中郎署,主要是统领禁宫、皇室的护卫。后来到了汉平帝时,又增了虎贲中郎将以统虎贲郎,又增了羽林中郎将以统羽林军。到了现任皇帝,他要卖官安插人,官位不够,他就自行创造。于是又高东南西北四中郎将。是以卢植和刘备,一为北中郎将,一为东中郎将。

    皇帝见部署得差不多了,他这些日子担心受怕,也没好好休息。**的牌子都好几天没翻了。于是打着呵欠便欲拨腿就走。

    身后,中常侍吕强拉长着嗓子喊道:“有事启奏,无事散朝!”

第八十八章 黄巾乱起(二)() 
刘宏欲走,又有大臣出列,荐袁绍袁本初、袁术袁公路。皇帝大手一挥,准了。又有人荐议郎曹操曹孟德,说他幼读兵书,悉通韬略,于是拜曹操为骑都尉,随皇甫嵩出征。

    朱俊一看大家都荐人,也不甘落后,于是荐下邳丞孙坚孙文台,说他胆略过人,有勇武。于是表孙坚为佐军司马,归朱俊所部。

    皇帝又开言道:“诸臣若有所举,奏书至尚书台处,诸公卿议后依诏而行即可。尚书拟诏,诏命地方郡县自行征募兵员,以抗黄巾。待大乱平后,再论功行赏。”光武帝罢天下郡国兵,天下安宁百余载,除了边军就只有京师精锐了。中央军一部分出征,一部分要拱卫京师,边军实在是不能动。如此一来,兵力实在是有些捉肘见襟。皇帝也只好出此下策,把兵权下放,让天下州郡自行募兵筹粮了。不如此也没有办法,国库有没有钱他不关心,要是再由朝廷主持征发大军,自己的私房就保不住了。就让地方去自行对抗黄巾吧,这样花费最小,黄巾之乱平后,再赏赐几个官爵便是了。

    皇帝此言一出,便有谏议大夫出列奏道:“陛下不可,除东中郎将刘备乃方面之将,特例可自行征募兵员粮草外,天下州郡岂可例同?自世祖以来便无此例,兵事在中枢,不可外放啊!”朝中还是有明白人的,知道军权不在朝廷,泛滥于地方,后果必定是地方尾大不掉,光武帝为什么要罢天下郡国兵,后世为什么要搞分税制,国税地税分开?还不是为了让地方无法对抗中央吗?

    皇帝自信的笑道:“无妨,此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可也。蛾贼势大,席卷天下。朝廷如今财力紧张,兵将有限,无法一一派兵平靖地方。莫若让地方自行募兵筹粮,保境安民。待黄巾贼乱之后,朕再下诏让其自行解散便是。如有敢不从者,哼!”皇帝也不是笨蛋,地方豪强的种种不法他也有耳闻,那么就让黄巾和地方豪强去拼个两败俱伤好了。一举两得。至于军权下放,他能下放,也自然能收回。怕什么?

    众臣其实早就想明白了这个道理,这也是他们刚才没有如这谏议大夫一般出来反对的原因。因为在这种情况之下,皇帝的这条命令,再合情合理不过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遏制黄巾贼的势头,不求地方能够击败黄巾贼,只要与之周旋对峙,为朝廷大军赢得时间,便是胜利了。

    可惜众臣和皇帝都没有想到,张角见诛之后,天下却是更乱了。张角更像是一个伟大的先行者,杀了一个张角之后,又有千千万万个张角站了起来。虽然如黄巾起义这样席卷天下的大规模叛乱没有了。但小规模的叛乱却此起彼伏,多如牛毛。一时之间,中央军和地方军忙都忙不过来。皇帝和朝廷见形势如此,便没有立即命令州郡解散各路乡军、义军。于是一个个说一不二的地方军阀开始逐渐成型。

    而更要命的是,众臣都没有想到,皇帝虽然年纪轻轻,却纵欲过度,这些年连续不断的吃喝玩乐,已经严重透支了皇帝的生命力。以致于没多久,正值盛年、风华正茂的皇帝便一病不起,龙驭宾天了。众臣没想到,皇帝更是没想到。他还以为自己有着大把的时光可以来玩乐,可以来挥霍呢。可惜却连太子都来不及指定,便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结果等皇帝一死,朝廷没有了一位壮年君主的弹压,党人、勋贵、外戚、阉宦等各政治团体,你看我不顺眼,我看你不顺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