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皇刘备-第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又早早书信与叔父刘子敬,让他在涿县老家多做准备,修茸坞堡,加强防备,以备将来动乱。至于原本让叔父刘子敬替他准备钱财和联络四海豪杰等诸事,也早就熄灭了打算。笑话,他如今已是一地太守,真若有变,以他之声望地位,必为朝廷重用。哪里还用原来历史上的散钱财、聚徒众。然后组成义军起事?黄巾之乱一爆发,朝廷若用他,他就是妥妥的中央军大将。

    另外的有心人,就是得刘备提醒的曹操、荀彧等人。他们都是一等一的智谋之士,早先没注意到,只是精力没有放在这方面而已,得刘备一提醒,自己再一观察。便得出了让他们自己也震惊不已的结论,那就是乱天下者,必太平道妖人也。更让他们大吃一惊的是,不知不觉间,大汉帝国的形势竟然已经势若危卵了

    于是,带着最后一丝希望,曹操开始向朝廷上书,恳请天子下旨逮捕太平道妖人张角等。而荀彧,则在劝说族人举族搬迁无果后,退而求其次,成功说服族人建立防护设施,并加强警戒,以防盗匪。并在心中暗道,若果如刘玄德所说,到时刘玄德若为天子所用,不如便投刘玄德幕府去,神交已久,也是该见上一见了。

    这日刘备去探望过罗耶珂后,回到府中,闲来无事。心中便琢磨着要不要再上一份奏章给张角这个极端分子上上眼药?毕竟自己现在还拿着天子给的工资。食君之禄就得忠君之事不是。再说了,张角就像后世搞传销的一样,把自己的信众都成功洗脑,一个个的都变成了宗教极端狂热分子。本来他的信众的组成大部分就是流民和破落户。本来就仇恨社会,仇恨朝廷,怨恨这个世道的不公。再这样一洗脑,更危险了。到时候这群危险分子一扯旗造反,中原大地不得血流成河,死亡无数?

    刘备是极度看不起张角的,原因无他,就是张角只顾着造反,口头煽动能力极强,偏偏行动水平却又低得惊人。组织不严密不说,对属下也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更不用说鲜明的政治目的和口号了。导致后来,大家各干各的。然后一场史上规模排得着号的空前大起义,竟然在短短不到一年内就被平息,最后自己也死无葬身之地。

    似乎张角他纯粹就是为了挑动天下动乱而存在。天下动乱之后,他便再也不管了。张角似乎点燃了一根导火索,黄巾起义被平定后,天下却再无宁日。黄巾余孽和假称黄巾的叛军此起彼伏,在之后的数年里,耗尽了大汉帝国的最后一点精力。中央政府对地方权威尽丧,再也无力控制天下。从此地方豪强纷纷崛起,你方演罢我又登场这似乎是张角希望看到的,不过,这一切,都与他这个肇事者再无关系了。那个时候的他,也早就被人们所遗忘。

    刘备是个说干就干的行动派,刚写好奏章正要通过驿传发出去的时候,却闻到了曹操上书却被斥责的消息。

    曹操上书请捕张角,却惹恼了某些宦官和官员,直接斥责曹操身为议郎,应该言之有物,而不应该捕风捉影。那张角医术通神,身为一介布衣,却奔走天下,救死扶伤,造福我大汉子民。实在是慈悲胸怀。品质如此高尚之事,你居然怀疑人家要造反?开什么国际玩笑,人家手无缚鸡之力,就懂点医术,身后追随他的人虽然多了点,但一个个也是善良老百姓。他们哪里又像反贼了?又有什么能力可以造反了?曹操你不要大白天的就发癔症。

    曹操又羞又恼,气得哇哇直叫,又无可奈何,心想道,你们这些蠢猪,就自己作死罢。于是整日里竟一言不发,再也不议一事。

    刘备闻讯,长叹了一声,大汉养士数百年,忠义之士还是多得很的。只是朝廷太让人失望,太伤这些忠耿之士的心了。忠正贤人不是远避江湖隐居,便是在朝的,也不肯多发一言。因为不说话还好,说了话搞不好就要祸及自身及家人了。因金商门事件获罪的蔡邕,如今还在寄人篱下,远漂江湖呢。这种例子多了去了。如今曹哥哥只怕也是伤透了心。再也不肯为这个腐朽的朝廷建言了吧?不过史上曹操专权数十年,却一直不肯篡位,也足见他对汉室的感情了。

    刘备看到曹操落得如此下场,自己便也熄了心思。管好自己这一亩三分地便够了,老老实实的镇守地方吧,朝堂那一淌子浑水,自己就不要去渗和了。坐等张角搅动天下风云,然后自己再出来收拾残局罢,这才是拥有主角光环的自己应该干的事情呀。

    彻底想通了的刘备,日子又过得悠闲了起来。

第八十五章 风雨前夜(二)() 
却说关羽一路掩藏形迹,好不容易到了涿县地界,也不入城,打探得清楚,便往楼桑而去。

    到了楼桑里,便见前方一道石墙垣立,上有手持木枪之壮丁往来巡视,隐隐间,好一派森然气象。关羽走到近前,墙上之人早有察觉,便吸声开声,大喝道:“来人止步,此乃楼桑里。敢闻客从远来,有何贵干?”

    关羽闻言便站住,双拳一抱向墙上之人一礼,朗声道:“某家关云长,自河东而来。久闻刘子敬乃涿县豪杰,英雄了得。今日特来拜见!”

    墙上众人对视一眼,眼中皆是不耐烦,心道,我家刘爷当然是英雄豪杰,这还用你说?不过看你蓬头垢面,一付落魄的模样,只怕也不是从河东千里迢迢专门来拜见刘爷的罢?只怕是路过的遭难的,从哪里听了刘爷的大名,上这里来打秋风来了。这种情况多了去了,以前他们遇见了这等人,便请了进去,然后刘恭一顿好吃好喝的招待,在楼桑吃饱喝足,待不了几日,便又要走,走的时候刘恭还要送上一份行程。日子久了,刘恭虽然不在意,但他们却对这些号称慕名而来的人,便也失去了诚心和耐心。

    于是墙上之人开口道:“今日刘爷不在家,还请壮士改日再来罢!”

    关羽莫名想道,我不远千里而来,刘恭就算不在家,请我进去喝碗水,总可以吧?于是便道:“刘子敬足下既然不在,可以让关某进去歇歇脚,顺便相候么?”

    墙上之人心道,果然,妥妥的打秋风的。于是便道:“尊客见谅,刘爷不在,某等实在不好擅自作主。”

    关羽闻言不由怒道:“此莫非便是刘子敬的待客之道?”

    那墙上之人听了,便也不再留情面,讥道:“我家刘爷见的都是天下英雄,你算得老几?那少年,汝可速去!”

    关羽听了,气得三尸神暴跳,七窍内生烟。好悬没岔了气去。他想发怒,却奈何那些人远在石墙之上。想叫骂几句,又怕被那些人狗眼轻贱了自己。于是强抑暴怒,一言不发,转身就走。

    关羽走了一天,粒饭未食,滴水未饮,又累又饿,不由把满腹怨怒之气全部栽在了刘恭头上,思道,江湖传言果然不可信。什么英雄豪杰,也不过是言过其实,这等大言不惭、沽名钓誉之徒,没得污了绿林好汉的名气。

    越想越怒,便把腰间大刀拨了出来,沿路乱挥,可怜那些花花草草。只见关羽一路行过之地,残花败叶散了一地。

    关羽正行到一处拐角,便见前方转出一彪人马,当先有数骑,一人为白脸微须,一人黄脸虬髯,一眼望去,卖相极佳,两人皆身着劲装,腰悬弓箭,鞍前挂满了猎物。便见那白脸汉子笑道:“汉升,怪不得玄德当日见你在滩涂射雁,一见之下便惊呼神技,今日果然是让我等打开大开眼界,想我刘恭自小在山林之间厮混,却仍不及汉升,真是惭愧啊!”

    那黄脸汉子正是黄忠,听得刘恭夸赞,不由微微一笑,道:“子敬谬赞,主公曾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某家自幼受射,数十载水磨功夫,这才有今日这点微末技业。实在是当不得如此之赞。”

    后面他们还在说什么,关羽根本就没听进去,他只知道,那个骑在马上的白脸大汉便是他今日欲投的刘恭刘子敬。关羽本来希望隐隐全寄托在刘恭身上,谁曾想却受到如此之待遇。正所谓希望有多大,失望便有多大。此时关羽便大吼一声,红着眼,提着刀便直取刘恭而去。

    关羽的无名恩师曾对他说过一句话,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然后被关羽牢牢记在心底。他也一直以快为目标。所以后来才能够暴起而斩颜良、诛文丑,阵斩河北名将于千军万马之中。所倚仗者不过是快字而已。

    是以刘恭便瞥见一道刀光直奔自己而来,不由大惊。好在他也是久经厮杀之人,于是双掌一按马鞍,整个人便腾空而起--幸好这个时候还没有马蹬,而后一个后空翻,稳稳的落在地上,喝道:“来者何人?”

    关羽一刀不中,红着眼,恨恨的道:“浪得虚名之人,河东关羽前来讨教!”说罢又合身而上。

    刘恭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正欲再问,便见那少年又揉身而上,只得咽下欲出口的话语,取下腰刀,还未及出鞘,便见关羽的刀风到了面门,心中一惊,暗道来得好快,便把刀一横,铛的一声,火光四溅,挡住这致命的一刀。

    关羽取得先机,得势不饶人,一刀接一刀,不要命的猛劈。关羽连劈十一刀这才停住换气,刘恭连退十一步,这才堪堪稳住。刘恭目光一亮,许久未曾见如此悍勇之少年了,不由见猎心喜,把刀一竖,摆了个力劈华山势,然后赞道:“好功夫!”

    关羽也不搭话,均了均气息,见刘恭亮刀,便横刀做了个铁锁拦江势,心道,能躲我的刀,也不算你的本事。便让你来攻,让我称称你的斤量罢。

    刘恭疾步直奔关羽,一刀劈出,方才虎吼一声。但凡习武之人,在与人交锋之时,若兵器相接,必然会大吼一声,一是增长气势,二是为了减震。不然要是沉默不言,那兵器反震之力,必定会伤到内腑。

    关羽用刀一挡,暗赞一声好气力。心中对刘恭的轻视未免又去了几分。刘恭把刀法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