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皇刘备-第6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在关羽麾下憋到现在,北方好多功劳都没捞到。好不容易等到刘备征南,这自己刚过江,人家就投降,这不是闹着玩么?不狠狠打几战,捉对厮杀一场,怎显得我甘兴霸的劳苦功高?就这么带着兵马一路前去接收,这份量无疑就轻多了啊!

    关羽自然不会由着甘宁胡来。他瞪了甘宁一眼,对人道:“去将使者请来。”

    说完又对文聘道:“仲业,若江东归降,你引兵在前,使兴霸为后军,我自居中。”

    甘宁听了,大叫道:“将军,我不服,我本为前锋,现在为何要换了仲业!”

    关羽心想,换你就是怕你胡乱搞事。还是文聘稳重多了,让人放心。关羽不理甘宁,只闭目在座位上假寐,甘宁见关羽不搭言,他也不敢闹腾,只好满肚子委屈的退下,站在一旁。

    不一会,顾雍在汉军的护卫下,进了关羽大帐。表明身份,再给看过孙策的信之后。关羽这才放下心来。这顾雍是蔡伯喈的弟子,与蔡氏有着千丝万缕的香火之情,这是情报之中讲过的。也是自己这边细作攻克的重点。

    蔡伯喈之女,现在是主公的侧妃,想来江东那边,也想到了顾雍的身份,所以这才派了他来。

    既然孙策都做了决定,顾雍自然也不会拿自己当外人。于是便毫无顾忌的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江东情况,全部竹筒倒豆子似的跟关羽一一细说。

    说完之后,这才跟关羽道:“关将军,我还要继续往北,拜见大将军。沿途之上,江东吏民还请关将军多加照顾。”

    灭国之战,从来都是胜利者的狂欢。大军过境,不在江东捞点什么怎么可能。顾雍也只能说上这么多了。这还是借着他老师的面子壮着胆子说的。只希望汉军不要太过分了才是。

    关羽还未答话,甘宁就斜眼看来,恶声恶气的道:“你这厮休得胡言乱语。江东亦是汉土,扬州吏民亦是汉民。我王师又怎么会作出伤害自家子民的事来?”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居

第八百二十二章() 
顾雍到了刘备那里,刘备看了顾雍带过来的表文之后,长叹一声道:“伯符能有此心,江东百姓之福也。”

    遂留顾雍,又遣贾诩前往关羽营中,与关羽一起代表他先去与江东方面接触。这么大的一个地盘,想要接手过来,不是一时半会的事。

    安置官员,解散军队,统计府库、田地人口。大事小事,多如牛毛。把这一切理顺之后,还得要好些年来消化。

    孙策决定归顺刘备,消息一出,江东一片欢腾,市面之上,往日萧条的场面一去不返,竟又变得热闹起来。受战争影响而暴涨的物价,也在以肉眼可见的迅速在下跌。

    提着布袋上街买米的百姓们,一口一个都在念着刘备的好,似乎浑然不知,这是他们曾经的领主孙策做出的决定。

    乔装打扮的孙策和程普,在城中走了一圈又一圈,最后孙策苦笑着对程普道:“德公,人心如此,我又凭何而战?归顺了朝廷,未必就是坏事。家父生前,也自始至终以汉臣自居。德公,放下一切,安心做个富家翁又有何不可?”

    程普板着脸,心中一片茫然。他们之前追随孙坚,发誓要在这乱世建功立业。奋斗了数十年,现在一看,原来却都是一场空。为之奋斗的目标没有了。那么之前数十年所做的努力,到底有没有意义?

    程普陷入了自我价值的否定与怀疑当中。所以他心中一直郁结难解。也是孙策下定决心之后,反应最为激烈的一个。

    他曾私下寻到孙策,对孙策道:“江东固然难保,何不率众出海,径往夷州,自成一国,也好过做那刘备帐下之臣。”

    程普可是看得明明白白,那刘备大奸似忠。现在人人夸他都是汉室忠臣,千年难得一见的顶梁柱。那只是时候没到罢了。等到了时候,刘备把天下都扫平了,他要上位,谁能拦得住?

    打天下的都是他的人,治理天下的不是他的心腹就是他书院里的学生。他想坐那位置,名也正,言也顺。只怕天下绝大多数人都会举手赞同。

    孙策当时就反驳他:“我能寻到夷州,莫非刘备就寻不到?我愿做那荒野之君,不知又有多少人愿意去做那中国之臣?何苦来哉!”

    程普听了,当时就默然不语了。他想到了他的家人。得知江东投降之后,他家里也是一片欢喜。回家之后,夫人还问他到时在中山王麾下,能获得一个什么职位。连他家里都是这般反应,就更不用说其他人了。

    现在孙策带他出来转一圈,让他好好的看一看江东现在的舆情是个什么情况,也好彻底打消程普脑海中的其他念头。

    话说回来,最难过的是孙策。他满腔抱负,一身热血。这才是真真正正的付诸于东流。在决定投降之后,孙策在其父孙坚的灵前整整跪了一夜。他没能守住孙坚传下来的基业,只能向孙坚英灵忏悔,乞求原谅。

    可是最难过的孙策,却要强忍心中的难过,还要反过来开解麾下忠心于他的大将,以免中途闹出什么事来,惹得刘备不快,迁怒于江东诸臣。

    大家君臣一场,好聚好散。这就是孙策最后能做也想做的事了。

    这边事情还没理顺,刘备那边贺表就已经送到长安去了。长安城里,也是欢天喜地,吏民们自发的组织了庆祝活动。天子也出现在宫楼之上,与民同乐。

    天下分裂几十年了,现在在刘备的努力之下,事实分裂的州郡,现在又逐渐回到朝廷的治下。江东回归之后,天下就只剩下荆、益两州了。

    情况越来越好,汉朝,又有着中兴的迹象了。这样的太平兴盛,谁不想要呢?

    曹仁和夏侯惇奔至荆州,这会,张飞正和曹纯打得火热。曹仁和夏侯惇就留了下来,助曹纯一起守南郡、江夏。

    消息传到了益州,曹操叹息一声:“子孝、元让误我大事。”从某一方面说,曹仁和夏侯惇的撤退,才是压垮孙策、吴夫人心中最后一根稻草的举动。

    就连盟友都不看好你、不支持你了。盟友都要带着兵马撤退,以图自保了。外无援助,内有异声。这样的摊子,搁谁身上都头痛。

    刚好又发生了刺杀事件,吴夫人本来就在大儿子孙策和二儿子孙权之间左右为难,现在出了这样的事,吴夫人又惊又怒,她实在是不想让这什么基业、江山来祸害她的儿子了。哪怕是孙坚还活着,吴夫人也敢和孙坚理论一二。问他个明白,你是要儿子,还是要江山?

    于是种种因素之下,吴夫人被内侄一劝,就哭着说了孙策一通。孙策本来就是焦头烂额,又看到母亲大人的眼泪,心慌意乱,心灰意冷之下,就决定放弃了。

    不是孙策不坚强,实在是他撑得太苦了。

    曹操得知江东归顺的消息之后,就又派了二万兵顺水而下,去往荆州。并带去了他的口信,让曹仁、夏侯惇、曹纯三个,死守荆州,无论如何,也要死死拖住汉军西进的步伐。

    曹操现在,除了死守汉中和荆州外,他在益州的所有力量,都已经派到南方和西方去了。

    这会的南方和西方,基本上就是处于野蛮状态。没有道路,到处都是山林,林间还有无数猛兽蛇虫。有的山谷,长年人迹罕至,山谷上头都覆盖着一层层色彩斑斓的瘴云。

    这样的地方,谁敢去?就是蜀中的大豪、南部的各部洞主们,也轻易不敢涉险。在这样的情况下,曹昂挺身而出,亲任开拓军团的统帅,带领军队、民夫、官员,一路南下。

    在曹昂的鼓舞、以及曹操的重赏之下,益州的许多流民、无产业者,以及社会游侠,都加入了开拓军团。听说在南方,有着无数的田地,无数的矿藏。只要加入进去,成功到达目的地,到时土地随便分,黄金随便挖,妇人随便选。

    什么,假的?不可能有假!没见大公子亲自带队么。这事怎么可能有假!

    这个社会,文盲居绝大多数,真正的精英还是少。所以,稍一宣传,盲从的人,就是无数。当然,在没有触动许多人的利益的时候,那些人也不愿意坏了曹操的事。

    这或许就是曹操唯一的退路了。要是自己插手在其中搞破坏,谁知道暴怒的曹操会干出什么事来?

    人家可是屠城的事都干过不止一次的血腥屠夫。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居

    

第八百二十三章() 
刘备在秣陵城中,接见了孙策等人。

    孙策奉上传国玺,伏地拜道:“臣策愚昧,以江东一隅,欲拒王师。此臣之死罪也。幸蒙殿下开恩,不计前嫌,纳臣来归,臣不胜惶恐。此传国玺,臣父得之于枯井,临终有言命臣献之于朝廷,今扬州归附,此宝自当归还殿下。”

    刘备听了,微微一笑,没去计较孙策话里的漏洞,却是上前几步,双手下探,把孙策扶了起来。他示意左右接过孙策手中的传国玉玺,然后挽着孙策的手臂,热情的道:“伯符,汝父与我,交情不浅。文台虽逝,然遗风犹存,我心甚慰。汝自随我入京,莫要忧心。我自有重任于汝。”

    孙策这么一员大将,刘备自然不会闲置。历史上马超投降刘备,刘备闲置其数年之久,马超最后郁郁而终,让人读来不禁掩书叹惜。现在的刘备完全有这个底气任用任何人,当然,老曹除外。

    他在青州,施行的新政,与汉朝原来的几乎变了一个样。而且在土地方面,他也基本上算是抑制住了新的兼并。在这个将破未破、风雨飘摇的最好时机。汉朝可以说在他手上,完全获得了新生。他不怕手下的任何诸侯、降将们会再度反复。因为在新的体制下,他们根本就折腾不起什么风浪来。

    孙策听了刘备的话,心中不禁就是一热。又生起些许期盼来。他以为,他以后的人生,最多就是一个闲散诸侯,每年领点俸禄,混吃等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