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皇刘备-第5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操的眼光开始散乱,心思却是不知道飘向何方去了。曹昂垂手静立,见父亲目光投向墙面,看着那幅巨大的地图发呆,心中不禁一叹。他知道父亲的雄心壮志,也愿意为此而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只是,只是那个人如同大山一般,压在父亲的头顶之上,曹昂想起那个人来,心中也是又敬又畏。

    曹昂目光落在曹操脸上,父亲多久没有开怀笑过了?两鬓又添几许白发,面上更增数缕愁纹。这天下,这江山,确实是让人心动,可是,天命真的在我曹氏吗?真的能够争得过吗?曾经无数次在深夜思考过的问题,这一次,忽然又涌现在了曹昂的心头。

    忠孝、君臣、父子、天下……无数个念头,从曹昂心中闪过。看着曹操一脸的疲倦,曹昂咬了咬牙,一发狠,就颤声道“父亲,儿臣以为,若事不可为,不如罢之。如此,父亲可保名节,全宗族,显爵禄矣。”

    曹昂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在这静室之中却是显得格外清晰。曹操虽然在发愣,但自家儿子的话语,他却是一字不差的听了进去。于是曹操愕然了,他看着这个长子,道“子修你刚才在说什么?”

    曹操一脸的不可置信,仿佛是在肯定,自己刚在出现了幻觉,曹昂并没有说话。但瞬间,在看到曹昂一脸的坦然,并打算再重新讲一遍时。曹操瞬间就勃然大怒。

    一股无名之火从曹操心底窜了起来,他猛的站了起来,挥袖把案桌一拂,怒不可遏的骂道“混帐!”

    曹操心中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愤怒,悲伤,惊诧等等情绪交织在一起,让他百感交集。他万万想不到,自己最最欣赏、信重的儿子,被自己费尽心思呕心沥血培养的儿子,他竟然背叛了自己。他怎么敢?他怎么能?

    在曹操站立起来发怒之时,曹昂就跪了下去,请罪道“父亲大人息怒。”

    息怒?曹操如何能够息怒。他在外面拼死拼活的,就想着为子孙打下一份基业来,结果自己的继承人却毫不珍惜,现在竟然说出了这种话来。真的是崽卖爷田心不疼啊。曹操盛怒之下,不禁想道,自己让曹昂作为继承人,合适吗?

    曹操如同愤怒的狮子,在房间里转来转去,若不是跟前跪着的是他的儿子,他这会早就提剑砍了过去了。一股莫名的情绪在曹操心中酝酿却又发泄不得,曹操呼呼喘着粗气,双目通红。曹昂见了,心中不由懊悔,于是泣声道“父亲大人息怒,是孩儿错了。孩儿之所以口不择言,是不忍见父亲操劳之下,愁容满面,日渐消瘦。孩儿不愿要什么基业地盘,只要父亲康健欢乐。”

    这却是曹昂的心里话,一字一句,充满了赤诚。拳拳赤子之心,显露无疑。看着曹昂满脸泪痕,双眼孺慕之意表露在外。曹操心中火气顿消。不禁暗叹一声,这个痴儿。

    曹操与曹昂性格极为不同,曹昂与他的兄弟们也极为不同。曹操或许是因为自己的少年过得太任性胡为了,所以对自己的儿子们就非常严格,尤其是长子曹昂。从小就让他们读书习武,曹昂更是儒家诸经烂熟于胸。这就导致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曹昂读经,那是真读进去了。曹操读经,却是对自己有用的就拿来用,对自己没用的就弃之如敝屣。所以后世的各种研究中,才会有很多人都把曹操列入法家。而从不会把他视为一个纯粹的儒家子弟。但曹昂就不同,他是一个典型的儒家子弟,儒家经典被他奉为圭臬。

    所以,曹昂才会如此的痛苦。儒家的忠与孝,君与臣,他自己本身的理想和追求,各种义理思想经常在他心中盘踞交战。而这些,却是曹操不曾发现并了解的。

    曹昂作为曹操的头号继承人,从小就带在身边培养,甚至早早就随父从军,跟着曹操身边一起征战,这是曹操的其他儿子不曾有过的待遇。曹丕曾经说过说自己也跟着曹操南征张绣,那会他才十岁,匹马而逃。这种事,不见诸于正史,而是出现于野史记载。而按正常道理推断,曹丕应该不会出现在那一次的战争之中。那一次,曹操仓皇逃窜,典韦,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全都战死。曹丕真在军中的话,谁能够保全他的性命?他父亲的头号保镖,他的两个哥哥都死于乱军之中,谁都顾不上谁,谁还顾得上年仅十岁的曹丕?

    这一世,因为刘备的乱入,历史的长河稍微拐了个小弯,变得不一样了。所以典韦没死,曹昂也无事。但正因为是如此,曹昂在军、政两方面得到了更多的锻炼。从而眼界大大拓宽,对这天下的看法,也渐渐有了自己思想的雏形。

    可以说,曹操、曹昂父子俩,在三观上来讲,是不太一致的。曹操野心勃勃,雄心万丈,想的是拓土开疆,称孤道寡。曹昂想得更多的,只怕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了。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曹昂今天晚上胆大包天,对曹操出声的原因了。一方面是他天性慈孝,不忍心见父亲曹操疲劳过度,忧思百结。另一方面,他心中也是倍受折磨,不吐不快。

    争霸天下很好,但当个青史留名的能臣良吏,治理天下得享太平也没什么不好。尤其是曹昂在拜读了刘备的各种文章理论之后,心中对太平的向往,对小康社会,天下大同的期盼,就更加强烈了。

    在江东的刘备,要是知道自己搞出的四句教,格物论等后世的著作,能把头号大敌曹操的继承人曹昂给带偏,只怕做梦都要欢喜得笑出声来。

    。

第七百八十一章 益州出援() 
曹昂与曹操父子之间最后还是闹了个不欢而散。曹操声色俱厉的叱训了曹昂一顿,然后勒令他闭门读书思过。

    教训完长子之后,曹操心中的忧虑更甚,就连自己培养的继承人也有这样的念头,江东那里的软骨头只怕更多。算了算了,还是赶紧派援兵吧,免得夜长梦多。至于好处不好处的,先让江东缓一口气再说。

    历史上,曹操自己迎汉献帝东归,然后自任丞相,总揽天下事务。举着匡扶汉室的旗号,借着汉家天子的名义看谁不爽就打谁。结果天下诸侯就没一个服他的,这个说他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个说他是名为汉相,实为汉贼。总之不管是什么心思和理由,就是找着借口来和他对着干,继续要搞分裂,做着掀翻汉朝,自己登基为天下共主、建立新王朝的美梦。

    如今刘备做着与历史上曹操所做的一样的事。但在名义上,却没有一个诸侯敢于在正式场合来发声反对刘备。原因有很多,比如刘备一贯的好名声与名望等等。但最最主要也是诸侯们最不愿意去想的一个原因就是,刘备他姓刘,还是宗室之后。

    这就给了刘备做一切事情的正确理由。他擅权也好,篡位也罢,仔细追究起来,都是天子家事。反正关起门来大家都姓刘,就算刘备最后登基为帝了,他的王朝,也仍将是汉王朝。汉室的宗庙,诸侯王们,都不会有什么大的改变。而不是像其他诸侯一般,若是曹操或者是孙氏登基,建立了新王朝。那汉朝自汉太祖高皇帝刘邦以下的诸帝宗庙,虽然不至于被捣毁,但还能被供奉、朝请晚拜吗?刘姓诸侯王们,还能一代传一代吗?不会了吧,到时候所立的宗庙,那就是其他姓氏了吧。

    所以这就是刘备的优势所在,他若想要那个位置,真正关心天下的士大夫们会支持,百姓们也会支持。因为他们都渴望着有一个明主开创出新的太平,创造出新的盛世气象。他的追随者们也会支持,因为刘备上位了,他们作为元勋功臣,自然会水涨船高。刘氏诸侯王们也会支持。因为刘备想要获得他们的支持,就必然要向他们有所承诺。而像曹操这样的外姓诸侯,大概也只会用刀子和他们说话了吧?历史上曹魏上台了,这天下还有什么刘姓诸侯王?

    曹操是何等人,他自然仔细想过这个问题,但刘备的先天优势就在那里。他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去改变这一切。而要想争鼎天下,除了一刀一枪的拼杀,一点一滴的去争抢之外,他还能做什么呢?

    伴随着二袁的覆灭,关凉的臣服,这天下,大半已经在刘备手中了。不由得曹操不急了。原本想借着这个机会讨要全部荆州的曹操,果断停止了落井下石。先是暂时搁置了谈判,而是让自己麾下的头号大将曹仁与夏侯惇率精锐五万,往助江东。

    这突如其来的决定,让鲁肃一阵愕然,他与曹操这边的人正据理力争,为了自家的利益吵得脸红脖子粗的,突然益州的大老板曹操就说别吵了,我先出兵帮你们打仗。搞得鲁肃还以为是江东出了什么急事。在匆匆回到馆驿,传回消息之后,江东那边的反应就及时的传达了过来。江东暂时无事,两边大军正在对峙。

    鲁肃顿时心中就松了一口气。再看益州与曹操时,感观又自有些不同了。鲁肃是个厚道人。他心想,曹公如此赤诚,那么接下来,只要不是太过分的要求,那我也自当代主公回报益州。嗯,土地就算了,钱粮方面,多多补偿一下吧。

    却说刘备率军进驻徐州。大军屯集于此,人吃马嚼的,粮食每天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飞快消耗。刘备看在眼里,心中也是有些肉痛。他刚去青州的时候,遍地饿殍,大量土地不是被兼并就是被抛荒,他带着部曲们,放下了刀剑,拎起了锄头。开始埋头种地。粮食是有多宝贵,他心中是有着清醒、深刻的认识的。追根究底,他虽然被这个时代所改变,但终究还是与其他诸侯们不一样。他在穿越之前,也是被统治阶级的一员。身边所出现的人们,也没什么大人物存在。所以,刘备一直到现在,在衣食住行等享受方面,其实是相当节俭朴素的。甚至一度因为后院的女主人们太少了些,而让人们议论纷纷。

    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被许多的有心人瞧在眼里,记在心里。而刘备的言行举止,无疑是非常符合许多人心中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