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皇刘备-第5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雄造时势,时势也在造英雄。所谓的应运而生,不过是到了那个时间节点,不得不被身后的一切力量,推着前行罢了。

    几百年后的赵匡胤,黄袍加身时他要敢说个不字,只怕就要见不到第二天早上的太阳。李世民要不在玄武门搞政变,后面死的可能就会是他。很多事情,都是很无奈的。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耳。

    曹操带着一帮人马打下了兖州,利益集团自然又要想着豫州。兖州、豫州没法待下去了,自然而然,又望向了荆、益这两块肥肉。

    桓、灵以来,天下对汉室朝廷已经失望到了极点。就如同西汉灭年,无数士人都在说你姓刘的不行了,快点让位吧一样。也有着无数人在盼望着汉朝这艘腐朽的大船彻底沉没。然后地主豪强门阀们,好瓜分胜利果实,然后踩着汉朝的尸体,建立新的王朝。

    当年王莽失败了,所以王莽被抛弃了,而刘氏,又被地主们给推到历史舞台的中间,最后,世祖光武皇帝笑到了最后。

    后世有人曾笑说光武帝是位面之子。可是,哪里有想清查土地户口都不能成功,只能半途而废的位面之子?

    东汉之所以不如西汉,就是因为,东汉立国,本身就是依靠着地主豪强们起家的。所以,这块腐肉,汉王朝始终不能切割。所以,东汉传了几代帝王,明章之治、永元之隆后,就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从汉和帝以后的帝王,不是被外戚控制,就是被宦官控制。朝政动荡,天下无有宁日。这样的日子,大家过腻了。汉灵帝登基之后,更加变本加厉,任性胡为。所以才有黄巾起义席卷天下。

    所谓的人心思汉,那是因为黄巾失败了,天下大乱,诸侯混战,生灵涂炭。这会百姓看着日子还不如汉灵帝时期,起码多少还能找到个安稳的地方讨口饭吃。天下乱成一团,四处兵灾战火,想做个流民讨饭都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了。所以这才思汉。其实思的也不是汉,而是人心思定,思念安定、安全、安稳的日子。

    要是黄巾成功了,估计也就没有什么人思汉了。当初朝廷偏居一隅,根本就无法控制天下州部的时候,哪个诸侯没点自己的小心思?

    袁绍、袁术、张燕、刘表、刘焉、孙坚、公孙瓒、公孙度……二袁甚至还冒天下之大不韪称帝了。至于陶谦和刘虞,那是他们本身就已经老朽了,继承人也没这个本事,不然他们会没想法?

    本来想着,汉失其鹿,大家各凭本事手段来争,谁又曾想得到,刘备竟然崛起如此之快。快到几乎让人反应不过来。

    先是灭了公孙度,然后又得了幽、徐二州的遗产,最后强大如袁绍、袁术,竟然也灭亡于刘备之手……

    曹操又想起在洛阳的岁月来。他心底长叹一声,他已经走在了这条争霸的路上,如今又怎么可以半途而废?

    他看着长子,一时沉默无言。良久,乃道:“子修,不要胡思乱想,为父打下的基业,将来不都是你的?”

    曹昂鼓了鼓勇气,心里面的那句话,最终还是没有说出来。曹昂也是个读书人。这满天之下的读书人,心底里的大一统观念,那是始终存在的。如果之前,天下大乱的时候,曹操起兵,还能够说是上应天命,下济黎民。曹昂也是乐意的。

    可是,时间到了现在,北方越来越强。这大势,还用说吗?天子与刘备都在北方,这不正好说明,炎汉气运长隆,汉祚未绝?

    再强行与之为敌,使海内分裂,这就是一己之私了。曹昂不但关心眼前的问题,他还比较关心身后的问题。眼前是摆明了打不过,那不如考虑下身后名?

    曹昂离开之后,曹操起身,在房间里转来转去,心中也是焦虑。这天下形势,就连自家的继承人,亲儿子都不看好我了吗?

    不管曹操、孙策如何。刘备这边,正在有条不紊的开始执行自己的计划。因为考虑到明年的征战问题,赵云不可能也不合适再作为长安留守了。幸好这会,刘备自己夹袋里的人,已经是非常多了。

    把钟繇从幽州调了回来,表其为京兆尹,让其出镇长安。负责关中地区的军政诸事。顺便监督孔融等人营造长安宫室。原亦兆尹张既回朝担任尚书。

    司空士孙瑞和司徒张喜于月初先后病逝。三公顿缺其二,孝灵皇帝年间的老臣,又一下凋谢了两个。

    天子为之罢朝七日,杨彪也更加沉默了。生老病死,人之常理。谁也免不了这一遭。可是道理是如此,人在情感上却难免接受不了。

    三公当然不能长期空着,不过刘备掰着手指头,数来数去,发现他麾下有资格担任三公的,也就那么寥寥几人罢了。

    于是刘备只好上表天子,表刘表为司空,表刘繇为司徒。这两个也是诸侯级别的。比起他幕府中的人来,不管是年龄还是资历还是名望,都要高出一大截来。

    如此一来,卫尉和宗正又出缺了。刘备想着张燕无所事事,其部下的战斗力也是渣得不行,于是就召张燕来,于府中问他,可否愿意担任卫尉卿一职。

    张燕一听大喜。他起家于黄巾,后又拥众于太行山中,虽然投了刘备,颇受刘备信重,依然领军。但他却不太高兴。

    一是因为与刘备麾下诸将比,战功相差太多,有点格格不入。而且自己年纪大了,立功机会估计也不多了。看看天下四处征战,刘备就是不用他就明白了。二是自觉出自贼军,身上有污点,在众臣之间,未免就有些自卑。

    现在刘备让他弃武职转文职,出任九卿之位。他自然大喜过望。卫尉虽然没了实权,但这是个清贵官职啊。而且要出任三公,九卿几乎是必经的途径。张燕觉得,只要自己活得够久,把那些老人都熬死了,三公的位置自然就触手可及了。要是有生之年能够坐一坐三公的位置,张燕觉得,那真的是张家祖坟冒青烟了。

    于是,张燕出任卫尉一职的事情,就这么愉快的定了下来。刘备又表荀彧为尚书令,进一步掌控政务。至于宗正一职,刘备却是不知道该找谁了。

    这个职位,基本上都只能是老刘家的人担任。够资历的不是死了就是另有任用。想了一圈想不到人,刘备只好让宗正卿先空着。

第七百三十八章() 
延平五年(205年)冬,夏侯惇、曹洪、李典、乐进四员大将,在曹操的指示下,全面弃守豫州。率部疾奔荆州而去。

    行至鲁阳,夏侯惇对众将道:“汉军入荆,必经此。我自守之。尔等速助子孝破吴军。”

    汉军若从豫州追来,最方便的路径自然是走鲁阳。不然的话,也只能绕过绿林山,走之前臧霸、夏侯渊的道路了。但夏侯惇觉得,汉军不可能放着南阳重镇不去管,而走绿林道去取江夏,没这样的道理。所以他决定留下来在这里抵抗汉军,为曹军争取时间。

    曹洪、李典、乐进在鲁阳辞别夏侯惇之后,便直奔江陵。行至襄阳,逢曹仁的使者。曹仁得知诸将南下,大喜。遂派人来联络。

    诸人在襄阳歇下,然后在曹仁使者中得到了目前荆州的形势。原来经过数次大小战争,荆州目前仍然处在僵持阶段。

    华容城目前是曹、吴两军争夺的焦点,两军在这里反复攻防厮杀。竟陵城也仍然在吴军手中,李通驻扎在那里,盯住竟陵军。而臧霸到了竟陵城下,奈何竟陵守将并不上当,所以就与李通兵合一处,进驻大营。

    夏侯渊仍然率了骑兵,在江夏北部袭扰地方,以牵扯周瑜精力。之前历次战争,吴军占尽上风。

    袭得华容得手不说,还重伤荆州水军将领蔡瑁。在安陆之战中,大破曹军。逼得臧霸只能往奔竟陵。黄盖夜渡,又击破黄射、赵俨。更是在华容成功守住了曹军的反扑。

    可以说,如果曹军不进行增兵,在周瑜的带领下,曹军必然讨不了好去。也正是在这样的认识下,也在汉军的步步紧逼下,曹操选择了孤掷一注。

    现在的荆州,可谓是将星云集,曹操这边,有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于禁、乐进、李典、臧霸、李通、赵俨等人;吴军这边有周瑜、程普、黄盖、徐盛、潘璋、蒋钦、周泰等人。能打能冲,文武双全的,都来了。

    黄盖打通北上通道之后,于禁也尾随黄盖到了华容城下。南方三郡无人压制,武陵太守濮阳逸在长沙留守,见江防空虚,也就毫不客气的把荆南三郡的兵马、粮草,源源不断的送至江夏。以助己军。

    得到曹仁的情报之后,曹洪等将就商议,该兵发何处。曹洪就道:“今文则、伯然与黄盖等争华容,莫如取道南下,助文则夺华容,而后举兵往攻竟陵?”

    曹洪说的,也是目前荆州曹军的主流思路。不把华容打下来,他们就没法全心全意对付竟陵。大规模的反攻,也就无从谈起。

    事实上,荆州吴军占据的数郡中,就只有江夏最重要。所以曹仁之前的一系列战争规划,都是围绕江夏展开的。

    然而现实给了曹仁沉重的一击。江夏不是那么好打的。历史上,从孙坚到孙策,再到孙权,打了无数次江夏,直到把黄祖给磨死了。这才得逞。时间跨度从初平年间到建安年间,长达十余年,死伤了无数兵马,甚至孙坚都折在此战中。可见江夏之易守难攻。而事实上,江夏(武汉)到了二千年后,依然也是中国的枢纽城市,华中重镇。

    乐进沉吟一会,就道:“华容与竟陵,互为依托,竟陵与安陆,安陆与夏口,又互为依托,环环相扣。攻此则彼援,攻彼则此援。以我之见,莫如集结大军,断吴军之粮路。”

    曹洪与李典一听,目光对视了一下,觉得此事可行。于是便看向乐进,道:“将攻何处?”

    乐进在地图上,点了两下,道:“南下攻打长沙三郡,断周瑜之臂助;或攻西陵,扼大江之咽喉,断扬州之来援。”

    曹洪与李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