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皇刘备-第5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荀攸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仍然是建议刘备还都洛阳:“长安残破,又有河西诸羌胡为害。当奉天子还洛阳。”

    刘备心中就叹了一口气,然后拿眼睛去看二个便宜女婿。

    诸葛亮见刘备眼光看来,举手一揖,从容不迫的朗声道:“主公,依臣之见,当还都长安!自桓灵以来,天下大乱,先有黄巾,后有董卓。诸侯混乱,割据一方。不奉天子之命久矣。若无主公,天下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主公汉室宗亲,以一己之力,再续大汉国祚。当还都长安,以告高庙。

    且天子守长安,精兵良将拱卫左右,羌胡无以为害,凉州将彻底安宁也。”

    刘备听了,眼睛就是一亮,孔明不愧是孔明啊。让自己还都长安,从政治角度上,就有了宣传的意义。让世人知道,安定天下的,是他刘备,而不是刘秀的子孙。另外,羌胡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荀攸想着要防羌胡,诸葛亮却想着彻底剪除羌胡的危害,这一点上,高下就已立判。自东汉定鼎以来,关中、凉州的羌乱,就彻底失控。有人曾经说东汉亡于凉州羌乱,虽然有失偏颇,但也不是全无道理。

    翻看东汉史,可以见到对凉州羌胡的用兵记录之频繁,还有历年的钱财,动不动就是亿万。搞得后来甚至有大臣直接建议皇帝把凉州给放弃算了。这巨额的军费开支,朝廷实在是承受不了,这凉州反正是不毛之地,就让给羌胡算了。还好有脑子清楚的,极力反对,不然这么大一块地盘,就真的要扔了。

    终东汉一朝,对羌胡的战争,断断续续打了百多年。而在西汉,却没有这个问题,为何?还不是因为天子都长安,精锐禁军拱卫附近,羌胡但凡有点动静,就立马被镇压下去了。

    当然,并不是说诸葛亮就一定比荀攸高明了。荀攸比诸葛亮大了差不多三十岁,在思想上更趋近于保守。而诸葛亮则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性格里面,当然是更具有进攻性。

    刘备脑海中念头不停的在转,手指也无意识的在击打着桌安。他嗯了一声,面无表情的又看向了陆议。

    :。:

    

第七百三十一章() 
陆议自然也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长安,他的理由也很充足:“自世祖光武皇帝都洛阳至今,近二百载。世传汉德将终,而主公力挽狂澜。此洛阳王气已尽,非汉德将终也。主公当奉天子还都长安。

    且夫若定天下,主公兵锋欲往何处?辽东已宁,匈奴远遁。汉之患者,唯凉州、西域也。若向西用兵,天子都长安,上策也。”

    不想当将军的女婿不是个好大臣。诸葛亮和陆议都是少壮派。胸膛里面年轻的心脏对军功无比渴望向往。

    诸葛亮史载自比管、乐;陆议历史上在东吴刚出仕时只是做文秘工作的,后来好好的县令不当,非得向孙权请求带兵攻打山越,于是便在武官的道路上一发不可收拾。在关羽威震天下、刘备天下称雄的时候,打败了他们。成就了陆议的赫赫威名。

    这两个人建议刘备迁都长安,无一例外,都是把目光投向了西边。诸葛亮好点,要稳重点。只是点了点羌胡的问题。陆议就直白多了。

    天下一统之后,主公你打算打哪里?陆议才不会相信,刘备麾下的猛将如云,他会舍得让他们闲下来。刘备当年手里只有个青州的时候,都把高句丽给灭了。这样的雄主,怎么可能会没有对外战争?天下还未一统,就派重兵去开拓西域,这就是明证!

    现在劝刘备定都长安,将来要是再度出征西方,怎么会少得了他?陆议心高气傲,一身本事,才不愿意让世人说他是刘备的女婿,全靠刘备才能显贵。

    可以说,诸葛亮和陆议的话,说到了刘备的心底里。在刘备想来,统一天下之后,第一个目标,就是要向西边用兵。彻底消灭羌人,稳定凉州,然后全力开发西域,尽量把西域变成自己的固有领土。不听话的小国,就直接灭掉,然后移民过去,设置郡县治理好了。

    西域与凉州,在一些人的眼中,毫无价值,在刘备的眼中,却是个大宝库。不说矿藏、物产,只说大力发展与西方的贸易,这一年得赚多少钱回来?

    西汉、东汉几百年,只把西域看作遏制大漠胡人的一种战略手段,朝廷对于贸易并不是很上心。所以西域才有后来的三绝三通。有用了就开通西域,打跑了匈奴,就随意放弃。然后在草原之上胡人势大,又去控制西域来牵制胡人。这在刘备看来,简直是傻得可怜。

    以官方的力量,去大力推动贸易。只要能赚到钱,后面的事情,都不用朝廷去做了,那些眼红了的商贩们,自然会蜂拥而上。西域的汉人多了。这西边也就彻底安稳了。到时设立郡县,就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

    而如果不经营西域,后果会是什么?历史上自西晋亡后,凉州和西域就彻底乱了套,要到几百年后的隋唐,才又重归华夏版图。然后唐亡之后,弱宋没法控制凉州,于是再后来,异教东来,到明清,西北就变了颜色。而这祸害,同样也延续到了21世纪

    而且刘备也想试试,打通西域之后,他带着手下的这票人马,还能往西边打多远?

    一念至此,刘备就开口道:“吾属意长安,当以孔文举为将作大匠、长安营造使,韩公至、马德衡二人为副使辅之。一道修葺长安宫城。完工之后,当选吉日,奉天子还都长安!”

    孔融好清谈,到哪都是身边围了一群高谈博论之人。索性一竿子将他支到长安去,让他去负责修葺长安城。韩暨和马钧都是技术官员,干实事的人。有这两人帮助,刘备也不怕孔融出什么篓子。

    刘备一言定鼎,荀彧与荀攸心中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隐隐有那么一丝失望。要是还都洛阳,离他们老家颖川也近。颖川名士辈出,也方便他们提携后人。现在迁到长安去了。只怕许多关东人也要失望吧?

    至于贾诩,本来他是无所谓,但刘备决定迁都长安,他心中也是欢快无比。离他老家近啊。回家探个亲什么的,总比洛阳要方便些不是?

    诸葛亮和陆议心中更是雀跃。他们互望一眼,眼眸中尽是笑意。刘备的决定,证明他们心中的猜测没有错。天下一统,复归汉室之后,刘备果然有意向西用兵。

    到时,他们建功立业的机会就来了。

    刘备作了决定,就对荀彧道:“文若,你替我拟道奏折,上呈天子。”自己做了决定,自然要告诉天子。当然,奏折里面,不该说的尽量不说,然后要尽量把长安的优势给体现出来。这就考验荀彧的功夫了。

    荀彧总掌刘备幕府多年,这点小事自然难不住他。刘备话音一落,他立马就愉快的应下了这份差事。

    说完了迁都这件重要的事,刘备又沉吟道:“今天下动荡已久。曹孟德与孙伯符相争,吏民死伤不计其数。我欲明年用兵,大军齐出,往征益、扬。以使南方复归汉室。诸卿以为如何?”

    刘备是真的没耐心了。他这些年一直蹲在家里爆兵、种田。现在北方统一,百姓稳定,田地开垦越来越多,粮食产量逐年提升。府库也越来越丰盈。也是时候发动南征之战了。

    他手里猛将如云,兵马无数。想着索性干脆点,两家一起打了。免得让他们勾结在一起。自己打曹操时孙策去援,自己打孙策时曹操去援。

    对他们一齐动手就没了这顾虑。他们自顾不暇,哪里还可能互相救援?

    刘备这么一说,却是把荀彧等人给吓了一跳。明年用兵是可以,可是举北方之力而南征,还一下就对付两家。这能行吗?

    南方的地盘加起来,不比北方小。而且曹操和孙策也不是那么好惹的啊。两家联手起来,估计自己这边也是够呛。

    就算真的能打赢,只怕也是惨胜。可这样的结果,却不是在座诸位想看到的。一个残破的南方,他们得花多少时间去重建?

    这样的大战,死伤的吏民,又得花多少时间去弥补战争的创伤?

    

第七百三十二章() 
刘备明年欲南征,现在自然要在亲信中吹下风,统一思想,做好准备。这样的战争,没有充足的准备,是打不起来的。

    不过,刘备的自信满满,却是让诸臣心中有些吃惊。要一口气吞下曹、孙两家,这得多大的胃口,自己这边能做到吗?

    心中反复盘算过后的荀彧对奏道“主公,明年南征,可讨曹、孙之一,若欲兼并两家,力所未逮也。”

    军国大事,还是稳妥点好。太激进了,稍有不慎,走错一步,搞不好就会满盘皆输。这会荀攸、贾诩等就开始转动脑筋想办法了。

    荀攸道“今曹、孙两家共争荆州,我军可趁此良机,或出陈仓道击汉中,或渡江而取江东。此方为上策也。”

    先选定一个方向打,打赢了再看。到时局势会如何发展,谁又能未卜先知呢。搞不好顺风顺水,就这样赢了。也搞不好进展不利,战火连绵延续数年。

    贾诩也是这个意思“以臣之见,莫如先取江东。益州有山川之险,曹孟德亲自镇守,防备森严。江东虽有大江为阻,然渡过大江,便再无险隘。而徐州水师操练多年,正好为大军先锋。”

    刘备想了下,当年曹操南下攻打荆州时,关中和凉州都还没有平定。那会曹操要不是想着一口吃成他胖子,夺了荆州还想吞了扬州,估计后来也就没赤壁之战什么事了。现在自己扫平北方,关中、凉州、西域全在手中,兵精粮足,谋臣猛将无数。比起历史上南征的曹操要强上许多。如此还不能两路大军齐出,分讨曹、孙?

    当然,很多事情不是这么简单算的,具体情况得具体分析。曹操后来几次出兵,去打刘备,去打孙权,不也没打下来。

    不过,明年出兵,那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南方现在了为荆州的归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