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皇刘备-第5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策狞笑道:“饶你?那何人来赔我父亲之命!”言罢,拂袖而去。

    却说于禁在沅水上游筑堤拦水,被汉寿城中探得动静,满城文武得知,心中寒透。这曹将竟然如此毒辣,于是便有人上前,对沉吟不语的太守道:“府君,外有强敌,为满城百姓计,还请府君早作打算。”

    一人开口,便有无数人附从:“还请府君早作打算!”作什么打算?快降了呗。为孙将军效力不是不行。抛头颅洒热血也行。但没说一家老小也要跟着死啊。两位大佬相争,我们下面这些小鱼小虾没必要如此牺牲吧?

    太守自然知道这些人心中的主意。有些是确实不忍见汉寿被毁,千家万户流离失所。有些却是心中另有算盘,只是之前被自己武力压制。如今在沅水这个致命威胁面前,便不再隐藏了。

    太守心中一叹,沅水一决,自己就算能逃出去,这汉寿城也要被殃及。罢罢罢,反正是守不住,索性便让与那厮好了。上天有好生之德,自己又何必多造杀劫。

    心中念头一转,便唤来心腹,道:“你且持我印信去见那曹将,便言本官欲让汉寿城,令他莫要决沅水来祸害汉寿百姓。”

    心腹听了,便匆匆打马而去。这边,太守便对群僚道:“我受孙将军厚恩,虽能力浅薄,守不住汉寿。然亦不愿降曹。今让汉寿,我将率部退往长沙。诸君愿随者,可去府中收拾。不愿者,便留城中罢。”

    说完,也不理众人,转身入后宅去了。

    武陵太守的心腹打马径至曹营,高举印信,道:“我乃武陵太守之使,特奉命来见此地将军,还望通禀!”

    不一会,于禁打马而来,召见使者,乃道:“寻我何事?”

    这使者便把武陵太守的话一说。于禁心中一转,便知此事应当为真。武陵太守既然知道了自己要决沅水,估计也是知道再硬扛就跑不了。所以开始示弱要让城。

    于禁心道,早如此,多好?

    于是便让人继续筑堤拦水,在没有真正占据汉寿城前不要停。便问使者何时交接。使者又打马回城,通禀太守。一来一去,说在三日之后。

    二天后,深夜,武陵太守率部曲,退往长沙。到第三日,于禁醒来,营外却是来了一伙人,正是自愿留下,见曹氏势大欲归的诸人。

    武陵太守见势不妙已经先跑了。他们也被太守给瞒住了。既然太守没了,大家一商量,得,还是先去城外,把曹军给迎了进去吧。不然待在城中,总觉得有些提心吊胆。

    于禁得知武陵太守提前跑了,心中愕然失笑。暗道你便与我明说,让我别追。我又岂能不允。何必如此?

    于禁荡平武陵,便上报曹仁,言武陵已定。

    武陵太守率着残部到了长沙,黄盖出来接住,道:“兄何故至此,莫非武陵有变?”

    武陵太守便把诸事一说,叹道:“那于禁欲决沅水而淹汉寿城,我自忖不能守。为留存元气,故先退却,以待明日。”

    黄盖见武陵太守麾下仍有二千余兵马,心中大喜,暗道,自己前番与曹仁大战,折损颇重,若得了此部人马补充,何惧曹仁南来?

    于是便迎武陵太守入城。太守知自己如今失了地盘,在长沙也说不起话。又知黄盖为主公麾下旧将,能征善战。心道便将兵马托付于公覆,自己闭门不出,以待将来好了。若主公胜,自己也有赠兵之功;若主公败,自己于曹氏有让汉寿之义。现在退一步到岸上,坐观成败好了。

    心中打定主意,便趁着当晚黄盖设宴为其洗尘之时,对黄盖道:“公覆,我负守土之责,却胜不得曹将,无奈而弃汉寿。心中惭愧,又征战多日,心神疲惫,身体不适。愿将部曲尽数托于公覆,而安心静养。不知公覆意下如何?”

    瞌睡来了就送枕头。黄盖听了大喜。你问我意下如何?我自然是觉得好,觉得妙啊。当然,按照惯例,礼让一番还是要有的。

    于是黄盖就道:“兄何出此言?胜败乃兵家之常事,兄弃一汉寿而活千万百姓。此大义也。今我长沙,丁户无数。兄可自行招募勇士,与我一道,再战曹贼!”

    一个假意挽留,一个真心退让。三两个回合之后,黄盖便不再推脱了。道:“既然兄长执意如此,也罢,盖便从兄长之言。兄长但管安心养病,府中日用但有所缺,可使人来寻我。”

    就这样,黄盖得了兵马补充,武陵太守也脱了烫手山芋。两边皆大欢喜。

第六百九十章 孙坚之死() 
于禁占了武陵,等于就扼守住了黄盖北上南郡的咽喉,黄盖只要提兵北上,进攻南郡。武陵的于禁,就会第一时间知道长沙的风吹草动,从而知会曹仁,并提前做好准备。这就是汉寿诸县的战略意义所在。

    武陵与南郡连在一块,等于就把长沙与江夏在最大的程度上给切割开了。现在曹仁也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利用南阳、南郡的力量,联合起来对付江夏了。

    在当前的形势下,只要破定江夏,荆州战事,就可以说是尘埃落地了。南阳、江夏、南郡拿到了手,大军到处,还怕荆南四郡不望风而降?

    周瑜与程普在江夏,整顿兵马,四处巡视,鼓舞士气。正欲上下一心,共破曹仁,忽然便接到孙策的信来,言暂缓进军,荆州战略转为全面防御。

    周瑜心中惊讶,不知发生何事,看到信后,却是得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孙坚病危!虽然说这几年诸事基本上都是孙策在主持,但孙坚做为老一代领导人,他的地位还是无比重要的。此时若孙坚熬不住,对内忧外患的扬州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周瑜看完信后,程普也赶了过来,后面还跟着孙权。孙权眼睛有些红,似乎哭过。程普过来之后,便直接道:“公瑾,伯符来信,言主公有恙,我此时已心乱如麻,欲将江夏诸事托于你,这便返建业去也。”

    程普与孙坚共历风雨数十年,名为君臣,实则手足。此时闻孙坚病重,却是坐不住了。宁可抛下江夏重任,也要去建业。

    周瑜不禁愕然,军国重事,岂能儿戏。这说撂挑子就撂挑子,曹仁打过来了怎么办?于是便劝道:“程公,主公病重,我亦忧心。然此时曹仁屯兵于外,磨刀霍霍,意指江夏。此危难之际,程公岂可轻离?莫如便让仲谋先返建业,如何?”

    程普心中也是左右为难,内心担忧孙坚想去建业,又担心自己这一走,周瑜势单力薄敌不过曹仁。思来想去,还是觉得江夏和荆州的安危重要。于是便闭上眼睛,叹道:“便从公瑾之言。仲谋,你速返还建业去罢。”

    孙权听了,唯声而退。他是一刻也不想在这儿待了。出来时父亲还好好的,还笑着交待他许多事情,没曾想到了江夏没多久,就听到了这样的噩耗传来。他的一颗心早就飞到了建业去了。于是辞别程普和周瑜,便上了船,一路鼓足帆力,顺流而下,直扑建业。

    这会,孙坚经过医师的精心护理,虽然吊住了性命,却也是时醒时睡。孙策在殿中,急得团团乱转。州中诸事,也尽托之于张紘等人之手。

    孙翊、孙匡等已在殿中侍候,孙权、吴景等至亲,闻信也在赶来的途中。吴夫人在殿中依在孙坚榻旁,双目红肿,一双手紧紧拉着孙坚的手,生怕良人就悄无声息的走了。

    又过了数日,紧赶慢赶,该来的都来了。孙氏与吴氏两族,皆聚于殿外,而孙策等子女与舅父吴景,皆在殿中。

    孙坚昏睡多时,这会醒来,睁开眼睛,只觉头脑格外清明,他头颅转了转,见诸子女皆在,便欣慰的笑了笑。用手紧了紧夫人的手,便唤过诸子一一叮嘱,最后,唤过孙策。

    孙策近前,跪在榻前。虎目含泪,看着父亲瘦削的脸颊。孙坚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率军转战天下,幼年之时,他是母亲吴夫人一手养育大的,孙坚给他的父爱,很少。匆匆返家,也是对他严苛有加。只是,这是他的父亲啊。他心中的支柱,从儿时便仰慕至今的英雄。

    孙策艰难开口:“父亲……”言罢,泪水终于大颗滴落下来,喉中发哑,却是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了。

    孙坚看着这个最类自己的长子,心中无限慈爱。他又欣慰又遗憾。欣慰自己的事业有了个优秀的接班人。遗憾自己不能继续活下去,看着孙策与天下诸雄争锋。他在马背上征战一生,自从重伤之后,这才卧榻不起。他不怕死,只是不能战死沙场,而缠绵病榻,实在是难称他心意。

    孙坚道:“伯符,男子汉,不要哭。”

    孙策就点了点头,用衣袖擦干净眼泪,凝神静听。

    孙坚道:“生老病死,草木枯荣,此天下之常也。我年近五十,不算称夭。我去之后,你执掌江东。须孝顺你母,和睦诸弟。善待老臣。我儿之材,百倍于我。自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孙策牢记在心,一一称是。

    孙坚又道:“你处事自有主张,我便不再多言。伯符,你且附耳过来。”

    孙策听了,便探头过去,侧听孙坚吩咐。但听得孙坚微弱的声音,穿透入耳:“我儿,今天下虽三分,然玄德独强于北。若能保江东基业,则保之。若不保,可奔玄德。玄德宅心忠厚,不似孟德。若事有不谐,可奉传国玺北往,玄德念在昔日旧情,必可保我孙氏满门,以使富贵不失。切记切记。”

    孙策听了,忙忙点头。他心中再有想法,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违背父亲的遗言。孙坚交待过后,又唤了文武重臣前来,道:“我死之后,伯符袭我之职执掌江东。还望诸公看在你我多年情分,待伯符如待我。江东基业,便拜托诸位了。”

    诸臣躬身听命。孙坚最后,握了握吴夫人的手,眼中升起柔情无限:“夫人,你为我生儿育女,操劳一辈子。苦了你了。”言罢气绝。

    吴夫人顿时泪如雨下,号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