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皇刘备-第4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飞闻言怒气上冲,某看你臧霸是条汉子,这才劝降,免得你早早当了那屈死鬼。既然如此不识好歹,那你就去死吧。于是便使三军攻城。

    臧霸也不是好惹的,一面让人抵御汉军,一面让人于城头遍浇冰水,这个时候,冰水要比沸水有效多了。不但能把汉军给浇下去,还能让城头变得湿滑无比。

    两军攻防个把时辰,张飞悻悻而退。这个时候,就显出这天气的影响来了。张飞想要掘地道,地下被冻得死紧,将士们手都刨出血泡了,也不过是挖了数丈远。好在陈到那边消息传来,进展顺利,这才让张飞眉头稍展。

    陈到引军自顿丘至卫国。卫公姬华开城出降。

    卫公是汉朝的二王三恪之一。中国的历代王朝皆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得了天下之后,会封前代王室后裔爵位,称为二王、三恪,给予他们王侯名号,赠予封邑,让他们继续祭祀宗庙,以示尊敬,显示本朝所承继统绪,以标明正统地位。

    这个传统很久远,得远溯到虞舜以尧子丹朱为虞宾;夏禹封尧子丹朱于唐,封舜子商均于虞。皆不用臣礼,而用宾礼。而到了周武王于牧野之战后,又分封黄帝后裔于蓟、尧之后于祝、舜之后于陈国、夏之后于杞国、商之后于宋国……用以表示“兴灭国,继绝世”之意。到了秦始皇帝扫**、并天下之后,燕王、楚王、魏王都曾请求始皇帝给块封地,地方也不要大了,小县就可以,用来祭祀各自的先王。结果始皇帝他老人家太霸道,说以后天下都是郡县,不搞分封了。要地方分封没有,当个普通老百姓吧,给你们分点田地自己耕种去。也是,人家大秦用军功制,就是王室无军功,都不得封,何况灭国之君乎?这事也就惹恼了天下遗民。对大秦帝国并不归心,总是想着搞事情。结果秦传二世而崩溃。

    到了西汉孝武皇帝的时候,儒家力量开始重新抬头,于是这二王三恪的说法又被提了出来。汉武帝也乐得拉拢人心,于是在元鼎四年,汉武帝封周朝后裔姬嘉为周子南君,位比列侯,封邑三千户。到了汉元帝这个真正让儒家学说一家独大的皇帝手里时,又封姬嘉之孙姬延年为周承休侯,位次于诸侯王;汉成帝初元五年时进位为周承休公,汉平帝元始四年改封为郑公。到了绥和元年,汉成帝又封孔子十四世嫡长孙孔吉为殷绍嘉侯,以继殷后,一月后进位为殷绍嘉公,汉平帝元始四年改封为宋公。

    东汉继承西汉的做法,建武二年,汉光武帝封孔安为殷绍嘉公,姬武为周承休公。建武十三年,改封孔安、姬武为宋公、卫公。把所在的封国,改为宋县、卫县。

    这两家,地位尊崇,皇帝见了,也是待以宾客之礼,而不需要用臣子之礼拜见皇帝。历史上一直传承不绝,直到永嘉之乱这才失国。

    卫公在卫国,深受百姓敬仰,闻汉军来,纷纷至卫公府门外,跪求卫公庇护。卫公有相一人,掌政事。见此,来寻卫公。

    卫公姬华便道:“天下仍尊汉,既然汉军来,可迎也。”县令心中再不情愿,却也拿卫公没办法,更何况,还有满城百姓站在卫公这边。于是只好同意大开城门出降。

    陈到兵至卫国,兵不血刃而下卫国。陈到是汝南人,另外一个宋公,就在汝南,自然知道这卫公是怎么一回事,他也不敢怠慢,到了城门处,忙翻身下马,并以臣属之礼来拜见卫公。

    姬华见这汉将恭顺有礼,心中也是舒服,对陈到道:“王师既至,将军入城后,还望勿伤城中百姓。”不由得姬华不担心,这几十年来,世道混乱,兵匪有时候实在是难以分辨,更何况自己的地盘,实际上还归属曹操控制呢。

    陈到对道:“卫公但管放心,卫国之民亦是汉民,吾乃朝廷之将,率汉家之军,如何敢伤百姓分毫。若有士兵不法,必定军法从事。”

    听到陈到如此说,姬华这才放下心来。

第六百十章 一封书信() 
    陈到打到了东武阳城下的时候,张飞这边却傻眼了。一夜过后,只见濮阳城头,已经是厚厚的坚冰一层。

    却原来臧霸白日里攻城战时,见冰水却敌之法颇有效果,心中便是一转,暗道天气寒冷,晚上滴水成冰,莫若如此这般,以固城池,御汉军投石机之威。于是入夜之后,便令军士轮番浇水,待得天明,便是一座冰城伫立在张飞眼前了。

    张飞本来还打算今天要用投石车让臧霸见识见识自家的厉害呢,结果人家转眼就把城墙给披上了一层铠甲。

    起兵攻打兖州之后,刘备在书房中静坐许久,便提笔给曹操写了封长信。他觉得自己并不是那种不能容人之辈。既然曹操有理想有抱负,那么大家一起携手合作,又有何不可?

    “孟德吾兄,别来已久,无恙否,忆当年吾等洛阳初相识……”先是深深的回顾了自己与曹操的交情,后面便提及了当时两人的志向。

    “曾记得吾兄尝言,欲为汉之征西将军,荡平天下群凶。今天下将定,兄何不急流勇退,入朝上辅天子,下安黎庶,布政于天下乎?”

    “兄若有意领军,征西之职虚位以待也,河西四郡将复,而西域未平,兄愿扬汉威于万里之外,勒芳名于青史之上乎?”

    信写了很长,刘备也不是一厢情愿。他先是以情动人,然后从当年洛阳初见、纵谈国事,一直到志向的实现,现状的分析,人生价值该如何体现,都与曹操作了仔细的谈论。并一针见血的指出,若曹操一意孤行,攻略益州。便是得了益州,兖、豫两州他也保不住。将来他也只能是缩在益州,当个地方割据军阀,其行与二袁、李傕、韩遂等并无不同;而若听从自己的,放弃军队和地盘,入朝来任职,他愿意以太尉之职相待,而如果曹操仍想领军,那么天下平定之后,大草原,或者西域,都是他兵锋可至的地方。外敌如此之多,任他挑选。到时不但能青史流芳,还能保存家族,富贵平安……

    曹操接到信,看完之后,心中也是翻腾不已。人都是怀旧的。曹操自然也不例外。曹操对刘备的感觉很复杂。从知交,到盟友,再到敌人,这是一步步在演变的。

    曹操很佩服刘备,也认同刘备的许多观点,但个人理想的偏差和谁都想当老大的心理,让他和刘备之间还是渐行渐远了。

    是的,曹操和刘备,都有着一颗旁人所不及的雄心,或许他们一开始,只是想着为朝廷效力,做一个好县令,好郡守,好将军。但一步一步开始,建功立业的野心就会越来越大了。当他们治理一个州、二个州的时候,心里就开始幻想着治理天下会如何如何了。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理,不想当皇帝的州牧也不是好州牧。权力一旦没了牢笼,这**便只会越来越大。

    汉末的十几家诸侯,袁绍、袁术、刘表、刘焉等等,在他们占据一个州的时候,都是有这种野望的。只是限于能力或者形势,他们没能成功罢了。而有雄心有能力又还百折不挠坚韧无比的曹操与刘备,最后取得了三分天下的成功。至于孙权,那只不过是享受父兄余泽罢了。曹丕称帝,孙权竟然请为魏之藩国,受封吴王。直到曹丕死去数年,他才敢称帝。又如何能够与曹操、刘备这样的人物相提并论。

    曹操有着自己的骄傲,他是绝对不能忍受自己屈居刘备之下的。他会为了实际利益吃一点名头上的亏,比如历史上的他把天子抓在手上,却把大将军的职位让给袁绍。但他不会放弃他的权力,而去做一个名义上的太尉。很多年以前,他就发过誓,再也不会让任何人决定他的命运了。

    刘备说的看似有道理,但一切还言之过早。没有拼一把,谁知道是谁能笑到最后呢。曹操对刘备在信中最后看似劝诫实含威胁的言论也很有些不满。他决定,让兖州那边拖住汉军的脚步,自己这边迅速解决了刘璋,这便回师。

    因着刘备进攻兖州,延平二年的天下,又多了几分云谲波诡。孙坚熬过了这个冬天,人瘦了许多,但一双眼睛更加明亮了。他否决了孙策趁曹操攻取西川的时候袭夺荆州的计划,并告诉孙策:“曹孟德为我之盟友,若攻荆州,将来刘玄德南下,为之奈何?”

    孙策并不服气:“刘备南来,吾自当引军拒之。”

    孙坚看着孙策,很欣慰的笑了,这个长子,英武最类他自己,只是太过年轻,性格还是急躁了些啊。希望自己能够再活几年,在旁边指点一二吧。

    “刘玄德纵横多年,未曾一败。去年平定关凉,自董卓以来桀骜不驯的凉州军灰飞烟灭,旋又返师,击鲜卑于草原,连斩两单于。此何等之威风,其若来,为父亦不敢轻言能胜,你如何能挡得住?”

    看着孙策不说话,孙坚又道:“不要去想着荆州了,或许,曹孟德很快就要送信来了。你先去把山越都扫平再说吧。不要让他们再闹事了。”

    “唯!”孙策怏怏告退。在平定交州之后,孙策跃跃欲试,听闻曹操西进击刘璋,便觉得时候到了,欲请战攻曹操之后。被其父孙坚拒绝之后,一腔怒火便发泄到了山越头上。

    也是山越倒霉,他们这个群体,总有不安顺的人要搞事情。孙坚数征刘表的时候,境内便有山越闹事,幸好有周瑜等镇压,这才没酿成大乱。

    现在曹操与刘备各自兴兵,孙策觉得也到了彻底与山越算总帐的时候了。于是使吕范平鄱阳,程普讨乐安,韩当领海昏,自己又率周泰、吕蒙等众将入会稽。

    部将贺齐已经在会稽等着他了。贺齐是会稽山阴人,当年为郯长时,也是破平山越而知名。当时县吏斯从轻侠为奸,贺齐欲治之,主簿道:“从,大族,山越所附,今日治之,明日寇至。”

    贺齐闻言大怒,他素来不受威胁,脾气一起,便立斩斯从,然后又率县兵,破斯从族党数千,由是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