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皇刘备-第4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备这边按兵不动,终归还是有人坐不住了。车骑将军伏完、卫将军董承等便诣宫门,见天子。遂道:“陛下,刘玄德虎狼之心已显矣。”

    天子道:“卿所言差矣,太傅已告朕,此其子杨德祖与孔文举等席间狂言醉语耳。”

    董承急道:“陛下,便是杨德祖等醉语,刘玄德既知,为何不上表明言以证清白,而沉默不语哉?”

    天子闻言,沉默了一会,便看向董承,道:“卿也以为,大将军之功不足以封王乎?”

    见董承不语,天子又看向伏完,道:“不其侯意下如何?”

    董承与伏完心中大惊,莫非天子想要封刘备王爵?这可不行!

    这两人,一个是皇后之父,一个是董贵妃之父。作为外戚,高官显爵,满门富贵。他们深知,这一切都是由天子带来的。若天子的地位不稳固,他们又算得了什么?

    在他们看来,刘备现在已经是大权独揽,声威显赫了,若现在封了王,将来打败曹操、孙坚之后,这般功劳该如何封赏?到了那时,只怕就只好以皇帝之位以酬之了。这却是他们万万不能接受的。

    伏完与董承,自来青州之后,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基本上也不插手军、政之事。那是因为刘备没有侵犯他们的核心利益。现在看这动静,似乎刘备所图甚大,这便由不得他们不出来活动了。

    董承历史上可是胆敢矫诏来图曹操的人,所以他心中一急,便先跑到伏完府中,拉着伏完便来见天子了。

    也不想想,就算他们说动天子,又能奈刘备何?刘备手中有自己的文官系统,又有无数武将掌控军队。想要反对他简直是异想天开、痴人说梦。

    见天子发问,董承与伏完期期艾艾,半晌后便道:“大将军为汉臣,自当为陛下效力。些许功劳,便欲染指王爵。若待天下太平,岂不是要既平陇,复望蜀乎?人苦不知足,伏惟陛下明鉴之。”

    天子心明如镜。他知道伏完与董承所为何来,于是便好言抚慰道:“卿等肺腑之言,朕知道了。不过有功必赏,乃汉家制度。不可违背之。而今天下未平,若有功不赏,如何服众?”

    伏完与董承哑然,还欲再劝,天子把袖一摆,道:“朕累了,卿等先退下罢。”

    出了宫,董承与伏完互望一眼,只好辞别。行至半途,董承尤不甘心,便想了想,第二日一早便径投刘表府邸去了。

    刘表见董承来访,心中一转,便知其意,便设宴待之。座上只谈风月与奇异之事。董承一扯刘备之事,刘表便顾左右而言其他。董承好生没趣,吃了几杯寡酒,便匆匆告辞而去。

    刘表看着董承远去的背影,不禁冷笑一声:“无定虑而好逞其意计者,何其愚也!”刘表也曾是一方诸侯,麾下文武无数,兵雄将广的时候,也曾经有过不小的野望。只是时也命也。所以沦落如此。刘表心中也不愿刘备封王,但此事又岂是他能插手阻挡得了的。刘备一步步走到如今,全靠他自己。换句唯心的话说就是气运在彼。所以刘备能到这一步,也是水到渠成。不管你愿意不愿意,能不能接受,这种事,迟早会发生。这次不行,还有下次。

    刘表心中不愿,但他能看得开,所以也能理智的接受现实。董承心中不愿,也看不开,所以他接受不了他要折腾。在刘表看来,董承这种瞎折腾,只不过是为他自己与家族招祸而已。此等大事,虽然不是玄德发起推动的,但这传言一出,只怕玄德以及玄德麾下皆已心动,在翘首以待了。这个时候有人出手搞破坏,岂不是与整个青州集团为敌?

    刘表很清楚,刘备带着一帮人走到现在,其实已经停不下来了。将来到了那一步,天子没法再封赏刘备。那么刘备又拿什么来封赏他麾下诸文武?除了换个皇帝之外,还能有什么别的办法能解决?

    刘表羡慕、嫉妒,更钦佩。他能看出来自己与刘备的差距。他也能接受现实。所以他决定,于此事之上,他不能一声不吭,要借机发出自己的声音。

    于是这日朝会之上,刘表出列了,他奏道:“陛下,大将军扫灭袁氏,收复冀、并二州。此等功绩,威震华夏。陛下宜当重赏之。”

    刘表一出列之后,刘繇也站了出来,郑重道:“大将军有大功于汉室,臣亦附议。”满朝文武俱惊,一时没反应过来这两人是要干嘛。

    天子一看是刘表和刘繇,于是笑道:“卿等所言甚是。大将军有功,不能不酬之。卿等先议,然后上奏于朕便是。”

    罢朝之后,刘表与刘繇相视一笑,不顾身后文武的惊讶。便自离去了。刘表心道,我老了,可我还有两个儿子在玄德麾下。便是为了子孙所计,我也得出言相助玄德。更何况,玄德也是宗室之后,将来不管如何,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总好过这天下归了外姓去。想来正礼亦如是想,故从我论。

第五百四十七章 美人之计() 
    朝堂之上的百官们引经据典,各自从故纸堆中寻求自己理论的支撑。来来回回争辩好几回后,向天子上书,请封刘备王爵。

    到了这时,一直冷眼旁观的刘备也知道了谁反对、谁支持。于是他终于出手了,上表天子,力辞之。言辞恳切,感人至深。刘备觉得,这天下还有一大半呈割据状态。自己北方都还未曾一统,现在就要封王,太早了点。不说南方的诸侯们。最起码自己要收复关中、凉州,这才有资格吧。

    在无数人的失望之中,刘备连续上书数封,坚决表态自己功少,不受封。让朝廷与百官们明白了他的心意。

    于是,这在临甾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的事件,也就瞬间风平浪静。府中,伏完对董承道:“董君多虑了,大将军上书自陈心迹,看来别无心思。”

    董承饮了杯酒,嗤笑一声,道:“不其侯何必自欺欺人,岂不闻大将军言功少不受封。若功多,将如何?封王迟早事也。”

    伏完听了,便沉默不语了。在他看来,董承有些偏激了。不说刘备有没有资格封王,只说连汉家宗室都出面力挺刘备,他们又有什么资格和手段去反对?螳臂当车何其不智也。

    河南尹光复之后,便有朝臣上书,请天子还都洛阳。最后又被张喜等人给否决了。洛阳是帝都没错,但那里饱经战乱,宫殿基本上要么被毁、要么残破。去了还要大兴土木进行重建工作。而且最最关键的是河南尹面临兖、豫等地,曹操虽然向朝廷服了软,但他与刘备之间迟早会翻脸。这已经是朝中大臣心照不宣的认同了。若还都洛阳,到时大战一起,洛阳岂不是危险?

    还是临甾好啊,虽然宫城小了点,但吃的喝的穿的用的玩的,什么都不缺,日子也好过。何必要急匆匆的跑到洛阳去呢。还是等天下重归一统之后,再谈还都之事好了。

    天子自己也无还都之意,他觉得在临甾也不错。刘备对他很尊敬,他与后妃的用度从不短缺。虽然没了实际的权力,但比起在董卓那里的担惊受怕来,这里却无疑是神仙乐土了。

    刘备此时正在府中想事情,河内与河南尹被自己占了,这地方官可得好生挑选一番。高干与袁尚退到关中,也是时候解决他俩与关中的问题了。段煨、张绣蛰伏已久,也是该起用他们的时候了。攻略关中、凉州,还有谁比本来就是凉州将的他们更合适?

    门外,亲卫来报,言两宫太后派人来见。刘备把眉头一皱,何太后与唐太后?她等寻自己何事?于是召了召手,不一会,一个女官进来了,向刘备敛裙一礼,柔声细细的道:“禀大将军,太后在宫中设宴欲请大将军,还望大将军屈驾前往。”

    刘备听了便是一愣,他只与何后见过。两宫与弘农王被迎回青州之后,他只在凤驾前拜了一拜,连面都没见,现在两宫欲宴请他,不知所为何事?莫非又在弘农王身上动了心思不成?

    若是如此,说不得便要前往一会了。刘备眼睛便眯了起来。

    答应下来之后,这晚刘备便备了车驾,前往两宫太后所居的宫室。到了之后,刘备却发现,弘农王不在。于是向两宫太后行礼之后,便问道:“不知弘王农殿下何在,臣请拜见。”

    何太后道:“弘农王年幼贪睡,此时已经睡下了。大将军勿须多礼。”

    刘备朗笑一声,便于客座之上坐了下来。这宴席也是奇怪,冷冷清清,二主一客,也不知道这两个妇人葫芦里卖什么药,也罢,且见招拆招好了。

    客人既至,何太后便对旁边的侍女吩咐一声,于是女使鱼贯而入,美酒佳肴一一奉上。刘备也不客气,正好有些肚饿,便只顾埋头开吃。

    丝竹笙管,燕歌赵舞,说实话一边吃饭,一边欣赏这动人的歌舞,确实是很舒服。这宴席之上,何太后除了感谢当年刘备的相救之恩,和这些年他忠心为国的功劳之外,便只是劝酒。其余诸事一概不谈。

    刘备也乐得如此,既然太后劝酒,他也是杯到酒干。席至半途,唐太后请更衣。过了一会,刘备觉得酒喝得太多,需要释放一下,于是也请更衣。何太后便命侍女引大将军去。如厕之后,刘备却发现,那带自己来的侍女却是不见了人影。

    刘备也不以为意,他记忆很好,辨了辨方向,便向来处行去。方行不久,便遇一房舍,灯火通明,隐有人声传来。刘备沉吟一下,便走了过去,他决定还是找个向导好了。他一个大男人,在两宫的居地一人乱走,似乎不太好。

    走近之后,见门扉虚掩,他便伸出手来,高声道:“可有人在,吾乃刘玄德……”话还没说完,他双眼便瞪得老圆。

    只见房中,有一浴桶,水面之上,白雾氤氲,花瓣沉浮。而那水中,却有一具洁白如玉的娇躯。再细看时,只见青丝如瀑,芙蓉玉面,粉颈花团。这极妍美的女子,正是唐太后。

    烛影轻摇,映得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