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皇刘备-第4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虞当年治理幽州,把幽州弄得井井有条,后人有诗赞他说:幽州别是神仙土,谷石人间三十钱。这穷州僻壤的,粮食三十钱一石,实在是很好了。当然,粮价最低的不是刘虞的三十钱。两汉史上,还有过八钱一石的粮价,这,这就实在有点伤农了。

    八钱一石的事发生在汉宣帝时。西汉国力最强盛的年代。当时赵充国平羌乱,汉宣帝给他下了圣旨:今张掖以东粟石百余,刍槁束数十。转输并起,百姓烦扰。将军将万余之众,不早及秋共水草之利争其畜食,欲至冬,虏皆当畜食,多藏匿山中依险阻,将军士寒,手足皲瘃,宁有利哉?将军不念中国之费,欲以岁数而胜微,将军谁不乐此者!意思是将军快点打吧,我这扛不住了,粟米一石要百余钱了!

    赵充国就回复说:是何言之不忠也!本用吾言,羌虏得至是邪?往者举可先行羌者,吾举辛武贤,丞相御史复白遣义渠安国,竟沮败羌。金城、湟中谷斛八钱,吾谓耿中丞,籴二百万斛谷,羌人不敢动矣。耿中丞请籴百万斛,乃得四十万斛耳。义渠再使,且费其半。失此二册,羌人故敢为逆。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是既然矣。当年金城、湟中大丰收,粮价跌到八钱,我让朝廷买进二百万石当战略储备,结果只买进四十万石,早听我的,何至于有今日?

    看看,这孝宣中兴不是白说的。粮价涨到百余钱汉宣帝就觉得贵了,怕百姓吃不消。话再说回来,刘备自来青州,这粮价虽然有涨有跌,但却也从来没有破过百钱去。而且他田租又收得低,三十税一,所以他治下的百姓也还算过得不错。除了种粮和口粮之外,多余的几乎便全卖给刘备了。

    只是这几年连番大战,却是把这许多年的积蓄给消耗得差不多了。虽然刘备在他的领土内大肆推行屯田、开荒。但限于科技和生产水平,这年月的亩产低得吓人。汉朝的一亩地,要比后世的小点。而亩产能上六石,已经是很好了。能破十石,那就已经是天下有数的良田了。竹林十贤稽康就曾在中说:“夫田种者,一亩十斛,谓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称也。”而实际上,一亩地,伺候一年,只得三石粮食的比比皆是。

    幸好刘备非常重视农业,来青州之后,不断召集老农请教,然后慢慢一步步去实验、改变。使得治下粗放耕作渐渐变为精耕细作。而因为靠近北方,又与胡人互市交易来许多耕牛,大力推行牛耕,解放了农夫们的生产力。这才使得青州治下的田地只要是无病无灾,亩产基本上都能达到十石以上。特别肥沃的土地,产量更高。只是亩产十石,还远远不够啊。

    想到后世的大德鲁伊袁先生,刘备心中就是一阵叹息。om

第五百二十二章 政策调整() 
    现在青州市面之上粮价已经破了百钱,而且上涨势头愈演愈烈,大有涨势不停的架式,终于把刘备给惊动了。

    荀彧见刘备来问,心中也是苦笑。这地盘越来越大,花钱的地方多了去了。每打下个地方,主公你又要安抚民心,免这免那。这进项少,开支大。如何不闹粮荒?

    没粮怎么办?

    荀彧想了想,谨慎的开口道:“粮荒之时,朝廷每有先例,可假王侯租,减百官俸;可入粟拜爵,入谷射官;或是裁军以减损耗……”

    《后汉书-冯绲传》里面就说:“币藏虚尽,每出征伐,常减公卿俸禄,假王侯租赋。”刘备也想不到东汉朝廷竟然会经常干这种事。听荀彧解说,倒也听得滋滋有味。东汉时期,因为边患,朝廷财政经常紧张,于是天子就经常下旨借钱。比如汉顺帝永和元年,诏贷王侯国租一岁;汉安二年又贷王侯国租一岁;汉桓帝延熹年间,经常减公卿以下奉,贷王侯半租;或者是假公卿以下奉,又换王侯租以助军粮……不仅如此,朝廷还经常向百姓借钱,汉顺帝永和六年,诏假民有赀者户钱一千,又永初四年,因羌寇转盛,而辄贷于民。

    这老是借钱,也不知道给不给利息。刘备心中念头一闪而过。不过他不打算这样干。因为一来是他治下的诸侯王本来就没多少,天下已经乱成这样了,还打他们的主意,这有点说不过去。至于朝廷公卿也是一样。人家好不容易拼命挣扎到你青州这里来了,好日子没过上几天,你又要扣工资,这不太好吧?

    至于入粟拜爵,倒是可以试一试。毕竟这事,在华夏是非常古老的传统。秦王朝时,商鞅便开始干这事了。他在变法中实行过“粟爵粟任”的办法,就是根据给朝廷交纳粮食的多少赏赐官爵的。汉承秦制。晁错便是力主“入粟拜爵”的人,他曾说过一句老实话:“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爵位这东西,是皇帝垄断的,皇帝可以随口创设出来,无穷无尽,没有任何成本;而粮食是农民在土地上种植的,也是永不枯竭的。皇帝拿自己不费一文随口创设的爵位,去换农民实实在在的粮食,有什么不划算的呢?

    后来这一政策,被汉武帝给发扬光大了。汉武帝是个战争狂人,打了几十年的仗,朝廷财政哪里吃得消。为了解决财政危机,他搞过募民买复、入羊为郎的政策,在桑弘羊上台之后,这入粟拜爵就起到巨大的作用了。普及人群从官吏向普通百姓蔓延不说,还增加了赎罪的内容。民有罪,得买爵三十级以免死罪!

    到了汉灵帝时,好吧,这买官卖官就更加明目张胆了。而且汉灵帝还卖出了心得:官员和富豪现钱交易,概不赊账。穷人可以按揭还款;名士买官可以打折。大郡、富庶之地价高;边郡、穷地方便宜……

    总的来说,买卖官职来增加朝廷的财政收入,这事古今中外都干过。只是增加上财政收入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许多难以挽回的恶果:比如富农和大地主们买爵之后可以免赋税,那么这些赋税便不可以避免的转移到普通百姓身上去了,从此造成严重的社会矛盾。同时也破坏了律法和选官制度,造成贫富异刑,进一步扩大了司法不公,同时也导致了管理效能的下降和吏治的败坏。当然,在古代**治很多时候就是个笑话。

    刘备其实一个也不想选。只不过比起减俸借钱和裁军来,入粟拜爵看起来是个比较好的选择。毕竟没有侵犯到百官和诸侯王的切身利益。而这事,他们应该也会赞成。

    当然,这中间具体如何操作,还得仔细磋商。不能马虎了。这口子一开,不看严实了,搞不好就要出乱子。

    众人又商讨了半天,这才各自退去。刘备满身疲惫回到后院,却见卢珻在发脾气。一问才知道,自家儿子和刘恪家儿子打架了。刘瑾和刘琛被刘瑜、刘琪两兄弟打得哇哇大哭,回来就向卢珻哭诉。

    刘备哈哈大笑,刘瑾和刘琛被卢珻管教得素来乖巧,这次哭成这样,只怕是吃大亏了。卢珻见刘备大笑,不禁没好气道:“自家孩儿兄弟互殴,你还能笑?”

    刘备全然不当回事,摆摆手道:“舌头和牙齿还打架呢,兄弟之间些许点小事,何须在意?”

    卢珻一叹,道:“那夫君可知瑜儿、琪儿为何要打瑾儿、琛儿?”

    刘备心道这里面难道还有隐情不成,于是便奇道:“为何?”

    卢珻道:“瑜儿说之前阿姐也是老欺负他们的,所以他们现在要翻身欺负回来。”

    刘备听了不禁愕然,半晌才反应不过,忍俊不禁,笑道:“我家二个女儿还有这本事?”

    卢珻柳眉倒竖,把银牙磨得嘎吱响:“妾身也是这才知道,一问之下,却是那两个疯丫头欺负弟弟之后,却又不许他等来告状,说要是谁敢告状,见一次打一次!这许多年来,却是把妾身瞒得结结实实。若不是这次事发,还真不知道哩!”

    刘备想起刘琳与刘瑶这两个小丫头,哦不,她们已经嫁为人妇了。还有这一面,心中好笑的同时,不禁摇头,这性格也不知道跟的谁。又想她们如今也不过只是十八岁,在后世正是青春年少、好玩爱闹的年龄。如今却在婆家侍奉舅姑、丈夫。心中便不禁一阵心疼。

    卢珻与刘备说了半天,见他神色恍然,不禁道:“夫君可是累了?”

    刘备摇摇头,笑道:“无事,久不见琳儿,瑶儿,改日派人接了回来,我们一家人好生聚聚。”

    卢珻应了下来。刘备又走到两个儿子跟前,蹲下身来,摸了摸他们的头,笑道:“以后不要和兄长打架,他若再敢欺负你们,你们就跟他们说要去喊叔父来。”

    刘瑾似懂非懂,收了眼泪看着阿父:“可是七兄(刘瑜)说不许喊大人来!”

    刘备一笑,道:“无妨,这是为父说的。不过你们不要真的去告诉你叔父,只是吓一吓你兄长,知不知道?”

    若是刘恪知道了,只怕那两个小的屁股上又要吃竹片了。见自家儿子应下,刘备便道:“来,不哭了,阿父给你们做纸鸢好不好?”

    两个娃瞬间脸上转阴为睛,纷纷拍着手围着刘备转了起来。卢珻看着刘备,忽然就想起当年来,自己的纸鸢也是夫君给做的呢。不知不觉一瞬间就这么些年了。

第五百二十三章 襄阳士族() 
    这日朝会,刘备在朝觐天子之后,便把入粟拜爵之事提了出来。如今青州缺粮,市面之上米价飞涨,这事想瞒也瞒不住。事情发生了,总还是要想办法如何去解决。这满朝文武,都是天下拔尖儿的人材,听听他们的意见也是好的。

    杨彪与卢植等人听了刘备要入粟拜爵,心中便有担忧,孝灵皇帝在时,便买官卖官,弄得天下大乱。如今国事好不容易有了点起色,若此风再起,如何是好?

    刘备听了他们的担忧,心想朝廷还真少不得这些老成持重的老臣。于是便道:“此乃一议,为解今岁困境,明年粮收,便罢此例。期间具体条陈,还望诸公尽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