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皇刘备-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备卢敏对视一眼,看了过去,只见隔了两张桌子,坐了两个蓝袍儒巾的士子,正面红耳赤争得热烈。

    刘备觉得有趣,便高声道:“兄台此言差矣!蝗旱虽乃天灾,然亦非人力可不为!”

    刘备此言一出,便引得众人往这里看了看,只是此时茶肆中寥寥数座,大多都自顾自的歇息,看了几眼,见是几个少年郎,便不再关注了。

    那边厢的周兄闻声看来,却见二个十七八岁的俊郎少年,正对着自己而笑。便起身施礼道:“两位贤弟何不过来一谈,愚兄原听高论!”

    刘备和卢敏也是无聊,便一人端了个茶碗跑到那边桌子上去了。众人重新叙礼毕,才知道,这个稍高的叫周晖字君吉,另外一个浓眉大眼的士子叫黄奎字文广。两个都是太学生。

    刘备一通名,黄文广便噫的一声道:“刘备刘五郎?你可是那个格物飞天的刘五郎?”

    周晖脸上也是一喜,目光殷切的看了过来。

    刘备摸了摸鼻子,赫然笑道:“若无与我同名者,那便是我了。”

    又拽过旁边的卢敏,道:“此乃我师兄卢敏卢子达,经术学问,皆在我之上。”

    周黄二人笑道:“卢子达少年知名,我等也是听过的。”

    卢敏倒有些不好意思了。刘备愕然思道,是了,卢师之前便在洛阳为博士,子达便是洛阳城长大的,算是半个地头蛇。怪不得周君吉和黄文广说听说过。

    周黄二人热情的拉着刘备问个不停,除了赞叹他的格物之论外,便是问他飞天的事是不是真的,还格了何物,最近有没有新的文章出来?

    刘备哭笑不得。只好耐心的回答了他们的问题。

    周晖便兴致勃勃的问道:“五郎,你的格物一说,目前基本上已被太学生所认同。你的言论,简直是如黄钟大吕,发人深思。从此我儒学便又得发展,走上了全新的道路矣!”

    黄奎关注的侧重点完全不同:“五郎,在京师可能再现飞天之壮举?”

    刘备笑道:“只要地点合适,有何不可?”

    黄奎便激动道:“若五郎再次飞天,一定要记得唤我前来观看啊!”

    刘备便笑着允了。此时周晖便笑道:”五郎方才此言,何以教我?“

    刘备道:”君吉兄多礼了,五郎后学末进,何敢言教?周兄言蝗旱乃天象,就算罢免所有公卿亦无济于事,我亦持此论。”

    &则,吾却以为,蝗旱虽乃天灾,但亦非人力之不可为。吾意以为,无论蝗旱,皆可控也!”

    周黄二人讶道:“蝗灾亦可控乎?”他们知道旱灾无非就是深凿井,耗费人力物力取水。只要规模不大,确实是可控。但蝗灾就不同了。

    这时的蝗虫被人称为蝗神。从君王到士大夫到百姓皆是如此。不是因为士大夫愚昧。而是因为董仲舒对先秦儒学加以改造,把阴阳五行论给纳入了儒学中。数百年到如今,天人感应论已经深入到每个儒生的灵魂深处,从此成为一种思维定势。

    每当人类悖行天意时,上天就会降下灾异,旱、涝、蝗等来惩罚人类。于是儒者们就会指陈时弊,警醒人君,天子啊,您德行有亏,为政有失,于是天帝就降下灾害了,您得赶紧改正。于是天子就会焚香、沐浴、茹素,还不行就下罪己诏,换三公。因为他们相当于丞相,辅佐天子牧天下万民,他们没有起到好的作用,需要罢免了他们来求得天帝的谅解。

    这就是盛行两汉的以德去灾、以德去蝗。出现灾害了,不是第一时间组织人手去抗灾,而是赶紧反省自身的德行哪里不足,而去弥补。这在刘备看来,是非常搞笑的。当然,也不是没有聪明人,王充就是其中的一个杰出代表。他对许多灾害和自然现象都做出了深入的观察,并对以德去灾说大力反驳,坚持积极救灾工作。可惜因为时代的局限性和缺少人支持,王充的理论没有扑腾起多少浪花。不过他的论衡放在后世看来,仍然是值得一读的大作。若是王充晚生百余年,他一定是刘备格物说最坚定的支持者。因为王充自己就是一个以事实来验证言论的人。

    刘备道:“蝗灾为何不可控?蝗不过也是一种虫而矣,若州郡得力,使农夫大力扑杀之,纵然田地有损,亦不会毫无收获。”

    周君吉道:“蝗不是河海中虾鱼所化吗?”

    刘备顿时无语了,这个时候的读书人哪!他便耐着性子详细解释道:“蝗乃蝗,虾乃虾,非同一物种。怎能由虾化蝗?每次大旱后必有大蝗,旱极而蝗是因为大旱之后,地下水位下降,土地含水量减少,而此种环境极适合蝗虫繁衍。是以蝗灾肆虐,为患天下。蝗非为虾所化,蝗产卵于土中!”

    见两人还是半信不疑的,刘备便泄气的道:“此乃我于家中格物所得,是与不是,君吉兄与文广兄一验便知真假。”

    刘备又道:“旱时可以凿深井,引深山之水,广修沟渠池塘以蓄水。蝗时辄可使人于河堤低洼处翻土,以日曝晒,以雨淋之,皆可灭蝗之幼虫。若蝗已成虫患,则可以人力扑杀,蝗尸可喂养家禽,鸡鸭最爱食此物。”

    &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无论天灾亦或**,我等自当积极应对,以消弥祸患,降低农人百姓损失。此方不失儒者之本色。若自锢于家,纠结于问心问迹,就算有圣贤之德,于事又有何增益?”

    &如君吉兄言,罢尽天下官员,旱照样旱、蝗照样蝗。到头来受苦的还是百姓,刘备言尽于此,先行告退。”

    说罢,刘备便与卢敏起身,走出茶肆,留下周晖与黄奎二人慢慢思索。

    卢敏出了茶肆,便问道:“五郎,你方才说的都是真的吗?”他能忍到现在着实不易了。

    刘备便笑道:“当然是真的,子达兄,你随我来!”

    说完,二人又往城外行去。

第三十四章 洛阳灭蝗(一)() 
刘备带着卢敏跑到城外,随便找了块土坎。此时正值旱灾,是以往日里一片青翠的土坎,植被皆萎,露出干巴巴的土块。

    刘备左右看了看,寻了根枯枝,便往泥土中一插,再一掀,然后便叫卢敏上前:“子达兄,汝且来看!”

    卢敏近前,便看见裸露的泥土中,密密麻麻的虫卵,甚至还有幼虫在孔洞中爬进爬出。卢敏便哎了一声,道:“五郎,你说的果然是真的。”

    刘备伸出脚,使劲一碾把虫卵碾死,跺跺脚道:“其实很多事物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但我们却懒得去观察,懒得去注意。非得推脱到上天那里,非得要以德去蝗。这不是闹笑话吗?天地本无心,灾害关它何事?再说了,天帝统御宇宙万方,他老人家忙得很,哪有空闲关注地上的事情?”

    见卢敏欲言又止,刘备便笑道:“子达兄,你什么都不要说了,灾害来临时借此指责君王为政得失,以此来提醒君王要勤政修德,这种措施很不错。但不代表我们士子也要去相信这种虚妄的东西。让君王和百姓相信就够了,如果我们也相信,那才是愚蠢。”

    卢敏听到刘备毫不掩饰的言语,不禁沉默了。他也是极为聪慧的,又长年跟在卢植身边,耳濡目染之下,他自然不太相信修德便能去灾。董仲舒给儒学中掺沙子,加入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等学说,无非是要提高儒学的地位,使儒家神性化而已。这一点,很多儒者是很清楚的。只是发展到现在,心里虽然清楚是怎么一回事,但表面上却仍然不得不维护着这些理论旗帜,因为统治者需要,他们儒家也需要,百姓更需要。

    卢敏沉默了一会,抬头看着刘备道:“五郎,既然蝗虫产自土中,不若我们返家回报大人,让大人奏请天下,诏令天下郡县灭蝗。如何?”

    刘备便长长的叹了一口气,道:“你以为我没这样想过啊。要是老师还在庐江为太守,我早就进言了。如今老师在东观校补汉记,忙得不行,我怎好打扰,再说了。老师如今不是守牧之臣,就算进言天子,天子也未必能听得进。听说天子最近都不上朝了,奏章都是由阉宦挑选后送入内廷的,说是在内廷斋戒,但到底在干嘛谁也不知道》

    刘备想起这个本家皇帝,也是头痛得紧。皇帝小时候还算好学,又挺聪明,写的赋也挺不错。怎么成年了,就越来越胡闹了。瞎折腾来瞎折腾去,便便又早亡,把个好好的汉家天下给硬生生弄没了。

    卢敏听了,也是恨得牙痒痒:“阉贼不除,国将永无宁日!”

    刘备便纠正道:“子达兄,可别一棍子打翻所有人,宦官里也有那老实本份之人。”

    刘备没说错,正所以白的也有屎,黑的也有玉。所以善恶岂能简单以群体区分?曹操他爷爷大宦官曹腾,在内廷数十年,事奉四帝,未尝有过。还进贤举能,推荐提拔了一大批名士。还有个吕强,为人清忠奉公,推辞皇帝封给他的爵位,为蔡邕叫屈,并建言大开党禁,诛皇帝左右贪浊,这么个人,最后被其他的宦官所恨,构陷于他,最后自杀家中。另有史可考者如丁肃、徐衍等辈,皆是宦官中清忠不争权的老好人。

    回到家中,晚上见到了卢植,卢敏便把今天和刘备的遭遇说了一通。卢植也不惊讶,对刘备这个弟子,他已经见怪不怪了。沉吟半晌,卢植便道:“五郎,你先写份条陈,明日我回东观,先和杨文先、蔡伯喈等同僚商议,然后见机奏报于陛下。”

    见儿子和弟子目光炯炯的看着自己,卢植便道:“陛下与诸臣如何处置,非我所能料。不过,你们有这份心就很好,我们儒者,通读经书最后学而优则仕,然则做官不是目的,治理天下,使百姓安居乐业才是大功德。尔等可要切记!”

    两人站着让卢植说教了一顿,然后才告退。到了前院,两人长出一口气,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刘备笑道:“老师训人越来越厉害了。”

    这时,院侧门一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