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皇刘备-第1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淳于琼连败严纲、田楷,正在得意洋洋的率领大军步步向前,迫压幽州军阵。忽见敌军主阵,又是一通鼓响,定睛看去,却见是敌军中军营门大开,一员小将,率了一彪人马,直往自己这边杀来。

    淳于琼哈哈大笑:“我道公孙瓒纵横幽、燕,是何等了不得的人物。今日一试,却也不过如此罢了。公孙瓒!尔军中无将可用乎?遣一黄口小儿来战我?”

    淳于琼正值壮年,嗓门又大,声音之宏亮,覆盖三军。顿时冀州军闻言,哄然大笑起来。公孙瓒立于高台之上,闻得冀州军士污言秽语,辱骂不绝,不由大怒。心道,子龙,我幽州军、我公孙瓒的脸面,便看你的了。

    赵云闻得淳于琼之言,也是心中恼怒,心道,好匹夫,今日辱我,必不罢休!一路之上,赵云大枪展开,前遮后挡,左冲右突,势不可挡。身后,留下一地的冀州军尸首。而聚拢在赵云身后的甲士,也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多。

    淳于琼见状,也收起轻视之心,目光一凝,哦了一声,道:“有点本事!”却也未太放在心上,在他看来,年纪青青的赵云,不过是自己军功簿上的又一道记录而已。

    及到近前,赵云遥见淳于琼端坐于马上,一副不在乎的模样,心中怒气勃发的同时,却也暗笑,老匹夫,既然自己寻死,却也怨不得某了。

    于是一拍马股,人马合一,疾取淳于琼。同时,暴喝一声:“淳于琼,常山赵子龙特来取尔首级!”

    淳于琼忽见那员小将疾驰而来,又听得赵云所语,不由狞笑一声,怒骂道:“大言不惭!”心底却是打定主意,拚却一身伤,却也要让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留下来,再也不让幽州人来把败军之将给抢回去了。

    淳于琼心思翻转间,却见一道枪影,直取面门。淳于琼怪叫一声,来得好快,却是把刀一举,荡开枪尖。两马错鞍,淳于琼调转马头,一双虎目精光四射,看向赵云。只见这小将,一身碎叶甲,腰系狮蛮带,大红的蜀锦披风罩住后背,头顶一簇盔缨,随风乱摆。胯下马,掌中枪,英姿勃勃,煞是不凡。

    与此同时,赵云也在打量着对面的淳于琼,这员西园勇将,只见他雁翎甲,兽吼带。狮鼻虎口,两道英杰眉下虎眸精光四闪,胯下凉州名驹、手中百锻宝刀,气势汹汹,杀气腾腾,端的是一员好猛将。

    不过,赵云是不会跟敌人客气的,打量几眼,便虎喝一声,大枪一抖,数朵雪花忽然绽开,飘向淳于琼。

    淳于琼感受到了重重虚影之后的杀机,鼻间冷哼一声,打起精神,大刀一往无前的一斩,斩出一道刀芒,破开雪花,直斩枪头。大道至简,天下武学亦在其中,任你怎样虚幻,任你怎样千般变化,我只一刀来,一刀去。

    刘备自然不知道,他未来的五虎之一,一身是胆的赵子龙,正在冀州,为了老同学公孙瓒而奋力厮杀。

    当初赵云家乡遭遇马匪,一场血腥屠杀后,幸存者或被官府另行安置,或自行投亲。基本上全都离开了这个充满血腥杀戮的伤心地。赵家人也不例外,全家迁往他县居住。刘备派人至真定寻赵云,又如何能寻得见?

    不过世间的缘法,最是奇妙。谁又能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呢?

    此时的刘备,正在临菑城外,带了一票人马考察稷下学宫遗址。青州趋渐稳定,诸多政事逐渐走上轨道,被荀彧等人打理得井井有条。于是刘备终于有时间,来关注一下青州的教育问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刘备下定决心,准备在青州大力培养儒家格物学派的士子,为自己的未来做好人才储备。

    于是,之前在郑玄面前提及过的稷下学宫计划,终于被刘备摆上案头,打算启动了。

第二百零四章 青州教育() 
感谢书友cloud146的打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真不是一句虚言。想要培养符合自己政治理念的后备力量,想要培养未来治理帝国的各类人才。教育,就一定要狠抓。

    在教育方面,刘备有很多文章可做。当年他就有想法,但一来人微言轻,二来战事频繁,不得空闲。如今他总算是执掌一州,在青州地面上,有了独一无二的发言权。而青州也被他梳理了一番。那么,之前的种种想法,便可以渐渐施行开来了。

    这个年代的教育,官学与私学并行。在某种程度上,私学更加盛行一些。地方上,一个有真才实学、有名望的硕儒,是会被无数人景仰,然后拜在门墙之下的。这是特殊的教育传承所造成的。因为,经与传,你有书本还不行,还得要老师为你讲经,所谓传道、授业、解惑是也。

    每本经书,每个大儒的理解又不一样。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有影响特别大的通儒,便形成了儒家学派。像郑玄,一生穷经皓首,注遍六经,字数百万。这等人,因为对经传的理解,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程度,所以有无数的士子追随。

    没有老师为你讲解,你就是家藏无数书,可能读一辈子也不知道是否正确。是以,汉时游学之风大盛。找个好老师解惑,再找无数同门交流。然后一路领略山川之壮色,开阔眼界胸襟,这才是提高自己的不二法门。

    而刘备,昔年因缘际会,提出格物论,提出知行合一,当时可谓石破天惊,震惊儒学界无数大能。从而引发无数人跟风研究。这些年以来,虽然刘备不再专注于学术,然则他儒家格物派宗师的身份却是注定了的。

    如今,以他格物学派的理论奠基人、青州牧的身份,于稷下学宫故址,发出呐喊声,欲召集名儒贤士,不限流派,稷下论儒。此消息一出,天下沸腾。就连袁绍与公孙瓒大战的消息都被忽略了。

    青州牧府,刘备正意气风发,与诸臣道:“吾欲于青州,设立大学,差人寻访雅儒名士,同讲于青州。诸君以为如何?”

    不待众人回答,刘备又双眉扬起,笑道:“除了五经博士外,其他诸子百家之传人,亦可于此讲学,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面向天下诸州学子招生。如此一来,四方士子必然云集我青州。到时衣食住行,必然会带动我青州繁荣昌盛。待得大学内五经博士,名儒贤士咸至,然后再限制入学名额,实行收费,于此一项,我青州财政每年还有大笔进项”

    荀彧越听眉头皱头越深。有点跟不上自家主公逸兴纷飞的思绪了。大学,其实就是太学,主公想干什么?太学除了朝廷可以设立,地方什么时候可以这样干了,以为改个名就行了?

    除了五经博士,还要寻访诸子百家,以百家争鸣?

    还要限制入学名额?

    还要以教育来赚钱?

    除了荀彧,其他人也是听呆了。刘备这思维,天马行空的,想一出就是一出,他们还真有点跟不上。

    刘备噼里啪啦的说了一大通,意犹未尽的停下来,却发现堂下群臣一个个的皱着眉头,刘备心道,教育产业化是最正常不过的事啊,这都不能接受么?于是笑道:“诸君可是有异议?”

    荀彧上前一拱手道:“主公,太学乃是国立,地方如何能冒然使用太学之名?岂不是僭越了?”

    刘备轻笑道:“太学如今也是徒有虚名,听说两京的太学如今都空荡荡的,名存实亡。我立大学,也是欲为国家储材”

    见荀彧黑着一张脸,便又道:“是我想得不妥了,既然如此,便唤作青州高等学府罢。”心下却是有些不以为然,本来还想建立世界上的第一所大学呢,名字都想好了,就叫青州大学,不过既然荀彧反对,那便换了算了,没必要为一个名字与股肱之臣闹意见。

    荀彧又道:“主公为国储材,其意甚佳,此乃我青州、我大汉之幸也。”

    刘备面上不动声色,心中被人称赞,却是极舒服的。更何况,夸赞之人,是荀彧。谁曾想,还没有美多久,荀彧又话风一转,道:“主公,为何学堂设立五经博士还不够,要再设百家讲堂?须知我大汉自世宗皇帝以来,便是独尊儒术!”

    此话一出,管宁等一票人都站了出来,打了鸡血似的,一个个开始嚷嚷道:“主公,为显儒学之尊、儒学之纯,不宜在学府再另设他科!”

    “臣以为不宜”

    “臣以为”

    于是,轮到刘备脸黑了。这帮家伙,平时机灵无比,一涉及到道统,却又偏偏固执得要死。刘备真的想拎着这些家伙的衣襟大声质问他们:你们知道什么叫综合性大学吗?光读个死书有毛线用?专业细分才是正途好不好?不然怎么培养未来的专业性人才?

    争吵了大半天,谁也没说服谁。搞到最后刘备火大了,罕见的发了脾气,一脚踢翻案几,怒道:“此乃吾命,诸君欲抗命乎?”

    荀彧肃容朝刘备一躬到底,然后朗声道:“义之所在,宁死不从!”

    崔琰、国渊、管宁等瞬间哗啦一下,就站到荀彧身后去了。刘备一看,就连简胖子也站到荀彧那边了,刘备又好气又好笑,戟指着简雍:“你你!”最后却是什么都没有说出来,碰到这些不怕死的顽固份子,刘备也无可奈何,只得一拂袍袖,气冲冲的从后堂跑了。

    到了后堂,卢珻正在与刘夫人说话,见夫君一脸怒色,急步而来,便连忙起身迎住,道:“夫君回来了!”

    刘备见母亲亦在,稍敛神色,先请了安,然后才坐了下来。卢珻不敢多问,刘夫人却是没这顾忌,一脸慈祥的道:“我儿为何烦恼?”

    刘备强笑道:“孩儿无事,方才因政事与文若等有了些许争执。”

    刘夫人点了点头,道:“万事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文若、宪和等皆当世贤才,我儿与他等意见不合,却也不该动怒才是。”

    刘备此时坐了一会,怒气已经消失大半。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无非是因为教育方面的一些争执而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