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皇刘备-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叛军人再多,也不过是一群乱民而已。身上没有着甲,手中的武器更是千奇百怪,木棒,木矛,刀,锄头,还有石头。王松率众驱马直扑,待到近前,先是发了两轮箭雨,才拨出腰间环首长刀,就这样简单粗暴的直插了进去。然后,便见整齐划一的刀光闪起,惨叫哀号声一片。刘备心中一叹,平叛?一场一面倒的屠杀罢了。

    卢植率部尾随于后,周围家丁团团护住。便随着王松撕裂的缺口杀了进去,卢植一边持剑砍杀,一边让麾下士卒大呼:”降者不杀!降者不杀!“

    王松正厮杀得痛快,却见有纳降声传来,随之便是成片成片的叛军抛却手中兵器,五体投地拜伏于地。他又不好杀降,不禁大怒,便拨马往卢植旗号而去,见了卢植,便在马上行了个军礼,道:”卢使君,为何要纳降?此等贼子,无君无父,今日降明日叛,不若索性杀了个干净!“

    刘备在卢植一旁,看见王松一身血淋淋的,铠甲上还粘着些红白之物,不知道是碎肉还是脑浆。又见这家伙说要杀个干净,不禁心里打了个寒颤,想道:”这厮,平日里和颜悦色的,想不到却如此嗜杀,真是人不可貌相呐!“

    卢植便道:”王司马,你口中的贼子,在本官看来,皆是本官治下子民,他等世居此地,又非边境外族。今日若是全杀了,才是麻烦。山民牵连数郡,非独居我庐江一郡。今日全诛之,他处闻讯,再起烽烟,又该如何?今日只诛首恶,余者好言抚之。“

    王松不服,再欲开口,卢植摆摆手,道:”好了,本官替天子牧守一方,自有道理。王司马平叛之功,本官自会有奏章呈于天子御前。”

    王松这才脸色一缓,不再说话,掉转马头,指挥部下收降去了。秦汉重军功,天下无事多年,只有西凉那边打死打活的。但王松又捞不到上阵的机会。这次好不容易才率部出征地方,自然是斩首越多越好。是以他才在卢植跟前说要杀个干净。但卢植是主将,他不得不听命。不过也得到了卢植替他请功的保障,也不算亏了。北军五校,天子能知道名字的又有几人?

    一场战争就这样结束了,众军士正在打扫战场。刘备环顾四周,见四处一片狼藉,尸首堆叠得到处都是,残肢断臂,大片的血肉地上乱滚的头颅。。。。。。强烈的恶臭味直冲而来。刘备腹间不由一阵翻江倒海,只觉喉间一酸,有什么东西直涌而上,刘备死死咬住嘴唇,把这股酸水强抑了下去。而一边的卢敏和刘恪早已经吐得一塌糊涂,昏天黑地了。

    前世经历了无数战争片和恐怖暴力片的血浆洗礼,刘备自以为神经粗大,承受能力超强。直到今日,见了这战争的惨烈,刘备才知道,不身临其境,永远不知道战争是有多残酷。

    这场莫名其妙的战争,不知道有多少人失去父亲、儿子,又不知道多少人从此衣食无靠,在贫病交加中死去,或者是贩卖自己为奴隶。。。。。。

    刘备心中莫名沉甸甸的,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他前世也不过是个宅男而已。从小读书,一直读到博士,然后理所当然的留校。日子简单平淡又温馨,没经历过什么大风大浪。无意间穿越到这里,已经是他所经历的最神奇的一件事了。

    他一直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见证着这里,见证着历史。似乎没有什么能影响到他的心情。直到此刻,心情沉重的他才彻底了解,原来他已经不是这个世界的看客,原来他这数年来已经彻底溶入了这个世界,成为原住民。大汉的命运荣誉,已经与他血脉相连。他为这里的一切美好而欣喜,为这里的一切不好而悲伤。就如同这场战争,他带着期待而来,却没有收获喜悦,而是浓浓的,化不开的悲伤。这些死伤的,都是他的同胞,都是他的族人。不论此时,还是千年之后,皆是如此。

    我不要去见证什么,我要去开创历史!我要大汉的旗帜高高飞扬!我要百姓从此再无战乱灾祸之忧!刘备紧握双拳,心中大声呐喊。

    &古人夜战很多,在史上都有明确记载,足见夜盲症乃是妄谈。关于秦汉度量衡的问题,我有空会发到作品相关。请大家多多指点多多评论。谢谢大家的支持了。

第十六章 平定庐江(完)() 
投降的人实在是太多,卢植只好把妇孺老人另立一营加以监管,这样也不怕那些青壮反复。最后,卢植又分了一百北军,七百健卒留守大营,看管俘虏。他实在是分身乏身,没有办法立即处理这些人。然后才率部匆匆北去。

    北方的叛军,一如刘备所料般的被卢植迅速平息。一切都显得波澜不惊,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了满地血腥,如果不是现在哀鸿遍野的俘虏营。刘备甚至会怀疑庐江郡倒底有没有叛军。

    平叛很容易。但善后工作却让刘备焦头烂额。卢敏还好,这些年跟着父亲卢植,耳濡目染之下多少有些经验,对琐碎公文的处理能很快上手。至于刘恪,刘备只指望他别添乱,完全没想过他能帮上什么忙。

    将士的赏赐、抚恤,乱民的甄别、处理,战后的防疫工作等等。。。。幸好大方向由卢植决定,他们只需要去拾遗补缺和具体执行就行。

    这一日军帐中,卢敏搓着双手呵气道:“这天气是渐渐冷了,我们可得加快善后工作,钱粮也不多了,可怜俘虏营中之人,若是大人筹措不到更多粮食,不知道他们如果度过这个冬季?”

    刘备一边翻看着文册,一边道:“这个冬季度过了,来年还有春耕呢。诸多猎户还好,组织起来去行猎便可,那些毁家灭田的,该如何是好?”

    帐中一片沉默,数息后,卢敏幽幽叹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刘备撇嘴道:“天地不仁,乃是天地无心。”

    卢敏讶道:”五郎何出此言?天地无心,何以生万物以养人?“天父地母,可不是反清复明的专用口号,这一说法源自周易: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管子和淮南子里都有天父地母的描述,而太平经更是具体:天者主生,称父;地者主养,称母;人者主治理之,称子。。。。。。

    刘备道:”大道自然,天地无心,以生物为心。是以天地无心而生化万物,而后我等格物而致知。何为知?吾以为,知为见闻之知、德性之知。格万物而先致见闻之知,而后大其心,再致德性之知。德性之知,便是良知,便是天理。是以我等要致良知,而后方可知行合一。“

    刘备越说越快,越说越兴奋,这些日子他从未停止过思考,他的理论正逐渐成型:”什么是良知?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是了,只有格物致知,而后知行合一,才方可齐家治国平天下!否则,有才无德,不致良知,为官越高,祸害越大!天地无心,我等儒学传人,便要格物,要以人心体天心,引导百姓为善去恶!我们要为天地立心!“

    刘备最后激动得站了起来,双目发出夺目的神采:“儒者自当为天地立心!”

    卢植在主位上,初时还面带微笑的看着嫡子与爱徒辨论,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年轻人精力旺盛,他也乐观其成,因为道理是越辨越明。听着听着,卢植沉默了,脸色开始严肃起来。等到刘备喊出儒者当为天地立心的时候,他竟然控制不住心神的激荡,也站立了起来。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卢植禁不住仰首抚须大笑起来。把卢敏和刘备、刘恪三个吓了一跳。

    卢植止住笑后,回身再看刘备,越看越喜欢。多好的少年郎啊,才十六岁(古人算虚岁,刘备已过十五的生日,便是十六了),便有如此惊人之思想、如此惊人之见解。格物致知、见闻之知,德性之知、知行合一、为天地立心!字字句句,皆是珠玑。而且之前格物一说稍显单薄的话,如今这一系列成型的,具体的理论,已经代表着刘备在学术思想上面渐渐走向成熟。

    卢植知道,刘备所说的每一个理论,每一个观点,都会引起士林的大议论。小小年纪,已经颇具宗师风范,真是难得啊。卢植看着面前因为自己的注视而显得有些腼腆的弟子,心中的欢喜却是怎么也压抑不住,想不到这个故人之后,能给自己带来如此大的震撼。为天地立心!说得多好啊。儒家不是一直这样做的吗?每一次学术上的辩论、争吵,不都是想要得到先圣经书上的解释权、主导权,从而用自己的理论去教化天下百姓吗?这就是为天地立心啊!只可惜,数百年来,博士通儒无数,却无一人能及得上自己的弟子刘备。自己这是捡到宝了啊!

    刘备觉得自己的脸都有些发烧了,头一回被一个满脸胡须的大叔盯着看这么久,纵使他两世为人处变不惊,也有些不好意思了。

    卢植看着刘备,欢喜道:“五郎,待庐江事了,吾与汝荐书一封,汝可持信往汝师伯郑康成处受教。我已经教不了你多少啦,尔师伯郑康成,学问精深,通贯古今,山东无人能出其右者。汝此去就学,必能百尺竿头再进一步。为师也甚期待,将来汝之成就!”

    刘备跟随卢植来庐江,一是想加深师徒感情,二是想见识下军阵。这两个目的已经达到。再一想,庐江事了,老师卢植也要到一年多后才会被朝廷征拜为议郎,去了洛阳。与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蔡邕、杨彪、韩说等校书东观汉记。自己耗在庐江一年多也没有必要。又见卢植言辞恳切,心下不禁一暖,便道:“就依老师之命,待庐江事了,我便前去拜见师伯,去见识下师伯门下弟子的风采!”

    卢植见刘备一付豪气干云的模样,不禁又笑,五郎年幼,争强好胜理所当然。

    旁边卢敏小声道:“大人,吾也欲与五郎前去东莱,会一会郑师伯门下师兄。”

    卢植心情大好,把手一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