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皇刘备-第1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日,刘恭等引了荀彧游览,荀彧先是见了楼桑里的著名景点大桑树,心中甚奇,暗道,此树树身颇粗,料年岁已久,然枝干茂盛不减,果真当出贵人焉?后又至一处,见其间有朗朗童声传出,察而观之。原来是刘氏族学,其间有无数小童在里面吟诵论语。

    荀彧叹道:“不意刘氏学风如此之盛。”

    刘恭在旁道:“以前哪有这么多人,也就我刘氏家中几个小儿辈。后来玄德出仕,与我曰族中适龄诸子,当入族学。家贫好学者,每月供给米食。这样,才有这些孩子来读书。不然,一般人家,哪里肯来,孩子再小,也能留在家中看家不是?”

    荀彧沉默半晌,道:“此地弦歌不绝,玄德之功也。玄德于我儒学有大功!”

    又对刘恭道:“我荀氏诸儿,亦有族学,不如两家合作一处而学,我荀氏愿为教授!”

    刘恭闻言大喜,他刘家虽然不是一般人家,但也只能算是寒门。家中读书人少,书籍也不多。如今族学所用藏书,除了历代所传之外,大多都是刘备祖孙三代抄录而成。哪里比得过颖川荀氏这等累世士族?于是振衣而拜,道:“刘某代族中诸子弟于此谢过荀小郎君!”

    荀彧慌忙避过,道:“教化之事,我儒家子弟之使命也,文若岂敢受长者礼!”

    族长刘元起闻言也不禁大喜,于是吩咐两家合办族学,资用皆由刘氏负担。荀彧推脱不过,只得依了,却暗中嘱咐族人,对族学之事多多上心。

    又见诸子间有一人,形貌虽瘦,然眉宇间英气不散,双眼炯而有神。不由问道:“此谁家之子?”

    张飞在侧,道:“此主公帐下南阳黄汉升之子黄叙。”见荀彧双眼打量黄叙,生怕荀彧以为是楼桑人把这小家伙给饿瘦了,便把黄叙之事,与荀彧细细分说。

    荀彧听得连连点头,道:“玄德急公好义,心性仁厚,我辈中人也!”

    又道:“此子眸正神清,有弘毅之气,日后必为不凡。”

    张飞愕然,这荀文若神叨叨的,莫非是神棍不成?

    张飞又带了荀彧去见了刘备家小,刘母虽然思念刘备,但却有了媳妇孙女相伴,倒也过得安逸。男人从来都是主外,自家儿子又是二千石的高官,刘母心中着实是欢喜得紧。其时各州动荡,消息闭塞,她还不知道自家儿子已经封侯了,不然还不知喜欢成什么样子。自先祖陆城亭侯刘贞被封于此,然后失侯,已经数百年了。如今总算老天开眼,楼桑刘氏一脉又有子弟得了侯爵,虽然也是个亭侯,但刘备还年轻不是?

    张飞、荀彧盘桓了数日,然后引兵南下回荆州。荀、刘两家各有人前来相送。刘母抱了个大包袱,里面是卢珻和她为刘备缝制的衣服鞋袜,还有家书。临别对着张飞等嘱咐又嘱咐,让张飞看着刘备,不要让他靠贼军太近了,让他在后面指挥就行。张飞郁闷至极,这一军之主,又如何能听他的?却又不敢说,只好老老实实的听着。

    刘备在临湘,闻众将捷报,说数郡悉平,便上疏朝廷,道:“臣不负圣恩,亲帅师众,多次用兵,终于剿杀黄巾、克复郡县,今荆州已定,长吏颇多失亡,而百姓不安。还请陛下简拨良吏以充郡县,镇守地方。又荆州黄巾主力虽灭,然山林湖泽之间,必有余孽隐匿。为防其复为乱,臣请率众镇守荆州,以备将来。而荆州颇多水泽,臣恳请于洞庭湖立水寨,以操练水师”

    这刘备一不要官,二不要钱,主动为朝廷分忧,想着镇守地方,继续扫荡黄巾余孽。这么好的臣子到哪去找?皇帝二话不说,准了。又召公卿等议天下郡县空缺者,选任官员以补之。

    刘备召集众将,分兵各自镇守荆州要地。鉴于不久荆州各郡太守将全部补齐,为免冲突和落人口实,刘备把军队都散布于郡治大县之外。像已有长官镇实的南阳、武陵,他一步都不想踏入。要知道,人和动物一样,都有着自己的地盘观念的。正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刘备扪心自问,换他他也做不到。至于长沙以南诸郡,山高林密,民风甚恶,他更不想去。

    于是刘备想道,你们不让我进城,我就自己筑个城。乃命黄忠驻襄阳阿头山,命关羽兵屯华容。然后自己领了其余诸将,于洞庭湖畔立军营,召募民夫筑巴丘城。刚好寒冬时分,湖水退却,露出湖床,正好施工。

    巴郡罗耶珂有信来,如今张脩领了道众,纵横汉中、巴郡,其追随者甚众,诸官吏不敢与之战,她亦不敢。原来张脩深通巫鬼之道,而巴蜀之地,偏偏又好这个。是以教众对张脩那是忠诚得不得了。不说官兵了,就是蛮人,也深畏之。罗耶珂虽然愿意听刘备之命,但却怕驱动不了部曲,反惹人笑。那就不好了。

    刘备放下书信,愁眉不展,想不到巴郡等地是这种情况。看来益州之民,对这鬼神巫道,是有偏好啊。难怪张脩死后,张鲁继而又割据汉中等地多年。当了个政教合一的大头领。看来是有缘故的。刘备不禁对宗教有些痛恨起来。这些打着宗教的幌子,祸乱一方的人,都该死。太平道张角如此,张脩亦如此。他们姓张的似乎都偏爱造反?看来以后有机会便要大力打击以宗教之名,扩展教众,然后宣传异说之论的这些教首了。

    信道可以,传教亦可以,宗教自由,信仰自由嘛,但三观得正,必须劝人为善,弘扬正确的价值观是不是?要热爱大汉,热爱百姓和家人

    十二月己巳,鉴于黄巾主力已全部被汉军消灭,而此时天下动荡已久,人心不安。于是皇帝大赦天下,改元中平。

    不久,下邳王刘意因黄巾之乱中受惊,大病不起,薨,因子皆早夭,国除。

    其实,收藏好久好久都没有涨过了。几个星期了吧。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更得不多的原因么

    我平时也不太注意这些,也没怎么求过,但要是有推荐位,不管这推荐位好不好,若是到了最后成绩不好,岂不是很丢人?岂不是以后就没推荐位了?于是,还是厚颜求下收藏罢,希望看过此书的书友们,如果觉得还能勉强入眼一观,那就麻烦收藏一下罢。拜谢了。

第一百一十章 皇帝昏招() 
中平二年春正月,中原大疫,不过各州郡依前广阳令、今东中郎将刘备之防疫条例,各郡人众死于疫病者大减。有知情者,散播此消息,于是无数百姓感念刘将军之恩德,州郡长吏更是奏书朝廷,请表刘备其功。左右宦者奏曰:“刘备此意何为?欲养民望以挟朝廷乎?”

    天子不悦,于是竟不赏。

    又王允因恶了张让,旬月之间,竟被张让等两度构陷下狱,司徒杨赐觉得王允素有高名,不欲使其再辱,便使门客密告王允,曰:“君以张让之事,故一月再征。凶慝难量,幸为深计。”意思是让他体面点自杀得了。于是遣左右奉药而进之。王允吓死了,自己虽然被张让折磨,可自己无大错,他一介阉宦也拿自己没办法呀。如今倒好,自己人却要自己一死以成全名节,傻子才肯干呢。于是王允须发皆张,厉声道:“吾为人臣,获罪于君,当伏大辟以谢天下,岂有乳药求死乎!”

    王允义正言辞的一番话,传出去之后,朝臣莫不叹息,于是大将军何进、太尉袁隗、司徒杨赐等共上疏救之:“诚以允宜蒙三槐之听,以昭忠贞之心。”皇帝看了下,嗯,这王允既无大罪,便免死吧。刚好天下大疫,皇帝大赦天下,于是王允得赦。王允经此一事,觉得宦官太凶残,太暴力,太不按理出牌了,于是心中恐怖,竟变易姓名,逃离京师,辗转河内、陈留等地。

    刘备在洞庭,每日里闲来无事,只吩咐麾下立设水寨,又垒土而成高台,护水寨及军营两侧。刘备在荆州,每与黄巾贼战,所获之钱粮财帛,除了一部分用来奖励军中卒士外,其余并不上缴。刘备只差没把收复的各郡县府库给搬空了。他估计其他人多半也是这么干的,就算皇甫嵩、朱俊乃忠耿之臣,可也架不住他手下的将校军卒这么干呀。反正直接推在黄巾贼身上即可,不拿白不拿呀。这一笔糊涂账,让大汉州郡历年之积蓄一扫而空。给朝廷的财政负担,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是以去年战事正紧之时,皇帝都不得不下诏,减太官珍羞,又厩马如非郊祭之用,全部拿出来以资军用。这已经是好享乐的皇帝能做到的极致了。

    刘备得了这他自己也搞不清楚到底有多少的钱帛,于是遣人大肆购买粮草。去年战火纷飞一年,中原精华之地尽遭**,物价飞涨,尤其是粮食。丰年之时一石米八十钱,一石谷三十钱,如今天下大乱,民生凋敝,而物价腾踊,一石米如今竟然要数千钱,而且还不能足量供应。

    不过刘备又岂肯做这等亏本买卖?自耕农固然流离失所,无法耕种,但他们永远左右不了粮价。那些大地主大豪强们的农庄,才是产粮的主要来源。天下大乱,虽然有一部分倒霉蛋被黄巾攻破,但皇帝下放兵权,允许各地豪强自建部曲以御黄巾之后,形势得到了最根本的转变。正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黄巾去抢别人没关系,他们可以袖手旁观,可一旦涉及到了自己的核心利益,这些往日里一脸和善仁厚的读书人,就会瞬间变脸,拿着刀剑和你玩命。

    是以,刘备知道这些家伙手中,可是不缺粮的。囤货居奇,哄抬粮价,从中牟取巨利,这不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吗?于是刘备着人收集荆州境内各大地主豪绅的信息。有名声甚善者,刘备亲书一封,言辞恳切,而所求也不甚多;至于声名狼藉者,刘备就没这么好耐心了,直接派了大军去,言称要就粮于此,看你卖还是不卖,不卖,你确定?卖,嗯,我军中钱帛不多,无法以市价购买,就依光和六年两倍之粮价购买好了。地主们欲哭无泪,光和六年是有史明载的大有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