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变身之女侠时代-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恩,公公婆婆让我学着管理家里的生意,我没经验所以接过了东市的书局,现在就去看看。”石青珊理着腰带说道:“等会儿你和我一起出门,做我保镖。”

    “那我也去准备一下。”何幼晴转身就走。

    大米见后又不满:“什么态度啊。少夫人,真的要和她一起去?”

    “难道和你一起出门?到时候是你指引我,还是我指引你啊。”石青珊和大米两人对这临江郡根本不熟悉:“再说了,我不带保镖,公婆也不让我出门啊。”

    大米也不说什么了,她也知道何幼晴是本地人武功又好,确实比自己适合。

    “怎么样,现在我像不像翩翩公子?武林少侠?”石青珊将头发甩到背后,一脸自信地说道。

    大米点头:“像,少夫人若是男人,我都要被迷住了。”

    何幼晴很快就回来了,她也换了一身青色男装,变成了一个俊俏公子,也带了武器。看她也成了平胸,估计也是缠过束胸,石青珊直道胸大不容易啊,心头掠过不可排解的忧伤。

    须臾,石青珊一摸怀里荷包,玉手一挥:“出门。”

    两位俊俏小生就从后门离开,穿过小巷来到了大街之上。

    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石青珊瞪大眼睛竖起耳朵,所见皆是民生,所闻全是风俗,墙里墙外简直就是两个世界。

    来往的行人宛如古画中走出来的一样,是风吹旌旗摇,两旁叫卖响,端端是百业兴盛。这是一个真实无比的世界,眼中种种世俗无不在告诉石青珊这点,她现在就是这大周芸芸众生中的一份子。

    临江郡不愧是大周腹地商贸重地,光是一条普通的街道就能感受到开明的风气,以及积极的商业氛围。

    不管是开店还是摆摊的,都是各用其法来招揽客人,这边货郎自夸商品好,那边又说货物全。价廉物美莫错过,迎来送往贺发财。

    真真是一副活生生的《清明上河图》,石青珊眼睛都不够用了。

第二十七章世文堂() 
世文堂,正是陵府的书局。

    陵府祖上是水利官吏,后来涉足武林,发家却是开当铺。祖上开了武馆镖局有些进账,购置了些良田,可是这也不算大富。还是祖上往下数第二代当家突发奇想入了当铺的行当,这才成了大富。

    而到了陵子风爷爷,这位老爷子到了晚年突然觉得陵府还缺一个状元,缺少些文气,于是就开了一个书局,也不指望赚钱就是不想让陵家被当成暴发户,有了书局好收藏些书籍,也让自己后人沾沾文气,说不定还能出个读书人。

    大周如‘世文堂’这样的书局比比皆是,光是临江府就差不多有七八家,听说在顺天皇城还有更多,不下三四十家。

    当然这些都是私人的,其实只能算小户,真正的大拿还是大周官方的‘国子监书院’和‘大内书局’,往下排是各地区的官方书局,以及知名书院自营的书局,这么依次排下来才能轮到私人书局。

    三进的院子,前面是店铺,后面两间房是印刷作坊,三间是库房,还有最里面的两间是掌柜一家的住处。

    有资格叫书局的,都需要印刷工具和工人,显然当初陵子风爷爷还是想过把书局做大做强的,可惜隔行如隔山,书局的生意就一直不温不火,这十年来更是连年赤字。

    这掌柜李贤不是临江人,是北方三原郡人,三原郡已经是北方靠近边境的地方了,他属于南漂一族,不过漂了十几年早把一家老小都接来了,住在后面也不用付房钱是相当方便的。。。

    这么好的待遇,李贤当然也不想丢饭碗,所以一直苦心经营,奈何东市人少,大家宁愿绕路去南市也不愿来这东市,盖因当初陵子风大杀四方,十年都没有消除恶劣影响。

    何伯已经打过招呼,李掌柜知道陵家老爷已经把书局给了儿媳管理。李贤心里是觉得这些武林家族果然都不知礼法,丈夫新逝就让寡妇出门,恐怕也只有什么江湖儿女才干得出来。

    狗屁不通,李贤没有练过武,他是地道的书香门第,还参加过科举,可是到现在四十五六岁了,也没得到什么功名。又上有老下有小,不得已才在回老家的路上应聘做了掌柜,从此开始了打工生涯。

    虽然心里对陵府让寡妇经营书局的决定不赞同,可是李贤也早已经没了棱角,他现在只想着保住这份待遇优厚的工作,让儿子好好读书争取读个进士回来,也是个望子成龙的父亲。

    石青珊和何幼晴今天就是俊少爷,步入世文堂。

    这年代大家能买的到的书大体一共三大类,一自然是科考练武需要的工具书,二是娱乐的小说话本,三就是家庭用书了:医疗养身,禅学修行,心灵鸡汤,打卦占卜等。

    卖的最好的是一二两种,尤其是第一种更是添加的官方加持,基本上读书人都会买上一两本。

    第三类书最杂,也让石青珊了解原来古代人也喜欢心灵鸡汤,几句教做人的大道理也能卖出好价格。

    书籍的价格和印刷的质量以及纸张的质量直接挂钩,当然还有一个简单的区分,那就是越厚的书价格越贵,越薄越便宜。

    石青珊倒是没有在世文堂发现《金·瓶·梅》《*****》这类打擦边球的艺术文章。

    李贤打量这两位肤白若雪的公子,心说这两位估计就是陵家的媳妇和她的丫鬟了,就算伪装了,可是还是掩盖不了女人身上的脂粉香味。不过李贤看破不说破,他知道石青珊是要先暗查一番,于是上前推销:“两位少侠,想要买些什么书?”

    “掌柜有什么推荐的么?我喜欢看了以后觉得很有道理,立刻就能上口教育其他人的充满了道理的书。”石青珊离开封闭的陵府,就好像入水的鱼儿,恢复了以前幽默的性格。

    ……掌柜和何幼晴都傻傻地看着石青珊,掌柜是没想到世上竟然有如此不拘一格的女子。何幼晴是觉得这少夫人确实与众不同,不仅有才还很有趣。

    何幼晴忍不住被逗笑了,又觉得自己掩齿微笑的动作不像男子,立刻崩住脸也不暴露自己其实是女人的事实。

    这一定是考验,掌柜想到,李贤眼珠一转就有了想法,他拿出一本《君子语》介绍到:“古今道理都在里面了。”

    君子语不厚,估计也就二十多页,不过价格却不算便宜,需要二钱银子。

    二钱银子,就相当于零点二两银子,一两银子是十钱。大周的物价一文钱相当于一块钱,一两是一千文,二钱银子就是二百块。

    这绝对是超级贵。

    书局里最贵的一套书是大周新编的《大周大典》,大周最权威的字典,词典,历史,韵律规范,其中包罗万象,代表着大周的官方思想。

    《大周大典》定价是三百两银子,没错,没有看错,是三百两银子,折合人民币30万。这你还别还价,因为这东西你有钱也不一定能在别处看到。因为这《大周大典》是大周朝廷编撰、校订、雕板、印刷的,属于限量版,不管印刷还是纸张的质量绝对是世界第一。这书第一批都没有流通,全收藏在朝廷的办公机构里呢,第二批是送给有功大臣和皇室贵族的,第三批才有少数流入民间,主要还是被几个大的书院收藏。

    世文堂里这套《大周大典》就是第三批印刷的宏泰版,就是在当今圣上继位的时候印刷的。当初陵正豪也是好不容易搞了一套,摆在了店里当做镇店之宝,虽然标价但不出售,想要的话得在店内自己手抄,而且还收费,抄一个时辰一钱银子。

    这就要说这个时代主要的书籍流通方式了,印刷当然很好,可是不可能所有书都有板子印,销量不大的书籍专门刻板那是得不偿失。所以一些孤本珍本只能手抄,只有真爱粉才会为其出钱刻板印刷。

    这个世界的印刷术就是雕版印刷,就是先誊写一边然后将纸张倒贴于木板之上,由工匠刻出板子,一板子一页,一本书多少页就有多少板子,少的书籍还好要是页数多光是板子都是个大数目。

    目前世文堂的板子基本就是畅销书的板子,因为备其他板子不合算。

    当然这个世界也有活字印刷,然而技术原因,活字印刷的效果根本比不上雕版印刷,所以大家还是默认选择了更好用的雕版印刷。

第二十八章大有可为() 
石青珊看着手里巨贵的《君子语》,心说知识果然就是金钱,沉甸甸的。不过这确实是商机,石青珊虽然没有经过商,但她看书啊,书里什么没有啊。

    她有一点想法,但目前却还不能提出来,因为她还不知道这个世界现今的技术能不能做到。

    就比如说石青珊知道这个世界有活字印刷,可是活字印刷就算已经成熟了也不见得能推广。首先就是工人的识字率问题,这年代虽然广施教化,可是农民和手工业作坊的工人却没几个认字的。

    就说雕版的工匠,他们技巧熟练,可能一天可以雕好几个板子出来,可是他们根本不认识板子上的内容。他们只是知道有笔画的地方保留,没有笔画的地方铲掉,都是一行先把一个方向的多余部分铲掉,然后换个方向继续铲另一个方向的空白,而不是盯着一个字这么刻。这和流水线工人的工作步骤一样,都是无趣而枯燥的。。。

    活字印刷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工人的认字问题,雕版可以不要求工人认识字他们只要按照经验挖就好了,但活字印刷却有一个排版的过程,不认识字不可能完成。

    工人如果不认字的话,怎么把一个个字按照文章顺序排列下去?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字库,大周的文字也是方块字,和abd重复2个字母完全不同。方块字有成千上万不重复的字形,又有很多需要反复使用的字,比如“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八个字,需要八个活字,其中两个是重复的,其他六个是不重复的,那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