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勇将归来二零九五-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代吕言的劝世写着:一毫之善,与人方便;一毫之恶,劝人莫作。衣食随缘,自然快乐;算什么命,问什么卜。欺人是祸,饶人是福;天眼昭昭,报应殊速;谛听吾言,神钦鬼服。这三句话劝告世人,多做善事,相信世上善有善报。

    因果报应的哲理,容易让人忘记,只能不断地劝说。在童年的小伙伴中间,有小朋友被欺负哭的时候,却相信一些因果,心态也就平衡不少。平时常常看不到报应,事实上很多报应是间接的、隐性的,如果透过现象看本质,就会发现,得到报应的概率比没有得到报应的概率大得多。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一些因果。高攀龙的家训中也有这样的话:作好人,眼前觉得不便宜,总算来是大便宜;作不好人,眼前觉得便宜,总算来是大不便宜。千古以来,成败昭然。

    俗语有言,离魔一尺即是佛。佛的空间特别大,人人都有机会成为佛。一群人聚在一起聊天,在争论激烈的时候,有人如果说一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话题也就渐渐开始转移。因为佛的空间大,让不善者也会意识到。几乎所有乐于助人的人,都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乐施好善的慈善之人,在收获自己的荣誉与光亮的同时,也给予别人方便,让后代也得到福佑。做到慈悲为怀的长者,心态自然安详,多福多寿。有人研究过一些长寿地区的老人的生活节奏,发现这些老人家,大多都有与世无争的处世之道,生活环境也尽量返璞归真。

    善良既然如此重要,是人与人之间在生活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原则。没错,世间存在着一些恶,但更多的是善良品质。很多事物,就依靠人们内心的一份善良来建立与延续。生病了需要去打针,来自于一份善良。天气太热了,大自然下一场凉快的雨,那是老天对人们的善良。善良的秘密,别丢了。

97 儒学思考() 
儒家的人格理想是君子。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个步骤,从认识各种事物开始,摆正心态,做到诚意,尽可能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事物发展,总有一定的规律。八个步骤之中,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五个步骤是要求先做好自己,尽量做到最好的状态。在人们印象之中,一些杰出的老板或者单位负责人,在这方面的修炼,都做得不错。五个步骤一步一步来,要想达到修身的状态,必先要做到诚意,诚意的前提条件是正心,做到格物和致知,就容易做到正心了。第一步从格物开始,也就是认识到事物的原本状态。反过来讲,如果做不到格物、致知的环节也无法完成,正心也难以办到,后面的五个步骤,也就成了空话。

    儒家的思想,有着值得参考之处。诸子百家之中,道家、兵家、法家、墨家等都各有特色。儒家直接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把仁爱的旗子扛在肩上,让人眼前一亮,终于呈现一种仁慈、斯文的学说,这得到不少长者的喜爱。历经沧桑的老人,在某一天终于明白,还是仁义最重要、还是关爱为本、还是此学说与生活更密切。在这片土地上,几乎是每个人都有这种人格特质。这种集体人格的组成部分,也为大地增添了很多分温暖。当年的秦始皇,善用法家思维统治中国十几年后迅速灭亡。后来的汉武帝吸取秦朝教训,终于意识到,要想长治久安,缺少不了儒家思维。千百年来,几乎所有管理者,都充分汲取这两家学说的精神价值养分。做得好了,就有可能达到效果,做得不到位,不容易长久。儒家的君子概念,也得到不少人的喜欢。互相尊敬的朋友之间,称对方为一声君子,是最大的称赞。君子成人之美的习惯,能让不少人露出笑脸。君子坦荡荡,也道出了君子宽广的胸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也不用在别人的身上。自己不喜欢被冷落,因此不对别人冷漠;自己不喜欢被轻视,就不轻视别人;自己不喜欢被当作敌人,就对别人表示友好;自己不喜欢虚伪,就对别人真诚相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看起来容易做得到,在生活中往往容易忘记。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往往说话语气会加重,做事情也大大咧咧。在影响别人的时候,也影响着自己。理由是,当别人过得好的时候,自己也有机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如果想让这个思维成为自己人格的组成部分,需要通过不断地修炼,前面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平八个步骤,也值得参考。

    只要是好学问,都尽可能让人做到与人为善。善良是它的目的。如果自己不喜欢的东西,用在别人身上,这让别人难受。如果别人也如此这般对待另外的他人,这世间的秩序,就有些难办了。尽管世间存在种种令人难过的现象,却还是需要更多人坚持做到善良,做到“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否则秩序真的容易溃散。在日常生活中,排队已经是人们养成的重要习惯,意识到如果人人都加塞,互相不把对方当回事,形成不了互相尊重的契约精神,对大家都没好处。这种失礼的行为,在二十二世纪,喜欢做的人已经不多了。人总有某种荣誉感,也会关注面子和尊严,面子是在乎别人的看法,而尊严是内心对做人价值的呼唤。关注面子容易让人注重尊严,维护面子,对尊严的维护也有帮助。在20世纪末期,在一次科学家的聚会中,有学者表示:如果人类想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过头去吸取东方的儒家的智慧。她的智慧,就是互相尊重、互相关怀与帮助、互相宽容和体贴。不把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强加在别人身上,照顾到客户的消费体验,才是经济领域中的消费者所需要的。

    仁者爱人,爱是人类的唯一理性行为。要明白,这世界有着一份爱心的人,也就让人生的道路增添一份美好。儒学不仅关注自身的修炼,同时关注社会责任。主张在处理好自己的事情之后,能够对社会有所帮助。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因为自己的理性行为,也让这社会增添一份理性。现代学者有一个标准:有勇气在公共空间运用理性。指的是对社会也承担一份责任。儒学不仅仅关注自己的私人空间,更关注大的空间。春秋时期的孔子带着弟子到处去游说,想办法让每个小国家获得人文理念。这极难办得到,因此这种实践游说行为,就更重要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反法西斯战争的结束,说到底,是人文理念的战胜。人文理念如此微弱,还是得到反法西斯战线的充分感应。有学者认为,目前的人类依然处在人类的童年时期,在童年时期打打闹闹会有,等到了成年时期,才是人类社会的真正开始。

    人之所以与动物有区别,在于拥有一份爱心。爱心如此软绵绵,却非常重要。多少生命的延续,就靠它维持下来。因为爱,人类出现了专职的医护人员;因为爱,现代城市的供水排水系统得到普及;因为爱,保险业也深入到各个群体;因为爱,社会保障与救助系统一直在完善。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公民拥有一份爱心,以及一份社会责任心。

    真正的爱,是温暖、是阳光、是雨露,追求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爱心需要智慧去保驾护航,需要爱的能力与技巧。爱的精力,总是有限的,需要百倍的珍惜、把握着使用。否则,爱越多,就越想不明白。爱是无条件的。古人说,善欲人见,不是真善。真正的爱不求回报,却往往得到大的回报。拥有爱与善良,保持真诚与勤恳,很多事都可以完成。有时候,为了制止恶,需要高声断喝,甚至实施惩罚,也是全然出于对更大群体的爱。

98 道家思考() 
一名五岁的小朋友,往往会背一段道家的经典句子,从“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开始。能用语言说出来的道,不一定是普遍的本质道理,真正的好东西,往往也说不明白。一件事物的名字也可以说出来,此名却不一定与事物划等号。之所以有着“名符其实”的成语,因为存在着不少名与实不符的事物或者状态。必须要多增加独立性的思考,对一些事物得出自己的认识,这样的认识,才是真实的。人最重要的,找到自己。因为关爱自己,自然也关心他人与社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心。

    相比而言,道家更关注养生,生命才是第一位的。每天都要吃饭、喝水、睡觉,这些生理活动就是最自然的养生之道。如果人人都能够做到这几点,自然界的人类生活,也呈现一种美丽。这份美丽是那么神圣、端庄、有尊严。由于道家关注人自己的生命本体,注重个人养生,这种哲学思维也就让人找到了自己。一个人,成就再大的事业,都要从眼前的自己出发,从今天出发,从此时此刻出发。奋斗的结果,除了为他人承担相应的责任,到了后来依然不能忘记自己,特别是自己的基本需要。道家关注养生,把人的身体放在第一位,这种学问,值得学习与掌握。

    任何一个喜欢道家学说的朋友,都会通过自己的职业渠道为他人提供相应服务。道可道,非常道。为自己的收入和为了他人服务,两者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紧紧贴在一起,不可分割。不关注自己的收入,忽视了自己,也就没法持续为他人提供职业服务。没有为别人提供有价值的服务,自己的收入也没法保障。忽视了哪一个方面,都没法让另一方面持续下去。真正的学问,总是需要自己去领悟,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道家经典老子中的第一句话,就已经给后来的阅读者作了一些提醒。凡事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条化的理解是不需要的,教条化的记忆,记忆也不会深。融入自己的一些看法,投入自己的精神能量,设法得出一些体会与认识,才是合适的阅读之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