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工科生-第6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李奉诫也不是一般人,他在扬州办报,混了一个“儒皮法骨”的诨号,可比什么将仕郎、文林郎狠辣多了。

    有些京城来的老大文人,便看他不顺眼,时常在报纸上打嘴炮。这光景的扬州治所,顺着运河南北,但凡有点小钱的人家,都能供养子孙去读书识字,于是报纸便能卖得出去。

    李奉诫的报纸,属于大报,能一天卖个一千五百多份,实打实的销量。纵然有卖不出去的,也会被人夹带了,拿到别处去卖,当作教材文书,也能给下县的官吏们开开眼,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何等的霸道。

    和《武汉晚报》这种日销五千的顶级大报比不上,但李奉诫的“法治与社会”,还是相当的带感,拥趸多且不说,还都深入实务,务虚者甚少,也算是一大奇观。

    “李广陵之意,是说南海诸事,效仿炎汉西域都护府,是大大的不妥么?”

    尽管李奉诫诨号“儒皮法骨”,可他却自号“广陵散人”,大约是“反差萌”,反正淮扬一带的小迷妹们对李奉诫这个大叔那是相当的追捧。

    想要投奔李奉诫做妾的清白女郎,并不在少数,堪称贞观十七年以来扬州奇景。

    “到了那边地头,汉人少胡人多,且不说只置军府,纵然羁縻置县,春华秋实又能收几个铜钱?钱粮还不是要中国出?既然说到炎汉西域,那便是关中自来富庶,倘使没了关中,这西北的事业,如何能支撑?一石粮秣,到了西域,能剩个三十斤,那是老天保佑。这亏本的事业,强如汉朝,尚且力有不逮……”

    言罢,李奉诫拿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茶,然后看着与座众人,“交州、欢州、爱州,兴许还要算上真腊、骠国、佛齐国之类,总之是南海的番邦小国。但和西域,也是差不多的,只是南海走的船,西域跑的是马,再加上骆驼,也就是这般了。”

    “形势在我时,固然无往不利。可谁能保证恒强不衰?有道是未胜先言败,南海的事业,未必全然就是大政。在座的诸君,我也不问来历,总之,都愿海波平。有此愿望,只因中国乃诸夏之后。彼处胡人蛮夷多了,汉人少了,那只能一时威风,至多就是域外番邦的苻坚,也不消三五十年,旋即就人走茶凉。”

    众人听的真切,便有人问道:“李广陵之言,便是说到了要紧处,也是说到了根本。丁口多寡,甚为要紧。只是……”

    “久居域外,移风易俗,只怕那时也不见得心向中国。”

    “这便是另外要紧的地方,可是,倘若汉少胡多,又哪来这等心思?有了根本,这断续而来的,有事业,自然也有障碍。只是多寡罢了。”

    一些人微微点头,显然是认可李奉诫的观点。想要不出现赵佗二世或者林胡之流,那都是后话,是行成势力之后的事情。道路崎岖固然是让人厌烦,可也得先有了路,才能去谈这个路是平坦还是崎岖。

    如果一开始就琢磨着这条路难走,却不想路还有没有,便是颠倒了根本。

    “常言人离乡贱,想来到了南海到了西域,更是如此。只是,如今中国强而番邦弱,到彼处,便不见得贱,反是处处得利,只消一颗英雄胆罢了。”

    众人听了,更是点头,自从大大提高了“瘴痢”环境下的存活率,南进开发的中小家族的勇气也是随之而水涨船高。只是步子不大,都是稳扎稳打,反而是长了见识的泥腿子,或者识字的庶民子弟,更加具备搏命的气概,东海南海的草莽英雄频频出现,除了王万岁、单道真这种活生生的偶像,更有现实的利益干系。

    不过自从“以奴换奴”的消息传出来,加上《摩诃耶那提婆奴手札》各地印刷出版,对于天竺动荡高达国频繁失地,琢磨从中牟利的狠人,并不在少数。

    “人多力量大,人多就是好事。所以不但朝廷要鼓励生产,任何中国人家,都要鼓励生产。不但要生的多,更要活得多。在中国是如此,在域外更是要如此。”说着,李奉诫更是举了一个例子,“李交州为人淡泊名利,行事却是务实。贞观十五年,广州去交州,到交州,多半还是看见汉胡混杂,交州蛮在河口时常可见。不过两年,如今广州人再去交州,便不觉如何怪异,只以为同为中国腹心,不见区分。我也不说二十年五十年,五年之内,李交州治下,汉多胡少,必成定局。”

    李交州?

    好些人一开始没反应过来,等互相打问之后,才知道说的是李道兴。有牵扯其中行市的,并非是扬州本地人,反而是建州、泉州人士。稍作解释,众人这才大为惊讶,万万没想到李道兴这个废柴,居然干了恁大事业,还很低调。

    “这李道兴居然这般狠?”

    “以前也不狠的,贞观十五年之前,也是安抚为主。只是十四年造大船出来后,乘船南下的江南刀客多不胜数,便改了面目。交州治所百里之内,大小蛮洞獠寨二百六七十,尽数拔除。你当跑去儋州、崖州修大堤挖矿的……是本地人不成?”

    “嘶……”

    “江南刀客都是穷汉,河北刀客还能讨生活,江南刀客能骑马的少,操船的反而多,家里寒酸,便是想要娶妻,还不如桑农。到了交州,横竖在家中也没甚物业,反倒是搏命搏了一块交州地出来,屋里塞个交州小娘,难不成江南乡党隔着千里万里,还能知道不成?也就保住了一点脸面……反正,也不会回转江南老家就是了。”

    “你是说李道兴拿女子为犒赏?这……这不怕……”

    有人小心地朝上指了指。

    “怕什么?原太子左庶子也这么干,要死也是杜正伦先死。你当李道兴是豚彘脑袋不成?”

    “……”

    这一刻,很微妙的,《法治与社会》改头换面,俨然一副《人口与社会》的样子。

第九十七章 父母官() 
    “明府,明府这,这哪有这般的道理?这这皇帝还在东巡,京城也不能乱来吧。这哪有恁办做事的?”

    扬子县水网密集,围圩造田之后,哪怕是县衙门前的沟渠,都能看到枯败腐烂的茨菇茎叶。今年又要新种一批个头更大的茨菇、荸荠,前者要制粉,后者要做罐头。荸荠罐头和黄桃罐头不同,荸荠罐头更多的是以“菜”的形式,出现在水手的饭桌上。

    翻着张德寄送来的表格,老李一手攥着大葱,一手捧着文书,一边看书一边用大葱蘸酱。

    “怎么不能?”

    李县令眼皮也不抬,心中嘀咕着武汉的钢铁产量居然翻番了,嘴上却回着话,“婚配嫁娶,事关丁口大事,家里小娘十六还不嫁人生产,这是什么?这是抗拒朝廷德政,是有违天道!你说,凭恁般大的罪过,多收你一点税赋,这很合理也很合情吧。”

    “啊?!”

    给老李打下手的主薄顿时不乐意了:“明府,莫要说笑了,眼下这行市,就摊在咱们江淮行省身上。魏总督说是说据理力争,可把这恶心人的差事,先扔到咱们扬子县啊。说是甚么试点,试他个鸟啊,他是位极人臣国公加身了,凭甚么让咱们给他背黑锅?”

    “凭甚么?”

    老李嘎嘣一下把大葱咬的脆脆的,这几年培育的大葱,越发的厉害清甜,辣口的他不爱吃,这种甜丝丝回甘的,最是爽快。

    “奉皇命下海的船,有几条不在扬子县挂靠?你这夯货,摆明了就是要拿那些船老大做个道场,你偏以为是要跟扬子县的苍头黔首过不去?这底下百姓,才几个钱几斤米?扬子县码头上的苦力,一天吃的肉未必比你少。”

    “啥?!”

    主薄一愣,作为县里面的三把手,好歹也是正经坐堂的官老爷,这光景老大一解释,顿时反应过来:“这是皇帝信不过那些狗?”

    “除了阉奴,外面的狗,能算是自己的家犬吗?夯货。”

    言罢,老李抖了抖手头的文件,“既然魏总督摊派了事体让我等去做,做就是了,恁多牢骚。扬子县和别处不同,丁口本来就少,本县来时,这里农户才多少?县衙外面的田,六七成是本县带人休整的,你就算去逼苍头嫁女,也未必能寻得几个正经登记造册的。反倒是码头运河上的,谁不在扬子县落户?”

    “明府,你说留守京城的那帮人怎么想的?这是学蒙兀人阿谀奉承,拍皇帝马屁?”

    “上有所好,懂?”

    “可是明府,万一船东、水手之类,久居海外,不能回转主持女郎婚姻,又当如何?”

    “一年不回两年也不回吗?不回来就收走宅邸,另寻发卖。多出来的余钱,再给妻子租个地界住就是了。”

    “这太狠了吧。”

    “狠?这年月在海上讨生活的,有一个算一个,能有不狠的?本县既为扬子县老父母,教训几个逆子,算得了什么?谁叫他们不生儿育女又不愿意依法纳税的?”

    “”

    “放心去做就是,怕个甚么?你一个主薄,得罪了扬子县的土鳖又怎样?本县疏通干系,三年五载调去江南,谁能耐你何?本县和诸位同僚只要政绩斐然,离任之后的民情怨念,干我等屁事?那是以后扬子县县令主薄该操心的”

    “明府高见!”

    主薄顿时竖起大拇指,一脸的顿悟。

    心中又想起刚才李县令自称扬子县老父母,主薄更是觉得深不可测:往常有人奉承县令是父母老大人,可见一县之长于治下百姓,犹如父母。百姓如子女,县令如父母,子女孝敬父母,很合理嘛。

    留守京城的那帮拍马屁狂人听说江淮行省治下扬子县成了试点,便不再去纠结这件事情,给皇帝发了个快递,表表功,这件事情,暂时就到此为止。

    至于扬子县那些出海捞钱的青壮脸上虽然笑嘻嘻,内心肯定妈卖批,这一点都不要紧,也不重要,反正还能翻天不成?

    “日他娘的鳖蛋,这日娘的公文是拿来擦腚的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