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工科生-第6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拿着。”

    “甚么?”

    “票啊,食堂晚上有牛肉,不多,得班长以上才能凭票打。”

    冷作间的一个老哥笑了笑,递过来一张票。这是个登州汉子,身量明显比别人长大,又高又壮,两条胳膊便似两条铁柱,黝黑的皮肤下面,血管鼓在那里,煞是惊人。

    “哥,不成不成,不成……”

    “屁咧。甚么不成,上次得了风寒,没婶子照看,老子指不定怎地。拿着!”

    “哎,谢谢哥。”

    领奖金的气氛极好,试验区也不阻止外人过来围观,只是隔着一条木栅栏。一侧是肌肉贲张皮肤黝黑的钢铁厂工人,另外一边,就是各种看热闹的。旧年也就是一些上年纪的过来看个眼热,如今大不一样,时常有“婚姻介绍所”的媒人在那里候着,时不时地记下哪条汉子还没成婚又肯吃苦能干。

    当然也不是没有外来的好汉胆子大,想要搞一把狠的,直接抢这些工人的花红奖金。只是往往冒头,还不得白役操刀剁死他们,工人们自己就拎着铁棍钢棒,将这些不知道死活的歹人打个半死……

    之所以不打死,实在是武汉这里吃官司是个麻烦事情,大家都怕麻烦,所以打个半死了账。反正只要不是栽赃陷害,敢来这里挑衅的强人,就没有不被判流放的。一身是伤还要流放,往往都是死在路上,没什么机会翻本。

    汉阳钢铁厂开完了庆功宴,张德也很是高兴,消食的同时,等于就是座谈会,随意地聊了起来。

    “所以说,有些工人的想法,也是要考虑的。工人他不一定都懂原理,但是他有经验,细心的,就能观察现象,然后记下这些现象。而这些现象,就是我们要去寻找的答案,再反过来研究原理。既要不耻下问,也要共同进步。”

    “观察,早先试的那个法子,我觉得还是好。可是,为何用了天竺铁料,就有效果,用了本地铁矿,就不行了呢?”

    “这其中的道理,其实很简单。”

    张德拿起果盘上的一颗核桃,手指发力,碾碎之后,一边挑着肉一边道,“早先那个法子,之所以不成,其实是铁矿的品质不行。为什么不行?含硫含磷太高,最后出来的材料,不但脆,孔隙还多。”

    “原来如此……”

    “天竺铁料为甚好?因为不但含硫含磷低,而且是相当的低,且其中含锰量高,自然做起来轻松。”

    早先实验转炉失败,最大的问题还是铁矿品位相对差,于是就出现出钢良品率时灵时不灵,令人抓狂无比。

    钢铁厂的一次性投入成本是相当高的,对贞观十七年的人而言,这种大投入,堪比给李皇帝修皇宫了。当然实际上钢铁厂的规模,也比皇宫的规模要大,倒也不算说错。

    “所以观察,咱们要在天竺设钢厂不成?”

    “这倒是不用,步子可以跨的大一些,但不能扯到自己不是?眼下的法子,虽然辛苦些,但也是好用的,将来推而广之,争取一年投产一座钢厂。有了钢材,很多事情咱们才好继续做,比如盖个屋子,原本只能盖个三五层七八层,以后说不定就能盖个三五十层,七八十层。当然,这可能逾制,不过我们不住,可以让陛下住嘛。”

    众人都是大笑,然后有人道:“之前咱们在汊川修的那个桥,也是用了钢的,不过才一丈来长,也就是过个马车卸货。将来,说不定直接就在汉水上架个钢铁大桥,这才是当真天堑变通途。”

    “你就想着吧,那得多少钢?”

    “凡事总要想着,人要是连想都不敢想,那比如去漠北放羊算了。”

    “哈哈哈哈……”

    哄笑了一阵子,众人吃着茶却又琢磨着方才的话,各自都有着别样的思量。说到底,话糙理不糙,别说“天堑变通途”的妄想,就说武汉眼下的局面,放五年前,他们同样是不敢想的。

    外地人时常说武汉是地上魔都,洛阳那里,把武汉形容成了魑魅魍魉横行的妖魔混迹之所,可对本地人以及投奔到武汉来的人而言,他们眼下是在做一场事业,而整个过程,叫做奋斗。

    “搅拌”

    急促的哨声响起,一只奇特的铁水炉子上,身强力壮的工人正在搅拌其中半凝固的铁水。

    一阵阵的烟气浓雾,黑的白的,让人在作业间中,根本看不清远处的物事。

    随着又一声哨响,炉子微微倾斜,到了一个角度之后,炉子一侧的一只嘴,缓缓地流淌出了钢水。

    这些钢水,将一只只模范填满之后,又被迅速地转移,而转移的方式,是人力转动的传送带。

第七十六章 目瞪狗呆() 
    汉阳皮草码头,这个专用码头设置时间不久,不过两年光景,已经成为转运长安然后出关陇右至敦煌的重要。

    这里不仅仅拥有大量的北方皮草,诸如鹿皮、熊皮、狼皮、貂皮之类,更有千里石塘运来的犀牛皮、鲸须、鲸皮、水牛皮等南海特产。

    其中熊皮是敦煌方面配发给军官的高级保暖物资,由敦煌宫出面采买,交易记录都是内府掌握。而犀牛皮和水牛皮,属于鞣制好的半成品,拿到敦煌之后,再由敦煌的皮匠直接加工缝制,做成不同等级的皮甲,专门为了适应西域特殊天气的作战。

    尤其是西军,当初占据碛南的时候,曾经剿匪遭遇过波斯的王属近卫军,号称“死亡军团”。

    当然军团肯定是谈不上,因为波斯大半国土沦陷,人口稠密区尽数陷落,“死亡军团”早就投降的投降流窜的流窜,其中就有跑到西域诸国为非作歹给人做杀手混口饭吃的。

    治安战就是这样,考虑的不是歼灭眼中的所有生命。唐军小股部队哪怕装备再怎么精良,偶尔落单,便遭遇毒手。最后不得不让安菩的骑兵承担了大量的“警察”职能,这也是为什么会有“治安官”诞生的缘故。

    而“治安官”因为作战对象不成建制,又具备专业军人的素质,几番摸索之后,才选择了皮甲,而不是重甲、板甲或者扎甲轻甲之类。

    至于对付游牧部落,轻甲布甲甚至无甲都可以,战斗接触极快,结束也快。基本都是骑兵一个冲锋的事情,反倒是要比对付穷凶极恶的“悍匪”要容易轻松的多。

    又因为西域光复不久,人心未定,所以本地是禁绝甲具生产,但凡能制作甲胄的工人匠人,尽数迁往敦煌。整个西域,以皮甲为例,只是甲具材料的出口地,而不是生产地。

    所有的西域甲具,都是从关内进口。而具备大批量生产半成品的地方,目前只有两个半,武汉和长安各算一个,洛阳算半个。半成品终究不算成品,所以按照律例,没有任何问题。

    不管是政策还是说市场,武汉的皮革市场逐渐压过长安,是不争的事实。从贞观十五年开始,沔州产的半成品,早就占据了关内道的大部分市场。除了内府采买之外,兵部的采购同样是相当大的一部分。毕竟,也不仅仅只有西域才要用到皮甲,比如福州、建州等地,为了打击海贼及越地獠人的反派,皮甲需求量最少也是两个军府。

    贞观年的府兵制还没有败坏,所谓虎死威风在,更何况别说李董这头如日中天的霸主级猛虎,连老董事长这头要死要死的“病猫”,续了一年又一年,眼下大概是撑到贞观十八年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早年皮甲还是贵的,兵部采购不划算,但贞观八年之后,皮甲的成本就越来越低。甚至还能做到制式统一,这就很厉害了。

    东南沿海,只要能保证两三个团的府兵披上皮甲,基本就是太平无事。哪怕是出现十万人级规模的造反,也不过是五六百正规军随便切的事情。

    虽然给人造成了一种武汉皮革业是靠政策吃饭,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从贞观十六年,也就是去年开始,消费市场的比重已经极大拉升。

    其中的消费主力,自然是长安和洛阳,洛阳更是极为夸张,早年入冬时,着棉袍者乃贵,到如今,脖子里不缠根貂,那一准不是“穷”就是“贱”。皮草的消耗,如熊皮,从贞观十五年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到贞观十六年冬一跃暴涨到一万两千头,只用了一个迁都。

    而今年,武汉方面估计,熊皮最少要翻一番,也就是两万四千头。

    两万四千头,足以把漠南及辽东熊杀绝,顺带连靺鞨人地盘上的熊也全部赶到更北面。

    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贞观十六年能有这样的量,还是因为积压储备有这么多。到今年,一张熊皮,已经涨到了五百贯,还是小的品相极差的。做个大氅是不成的,更不要说大衣,也就是弄个马甲坎肩或者帽子什么的。

    一顶帽子,五百贯,这是要疯

    但洛阳就是如此,整个京城的消费市场,就是如此的疯狂。这也导致“探险队”的野生数量,终于超越了“正规军”。

    专职靠猎杀“保护动物”发家致富的“职业猎人”诞生了,这些猎人,从来不是为了谋生或者混口饭吃而去猎杀,他们和“赏金猎人”一样,是很纯粹的追求财富。

    东海之上追逐海贼的“赏金猎人”同样不少,性质是一样的。而且海上的疯狂程度,比奇珍异宝猎人还要夸张。海上的仇杀太多,私仇、世仇、一面之仇所有仇恨,都可以用杀戮解决。

    法律,不存在的至少在海上是如此。

    “书记,这浔阳造船厂,说是这个月有条大船要下水,依书记之见,这能成吗”

    作为“掌书记”,张利很少攀谈,当然他其实是一肚子的话想说,憋的厉害。

    但因为职业,工作时间又不太好聊些话题,万一扯到观察使府的机密,那就麻烦。所以说到外地的事情,就能畅快一切。

    同僚一说浔阳造船厂的事情,张利就来了精神:“就它们那个船,下水龙骨不断就好了,还指望它能做什么”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