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燕萧艾(明朝)-第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玉思索良久,终于眉宇舒展,这才开口道:“王爷是打算‘杀鸡儆猴’?如此一来,其他小部族轻易不敢与之结盟,这时王爷只需恩威并施,小部族自然不在话下了,而其他的大部族看到额勒伯克汗一部的下场,更加不敢轻举妄动了。”
  “可是本王不打算恩威并施,”朱棣轻扬眼睑,显出果断,说道:“本王之后只怕没有多少闲功夫来攻打这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这些零零散散的部落了。”
  “王爷是说京都那边?”
  “老二死后,父皇似乎身体不太好。”朱棣抬头看了看高昂在风中的旌旗,一个大大的“燕”字迎风翻飞着。
  张玉会意一笑,“看来王爷此去也不光是因为皇上的圣旨。”原来王爷心中早已筹划好了。
  “还有一事,是此去军营更重要的目的。”
  “王爷您说。”
  “我所带领的军队,将军有不少都是北元投降的,或者原本就是驻守北方的,他们熟悉北方地貌和气候,指挥作战本王自不必担心。本王的士兵这么多年也都是与北元各游牧民族打仗,千里奔袭,野地合围这些本王也不担心。只是打仗不能只熟悉一土一地的形势,那样格局太小,一旦形势变化,难免受制于人。”
  “王爷是打算招募新兵?还是打算收揽些南方的将领?”
  朱棣望了他一眼,没有说话。
  张玉忽然反应过来,嘴角一扯,懊悔不已,赶紧笑道:“王爷,属下说错话了,您就当属下没睡醒吧。”王爷明着是顶着圣旨的名号,其实他的心里自有打算,只是毕竟是有皇上压着,哪能真的明着招兵买马呀。
  “所以王爷是打算操练士兵,让他们学习新的战法。”张玉暗自点头,问道:“那王爷打算如何训练?”
  “放弃战马和长矛,我需要他们能够短距离格斗,还有云梯软绳此类攀爬工具,他们都要会,这是战术上需要改动的地方。还有战略上,这些年,军士们大都是几路军联合作战,这在这广袤的草原上自然方便,可是若是战地缩小,那几路人马就显得太招眼了,所以士兵必须练习单兵作战,或者小股作战。”
  “属下能问问王爷这是打算干什么吗?”张玉听着王爷话里话外的意思,脑海中只能想到四个字:攻城略地!
  朱棣轻松一笑,说道:“本王不打算干什么,只是不太喜欢受制于人,想多做些准备而已。”
  “属下明白了。”张玉心里已经明白了,王爷所说的“做些准备”是为什么做准备,而他又打算如何做。
  “此事交给你办吧,你办事稳妥,本王放心。”朱棣若有深意的看了他一眼。
  张玉心里自然高兴,抱拳笑道:“谢王爷信任,属下一定尽力。”
  

☆、年节之喜

作者有话要说:  既然要写那个朝代,就不能不写那个朝代的风俗,传统节日,好热闹啊。
上元节:又叫元宵节,在明朝时期达到鼎盛,朱元璋将灯会由三天改成十天,在北平等北方地区,甚至比春节还热闹。
  洪武二十九年,三十年,朱棣没有回府过年,除夕夜徐王妃请了萧艾在一起吃饭,其实和以前没什么不同,记得朱棣刚来北平的那几年,几乎年年待在军营和将士们在一起,励精图治,发愤进取,那时候也都是徐王妃和萧艾一起过年的。
  不过今年似乎又有些不一样,徐王妃建议为萧艾再修葺一处偏殿,让她搬到前面来,另外又拨给她两个丫鬟,一切的待遇都已经不似一普通小姐的规格礼仪了。
  只是这些,萧艾统统拒绝了。
  自皇上将上元节灯会由三日改为十日,这便是一年中的大节日,也是极为热闹的节日,正月初八上灯,十七落灯,一连十夜取消宵禁。街道上灯海如昼,处处张灯结彩,歌舞奏乐,通宵达旦,尽情欢乐,热闹非常。
  萧艾和柳儿自然是要图个热闹,上街玩玩的,这不正月十五一大早,便得了徐王妃的允许出门去了,可是刚走到王府门口,就看见李皋气呼呼的双手交叉抱拳堵在了门口。
  “小姐,你们这是要去哪儿?”
  “我们打算上街逛逛,怎么啦?”
  李皋大口吐着白气,叫道:“李皋原本是王爷随身侍卫,就是因为跟着小姐,所以才留在了王府里,可是小姐走到哪儿都不带着我,那我留在王府中还有什么意思?还不如上战场杀敌的快活。”说得激动,脸上的冻疙瘩一会儿白一会儿红的。
  “李皋小将军的意思是,萧儿委屈您啦?”萧艾调皮道,她没想到李皋这么较真儿。
  “是。”李皋理直气壮道。
  柳儿挽着萧艾胳膊,也俏皮的笑道:“我们姑娘家出去玩,你总跟着算怎么回事嘛?”
  “王爷的命令,小姐去哪儿,我去哪儿。”很明显李皋的犟脾气又上来啦,两眼放空望着远处,一字一句的不饶人。
  “李皋,你这是哪家的臭脾气嘛。”
  “我又不是张玉,要你管?哼。”李皋大翻一个白眼儿,却把柳儿说得直吧唧嘴,愣愣的无话说,倒是萧艾在一旁笑坏啦,“李皋说话有进步,那你跟我们一起吧。”
  “是。”李皋翘得老高的下巴得意的看了眼柳儿,气得柳儿直跺脚,拉着萧艾就走。
  燕王府如今也好好装饰一番了,王府门檐上悬着两个大红灯笼,所扎的宣纸上写着一个大大的“燕”字,如游龙跃鱼。
  放眼望去,街道两边家家户户门上都挂着五彩的灯笼,远远望着真好看,极是喜气。这个时节,不仅小商小贩能大显身手,还有那些个才学士子也得了劲儿大展笔墨,在扎灯笼所用的宣纸上尽描尽画。
  绘人物的,栩栩如生,姿态翩翩;绘禽兽的,活灵活现,跃然纸上;绘花草的,生机勃勃,枝繁叶茂;绘飞鸟的,更是仿佛在半空中借势腾飞。
  再细走过挨家挨户,大多数人家门头上都插着枝杨柳,亦或是门口放着碗酒肉,上元节是一年中头一个大节日,又恰逢是春种时节,百姓靠天吃饭,自然是要祭门祭户求个洁净的。
  一大早赶着出门,萧艾她们自然是冲着好吃的去了。
  街道两旁的小摊儿,一口口支起来的敞口大锅直冒着热气,热腾腾的驱散着冬日最后一丝寒意,大勺舀起落下,随意在锅中搅动翻滚着,一个个圆滚滚的元宵透着白糯糯的面皮漂浮在汤中。
  三人随意找了个地儿坐下,“店家,三碗元宵。”
  “客官要什么样的呀?”店小二肩头搭着抹布,弓腰笑道。
  “难道还有许多花样不成?”
  小二机灵的眼珠一转,绕着手指夸道:“那可不?这北平城内就属我家的元宵花样子多,单数和的面就有好些种,高粱面,黄米面,苞榖面,白米面。。。。。。还有馅料那就更多啦,甜的咸的,荤的素的都有,几位想吃什么样的呀?”说完拍了拍手中的面粉,伸着脖子侧着脑袋瞪个大眼睛望着萧艾他们。
  “小姐,您吃什么?”
  “我想吃甜的,柳儿你们呢?”
  “那我们也吃甜的吧。”柳儿问都没问李皋就转脸对小二说道。不过对于李皋来说,甜的咸的,荤的素的都是一样的,吃饱就行。
  那小二更加来劲的笑道:“那几位吃什么甜馅儿的呢,小摊儿有豆沙,山楂,花生,白糖。”边说着还习惯性的擦了擦桌子。
  萧艾几位面面相觑,实在有些不知道吃什么,往日里端上来什么吃什么,倒也没的挑选,如今有这么些吃的,到不知道吃哪一种好了。
  “我吃豆沙的。”
  “那我要山楂的。”萧艾望了望李皋说道:“你呢?”
  “我也要山楂的。”李皋有些犹豫,自己好像就听见小姐说了个“山楂”,还有什么来着。
  小二抹布一甩,高着嗓子道:“好嘞,一碗豆沙,两碗山楂,三位稍等,马上就好。”萧艾注意到,除了水煮的,还有油炸的,汤滚的,蒸笼的,花样还真不少哇。
  “店家,那边在做什么?我以前怎么从来没见过?”萧艾问道。那小二顺着她手指处看去,活泛的笑道:“那边在逐鼠呢。”
  “逐鼠?”
  “对面是家丝绸布庄,东家姓杨,他家的生意大,自家养蚕自家织丝,这逐鼠就是养蚕人家的习俗,老鼠吃蚕,东家在店门口摆放了许多米粥还有肉糊,意思是老鼠吃了他家这些个东西就别再来吃蚕了。”小二一边给他们端来刚煮好的元宵,一面叹道:“到底是有钱人家呀,那么好的白米粥还有肉糊,平白的喂老鼠吃,想前年多处民坊倒塌,多少百姓没了住处,有时偷偷的拿走一碗,还能被他家的家丁追出几里地去。”
  “民坊倒塌?燕王爷没有处理吗?”
  那小二乐道:“要不说是咱们燕王呢,一早把那坏事的贪官抓起来啦,只是屋子倒了是一瞬的事,重新修葺可就有些时日了,而且我听说燕王下令,要把那些作坊建得比原先更好,所以更费了些时日了。”
  萧艾抿嘴一笑,心里美滋滋的。
  “小姐,您还是快吃吧,我看您的头都要低到碗里啦。”柳儿戏谑的扬起眉头。
  逛了大半天的功夫,终于暮□□临,可是人间集市更加喧闹了,灯烛齐燃,焰火绚烂着整个天空,随处可听可见鼓乐欢笑。
  “小姐,那边好多人呀,我们也过去看看吧。”柳儿拉着萧艾就走。护城河的支流上建起的一座石桥,连接着城墙,很多女子鲜艳着装来回的在桥上走过,虽无什么特别,但是人多了到底是一景儿,更何况这些姑娘,妇女们盛装打扮更是鲜艳亮人。
  萧艾两人也从桥上走过,柳儿乐道:“游百病,游百病,走桥渡危,没灾没病。”走到桥的另一头,这时看见身边的许多妇人似乎在城墙上摸索着什么,这些妇人年纪不大,除了绾起的发髻,好些个约莫着和柳儿她们一般大。
  “请问,您们这是在做什么?”柳儿随口问着身旁一年轻妇人。
  那妇人脸颊一红,笑道:“摸钉求子,很灵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