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燕萧艾(明朝)-第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影渐稀,南方的寒风虽温和,却很阴冷刺骨,连朱棣这样在北方待了十几年的,也不由得感到不适。
  实在不如北方忽降几场暴雪,然后乍然放晴的舒服,这样阴冷延绵,夹风带雨的冬季不知何时才能停呢?
  “四哥厉害呀。”
  “看到这些的可不止我一个。”
  “四哥是在说谁?”
  “晋王。”
  “三哥?他以前虽然个性张扬,但似乎他从不在意这些,不过他如今倒是改了性子,这倒是让人挺意外的。”
  “大哥去世,二哥。。。。。。”算了,还是不评价他了,朱棣接道:“三哥独领两处藩地的事务,论威信,论嫡长都是他,如今他出于自保,也会关心这些的。”
  朱橚耸耸肩感叹道:“唉,实在不知为何父皇会选了允炆为储君?要不然哪有这样对持猜忌的局面。”
  “这就是父皇,他宁愿将江山交给他一手教出来的孙子,也不会交给已经独领藩地,在外多年的儿子。”因为藩王已经由不得他掌控了,而皇上就是自负到在他死后,也要把持着朝堂的走向。
  傍晚已至,连那最后一丝朦朦日影也看不见了,天空稀稀拉拉的飘起了雪花,寒风有些刺脸,朱橚伸手掸了掸落在朱棣帽檐上的雪花,笑道:“四哥,你真的将带来的人都遣回去了?”
  “是。”
  “你为父皇采办的人马我见过,不过才两队二十几人,根本不多,你把他们都遣走,你怎么办?”
  朱棣一笑,道:“父皇认为多,那就是多,自然是不能留的。”
  “那那个小丫头呢?”朱橚戏笑,胳膊捅了一下朱棣。
  朱棣淡淡一笑,温和道:“她上街玩去了。”
  众位藩王不知,此时华盖宫旁的文楼廊檐上,寒风孤立,正高高的站立着一个人,若有所思的俯视着他们。
  “皇上。”身边一太监细着嗓子,躬身说道。
  “说。”
  “您不是说想知道四王爷上午出城去了哪儿吗?您为什么不直接问他?”众藩王进京,皇上都会暗查他们的动向,晋王闭门不出,秦王留恋风月场所,代王斗殴打架,周王闲淡散漫,只是这燕王昨儿才到京都,今儿一大早便出城去了,城外人少,不好跟得太紧,半路就跟丢了。
  “朕太知道自己的这个儿子了,他的事问是问不出来的,只能自己看。”
  “皇上。”那太监又细声道。
  “说。”
  “是兵部尚书齐大人求见。”
  “来得正好,让他过来吧。”皇上浑厚的声音,迎着寒风,捋了捋胡须。
  “齐泰参见皇上。”
  “你来得正好,秦王那件事办得不错。”
  “哪里,微臣可不敢领功,当时臣把诉状呈给殿下的时候,他立马说,秦王毕竟是自己的皇叔,还是大事化小的好。皇上,皇太孙殿下和您的想法是一样的。”
  “真的?那朕就放心了。”皇上长舒一口气,借着秦王的事,让朱允炆在他的叔叔们面前表现仁德宽厚,能和他的叔叔们连成一气,应该是最好的选择了。
  “皇上,恕臣斗胆。”齐泰弯腰拱手道。
  “说吧。”
  “您既然为皇太孙这样安排,就是怕日后。。。。。。皇叔和侄子之间闹出变故,那为何不现在削藩或者迁地?为何还要费心做这样一出?”
  皇上没有立刻回答他的话,转而笑道:“依你看,朕的这些儿子们如何?”
  “这。。。。。。”齐泰有些犹豫,毕竟之前已经有人因为直言此事被处斩了,唉,还是小心回答的好。
  皇上看出他犹豫,豪气一笑,道:“说吧,朕恕你无罪。”
  “是。”齐泰只好壮着胆子道:“秦王殿下。。。。。。”算了,还是跳过他吧,咳咳两声接道:“晋王殿下治地有方,虽之前被举多有过失,可是单看那太原一片的繁荣,也知道他功大于过的,而且他是藩王中除去秦王殿下,最长最有威信的藩王;燕王。。。。。。”齐泰有些停顿,以他兵部尚书的眼光来看,他燕王才是最有威胁的,接言道:“燕王殿下在北平多年,根深蒂固,极有人心,而且多年征战在外,他的军事力量也是不容小视的。”
  “所以朕把最喜爱的儿子朱权也派到了那里,而且给了他最多最好的军事配备。”皇上负手而立,淡淡的叹了口气。
  “皇上思虑周全,微臣不知皇上是如何看待燕王殿下的?”
  “去年太子骤逝,那是试验朕其他儿子们忠心的最好时候,可是朕没想到老四居然带兵远去边关,镇守塞外,连过年也没有回他府邸,你知道为何吗?”
  “臣不知。”
  “老四是让朕放心呐。”不知是否是冷风吹过的原因,皇上眼角流出一丝泪水,瞬间苍老了,接道:“蓝玉被处斩,朝野一片慌乱,多少大臣藩王和蓝玉或多或少都有牵扯,可是老四那时在做什么,你知道吗?”
  “臣不知。”
  “他率兵剿灭了索林帖木儿整部,将东察合台一部也逼进大漠,朕的儿子中啊,数他最懂事。”
  齐泰一听皇上原来是这番心意,那就不能再说什么了,只能道:“皇上的儿子们个个忠心侍主,皇上也可安心了。”心道:若是真的放心,又何必苦心安排太孙殿下和藩王们亲近呢?
  皇上见他忽然虚以附和,掸眼看了他一下,说道:“即使如此,可是朕对他们还是不得不防,毕竟允炆太年轻了,日后还是要靠你们多多辅佐。”
  “是是,微臣一定尽心尽力。”齐泰见状,赶紧追着问道:“那皇上如何防?为什么不削藩或者迁地呢?”刚才这个问题皇上没有回答,不过既然皇上重用自己,出于对皇上和长孙殿下一片忠心,自己也还是要问。
  “削藩是不可能的,他们毕竟是朕的儿子们,大明的江山就是留给他们的。”是呀,要不然杀那么开国功臣干嘛。皇上接道:“至于迁地。。。。。。能动的,朕已经动过了,北边事务复杂,如今北元未灭,老四最熟悉那边的情况,随意把他换下来,就很有可能引起北元那边蠢蠢欲动,朝内初定,边塞还是需要他的呀,至于老三,朕看他最近有些萎靡,倒确是改了性子,也不知是上次朕说的话他听进去了,还是发生了什么事?”皇上长叹一气道:“北边情况复杂,军政混杂,轻易不能动。”
  齐泰还想进言,可是想着前面那些直言的大臣他们的下场,叶伯巨之辈只因直言皇上“分藩会导致七国之乱,八王谋反的局面”被斩,心里一颤,还是算了吧。
  至于皇上,齐泰想说什么,他怎会不知?他可是最能看明白时局的人了,也是最能把控时局的人了。
  不过齐泰不说是对的,因为皇上绝不会容别人对皇家的事说三道四。
  “皇上,下雪了,您还是进屋吧。”旁边的太监体贴道。
  皇上站在高高的宫墙上,一直看到众儿子都看不见了,才缓缓走回大殿,自从皇后过世,长孙夭折,长子骤薨,义子殉亡,自己好像真的老了,从未有过这样的力不从心,唉,毕竟都是自己的孩子呀。。。。。。

☆、允炆见燕

  “皇上,该用晚膳了。”身边的太监躬身请到。
  “那微臣告退。”齐泰退下了。
  皇上一面朝殿内走去,一面问道:“允炆在做什么?他可用过晚膳了?”
  “回皇上的话,太孙殿下近来刻苦,自刚才从华盖殿出去之后,一直和翰林学士黄大人在一处,想来应该是还未用过晚膳。”
  “朕去看看他。”
  “是,摆架。。。。。。”侍从太监捏嗓高叫,却被皇上轻声打断:“不用了,你去让膳房准备几个他爱吃的菜也送去东宫。”
  “是,老奴这就去。”
  华盖移动,待皇上行至殿前,朱允炆才知道,不过对于皇上来说,朱允炆跪身行礼什么的一切从勉,不止是因为他是储君,还因为他是孙子,是自己如今最长的孙子,也是唯一一个嫡出的孙子。
  “皇祖父来孙儿这里,怎么不叫人通传?孙儿也好迎迎呀。”。
  “微臣参见皇上。”黄子澄匆匆俯首下跪问安。
  “起来吧。”皇上转言拉过朱允炆,拍了拍他的手,温蔼的笑道:“炆儿,刚才在做什么?”
  “孙儿正在和黄大人请教学问呢。”
  “微臣不敢,太孙殿下富有聪慧,心思透亮,很多事微臣尚不如殿下呢。”
  “子澄呀,你也不用如此谦虚,你是翰林学士,朕让你辅佐炆儿,自然是希望他能够跟你学东西的,你可不能马虎敷衍呐。”
  “是,微臣明白。”
  朱允炆将皇上引至内室锦丝罗汉榻上坐,自己则蹲下身子给皇祖父捶捶腿,时不时扬起个阳光无邪的大笑脸。
  皇上慈爱的看着他笑道:“炆儿,难得你的这些皇叔在京都,你无事之时可要与他们都联络联络,毕竟他们都是你的亲人。”
  朱允炆抬手欲说什么,只见黄子澄在一旁眼神忽闪,轻轻摇头,心下自然领会,忙说道:“皇祖父说的是,孙儿也正有此想法,平日里皇叔们都在藩地,尤其是三皇叔,四皇叔他们的藩地那么远,而且这么多年一直在北边,孙儿都很少见过他们呢。孙儿正想着过几日亲自去皇叔的府上,一位一位的去拜访。”
  皇上安慰的道:“你能这样想就好。”
  此时晚膳陆续传进东宫,天色也很晚了,外臣自然告退,可是皇上留黄子澄同膳,黄子澄却以家中老母也在等着为由,推脱回去了。朱允炆一向是个礼贤下士的,向皇祖父禀告,送先生出了殿门。
  站在殿外石阶回廊上,黄子澄回身低首问道:“殿下,是否是有话要问微臣?”
  “大人,方才为何不然本宫直言告诉皇祖父?”
  “殿下想说什么?”
  “就告诉皇祖父,在他来之前,我们正好也在说去各位皇叔那里坐坐,先生不是说要本宫去探探虚实的吗?”
  “那殿下是告诉皇上,您去各位王爷那里是想去叙亲情,还是告诉皇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