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燕萧艾(明朝)-第1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先去吧。”
  “是,微臣告退。”
  连下数座城池,行军几百里,的确该在这里好好休整了,朱棣也好在这里将养些日子,旧伤新伤,箭伤刀伤,加上连日作战,如今全身酸疼,眼下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虽然朱棣这边没有作战计划,但是朱允炆不能闲着呀。
  没有多日,大名府热闹啦,朝廷的大官儿,大理石少卿薛嵓到此。
  刘忠吓坏啦,燕王和朝廷如今对立,打成那个样子,如今双方都来到自己的辖地,简直是把自己往死路上逼呀。
  不行,自己开城迎燕军进入,对于朝廷已然不忠,何必多做顾虑,于是乎,朝廷的那位大官儿自进城,无一人相迎,全靠着四下打听,找到了朱棣下榻之处。
  此事,刘忠自然已告知了朱棣。
  这几日泡了后山的温泉,果然是对伤口大有好处,至少不会很疼了。别苑中,此时朱棣坐在石桌旁,嘬着清茶,悠闲的看着书卷。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是萧艾读过的诗集,朱棣嘴角上扬,看着她在“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此一页上,有深深的折痕。
  这个小丫头,为何不早说呢?
  想起萧艾喜欢把诗词作成曲子,还非要拉着自己听,当时总不以为意,平常而已。如今倒真的想听一听了。
  再翻一翻,朱棣微微浅笑。
  “王爷,”朱能站在不远处禀报,“朝廷来了人,大理寺少卿,薛嵓求见。”
  “带他进来。”
  “是。”转身引进来一人,薛嵓见到朱棣,拱手作揖,极为客气,“微臣大理寺少卿,薛嵓,奉皇上之命,特来觐见燕王殿下。”
  

☆、以计还计

  朱棣可没打算虚礼,将书卷放在石桌上,端起茶盏,喝了一口。
  “坐吧。”
  “多谢燕王殿下。”
  “找本王有事?”
  薛嵓躬身笑道:“燕王殿下为国靖难,意在锄奸,如今黄子澄,齐泰一等早已罢官,皇上明白您的一番苦心,所以特遣臣来此,慰问燕王殿下。”
  “然后呢?”
  薛嵓面露难色,燕王说话如此直接,丝毫没有客气的意思呀,早知道不是什么好差事,皇上偏让自己来。
  “燕王殿下,”薛嵓接着笑道:“燕王殿下素来心胸宽广,不会与黄子澄之辈计较,如今该贬的贬了,该罚的罚了,是否……”
  薛嵓抬着眉头看了眼朱棣,只见朱棣淡然随意的品着茶,只好硬着头皮道:“燕王殿下,您是皇叔,理当为陛下分忧,如今寸地兵戈,百姓生计难安呐,能否,罢兵呢?”
  朱棣望着他,没有说话。
  薛嵓背后直冒冷汗,“燕王殿下,您,您还是燕王殿下,藩地依然在北平,爵位,俸禄,一切照旧……”
  “说完了?”
  薛嵓干咽着口水,点点头。
  朱棣眉眼轻扫他,“本王问你几个问题,劳烦薛大人指教一二。”
  “微臣不敢,微臣不敢。”
  “素来谴使,只身一人即可,为何你带了不下数十人?”
  “额……他们,是保护微臣的安全。”
  “可是自打进城,他们并不在你身边,而是在大街上到处散步朝廷派人来了,大肆宣扬本王欲罢兵的言论,这,又是为何?”
  “燕,燕王殿下,微臣……是他们不小心说出来的。”
  “薛大人不说实话,说明皇上没有言和的诚意,你可以走了。”朱棣一贯平静着声音。
  “燕王殿下呀,微臣句句属实呀。”
  “你说那些人是来保护你的,可是本王若想杀你,他们可保护不了,所以,你最好快点跑,不然本王会杀了你的。”
  薛嵓吓得腿一软,连滚带爬的逃出去了。
  看见他那样子,朱能忍俊不禁,“王爷,一个文官而已,何必这样吓唬他?”
  朱棣闭眼道:“故意散布谣言,意在动摇我军的军心。用心险恶,本王小惩大诫而已。而且……”
  “而且什么?”
  朱棣微微一笑,“没什么,你下去吧。”
  “是。”
  朱棣拿起诗集。
  而且,萧儿的意思很明白了,以死相逼,既是逼朱允炆杀了她,也是逼自己继续作战,绝对不能言和。如此,自己再无言和的必要了。江山可以打,朱允炆那里,除了萧儿,自己无一需要。
  诚如朱棣之言,朱允炆的言和用心不诚,扰乱军心,拖延时间才是他的用意,因为薛嵓大人根本还未出大名府地界,朱棣已经接到战报了。
  “王爷,辽东军在北平周边袭扰,据了解是,降将顾城投敌,故意引兵道北平的。世子还截获了一份顾城叛逃的书信,眼下那书信和顾城一同送来这里,在路上了。”
  “顾城叛逃?”朱棣笑着摇摇头。
  朱能皱眉:“王爷不相信?”
  “还是等他来了再说吧。”
  “是。”
  很快,顾城被五花大绑的送来了朱棣跟前,同时交上的还有那份信。
  朱棣并未看信,直接问道:“顾城,你叛逃了?”
  “末将没有啊,末将冤枉呐,王爷,冤枉啊。”顾城跪在地上,满眼通红,大呼冤枉。
  朱棣静心思索,再看他一番,当即上前为他松绑。
  “王爷!”朱能等人拦道。
  朱棣没有理会,扶起顾城,拍了拍他,笑道:“你可以回去了。”
  “王,王爷。”顾城也惊住了,“您真的愿意相信末将?”
  “难道你还打算向本王解释一番?”
  “末将,末将有口难辩。”说着,顾城看向放在桌案上的那封信。
  朱棣笑道:“那封信既然指向你通敌,本王多看无益,但是本王用你,自然愿意相信你。不仅如此,本王还命你带兵剿灭辽东军这次的袭击。”
  “王爷,当真?您愿意让末将领兵?”
  “有何不可?你本就是耿老将军的部下,就算真的背叛本王,也是对旧主的忠心,当然了,本王更相信你对本王的忠心。”
  顾城跪地大哭,“末将,多谢王爷的信任,末将一定消灭敌军,证明末将的忠心!末将不会让王爷失望的!”
  朱棣淡淡一笑,扶起他,“回去吧,反间计,或许其目的就是把你调离北平,他们才好乘虚而入,毕竟现在的北平,除了朱高炽,就是你了。快回去吧。”
  “是!”
  待顾城走后,朱能上前小声问道:“王爷,用不用派兵暗中盯着他,让他掌握兵权,毕竟太危险啦。”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若是让他发现了,倒显得本王小气了。”
  “可是,若他真的叛逃了呢?这封信,您连看都不看一下吗?”
  朱棣伸展双手,扩了扩胸口,这些日子,伤好多了,“诬陷他的证据必然充足,烧了它吧。”
  “是。”
  没过多久,又接道战报:盛庸等人偷袭我们的粮道。
  火真叫嚷着:“王爷,给我一队人,我去把那厮捉到您跟前。”
  朱能道:“只怕他们是饿了吧,我们烧了他们的粮道,他们这是报仇呢。如今他们也只能是搅扰我们的粮道了,何必再需要您火真将军费力出兵呢。”
  “啥意思?”
  朱能道:“王爷,末将的意思是招降。”
  “本王不这么想。”朱棣笑道:“无力再与本王交战,宁愿袭扰粮道也不退兵,他可不是李景隆,再说了,本王在济南,德州多次劝降,他都不肯,还是算了吧。”
  “那王爷是想攻打?”
  朱棣摇头,轻松道:“之前,薛嵓不是带人来扰乱我军军心吗?本王也学学这招。”
  朱能会意,笑道:“王爷要用计?”
  “你们说,皇上都派使臣来言和了,这盛庸还在攻打本王,本王岂能安心罢兵?他盛庸又到底是在听谁的命令呢?”
  众将皆笑了。
  火真摸不着头脑,“啥意思?”
  朱能道:“王爷是要借刀杀人,借朱允炆的刀,杀他自己的人呀。”
  可是这次朱棣低估了朱允炆,或者说,忘记了他身边有一个叫方孝孺的文臣,朱棣的奏折呈上君前,朱允炆的确诚意言和,想要召回盛庸,可是方孝孺认为还是留一手的好。一旦把盛庸召回,世人都会看清楚,皇上默认了燕王的做法,燕王的道路将会一马平川,再无拦阻了。
  朱允炆同意方孝孺的意见。
  朱棣见此,生气不已,若是借着朱允炆拿下盛庸,自己便再后顾之忧啦,如今只怕是又要颇费心力了。
  燕军在大名府休整了两个多月,如今早已是夏时了,燕军再次南下,半个月后,来到河南的彰德府。
  一路上大量焚烧朝廷粮草,目的就是要让盛庸他们粮草短缺,被迫投降。
  很快,整个彰德府投降。
  自此燕军又南下了几百里,逐渐逼近淮河。
  道衍作揖,笑道:“当年起兵时,属下曾经说过的四步,济南,黄河,淮河,长江。咱们已经走下来一半儿啦。”
  朱棣摇头,挑着眉笑道:“本王看是一大半儿,一来没有初起兵时的艰难,不需要花费那么多时间慢慢打,二除了盛庸等人,咱们一路南下,几乎无人阻挡,地方守军不足为惧。”
  道衍连忙摆手,“王爷,咱们只是刚进入河南地界,并未逼近淮河,而且京都尚在长江以南,咱们再往南走,丛镇小城居多,山水交替,咱们的士兵并不熟悉地形,所以,纵然前无大军抵抗,咱们的进军速度也不宜快,还有,济南蹦出个盛庸,那么别的地儿就会蹦出别的什么人来,也未可知呀。毕竟越接近天子脚下,朝廷细作和精兵也就越多呀。”
  “本王明白。”
  道衍颌首。
  可是不多时,朱棣就接到了战报:盛庸等人向北进军,袭扰北平周边的村庄,时下正值耕种,可是他们祸害农田,百姓不得生计。
  “简直是可恶!”朱棣大怒,“本王就知道一日不灭了他,就是后顾之忧。”
  “北平目前只有世子和顾城把守,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