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燕萧艾(明朝)-第1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当初臣反对削藩,那时您和藩王没有闹到如此地步,您不首先发难,藩王没有口实闹事,可是如今不然,湘王之死令诸王难堪,他们纵然没有像朱棣一样起兵,可是在各自的藩地也多生事端,不服朝廷的野心,昭然若揭啦。如今,您与诸王已然翻脸,就绝对不能示弱。速派大军剿灭朱棣,以儆效尤,让其他有反心的人不敢再生事端。”
  “荣国公,说得好轻松呀。”黄子澄笑道:“打仗劳民劳财不说,皇上刚刚即位,实在不宜此时开战呐。”
  梅殷没好气道:“黄大人,这样的话,当初削藩的时候,你怎么不说,现在祸事已起,你还谈什么劳民劳财,皇上刚刚即位的话?窃贼已经到家门口了,你能告诉窃贼,因为你家是刚建好的,让他换别家吗?”
  “你……”
  朱允炆道:“姑父,都是为了国事,政见不合可以,但不要伤了和气呀。”
  梅殷委屈,好像是自己为难别人似的。
  “姑父,那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梅殷躬身,严词道:“臣建议,征调各处大军,齐力共同讨伐朱棣。一举歼灭反贼,让天下人看到您的果断和决心。”
  齐泰道:“臣附议。”
  方孝孺道:“二位大人,大明建国日短,百姓刚刚过上几日安稳的日子,怎能再卷入战火之中呢?他朱棣可以不顾天下黎民生死,可是皇上乃百姓父母,岂能对此视若无睹?”
  黄大人也道:“皇上,如今您仁政尚未实行,就要举全国兵力,卷入与朱棣的战斗中,实在不是明智之举呀。”
  “二位大人,这些话说得不觉得太迟了吗?”齐泰道:“当初若听荣国公梅大人的话,安心仁政推行,不要妄动藩王,或许不会有五王之变,更不会有今日朱棣之祸,同样,当日既然削藩,若早早除掉朱棣,也不会有今日举全国兵力讨伐之事,如今祸事已经酿成,现在言和,只会长他人志气!皇上如今不想卷入斗争,也来不及了,为今之计,就是如何除去这个祸患。”
  方孝孺道:“那朱棣能用几百人夺下诺大个北平城,两日之内连下三城,他岂是那么容易对付的?万一战事一开,持续日久,该如何是好?江山社稷之重,岂能全部卷入与小小藩王的争斗当中?”
  朱允炆听着他们七嘴八舌的,自己就奇怪了,以前皇祖父在的时候,朝廷上下若要决定个什么事情,容易得很,如今,这帮人怎会有如此多的意见?
  到底是此事真的很难决断?还是他们其实也是不服自己的?
  “好啦!”朱允炆扬声道:“朕决定了,朱棣乃反贼,朕岂能包庇纵容?派军北伐,刻不容缓1
  “皇上圣明!”
  朱允炆高兴了,“那你们看,征集多少兵力?任谁为主帅?”
  瞬间无一人说话了,大家心里都清楚,朝廷许久没有战事,建国这么多年,即使有仗要打,也都是藩王带兵出征,朝堂之上,一时间到哪儿去找个三军主帅出来?
  “你们怎么都不说话了?”
  黄子澄前思后想,终于跪地,“皇上,如今,我们已经没有能够迎战燕军的大将啦。”
  朱允炆吃惊,“怎么会没有呢?当年跟着皇祖父打江山,那么多能征善战的王公,怎么能说没有人呢?”
  黄子澄跪道:“皇上,随先皇征战的那些将军,徐达,常遇春,李文忠,邓愈,华云龙,廖永忠等将军已经过世。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发,洪武二十五年,蓝玉案发,十几年间,冯胜,常茂,李善长,唐胜宗,傅友德,梅思祖,陆忠亨,郑遇春等二十多位将军以连坐罪处决,全家抄斩,如今朝中早已没有像他们那样可打仗的将军啦。”
  朱允炆心里咯噔一声,“偌大个朝廷,你告诉朕,没有可以打仗的将军?”皇祖父,您把这根带刺的棍子,是不是剔的也太干净了些?
  梅殷此时不想再讲话了,梅思祖乃身生父亲,因胡惟庸案连坐,自己也因此被遣去了山东,哼,先皇啊,你当时可想到会有今日?
  方孝孺道:“皇上,中山王徐达并没有被株连,他的三个儿子尚在……”话还未说话,齐泰打断道:“方大人,你难道不知道中山王徐达和朱棣的关系吗?他的儿子,能用吗?”
  “有了!”黄子澄奏道:“皇上,武定侯郭英尚在人世,他跟随先皇南征北战,可谓是身经百战呐,他可用。”
  齐泰摆手道:“武定侯如今已有六十五岁,他早年间大伤小伤的,如今只能卧病在床了,早已不能站立,更别说骑马打仗了。”
  “那……”黄子澄想破了脑袋,终于,“皇上,还有一人,长兴候,耿炳文,此人随先皇征战时,已经功至大将军,之后又被先皇封为长兴候,而且,他的长子还娶了您的皇姐江都公主,算是皇亲,一定会为皇上好好打这一仗的。”
  朱允炆赶紧问道:“那他多大年纪了?”
  “额……六十六岁。”
  “这长兴候比武定侯还长一岁,朕怎么好用他?”
  黄子澄叹气道:“皇上,大明定国已经三十二年,当年随先皇征战的将军肯定已经年老,不过听说,这长兴候,身体比那武定侯好,好像没那么多病。”
  朱允炆有些犯难,“那要是不用这些老将呢,年轻一些的将领,都有谁?”
  “皇上圣明,依微臣看,就应该重用一些青年将领。”
  梅殷忙道:“皇上,臣以为还是任用开国大将比较好,年轻的将领,都是在军营中训练出来的,没有真正的实战经验,相比较那朱棣,可谓是身经百战,他是个极不好对付的人,此一战,就是要扬皇上天威,所以为安全起见,还是应该任用老将。”
  “姑父言之有理,四叔是个很会打仗的人,所以,朕应当选一位比他威信高的老将。”朱允炆点头,随之扬声道:“明日召耿炳文觐见封他做大将军,领兵北伐1
  “那皇上打算征调多少兵马?”梅殷问道。
  朱允炆想了想,“既然决定北伐,还是速战速决的好,那就三十万吧。四叔八百人起兵,如今几座城池加起来应该也不超过五万,朕用三十万,应该够了吧。”
  “皇上圣明。”黄子澄笑道:“我们用六倍于他的兵力,想那朱棣好日子到头了,他甚至都不敢应战了吧。”
  方孝孺哈哈道:“是啊,要是他能有自知之明,主动投降,那是最好的啦。”
  “皇上天威所到之处,必定吓得那些贼子胆颤,臣估计咱们三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开往北平,他们肯定不战而降呀。”
  “哈哈哈……”
  梅殷听着他们一唱一和的,好笑的摇摇头,又奏道:“皇上,还有一事。”
  “说。”
  “既然,您已经决定讨伐朱棣,那其他的藩王,您也不需要再有顾忌了,毕竟他们现在多数是向着朱棣的,臣以为还是要先下手,削掉剩下的藩王较好。”
  “不可!”方孝孺道:“此时削藩,只会把其他人逼向朱棣那边。”
  朱允炆道:“方爱卿言之有理。”
  梅殷又道:“那就先抓起来几个,皇上也不要下诏削藩,只是把他们召回京都,留他们在宫里,好吃好招待着,不就可以了?”
  “那姑父以为朕应当召哪几位藩王?”
  “离朱棣最近的一个,也是所有藩王中,势力最强的,大宁的十七王爷,朱权。”梅殷笃定道:“他的藩地最远,实力也是最强的,光甲兵就有八万,加上朵颜三卫,战车战马,势力不容小觑呀。若他调头帮助朱棣,那可就太危险了,还有十五王爷,朱植,他的藩地在广宁州,他同样离朱棣很近。皇上应当速速召他们回京。”
  “好!”朱允炆点头,“就照姑父说得办。眼下最后一事,讨伐四叔的诏书,就由方孝孺大人写吧,您乃当世第一儒学大家,文笔过人,此事就交给你办吧。”
  “是。微臣遵旨。”
  方孝孺大袖一挥,转身面向百官,大声道:
  天子诏:盖闻天下贤德之主,先承祖上基业,后立国身之本,今帝承□□伟业,施仁德之政,实乃臣民百姓大幸!
  谓闻汉朝刘濞,祸乱为首,妄自为帝,引七国之乱;唐朝德宗,二朱祸朝,爪牙之才,暴奉天之难,至唐之末路;灭祖祸国,诛道欺民,辱声尤闻,永世为鉴!
  今,北有鹰犬贼人,枉为先皇四子,不思报国,好战嗜杀,北燕之地,桀纣横道,妄以螳臂当车之才,图谋奸邪篡逆之事,祸国殃民,天下耻矣!
  为防历史之覆辙,鉴于时期之非常,圣诏天下,谴使发兵,卷土北伐,普天臣民,当尽肝脑涂地之忠,诛奸贼!
  

☆、朱权来京

  虽然已经入秋,但御花园里依旧郁郁葱葱的,到处开着红花,黄花,紫花……还有那正值时节,满园盛开的桂花。
  “小姐,您看这儿有这么多桂花。好香啊。”
  萧艾随手拈起一枝,鼻尖轻嗅,“真的很香。柳儿,你看这里的桂花有好几种颜色呢,那边的是堰红的,还有那儿,银色的。”
  “我还是喜欢小姐手中,金色的。”
  “我记得晋王府的桂花也是金色的,”萧艾轻轻一笑,“我还记得,那天咱们和刘王妃她们吵了一架,然后咱们的香囊也没做成。”
  柳儿喏喏道:“三王爷以为小姐喜欢桂花,把云华宫上下全摆满了桂花,唉,现在想想那时候在晋王府的日子,好像已经隔了要几辈子了,‘八月桂花香’,那时候,咱们看到桂花,多稀奇呀,可是现在感觉也没那么香了。”柳儿凑了凑鼻子,“小姐,若是三王爷还活着……”
  “这儿的花太多了,所以没了味道。”萧艾眼目满园的桂花,沉吟道:“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谁忙?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
  三王爷,若您在,事情或许就不是今天这样了……
  这时,元梦匆匆跑来,“娘娘,皇上找您呢,让您去奉天殿觐见。”
  去前朝?萧艾有些吃惊,可还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