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燕萧艾(明朝)-第1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弟,你这样做,牺牲太大了。
  朱棣平静的问道:“具体情况呢?”
  “曹国公李景隆以备边为名,借道河南,在周王府直接抓的周王,没费一兵一卒。”
  “还有呢?”
  “全家发配云南蒙化。如今已经出发了。”
  朱棣最终还是无法静下心,放下手中的毛笔,紧紧的握着拳头。
  张玉又道:“王爷,宫里那边也有消息回来了,小姐她知道了五王爷的事,还为他准备了些衣物。”
  朱棣淡淡一笑,“派人去蒙化,为朱橚打理好一切。”
  “是。”张玉却没有走,躬身问道:“王爷,皇上终于动手了,虽然是五王爷,可是多数也是冲着您的,意在削弱您的势力,那咱们?”
  “按兵不动。”朱棣闭眼,轻声道。
  “可是,五王爷忽然被废,一定会引起各大藩王的慌乱,人心不稳,此时正是您的好时机呀。而且,那李景隆听说善熟兵法,看来皇上是做好打仗的准备的。”
  朱棣轻笑一声。
  张玉似有不解,“皇上此举可谓是糊涂,他根本没有削弱掉您的军权,还引得其他藩王的警惕,王爷,若咱们此时不动,一旦皇上日后再有举动,只怕就会直接冲您来了呀。”
  朱棣没有说话,与此同时,快笔写好一封信,递给张玉,淡然道:“派人将此信呈交皇上。”
  “这信是?”
  “既然其他藩王人心不齐,本王作为兄长,自当安抚。”
  “您是要为其他藩王求情?”张玉佩服,王爷这是在收买人心了呀。
  朱棣没有否认,却只是淡淡说道:“你去办吧。”
  “是。”
  

☆、戏里戏外

  对于削藩一事,其实朱允炆心里是没底的,自从那一道罢黜周王爷朱橚的诏书下达后,日日担心会不会事变,连那一帮子能言巧辩的文臣也都噤言。
  可是令所有人吃惊,周王束手就擒。朱允炆大松了一口气,那一帮文臣更加是得意,叫嚷着赶快接着削藩,可是朱允炆却有些心软,毕竟是自己的皇叔,尤其是五皇叔这次连反抗都没有,让自己更加愧疚。
  另一边,朱允炆对萧艾却越来越是喜欢,这些日子自己心烦忧虑,总会去找她。可是她虽不疏远,却也不想其他人那样亲近,实在不知道她是守规矩,还是……
  但是那日之后,想起萧艾紧张的样子,朱允炆决定不论皇祖父是如何打算她的?她既然是自己的嫔妃,就不应该试探她了。
  建文元年,年除夕。
  经过了几个月,知道朱橚完全顺服的到了云南,其他的藩王也没有动静,朱允炆的心情实在很好,加之今年是自己登基的头一个春节,自然是要好好热闹一番的。
  听说皇上还请了戏班子,既然戏子登场,那宴席是不能摆在正殿了,此时前朝奉天殿的右边的武楼上已经搭好了戏台子,宴席也已经布置好了。
  不仅后宫的妃嫔都召了来,还有以削藩有功的功臣,李景隆之辈的王公也都来了。
  萧艾披着那件兔毛的披风,踩着结了冰的雪水,因为怕脚下打滑,故而走得很慢。
  来到奉天殿前的广场,宽广的场地寒风凛冽,天色黯淡,耳边只能听到旌旗刮得翻飞,看着远处高耸的大殿,灯火通亮,一片红火,倒是显得这外面更加的冷了。
  “小姐,你怎么了?”柳儿一把扶住她。
  “没事,咱们快些走吧。”萧艾抬头看了看那一直都在的月儿,安然一笑,和那日一样……
  萧艾进殿,一圈子行礼欠身。随后解下披风,交给柳儿。
  贤妃轻快道:“燕妹妹,你的那件披风甚是好看,看那一色的纯白,真让人忍不住的想摸摸。那是兔毛的吧。”
  萧艾点头,“回贤妃娘娘的话,这的确是兔毛制的。”
  贤妃一笑,没再说话。下首的一位李昭仪脆声道:“臣妾素问燕妃娘娘为人大方,既然贤妃娘娘如此喜欢,燕妃娘娘何不送与贤妃娘娘呢?”
  萧艾何尝不知她们这一唱一和的,是何意思?
  可是,“这披风再好也是旧物,怎能送与贤妃娘娘?”那李昭仪无话,萧艾欠身又道:“皇上宠爱贤妃娘娘,想来贤妃娘娘向皇上要什么都是有的,何不趁着这喜气的日子,向皇上讨个赏?也算是图个吉利。”
  没等贤妃开口,朱允炆乐道:“燕妹妹说得对,那你们都想要些什么赏赐呢?”
  在座的嫔妃一听皇上这话,可都高兴坏了,可是再高兴也得按品级先后,惠妃道:“谢皇上赏,可是臣妾没什么想要的,只要皇上一切都好,臣妾就好。”
  朱允炆欣慰的拉过她的手,待在她的身边,总是很安慰的。
  那贤妃努着嘴,扬声道:“皇上,姐姐没什么想要的,可是臣妾想要,臣妾想要一件披风。要比燕妹妹的那件好的。”
  朱允炆看见萧艾低头浅笑,朗声笑道:“朕答应你了。”
  贤妃俏皮道:“谢皇上。”
  朱允炆手指点点她,好笑的摇摇头,若说惠妃的性子太过沉静,这个贤妃呀,偏就如此活泼,朱允炆满意宠溺。
  “那燕妹妹想要些什么?”
  萧艾颌首,惠妃位分高,她什么都不要,显得大方,自己若是什么都不要,就显得有心和惠妃比较了,于是道:“皇上,前些日子您送给各宫的洞庭碧螺春,臣妾甚是喜欢,还想再讨些,行吗?”
  “自然行啦。”
  燕妹妹也是个活泼开朗的性子,而且她还很知书达理,懂得分寸。透着通明的烛光,朱允炆眸子里一丝亮,望着萧艾。
  “燕妹妹身子可大好了?”
  “多谢皇上关心,臣妾没事了。”
  李昭仪似笑非笑的说道:“皇上宠爱燕妃娘娘,自娘娘病了之后,皇上您三天两头的去栎临殿看望,真是叫臣妾等羡慕得很呢。”
  惠妃道:“燕妹妹入宫不久,并不适应我们这里的气候,哪似你我自小生活在京都这般?皇上多去看望是应该的。”
  李昭仪又无话可说了。
  朱允炆轻声道:“燕妹妹,朕每次问你,你都说没事了,可是朕看你的脸色一直都不怎么好,可找太医好好看了?”
  “臣妾真的没事了,过了年,等开了春,自然就好了。”
  这时宫人递上戏折子,朱允炆笑对李景隆一些大臣说道:“爱卿们,你们看看想听什么戏?”
  一圈大臣点过了,轮到嫔妃们点,贤妃一看戏单,皱眉道:“皇上,如今已点了两出戏了,‘单刀会’‘李逵负荆’这些都是热闹的大戏,而且臣妾们可不喜欢这样的戏,要不然,咱们点一处说故事的?”
  “好啊。”
  贤妃翘起银制的护甲套,白嫩的手指上下划拉,终于道:“‘白兔记’如何?”
  惠妃道:“这出戏说的是刘知远和李三娘的悲欢离合,皇上他们不会喜欢的。还是换一出吧。”
  贤妃皱眉,一会儿又明朗道:“这出好,前元朝时期一个很有文采的文人,马东篱写的,叫‘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如何?说的是匈奴与我大汉的往来,皇上他们一定喜欢,又写得有臣妾们喜欢的小儿女情长的故事,岂不是好?”
  惠妃道:“这出戏臣妾听说过,这出戏写得的确很好,可是太过悲惨了,而且它也不遵历史。”
  贤妃努嘴道:“皇上,您说呢?”
  朱允炆笑道:“那这出吧,虽然他不遵历史,将汉元帝时期写成了匈奴强盛,汉元帝软弱,以至于王昭君被迫远嫁,可是朕还是很喜欢这出戏的。”
  “皇上喜欢?”戏折子交给宫人,台上已经开唱起来,“那这出先唱吧。”
  朱允炆点头道:“朕记得头一次看到这出戏词的时候,还颇为感动,记得汉元帝唱的那两句‘忘恩咬主贼禽兽’、‘满堂都做了毛延寿’庸臣误国,最后让汉元帝不得不痛恨的唱道‘太平时卖宰相功劳,有事处把佳人递流’,实在让人惋惜。”
  “这么说这个叫毛延寿的也太坏了吧。”李昭仪道。
  朱允炆摇头,“庸臣误国,外敌强盛,最终导致汉元帝不得不将王昭君送出宫,的确令人惋惜。”
  这时台上正在唱楔子,“嗣传十叶继炎刘,独掌乾坤四百洲……”
  惠妃叹道:“汉元帝说这些话的时候,是如此豪情壮志,他一定想不到日后会受那样的屈辱吧。”
  贤妃恨道:“都是那讨厌的毛延寿,投降匈奴,故意把王昭君的事告诉匈奴的。”
  “妹妹,不用生气,历史上并非如此的,只怕这样的唱词,到叫那毛延寿受了不少冤屈呢。”惠妃又道:“不过妹妹,好在这出戏里,王昭君并没有嫁给那匈奴单于,而是投入黑河,自尽了。”
  “那位王昭君的也太悲惨了点儿。”
  惠妃转脸笑道:“你看我们说的热闹,燕妹妹你怎么不说话?”
  萧艾笑道:“贤妃娘娘,您也不用难受,事实上,那位王昭君并没有投河自尽,而是真的嫁入了匈奴,而且过得很快乐。”
  贤妃负气道:“那这位作词人,干嘛这样写呀,叫人听得怪伤心的。”
  “匈奴打入大汉,索要王昭君,会让世人认为王昭君是个祸国殃民的祸害,自古以来皆如此,吴国之灭,怨西施,安史之乱,怪玉环,可是马东篱的笔下,昭君已死,祸事却未了。我想词人如此写,不过是讽刺那些把国家祸事推到小女子身上的人罢了。”
  “燕妹妹好见识。”朱允炆笑道:“朕也是欣赏词人这样的写法。捧着皇家俸,不分帝王忧,岂能将所有责难推到一介小女子身上?”
  朱允炆无心的发着感叹,一旁坐着的王公们也吓坏了,一个个忙维诺道:“皇上,那毛延寿之流实在妄为人臣,就不该立于人世,臣等。。。。。。一定忠心事主,为皇上分忧。”
  朱允炆笑道:“那是自然,朕全仰仗在座的爱卿们了。”
  长兴候耿炳文的儿子耿璇赞道:“就说这次讨伐周王来说吧,曹国公可谓是有勇有谋啊,不费一兵一卒就把那周王拿下了,真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