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志远:杨志远飙升记-第4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建平笑,说:“你我之间,用不着客气。”

    杨志远笑,说:“你我今天也算是一个试通车吧。吴董,现在张溪岭隧道各方面都已进入扫尾阶段,你现在是不是可以给我一个准确的通车时间。”

    吴建平笑,说:“现在通风设施已经安装完毕,从这两天的调试情况来看,一切运转正常,只有些小问题有待处理,而监控设备,不日就可完工,我想不出还有什么需要完善的地方。我看不用二十天,张溪岭隧道就可通车了。”

    杨志远一算,如果如吴建平所言,那么张溪岭隧道最迟于10月10号就可通车,杨志远一笑,说:“那好,张溪岭隧道的通车仪式就暂且定在10月10日这一天,吴董,你看如何?”

第三十七章:天堑变通途(1)(二)() 
吴建平笑,说:“我这没问题,用不着‘暂且’?”

    杨志远笑,说:“现在看来10月10日能不能举行通车仪式,其实问题不在你,也不我。”

    在于谁?吴建平是老交通了,一听就明白,张溪岭隧道一旦通车,对张溪岭以西的社港临江以及其他县市的发展,意义不言而喻,张溪岭一通,西部各县,皆会由此受益,张溪岭隧道可以说是一交通枢纽性工程,仪式不可能简单,杨志远此言暗示仪式当天,应该有重量级的领导要来。领导的时间不由杨志远和他掌控,所以10月10日能不能通车,就看领导的时间怎么安排。

    吴建平笑,说:“谁会来?书记还是省长?”

    杨志远笑,说:“一切皆有可能。”

    杨志远当天于张溪岭隧道还做了一件事,此事属杨志远临时起意。

    杨志远和吴建平于张溪岭3号隧道中段握手之后。两人上车,出隧道,来到位于社港一端的张溪岭隧道交通指挥中心,该指挥中心为三层大楼,砖木结构,很有特色,与张溪岭的自然风景融为一体,后面则为三室一厅的宿舍,张溪岭一旦通车,张溪岭交警中队也将移师下山,成为张溪岭隧道交警中队,杨志远之所以同意于指挥中心后修建宿舍楼,因为此举既可以就此解决张溪岭交警中队小年轻们的住房问题,也可以让交警们在张溪岭隧道出现紧急情况的时候,随时支援,工作生活二不误,属一举二得。

    此时指挥中心的大型显示墙尚有待安装,信号指示灯也在调试,知道杨志远到了隧道,胡晓光已经从张溪岭主峰上下来,侯在隧道指挥中心大楼前。

    杨志远一看胡晓光,笑,问:“晓光同志怎么来了?”

    胡晓光笑,说:“杨书记的车一进隧道,就有交警通报,知道杨书记来检查工作,晓光岂能视而不见。”

    杨志远笑了笑,倒也没有责备胡晓光因为他而擅离职守,杨志远说:“这三年多来,张溪岭交警中队的小伙子们风餐露宿,夜不能寐,因为他们的努力,张溪岭这三年多来,没有发生一起车毁人亡的重大安全事故,小伙子们辛苦备至,功不可没。现在眼看张溪岭就要通车,晓光同志有必要提醒同志们,越是这样的时候,越要提高警惕,千万不要在最后关头,掉以轻心,致使这三年来之不易的傲人成绩,毁如一旦。尤其是过些天,就是国庆节了,社港又将迎来回乡潮和旅游高峰期,张溪岭的交通压力愈发加重,你可要提醒小伙子们,千万要给我稳住。”

    胡晓光说:“请杨书记放心,现在小伙子们都憋足了劲,绷紧了弦,严阵以待,就等张溪岭隧道通车了。”

    杨志远见胡晓光信心十足,就是在那一刻,杨志远动了检验社港各方快速应变能力的想法。杨志远一笑,说:“晓光同志如此笃定,要不然我们试上一试?”

    胡晓光笑,问:“怎么试?”

    杨志远指示张穆雨,立即拨通110报警电话,告诉110指挥中心,张溪岭3号隧道发生了车辆自燃的事故,希望指挥中心马上指挥交警和协调消防,到现场进行疏导和灭火工作。张溪岭隧道还未通车,何来车辆自燃,为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杨志远让张穆雨直言相告,此次报警为演习,目的就是检验各方面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协调能力。

    张穆雨按杨志远的要求报完警,大家就站在张溪岭隧道指挥中心的前坪静候。10分钟后,离张溪岭最近的交警巡逻车就赶到了现场,再过5分钟,消防车也呼啸而至,赶到前坪向杨志远报到。在没有刻意安排的情况下,大家能在如此短的时间赶到也属不易。杨志远对此感到满意。

    杨志远在表扬的同时,不忘提醒,张溪岭隧道一旦真的通车,肯定不会像今天这般容易,车辆一旦真的发生自燃,怎么实行即时的交通管制?怎样疏散人群?怎么才能让消防车顺利到达事故现场,而不会因为交通混乱,而只能望火兴叹,无计可施?等等这些,对社港的交警消防部门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必须提前做好应急准备,防范于未燃,不能临时抱佛脚,到时如果手忙脚乱,望火兴叹,那就是对生命的漠视和懈怠。

    杨志远说:“晓光同志,张溪岭隧道交通指挥中心一旦开始运行,作为未来的中心主任,这些你都有必要提前加以考虑。”

    胡晓光点头,说:“杨书记放心,我会组织人员拿出一套完整的应急方案出来。”

    杨志远说:“好,我将拭目以待。”

    此时夏天的酷暑已成强弩之末,张溪岭青山绿水,站在张溪岭下,只觉凉爽无比,有如深秋。吴建平看着离去的消防车和巡逻车,笑:“杨书记,这是未雨绸缪?”

    杨志远笑,说:“事无巨细,早经考虑,越是周全,越是细致,能做到未雨绸缪自是最好不过,未雨绸缪肯定比出事后,再举一反三要强百倍千倍。”

    吴建平说:“我现在终于明白张溪岭这个交通事故多发点,为什么在杨书记的任上一直风平浪静,其实就是两个字:责任。

    杨志远点头,说:“责任重于泰山,‘责任’两个字不是挂在嘴里,而是应该时时刻刻放在心里才行。”

    吴建平看了杨志远一眼,心想这么多年了,杨志远还是如以前一般,心地坦荡,一心为民,真是不易,难能可贵,注定将堪大任。

第三十七章:天堑变通途(2)(一)() 
杨志远国庆期间,回了省城榆江一趟。杨志远这次上省城,不是为了休假,而是为了与赵洪福书记见上一面。因为赵洪福书记曾言,张溪岭隧道通车之时,一定会到社港来喝一杯庆功酒。现在通车在即,赵书记是不是对自己一年半前说过的话,还有印象,县委县政府热情邀请,赵书记会不会欣然前来,这些还是未知数,有待进一步核实,怎么核实,自然是面见赵洪福书记。

    可他杨志远不过是一个副厅级,本省副厅级干部多如牛毛,想要见省委书记谈何容易。

    杨志远给省委秘书一处的副处长打了个电话,探问赵洪福书记国庆期间的安排,副处长告知,赵书记国庆期间会到下面的地市检查安全工作。杨志远问,赵书记会不会到普天市?副处长说,普天不在本次检查之列。

    杨志远无可奈何,只得于6日先行回到榆江,再想对策。杨志远本想给赵洪福的秘书打个电话,请其帮忙,看能不能见缝插针,和赵书记见上一面。但杨志远想了想,还是算了,毕竟自己和该秘书属点头之交,该秘书为赵洪福书记上任后外调而来,不属省委办公厅内部调配,杨志远在省委时,其只不过是省委党校的一名讲师,属郁郁不得志那类,后来因一个偶然的机缘为赵洪福书记相中,这才有了出头之日。杨志远听副处长提起此人时,颇有微词,说其理论知识很强,书生意气很重。言下之意,就是其脱离实际,为人傲气,不好打交道。既然如此,杨志远也就放弃了此念头。杨志远听副处长的语气就知道,其与该秘书有隙,杨志远不想让副处长为难,也就根本不提想面见赵书记一事,自己想办法解决得了。

    基于此,杨志远左思右想,觉得以目前之计,唯有再对赵洪福书记实行一次阻击。当然阻击现场不可能在社港的张溪岭,只能在省委,也不及上次在张溪岭那般声势浩大,有所预谋,这次杨志远只能孤身一人,而且还有些碰运气的成分,即使副处长提前告知杨志远,赵书记已经从下面的地市回来,但能不能接近赵书记还真的只是未知数。

    8号一早,杨志远就到了省委,离开省委三年有余,门口的武警战士早就换了几拨人,新来的武警不认识杨志远,好在保卫处的干事还是原班人马,杨志远这才没费吹灰之力,得以进入省委。

    站在省委书记的办公楼前,杨志远心有感慨,想当年自己身为周至诚书记的秘书,秘书一处的处长,和省委书记朝夕相处,想见就见,而现在,省委书记和自己山高路远,想见一面,何其艰难。如果自己不是从省委出去的,要是没有预约,即便是像现在这样得以不加阻拦地站在这栋小楼前,只怕也是毫无可能。

    杨志远运气不错,今天属国庆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赵洪福书记还有诸多事宜需要回办公室处理,杨志远这才得以又一次阻击成功。赵洪福的车是八点差一刻进入杨志远的视线的,是辆全新的奥迪,杨志远一看车牌,就知道赵书记到了。杨志远待赵洪福下车,抬脚欲跨进小楼的那一刻,杨志远赶忙从一旁闪了出来,迎了上去:“赵书记。”

    赵洪福闻声偏头,见是杨志远,有些奇怪:“小杨同志,你怎么在这里?”

    赵洪福语气随和,不像以前那样直呼杨志远同志,小杨同志和杨志远同志,变化看似微小,但赵洪福却在无形中表现出一种亲近,这种亲近与以前的客气中的距离,自是有着天壤之别。杨志远知道赵书记之所以如此,应该与3月在北京与赵书记为其近半月的相处有关。杨志远笑了笑,说:“我在等赵书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