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志远:杨志远飙升记-第3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菊这才松了口气,说:“杨书记这才像话,颇为亲民,要是总是墨守成规,那就显得有些不近人情了。”

    杨志远笑,说:“既然老同学都这么说了,我还能怎么样,只能是下不为例咯。”

    杨志远朝胡大海一摆手,说:“大海,看来我得先行一步了,乡亲们的锱铢你可得支付清楚,不得拖延。”

    胡大海嘿嘿一笑,说:“志远,这你就放心好了,我胡大海再怎么匪气,也不会想方设法去赚乡亲们的昧心钱。”

    杨志远笑了笑。越野车已经驶离了大坝,朝山外驶去。

    杨志远早就知道本次考察组的组长为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周泰飞。杨志远还在周至诚书记身边任秘书一处的处长时,周泰飞就是省委组织部的副部长,因为工作的关系,杨志远和他有过接触,彼此也都认识,但关系很一般,只能说是点头之交。

    杨志远前几天在普天和周泰飞见过一次面。

    省委书记赵洪福这次还是决定改变普天的格局,普天市委书记陶然还是将调离普天,到省城榆江任职。赵洪福书记上次是想将陶然调省政协任副主席,遭到朱明华省长和陶然的抵制,最终没有如愿,这次却是不一样,赵洪福书记这次选择了妥协,也许还和朱明华省长达成了某种条件的默契。这次陶然经省委的力荐,经中组部的考察,已经作为副省长的候选人,如无意外,陶然将在明年年初的省人大会上当选为排名靠后的副省长。

    这种安排自然是皆大欢喜,大家都乐于接受。只是如此一来,普天市市委书记一职就空缺了下来,组织部门按惯例需要派干部考察组到普天进行一番考察。前几天普天市召开全市领导干部大会,对考察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会议由市委书记陶然主持,考察组组长周泰飞作了讲话。会上还对普天市本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民主测评,对市委书记的人选进行民主推荐。

    这都是必要的组织程序。当天参加此次全市领导干部大会的人,都是有一定职务的领导,社港有资格出席这次大会的有六人,除了杨志远和孟路军,还有人大主任、政协主席、县纪委书记,以及一位来自基层小王村的老王支书,其得以出席,是因为其还有另一身份,老王支书是刚当选没多久的省党代会代表,老王支书之所以当选省党代会的代表,得益于小王村的大棚蔬菜种植的成功,老王支书于是成为了带领山村乡亲发家致富的带头人,顺利当选为新一届省党代会的代表。

    杨志远因为是市委常委,属普天市委领导班子成员,名字也出现在这次普天市领导干部民主测评表之中。

    当天到会的普天市干部有数百人之多,杨志远是市委常委,得以于台下第一排就坐。当天民主测评大会结束后,散会之时,杨志远恰巧和周泰飞打了个照面。周泰飞看到他杨志远还毫不避讳地和他打了个招呼。当时也没有任何预兆,周泰飞会到社港来。

    周泰飞到社港来的目的何在?杨志远在回社港的小火车上一直都是思考,不得其解。他杨志远虽然是市委常委,但这次只参入民主测评,不在民主推荐市委书记的人选之列,即便是论资排辈杨志远也不够格,他杨志远还不可能幼稚到以为自己可以一步登天,天真地以为市委书记的帽子会意外地掉到自己的头上。

    杨志远左思右想,觉得勉强可以解释的缘由就是普天市的市长在这次民主推荐中成为了市委书记的有力人选,可即便如此,考察组要找他杨志远谈话,也该是他杨志远上普天去才是,没有周泰飞带着考察组上社港来的道理。

    这个缘由很是牵强,杨志远嘘了一口气,心想既然想不明白,那还不如不想,自己见了周泰飞之后,自然就会水落石出。

第二十七章:省委考察组(2)() 
杨志远不会想到,此次省委组织部干部考察组之所以会到社港,与杨志远开春的那次张溪岭蓄意阻击赵洪福书记有着莫大的关系,为赵洪福书记特意安排。

    周泰飞此次到普天,本来只是走走民主推荐市委书记的程序,谁都知道官场讲究按部就班、论资排辈,在普天能成为市委书记考察人选的,也就市长和专职副书记二人,其他人都是陪衬,此为心知肚明的事情,所以说是民主推荐,其实形势多于实质。而且市委书记一职,按组织程序,其可以是民主推荐,也可以由省委直接任命,市长和专职副书记即便是过了民主推荐这一关,成了市委书记的有力人选,但最终能否如愿以偿还得看省委的态度,省委如果另有考虑,那再怎么有力都没用,于事无补。

    一般情况下,在考察组下去之前,省委会有明示,对市委书记的人选会有所侧重,省委重点考察谁,那谁就有可能是下一任市委书记的人选,推荐会前,考察组会有所暗示,台下的干部就会心领神会,在推荐表上写上谁的名字。但这次却是没有,出现这种情况,要不就是省委已经有所考虑,要不就是市长和专职副书记二者择其一。

    赵洪福在张溪岭遭遇杨志远的阻击之后,对杨志远这个人顿时有了莫大的兴趣,虽然身边诸人都对杨志远的评价颇高,但赵洪福还是觉得杨志远是个谜一样的人物,尽管赵洪福上次到社港停留不到二小时,在社港所见,纯属走马观花,但从杨志远的所思所想不难看出,杨志远这人很有才学,这点应该无需置疑。二个小时,对了解一个人的才学可以十知七八,但对了解一个人的品行,却是知之甚少,杨志远这人的人品是不是真如大家说的那样经得起推敲,赵洪福还是心有疑虑,觉得有必要好好地了解一下。

    此时北京党代会已开,新一届中央领导层已经集体亮相一月有余,各省的政局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本省也是一样,中央的意思很是明了,本省这些年成绩斐然,本省干部的能力得到了中央的认可,朱明华省长和王文举常务副省长都将被调往西部各省委以重任,而本省省长一职中央有考虑从其他沿海省份调任。

    如此一来,本省的政治格局行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朱明华省长如果在本省,周至诚书记留在本省的这股政治力量,就成了赵洪福难以逾越的障碍,而朱明华省长一走,这股政治力量就会陷入群龙无首的地步,付国良也好,罗亮也罢,虽然都会因此成为这股力量的领头人物,但没有了朱明华,也都无力与省委书记赵洪福相抗衡。这是赵洪福最愿意看到的局面,既然双方不再是对手,那就有可能成为朋友,而且还有可能将这股政治力量纳为己用。正是因为如此,当朱明华建议将陶然作为副省长的候选人时,赵洪福也就不再持有异议,由反对改为支持,毕竟朱明华、王文举离开后,省政府就会出现一段时间的权力真空,本省能担当副省长一职的,无非就是榆江、合海、会通、普天这四大市的书记,榆江、合海的书记张淮、罗亮是省委常委,会通的市委书记从省委下去只有一年,那么普天的陶然调任排名末位的副省长也就可以接受。

    而杨志远曾经是周至诚的秘书,与本省的各种政治势力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赵洪福既然有想法要将周至诚留在本省的政治力量纳为己用,那除了适当向付国良、罗亮伸出橄榄枝以外,对杨志远委以重用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经过上次的接触,赵洪福对杨志远的看法大为改观,杨志远敢爱敢恨,爱憎分明的个性,还有些为赵洪福喜欢,谁没有年轻过,赵洪福从杨志远的身上,看到了自己过去的影子。年轻时的自己,不也是这般血气方刚,做起事来全凭自己的心性,不计后果。一个人在官场有些自己的个性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既然周至诚可以对杨志远多加包容,赵洪福相信自己也可以做到这一点。

    随着朱明华和王文举的离开,赵洪福觉得逐渐调整本省地市一级的领导班子,藉此让本省正式进入他赵洪福的时代的时机已经来临。杨志远这样的人,肯定值得重用,但怎么用,用在哪,赵洪福还没有想好。而在此之前,很有必要对杨志远进行更深入的了解,怎么了解?他赵洪福是省委书记,自然不能就凭道听途说,最好是走正常程序,看杨志远是不是经得起组织考察。但赵洪福不想特意派考察组去社港,此举动静太大,引人联想。谁都知道,考察组一下去,此人不是有待提升,就是有问题值得发掘,赵洪福没必要因此事引起他人对杨志远的猜想,只能等待时机,现在机会来了,既然这次省委组织部干部考察组去普天考察,那藉此机会对杨志远做一个全面的了解就恰当其时。

    在考察组下去之前,赵洪福书记特意把周泰飞找了去,赵洪福说:“泰飞同志,你这次下去考察,私底下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到社港考察一下杨志远这个同志。方式方法由你自行决定,但是不能引起普天干部的联想。”

    周泰飞是老组织了,自然明白赵洪福书记这个‘联想’是什么意思。那就是对杨志远的考察不在此次普天市委书记考察之范畴,属顺带活,不能让普天的干部以为考察杨志远是省委有意让杨志远出任普天的市委书记,由此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周泰飞说:“赵书记这是交给我一个技术活,看来我这次下去,得有所变通才行。”

    赵洪福说:“怎么变通,那是你泰飞同志的事情,我只问结果,不问过程。”

    “没问题。保证完成任务。”周泰飞想了想,又问了一句,“赵书记,对杨志远同志的考察是不是越细致越周全越好?”

    赵洪福自是明白周泰飞的意思,考察得越细致,越容易发现问题,一旦在考察过程中发现了杨志远违法乱纪的问题怎么办?毕竟他赵洪福说了,这是私底下的任务,不属省委委派,怎么处理,是适可而止?还是深入挖掘?

    这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