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志远:杨志远飙升记-第3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量对策。

    杨志远问庄胜笠:“你对这新出现的情况怎么看?”

    庄胜笠说:“当初和浩博生物签约,之所以选择上下10%的浮动空间,主要是考虑物价上涨的因素,对各县油菜的种植面积也有统计,但是谁都不会想到,本省会遭到那样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雪。当然了,信息公司代浩博生物与各乡农户签订的合约是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签订的,合同签订后,浩博生物还支付了部分预付款,信息公司还为农户赊销了新农一号种子。于情于理于法,浩博生物都可以按合同约定的价格进行收购,农户即便是心有不甘,也得按合同执行。”

    孟路军说:“当初浩博生物执意要约定收购价,这事不能说人家有错,作为企业,人家有自己的成本核算模式,只有价格确定,人家才好计算出一年的盈亏。今年是浩博生物签约的第一年,要是今年的价格比出年低个30%,而浩博生物按0。91元收购,那么农户的利益得到了保障,那可以说是皆大欢喜,问题是这收购价现在这么一涨,事情就有些不好办了。往年都是价贱了伤农,现在倒好,价高了,要是强制按合同价收购,同样也是伤农,怎么办?杨书记你得拿个主意。”

    杨志远说:“我当初就担心会出现现在这种情况,现在既然问题出来了,我们就有必要重视,予以解决。合约是从法律上对交易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一种约定,既然有约在先,那我们就得按合同执行,浩博生物既然与信息公司签订的是总合同,那么信息公司就按合同价交付,至于信息公司与农户的结算价,我认为还是按市场价为妥,我们成立信息公司的目的是什么,不是盈利,而是以集体的力量对抗市场风险,要让社港的乡亲们得到实惠。这次的暴雪,虽然促使价格上涨了30%,但减产了15%,以原来亩产200公斤200元计算,今年亩产170公斤,按1。1元收购,每亩毛收入187元,实际上乡亲们比去年还亏了13元,这样一来,与乡亲们的预期相差太远,明年就会挫伤乡亲们的积极性,而按1。3元收购,每亩的毛收入221元,相对来说,乡亲们就增收21元。540万尽管对现在的社港来说是笔不小的数目,但从保护农民的积极性和惠农这方面来说,这笔支出是值得的。”

    孟路军笑,说:“胜笠同志,那就按杨书记说的办,信息公司先行支付,事后再由财政进行补贴,其实算上各种税赋,应该也贴不了多少。”

    杨志远笑,说:“孟县长能这么想,自是最好不过,成大事者,就得从大局上看问题,不必去计较一时之得失。任何事情,我们只有时时刻刻以农民的利益为重,从保护农民的积极性出发,我们社港的农业还能发展不起来。”

    庄胜笠说:“杨书记、孟县长,这16万亩的油菜,有一部分是临江的,这一部分怎么办,也由我们社港补贴?”

    孟路军望着杨志远,说:“这倒是个问题,毕竟临江的税赋都在临江,由我们社港补贴,那就是便宜刘建喜了。”

    杨志远笑,说:“都是难兄难弟,临江现在比我们困难,既然是协同作战,那么我们吃点亏,让他们临江得点便宜也坏不了事。”

    孟路军笑,说:“刘书记一来就说我们社港小气,嚷着要我们社港请客,这次我们社港这般大气,看来这回该他请客了。”

    杨志远笑,说:“该小气的时候就该小气,该大度的时候,就得大度。我们社港这次这般一出手,保准让刘建喜书记目瞪口呆,心悦诚服,你这次让他请客,他肯定不会有二话。”

    孟路军笑,说:“那我们不妨磨刀霍霍,宰他一回。”

    杨志远笑,说:“该宰就宰,用不着客气。”

    说完这些,此事也算是告一段落,既然是需要财政拨款补贴,而且还事涉临江,属重大问题,按杨志远的一贯作风,此事还得提交常委会讨论。孟路军一看事情差不多了,抬起屁股准备带着庄胜笠就此离开。杨志远一见,笑,说:“孟县,干嘛,如此急不可待,就不能再坐坐。”

    孟路军本来屁股已经离开了沙发,一听杨志远这话,就知道杨志远还另有事情要说,于是重新落座,边坐边笑,说:“杨书记,看你这话说得,你不是一直都说时不待我,政府部门得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在你的办公室有事说事,事情说完了赶紧的离开,你这里不容闲人闲扯么,怎么?变了?”

    杨志远笑,说:“规矩没变,现在的问题是本书记还没有发话让你孟县长走一边去,你孟县长就想溜之大吉,怎么行,还得呆着。”

    孟路军笑,说:“行了,杨书记你也用不着上纲上线,赶紧的,有事说事,没事散会,我还得回去开政府工作会议。”

    杨志远说孟县长这次即便是不上县委来,本书记也会把孟县长和庄胜笠同志找来,有个事情大家议一议。杨志远所议何事,与晚稻耕种有关,油菜籽一旦收割完毕,各地立马就会进入一季晚稻耕种时期,杨志远这段时期一直在考虑,稻田里光种水稻是不是有些可惜了,是不是还可以做点别的什么,向稻田要效益,让乡亲们增点收,毕竟粮食事关国家战略,有统一的收购价,稻田里光种水稻,乡亲们的收益都不大,可粮食又不能不种,那怎么办,杨志远就想是不是让乡亲们在种水稻的同时,还搞点别的什么副业,以此增收,提高乡亲们种粮的积极性。当然,稻田里既然已经种植了水稻,田坎上也有了大豆,种植经济作物已经没有了空间,也不可能在稻田中栽树。杨志远准备怎么让乡亲们增收?杨志远想起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在田里刨泥鳅,钓泥蛙的情景。乡野的田间地头,泥鳅和青蛙随处可见,最是平常不过。杨志远他们小时候,像田里的青蛙、山里的蛇、河里的甲鱼,是没有几个人去吃的,可现在不同以往了,这些东西都上了城里人的餐桌,成了野味,价格还比较高,有人还特意养蛇养蛙养甲鱼,不少人还由此发家致富,杨志远由此看到了商机,觉得是不是可以在稻田里养养泥鳅养养青蛙这些适合于与水稻共存的品种。这样一来,既不影响水稻的收成,又可顺便发展养殖业,一举两得,杨志远把孟路军和庄胜笠留下,要说得就是这个事情,因为他杨志远也就是想想,具体的工作,还得靠孟路军协调农业局和庄胜笠主管的信息公司去实施,杨志远的意思是让庄胜笠先在一个乡进行试点,一旦试点成功,再在社港全县进行推广。

第二十四章:稻田养殖(1)(二)() 
孟路军听杨志远把自己的想法一一道来,瞪着眼看着杨志远,说:“杨书记,你这脑袋里还有多少的主意,干脆一把倒出来,我怎么感觉你像是在挤牙膏似的,今天挤一点,明天挤一点,真是急死人了。”

    杨志远笑,说:“孟县长,我这是在挤牙膏吗,任何事情都得先谋后定,我得想清楚了,有了成熟的方案了,才让大家去实行不是。就拿这个稻田养殖来说,怎么养?养好了销售给谁?这些都得慢慢来,其实去年我对此也有考虑,只是考虑的还不够成熟,条件也不具备,也就没有提出来,现在看来,条件成熟了,李东湖大众连锁超市的生意蒸蒸日上,我们稻田养殖的泥鳅和青蛙也可以在李东湖的超市试销,今年就有必要试一试。”

    孟路军笑,说:“杨书记,你看你都想成熟了,还试什么,我觉得你这个稻田养殖的计划非常不错,很适合社港的现实状况,投入小,产出大,乡亲们肯定会由此受益,多了一条生财之路。杨书记,用不着试,我看今年就可以全面推广。”

    杨志远笑,说:“孟县长,咱不急这一时,先试试,积累经验,为来年的推广做些准备。”

    孟路军说:“杨书记,你不是不知道,现在社港周边的许多农业县,都紧盯着我们社港县,我们的一举一动,人家尽收眼底,争相仿效,我们这个稻田养殖一出来,不用说,明年其他各县都会竞相跟风,咱们得走到人家前面去不是。”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社港的农业生产成了周边县农民参考的榜样,说明我们农业生产的规划是符合农民的利益的,所以周边的农民才会自发的,予以仿效,这是好事。我们出主意想办法,目的不就是为了乡亲们增收受益,社港的农民是乡亲,外县的农民就不说乡亲了?”杨志远笑了笑,说,“孟县,我刚才还表扬你有大局观,现在就得批评你了,你这是大局观?你这是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

    孟路军笑,说:“杨书记还是喜欢上纲上线,我就是觉得要是大家一窝蜂地照葫芦画瓢,这各县的乡亲们都在稻田里养泥鳅养青蛙,这养的人一多,是不是就卖不起价了。”

    杨志远笑,说:“孟县长的担心不无道理,但全国这么大,市场这么大,问题不是很大。再说了,田里就只能养泥鳅青蛙了,就不能养别的,比如说鱼、虾,甚至于是蟹。”

    孟路军笑,说:“在稻田里养蟹,闻所未闻,怎么可能?”

    杨志远笑,说:“孟县长还是犯了经验主义,以为螃蟹在稻田里横行,会伤了水稻的根,其实未必就会如此,只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养殖,一切皆有可能。”

    孟路军笑,说:“是吗,要不今年咱就在稻田里养几亩螃蟹试试?”

    杨志远笑,说:“行,那咱就试试。这事就由胜笠同志去试行。”

    庄胜笠点头,说好。孟路军心痒难耐,说要不杨书记咱俩就稻田里能否养殖螃蟹一事赌一把?

    杨志远笑,说:“看来孟县长赌性颇重,行,既然孟县长想赌,我就跟你赌一回,却不知孟县长的赌注是什么?”

    孟路军笑,说:“就赌一对茅台如何?”

    杨志远笑,说:“孟县长还是这么小家子气,就只知道茅台,行了,咱就赌茅台。就由胜笠同志作证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