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古代史笔记(朱绍侯版本)-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石头的坚、白性质,要目、手共同感觉,才能得出“坚白石”的结论。 
孙膑,齐国人,生于阿鄄之间 ( 约当今山东荷泽一带 ) 。司马迁《史记·孙子列传》中认为孙膑是继孙武的后代子孙。 1972 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同时出土《孙子宾法》和《孙膑兵法》。孙膑曾为齐威王之军师。他创造的“围魏救赵”“减灶诱敌”等军事方略,显名于世,并著有《孙膑兵法》。其兵学思想与孙武相似,具有丰富的民本主义思想。孙膑更重视战争中的阵法、士气、选卒、维护军令的威严等。孙膑是继孙武以后我国历史上留下兵学理论的优秀军事家。 
许行,战国时期楚人。他假托“神农之言”来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关于许行,史书记载不多,《孟子·滕文公》记载了一些有关许行的思想和活动。许行代表农民提出“君民并耕”的思想在历史上有一定的影响。 
《孟子·滕文公》记载:“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以自养也,恶得贤 ? ”许行要求君民并耕,国君与民同耕才是贤君,而滕国有府库,则是收括聚敛而来,故滕君不算贤明的君主。 
在商业贸易方面,许行主张“市贾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五谷多寡同,则贾相若;履大小同,则贾相若。” '97' 这种思想反映了农民对富商大贾欺行霸市,渔取重利的不满,反映了农民要求公平的市场交易的愿望。 
许行主张君民并耕,反对不劳而获,表现了下层农民要求平等,反对剥削的理想。许行希望有一个贤明的国民,实施仁政,来实现他君民并耕的思想,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许行为代表的农家追求的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空想社会,是世外桃源式的幻想。但许行的社会理想,主张均平,反对压迫和剥削的思想,闪耀着平等思想的火花,在中国思想史上是非常可贵的。
二、史学和文学艺术 
《左传》是春秋战国史学的伟大成就。有人认为《左传》为春秋时期的瞽史左丘明所做。《史记·太史公自序》云:“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研究者有认为《国语》,是诸侯各国语,即《左传》。徐中舒先生认为:“《左传》出自左丘明的传诵,……由子夏一再传弟子收集更多的文献,排比整理,剪裁润色,编写成书。” '98' 
杨宽先生认为“《左传》的作者就是依据各国瞽史所传诵的各国《春秋》加以整理编辑而成,用以作为《鲁春秋》一种‘传'的。” '99' 
《左传》成书年代在战国,记载了上始鲁隐公元年 ( 公元前 722 年 ) ,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 ( 公元前 468 年 ) 计 255 年的历史。《左传》史实丰富,文辞优美、生动,有极为重要的史料价值,是研究先秦历史的必读书籍。 
《国语》亦是记载春秋历史的重要文献,战国时成书。《国语》包括《周语》、《晋语》、《楚语》、《郑语》、《齐语》、《鲁语》、《越语》、《吴语》等。该书偏重于记载各国贵族的言论,属于《语》一类的书。 
相传《国语》亦是丘明所著,《史记·太史公自序》云:“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它保存了不少春秋时代各国的史料,《国语》的成书亦在战国。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史料,西汉刘向校勘整理。该书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的不同写本,皆是西汉宫廷藏书。刘向根据这些不同的写本,删去重复,重新编定为《战国策》,三十三篇,即今流传之本《战国策》,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史料。 
战国时期的两种重要史书《竹书纪年》、《穆天子传》,根据《晋书·束皙传》记载,晋太康二年,盗发魏襄王墓所得。《竹书纪年》记载了自黄帝至魏襄王二十年之事,成书在战国。《穆天子传》记载了周穆王西游之事。书中说周穆王西游曾到过中亚,曾在昆仑山见到了西王母。此书虽带有神话色彩,但仍是研究古史的重要史料。 
战国时期的诸子都是优秀的散文家。诸子的文章,思想开阔,语言生动,文辞多采,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庄子的文章气势磅礴,想象丰富;荀子语言生动,说理透彻;韩非子峻峭尖刻,锋芒毕露。如庄子用“望洋兴叹”的故事来比喻见认少而又自高自大的人,韩非子用“守株待兔”来比喻政治上的保守派。这些寓言寓意深刻,有极强的感染力。 
战国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首推《楚辞》。《楚辞》是楚国三闾大夫屈原所作。屈原是楚怀王的左徒,“博文强志,娴于辞令,”很得楚怀王的信任。其同列上官大夫靳尚嫉妒屈原,在楚怀王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免去屈原的官,将其流放。屈原被流放,初在汉北,后又放逐江南。楚国政治日益腐败,他悲愤之极,於旧历五月五日,投长沙附近的汨罗江而死。 
屈原在放逐中,创作了许多优秀诗篇。《汉书·艺文志》载屈赋二十五篇。其作品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有《离骚》、《远游》、《渔父》、《卜居》、《九章》,是写作者被放逐后的苦闷心情,表现作者对故国强烈的热爱。第二类主要是《天问》,是作者在流放中,对自然界、古代史迹发问的诗篇。作者提出一百多个问题,诗中保留了古代的传说和史料,有相当重要的价值。第三类作品《九歌》,是作者利用楚地的神话、民歌写成的一组风格清新优美的抒情诗歌。 
《楚辞》以其磅礴雄伟的气势,丰富浪漫的想象,优美清新的文采,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重要遗产。太史公说:“推其志,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00' 屈原又是一个当之无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之后,宋玉的《九辩》亦是抒情诗歌的文学杰作。《史记·屈原列传》云:“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战国时期,以《离骚》、《天问》、《九歌》为代表的楚国辞赋确实形成一个文学的流派,在中国文学史上有深远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的许多墓葬中都出土有编钟、石磬等乐器。这个时期的贵族家庭多有乐器,称为“钟鸣鼎食”之家。这些现象表明音乐已经走进了许多贵族的家庭,成为一种普遍的娱乐活动。《战国策·齐策一》云:“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荀子·乐论》云:“声乐之象;鼓大丽,钟统实,磬廉制,竽笙箫和,管龠发猛,埙篪、翁博,瑟易良,琴妇好,歌清尽,舞意天道兼。”荀子道尽了所有的乐器象征的意义,说明荀子具有很高的音乐素养。 
《礼记·乐记》是一篇研究音乐的文章。该文研究了音乐的起源,是“感於物而动,故形於声”;论述了音乐的作用、种类、意义等。《乐记》及《荀子·乐论》皆是研究音乐理论的学术著作。 
先秦时期,凡有大事皆需行礼作乐。如战争有军乐,婚庆有喜乐,丧有哀乐等。《史记·孔 
子世家》云:“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中国自古就是诗书礼义之邦,音乐是先秦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 
天文历法 
农业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生产部门。天文历法与农业有密切的关系。战国时期,我国的天文历法有进一步发展。 
周烈王时,即公元前 370 年左右,我国出现四分历,包括《颛顼历》和《殷历》。四分历规定一年为 365 又四分之一天,十九年之中置七闰,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历法。古罗马公元前 46 年曾创造《儒略历》,与我国的《颛顼历》相同,但要晚 300 多年。《颛顼历》以十月为岁首。 '101' 
在制定历法的同时,人们还注重气候和物候的变化。战国时期,根据黄河流域气候的变化,创立了二十四节气。如冬至、夏至、雨水、惊蛰、霜降、春分、清明等。这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杰出创造,对于农业生产有重要的作用。 
先秦时期开始对天空星辰星象的观察与研究。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的东椁室出土一个漆箱盖。箱盖中心有用毛笔写的一个大的篆字“斗。”围绕“斗”一圈是用篆字写的二十八宿的名称。二十八宿名称按顺时针排列:角、亢、氐、方、心、尾、箕、斗、牛、女、虚、危、西萦、东萦、圭、委女、胃、矛、毕、此 ( 隹 ) 、参、东井、与鬼、酉、七星、张、翼、车。 
《吕氏春秋·有始览》云:“中央曰钧天,其星角、亢、氐;东方曰苍天,其星房、心、尾;东北曰变天,其星箕、斗、牵牛;北方曰玄天,其星婺女、虚、危、营室;西北曰幽天,其星东壁、奎、娄;西方曰颢天,其星胃、昂、毕;西南曰朱天,其星觜嶲、参、东井。南方曰炎天,其星舆鬼、柳、七星;东南曰阳天,其星张、翼、轸。”这里不仅记载了二十八宿的名称,还记载了星宿在天空中的方位。 
曾侯乙墓漆箱盖上的记载,及《吕氏春秋·有始览》都是我国最早的有关二十八宿的记载。 
战国时期,有专门研究天象者。《史记·天官书》云:“在齐,甘公;楚,唐眛;赵,尹皋;魏,石申。”甘德,或曰鲁人,或曰楚人;《集解》引徐广曰:“或曰甘公名德也,本是鲁人。”《正义》曰:“《七录》云楚人,战国时作《天文星占》八卷。”石申则是魏人。后人二人的书合在一起,称之为《甘石星经》。该书测定恒星 120 颗,记录了这些恒星的赤道坐标,并绘成星图,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恒星表。 
1973 年长沙马王堆 3 号汉墓出土了大量帛书,其中有一部《天文气象杂占》,是战国时代的作品。该书绘有二百五十幅云气、彗星、恒星的图象,其中有二十九幅是绘有各种形状的彗星图,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